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2023最新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百科介绍)

由网友(時光迫使我們成長)分享简介:结合国人类住区委员,是由于结合国为改良成长列国野的室第及糊口情况、促成国际协做而成立的结合国组织。为实行结合国人类住区集会,一九七七年第三二届结合国大会核准经社理事会中的室第设置装备摆设规划委员会成长改选为结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由经社理事会选出的五八个委员国构成,并设结合国人类住区中间(United Nations Centr...

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是因为联合国为改善发展各国家的住宅及生活环境、促进国际协作而建立的联合国组织。为实施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1977年第32届联合国大会批准经社理事会中的住宅建设计划委员会发展改组为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由经社理事会选出的58个委员国组成,并设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Settlements;UNCHS。通称Habitat Centre),作为本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执行机关。为筹措活动资金,另设联合国人类住区财团(United Nations Habitat and Human Settlements Fundation;UHHSF)。

中文名

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

决议号

第162号

理事国

58个

成立时间

1977年10月12日

作 用

推动全球人类住区发展

每届任期

4年

机构简介

SISUSIO 校友顾佳瑶,从这里坚定地迈向世界

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是因为联合国为改善发展各国家的住宅及生活环境、促进国际协作而建立的联合国组织。为实施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1977年第32届联合国大会批准经社理事会中的住宅建设计划委员会发展改组为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由经社理事会选出的58个委员国组成,并设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Settlements;UNCHS。通称Habitat Centre),作为本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执行机关。为筹措活动资金,另设联合国人类住区财团(United Nations Habitat and Human Settlements Fundation;UHHSF)。

成立背景

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是根据第32届联大通过的第162号决议于1977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的,是联合国系统内专门负责推动全球人类住区发展的机构。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设58个理事国,每届任期4年。名额按地区分配,其中:非洲国家16席、亚洲国家13席、东欧国家6席、拉丁美洲国家10席、西欧国家及其它国家13席。人居委员会现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对全球人居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多年来,人居委员会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人居委员会于1988年12月31日正式接纳中国为理事国至今。197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住房、造房和规划委员会改为人类住区委员会 (U. N. Commission on Human Settlement -- UNCHS)。1978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成立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1978年12月成立了该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人类住区(生境)中心(habitat,简称“人居中心”)。 委员会隶属于经社理事会,是联合国系统内专门负责推动全球人类住区发展的机构。

主要宗旨

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宗旨是协调政府和其他机构,通过较好的方式发展、管理人类住区,并使用较新的技术提高人类住区及生态环境质量。主要职责是制订政策和工作规划;研究人类住区方向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指导和监督人类住区的工作等。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申请加入人类住区委员会。委员会有成员国58个(其中非洲16个,亚洲13个东欧国家6个,拉美国家10个,西欧和其它国家13个),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设有秘书处、研究与发展处、技术合作处、信息视听和文献处。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对全球人居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1988年12月31日,委员会正式接纳中国为理事国。

组织作用

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第18届会议于2001年2月12 日在肯尼亚共和国总统丹尼尔.托罗伊蒂奇.阿拉普.莫伊阁下的主持下正式召开。总统先生对来到肯尼亚的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人类住区状况亟待改善。包括一些国家负责人类住区事务的部长、市长、议员以及地方当局、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代表在内的500多位代表聚集内罗毕,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第18届会议。人类住区委员会是联合国人居中心的领导机构,由58个国家组成。该联合国机构负责监督《人居议程》的实施,该议程是一个通向城市化世界的实用指南,是在1996年伊斯坦布尔人居大会上经171国家政府共同通过的。

在大会开幕式上,肯尼亚的一位13岁的女学生,莉莎.奥科拉向与会的代表们描绘了孩子们对未来的展望。包括街头流浪儿和感染爱滋病的孤儿在内的200多名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儿童表演了流水仪式。孩子们下水了一艘“未来之舟”,呼吁代表们保证每个城市的灵魂能够象河水一样永流不衰。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向尊贵的代表们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的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在去纽约召开的千年峰会上,世界领导人做出了一系列的承诺。其中的许多发展目标都与促进人类住区的进步有关。但是,其中有一项具体的承诺是专门针对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而做出的,那就是到2020年,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他号召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要在帮助国际社会迎接这些挑战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团结与包容

在开幕式发言中,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强调,城市化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并呼吁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致力于在的每个城市和人类住区中建立起团结与包容性的文化。“如果大家不懂得学习那种在农村中仍可发现的不论多少至少都人人共享的传统的团结精神,每个国家的城市就会变成不适于居住的地方,”蒂贝琼卡夫人说,“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穷人得不到充分的居所和基本的生活服务,现在正是需要人类住区委员会和国际社会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管理人类住区的时候。” 此次委员会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加强人居中心的作用,为人居中心增添新的活力,使它成为联合国体系内负责实施《人居议程》的一个有效的核心机构。联合国人居中心将向委员会汇报工作计划及2002-2003年的预算。会上还要举办对话,汇报人居中心发起的保障可靠的房地产持有权和完善的城市治理运动的进展情况。会议的其他议题还有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和发挥地方当局的作用等。此外,会议还要讨论从最佳范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以及在为实现所有人都有适当的住房和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

重要意义

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尔先生再次强调了加强伙伴关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他在发言中一开始就说:“没有人类住区的可持续性,就没有可持续的全球环境。”全面审议和评价《人居议程》实施情况的联大特别会议,即通常称作伊斯坦布尔+5会议的第二次筹备会议将于此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的一周召开。伊斯坦布尔+5会议计划于2005年6月6日至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即将离任的人类住区委员会主席,常驻人居中心代表格曼.盖舍儿·杜兰阁下在其告别演说中强调了此次筹备会议的重要意义。他向与会的代表们指出,人类住区委员会对确保这次筹备会议的顺利召开负有特别的责任。在伊斯坦布尔+5会议上,各国政府将重申他们对改善城市、乡镇和村庄生活环境的承诺。在第18届委员会选举阿尔及利亚常驻人居中心的代表西德-阿里.科特兰德基阁下为第18届会议的主席。人类住区委员会第18届会议将于2月12日至16日召开,之后,伊斯坦布尔+5大会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月19日-23日召开。

中国战略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伊斯坦布尔+5”人居特别联大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次大会将全面评审《人居议程》的执行情况,提出进一步行动和倡议。相信这次大会将对21世纪人类住区环境的改善与进步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1996年实施《人居议程》以来,各国都在本国政府领导下为解决住房和人居环境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发展与进步。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人居委员会和人居中心为此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大家也应清醒地看到,世界人居问题还远未根本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居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有效地加强在人居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自“人居二”大会五年来,中国政府为落实《人居议程》各项承诺,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增大资金投入,把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城乡建设面貌和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住宅建设成就突出。5年来中国城乡住宅新增约64.7亿平方米,平均以每年12.9亿平方米的建设速度发展。其中城镇建成住宅31亿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0平方米, 超过《中国1996年国家报告》的预定目标。同时住宅综合功能与质量也有较大改善。通过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住房市场体系,居民购房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建立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小城镇,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09%。加强城乡规划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城乡规划分级管理体系,加强用地结构调整,提高了城市建设水平。

三、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与保护。在加大城镇旧区改造更新力度,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同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和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了城市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加大投资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暖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电力电信等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大大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五、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高度重视城市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物业管理,居住环境和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六、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依法治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有关住区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

七、高度重视灾害防御和灾后重建工作。建立城市减灾防灾工作机制,制定灾害防御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方针。战胜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重建家园,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八、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努力促进就业。积极为贫困人口、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实行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发展,广开就业渠道,消除贫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