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民(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

由网友(暮光沉寂i)分享简介:程天平易近(一九二七年一二月二七日-),出熟于江苏省宜兴市,结业于第6军医大教,防本医教取病理教野,中国工程院院士,复合伤研究的开拓者。程天平易近发明并定名了“骨髓巨核粗胞被噬征象”,创立中国复合伤研究所,其代表做有《防本医教》等,曾得到国度科技前进1等惩等惩项。中文名程天平易近国籍中人民族汉族首要成绩发明并定名了“骨髓巨核粗胞被...

程天民(1927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合伤研究的开拓者。

程天民 中国防原医学的拓路者

程天民发现并命名了“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创建中国复合伤研究所,其代表作有《防原医学》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中文名

程天民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发现并命名了“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

毕业院校

第六军医大学

荣获勋章

胜利功勋荣誉章

代表作品

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防原医学

职业

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

出生日期

1927年12月27日

出生地

江苏省宜兴市

院士

1996年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

程天民,男,江苏省宜兴市人,1927年12月生。病理学与防原医学专家。先后任军医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创伤学会文任委员,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科协副主席。程天民是中国防原医学特别是复合伤研究的开拓者,创建了目前中国唯一的复合伤研究所,曾14次参加中国核试验,在国内首次总结出复合伤的基本病变特点,阐明了发病机理,对临床诊治提出了系列的病理学依据。还发现并命名了“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研究成果居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他首先提出的“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路,1997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介绍

程天民,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中南军区医学院。历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卫生防疫系主任兼防原医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总后勤部授予“模范教育工作者”称号,1984年评为“全军后勤科技先进个人”,1995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评为总后 “一代名师”。程天民院士执教55年来,曾14次参加中国的核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核武器损伤的病理变化,阐明了复合伤的特殊病理改变,提出了不同伤情、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不同脏器组织,表现有不同的复合效应的论点。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和《防原医学》,参与研制了“放烧复合伤和放冲复合伤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的两项国家标准。由他撰写的《核实验技术资料汇编》曾被周总理称之为国宝,他主编的创伤战伤病理学,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等六部专著,均为中国防原医学领域的第一参考书,不仅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还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核防护理论体系。58载军旅生涯,先后涉猎病理学、防原医学、医学管理和军事预防医学等诸多领域,创造了出色的佳绩,书写了卓越的军旅人生。

学术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初,程天民大学刚毕业时,本想做一名外科医生。但是,考虑到当时学校教师人才缺乏,他服从组织安排,留校当了一名病理学老师。随着我国核试验工作的启动,军队系统也启动了“三防”医学研究。程天民也由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岗位调任防原医学教研室任主任。从此,他把目光瞄准了核武器损伤中最具代表性的复合伤,并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1965年至1980年的15年间,程天民却先后14次深入大漠深处。每次短则半月,长则半年。经过长年不懈地努力,程天民和他的同事们积累了大量的核武器损伤病理学实践经验,中国首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出自他们之手,《防原医学》、《创伤战伤病理学》、《复合伤》等16部专著也不断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今,他们在核试验场多年积累下来的防原资料和研究成果也已经成为中国防原医学研究的重要财富。而了解这些故事之后,人们自然而习惯地开始称呼程天民为核盾将军,那称谓里饱含着深深的敬意。

上世纪90年代停止核试验后,中国的防原医学研究相对处于冷静状态,一些防原医学研究机构转行进行经济效益更好的民用医学研究,对复合伤的研究相应也成了“冷门”,不被研究者所重视。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教研室在程天民的坚持和动员下,不仅没有放弃复合伤研究,而且齐心协力专啃起这块“硬骨头”来。

所谓复合伤,是指被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引起的两种以上(含)不同的损伤。在平战时多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复合伤。因其发生多、伤情重、救治难而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多次参加核试验的经历,却使程天民深深意识到复合伤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虽然大规模的核战争打不起来,但不能排除未来战争中侵略者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即使在和平时期,核事故、核恐怖等依然可能发生,同样需要进行复合伤研究。如果不搞防原医学,或在防原医学、创伤医学中不搞复合伤研究,就会在战略上留下缺口,一旦发生战争或突出事件,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与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同行在讨论中取得共识后,三医大防原医学教研室不仅没有放弃复合伤研究,而且齐心协力专啃起这块“硬骨头”来。他们的努力很快彰显出显著的效果:1989年“防原医学”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1993年复合伤研究室被评为全军重点实验室。1997年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后来又相继发展成为全军“重中之重”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合伤分室)。如今已成为国内唯一的主要研究复合伤的单位。他们进行的复合伤系列研究,获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前不久的文献调查表明,国际上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论文中,60%来自程天民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   

教育贡献

1986年,程天民走上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领导岗位。那时,商品经济给长期处在西部地区的第三军医大学带来的不少冲击,学校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实际的困难。而程天民认为“军”字品牌不能丢,在大量的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程天民提出了“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想,明确全校以军事医学为重点,抓住质量和特色办好学校。第三军医大学的历史发展证明,程天民当时的办学思路显著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校取得的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军事医学占了5项;形成的6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军事医学占了3个;军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也因第三军医大学具有特色和实力而获得;学校产生的3名院士,全部来自军事医学研究领域。

1996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学科评议组会议上,程天民提议将几门课程的内容整合拓展为《军事预防医学》--新的二级学科。第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了将《军事预防医学》纳入新的专业目录,并招收该专业研究生。

为了使这门新的二级学科有一部科学规范的内容体系,程天民先是主编了《军事预防医学概论》,成为新学科的奠基性教科书,被批准为“全国研究生推荐用书”。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以后,他又投入大量精力于2006年主编出版了246万字的《军事预防医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院长曹佳告诉记者,这本246万字的巨著,是程院士在患有严重青光眼的情况下完成的,他每天需要滴四次眼药水才能缓解眼压升高引发的病痛,但为了这部新型学科教材的尽早问世,他除了亲自撰写大量文稿外,还对其他许多章节每天拿着放大镜进行细致修改,眼睛疼得不行了,他就让秘书或他人在一旁念稿件,他进行“听”审,当我们提出代他完成审稿时,程天民拒绝了,他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划学科发展上,而那些耗时费力的工作,他能做多少就会努力做多少,能够为我们的成长和事业发展尽心尽力,是他的心愿。

虽然程天民和他的同事们在防原医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确定了相对牢固的学术研究地位,但不少青年一代学生还是觉得这个领域“将来转到地方工作发展受限”,不愿意选择防原医学专业。程天民总是不断地运用他对军事医学独到的见解和多种教学手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投身到军事医学研究领域里来,使防原医学建设队伍不断壮大,向前发展。

程天民的学生、因在军事医学研究领域成绩突出而荣立一等功的余争平教授曾这样描述过第一次听程天民老师授课的情景:那一天,程老师手拿一束冬青树枝走上了讲台,借助树枝,他把“核爆冲击波的动压、超压与负压杀伤效应”课讲得活灵活现,学生的思路也跟着老师手中那一束冬青树枝在课堂与大漠深处来回穿行。余争平说,正是程老师的科学引导使他深深爱上了军事医学,并发奋要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如今,余争平在我国军事医学研究领域里已成长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程天民执教56年来,培养学生无数,毕业的研究生中,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人才奖励,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总后系统科技金星,7人已成为博士生导师。

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如今的程天民已经不能经常上讲台讲课了,但有三堂课他必讲:一是对大学入学新生的第一课“如何正确认识医学的意义”;二是对本科生进入军事医学学习阶段的第一课“新军事变革与军事医学”;三是对研究生讲“科学研究中的治学与修身”。

今年已是80岁高龄的程天民,每天依然辛勤工作不止,积极为中国军事医学发展发挥着余热。

所获荣誉

1984年评为“全军后勤科技先进个人”。

1995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6年评为总后 “一代名师”。

1997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由中央军委授记一等功。

2006年,程天民以不畏艰险认真履行职责以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连续获得首届“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第六届“光华科技工程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三项殊荣。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光华科技工程奖、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军院校育才金奖。

2017年10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公布了2017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名单,程天民院士因在我国防原医学(核防护医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吴阶平医学奖。[1] 

2018年3月13日上午,陆军军医大学以座谈会的形式宣布了程天民院士离休命令,并为程天民院士颁发了中央军委授予的胜利功勋荣誉章。[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