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虎(猫科豹属动物)

由网友(梦醒)分享简介:马去亚虎(教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是现存第3小的山君,略大于苏门问腊虎以及巴厘虎。雄性约莫二.五米少,雌性的少度约二.四米。头首少则各测患上约二.一零⑵.七三米。平均分量为一零零⑴三零公斤。它们身上的条纹样式近似印度支这虎,特色是齐身是橙色以及玄色条纹,条纹距离比其余虎种更窄以及粗。漫衍于...

马来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是现存第三小的老虎,略大于苏门答腊虎和巴厘虎。雄性大约2.5米长,雌性的长度约2.4米。头尾长则各测得约2.10-2.73米。平均重量为100-130千克。它们身上的条纹样式类似印度支那虎,特点是全身是橙色和黑色条纹,条纹间隔比其他虎种更窄和细。

同是猫科豹属,为何雪豹只能嚎叫,却不能像狮子老虎那样咆哮

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此新分类是Luo Shu-Jin等人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基因多样性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研究所得。马来亚虎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食水鹿、麂、野猪和家畜。是马来西亚的国兽。

中文学名

马来亚虎

拉丁学名

Panthera tigrisssp.jacksoni

猫科

动物界

豹属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英文名称

Malayan Tiger

食肉目

别称

马来虎、马来西亚虎

亚科

豹亚科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种

马来亚虎

命名者及年代

Smith&O'Brien,2004

形态特征

虎强壮高大,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不同于 狮子吻长所以脸廓狭长的特点,老虎吻部较短而宽,显得头大而圆。眼大,嘴边长着很长的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

马来亚虎比其他几个亚种的体型小。是现存六种虎中第二小的老虎,体型则比 苏门答腊虎略大。雄性大约2.5米长,雌性的长度约2.4米。头尾长则各测得约2.10-2.73米。平均重量为100-130千克。它们身上的条纹样式类似 印度支那虎,特点是全身是橙色和黑色条纹,条纹间隔比其他虎种更窄和细。

马来亚虎与 印支虎的区别如下:马来亚虎的脸部明显比印支虎宽,头部也比印支虎短一点。印支虎的躯干和四肢显然比马来亚虎更加粗壮和厚实。马来亚虎的颜色比印支虎略浅一些。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体重,马来亚虎的体重比 印支虎(175千克)小将近1/3左右,雄性平均体重只有130千克。

栖息环境

马来亚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生活在马来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区各地的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围绕森林间的河流活动,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也发现出没于被放弃的农地区域周围,但很少生活在太接近人类居住或道路附近的地方。老虎在雨林里的分布密度不高,每100平方公里才有1.1到1.98只,这是猎物分布稀少所致。因此,要维持一个至少拥有六头能生育的雌虎的种群,需要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

生活习性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 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或在地上打滚,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雌虎,不过雌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灭杀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雌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

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 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为原则。但捕食猛兽时,若没有足够的把握绝对不干。老虎在亚洲没有天敌,由于 脚上生有很厚的肉垫,老虎在行动时声响很小,机警隐蔽。

马来亚虎猎食 水鹿、 麂、 野猪和 家畜,在马来西亚国家公园(Taman Negara)里的老虎也会捕食马来熊。其主食可能也包括印度野牛与马来貘。

分布范围

马来亚虎只在马来半岛(即西马与泰南)被发现,而在 婆罗洲(即东马、汶莱和加里曼丹)则没有出现过老虎的踪迹。在马来西亚,北起马泰边境的森林直至亚洲大陆的最南端,马来亚虎稀疏地散布在三个主要老虎保护区:主要范围(2.0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国家公园(1.5万平方公里)和南部的森林地区(1.0万平方公里)。此外,一些孤立的小森林、次级植被、东海岸人烟稀少以及公路密度低的废弃农业地段也有老虎出没。其中,88%的马来亚虎可在霹雳、彭亨、吉兰丹和登嘉楼四州找到。

繁殖方式

逐偶期多发生在11月初至3月底之间,在这期间,每只雌虎大约只有七天左右处在发情状态,也就是说雌雄同居仅此一周而已,发情之初,雌雄虎依赖求偶呼声互相吸引。孕期为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幼仔随母虎生活到2岁左右。寿命15-20岁。

亚种分化

马来亚虎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与泰国境内,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此新分类是Luo Shu-Jin等人在美国国家 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基因多样性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研究所得。

种群现状

统计显示约有600至800只野生马来亚虎存在,这使其成为继现存 孟加拉虎(2400只)和印度支那虎(1100只)之后第三大的老虎种群,但依然属于濒危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人工饲养

2004年老虎的遗传学分析与其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使中印半岛的老虎分成两个独立的亚种:印度支那虎与马来亚虎,发现者们讨论着,这两个亚种的人工饲养种群应以类似管理其他已知亚种的方式来管理,然而尚不清楚各个动物园机构将如何应用这些资讯。

文化内涵

马来西亚国徽上的护盾兽——马来亚虎。马来亚虎是马来西亚的国家象征之一,除了出现在马来西亚国徽之外,也常常在其它的公共机构的标志里出现,如马来亚银行、普腾、马来西亚足球总会、马来亚大学等等。它象征了马来西亚人民的勇敢与毅力。当地人也为老虎起了各种绰号,尤其以马来文“Pak Belang”(意为“斑纹先生”)最具代表性,“Pak Belang”常常在马来民间寓言故事里做为“Sang Kancil”(小鼠鹿)的对手出现。

学名之争

当马来亚虎被肯定为老虎的一个独立亚种时,此消息在马来西亚受到欢迎,然而,这件事却很快地因马来亚虎的学名而起争议。研究者们提议以“杰克逊之虎”(Panthera tigris jacksoni)做为其学名,以记念动物学家彼得·杰克逊对大型猫科动物的研究贡献。

然而,马来西亚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MAZPA)和马来西亚政府主张,马来西亚应有权参与其国家象征的命名。马来西亚坚持应以其地理位置——“马来亚”做为命名的参考,因此,在马来西亚,马来亚虎又以“马来亚之虎”(Panthera tigris malayensis)为学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