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鹏(2023最新廖振鹏百科介绍)

由网友(水晶泪 钻石心)分享简介:廖振鹏,男,汉族,一九三七年二月八日出熟,4川成都人[一],无党派人士[二],地动工程取颠簸实践博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动局工程力教研究所研究员,哈我滨工程大教传授、专士熟导师[二]。廖振鹏于一九五五年从4川化工事业技能教院工业取平易近用修建业余结业[三];一九五六年九月—一九六一年一二月,正在清华大教土木系工业取平易近用修...

廖振鹏,男,汉族,1937年2月8日出生,四川成都人[1],无党派人士[2],地震工程与波动理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

共赴新榜大会内容盛宴,打包带走大咖们的大智慧

廖振鹏于1955年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3];1956年9月—196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2];1980年7月-1982年8月,在美国南州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1985年1月-1992年12月,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93年1月-1999年7月,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7月起,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2];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

廖振鹏从事地震工程和波动领域的科研和教学[4][5]

中文名

廖振鹏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日期

1937年2月8日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籍贯

四川成都[1]

人物经历

1955年,廖振鹏从泸州化工学校(现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3]

1956年9月—1961年12月,廖振鹏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2]

1961年,廖振鹏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

1962年1月-1984年12月,廖振鹏在中国科学院(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0年7月-1982年8月,廖振鹏在美国南州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

1985年1月-1992年12月,廖振鹏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93年1月-1999年7月,廖振鹏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年,廖振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

1999年7月起,廖振鹏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2]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廖振鹏的研究小组于1984年从波速有限原理出发提出了波动有限元模拟的解耦思想和实现解耦的方法;其后对这一方法作了论证,并将它与透射边界研究结果结合,建立了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时空解耦技术的基本框架;为结构-介质动力相互作用、复杂目标散射、震源附近的波场和大型工程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条途径,并为继续发展此项技术提供了一个起点[2]

廖振鹏在地震工程领域内致力于地震学与土木工程的结合,从事结构动力学、结构系统识别、地震危险性评定、强震地震学和设计地震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综合研究成果推进中国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定工作;提出和发展了模拟各种单向波动的透射理论,并由此导出了简便实用的透射公式;证明了这一公式的精度与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波动数值模拟的精度一致,并在此精度一致的意义上证明了透射公式等价于无穷远辐射条件,制定了在波动数值模拟中稳定实现这一公式的实用技术[6]

  • 学术论著

学术专著:

时间专著题目出版地出版社
1990年《地震小区划—理论与实践》北京地震出版社[2][4]

学术论文:截至2016年11月,廖振鹏在研究领域内已发表论文100余篇[2]

代表论文如下:

1,廖振鹏,黄孔亮,杨柏坡,袁一凡.暂态波透射边界[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4(06):556-564.

2,廖振鹏.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J].力学进展,1997(02):50-71.

3,廖振鹏.近场波动问题的有限元解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4(02):1-14.

4,廖振鹏,杨柏坡,袁一凡.暂态弹性波分析中人工边界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01):1-11.

5,袁晓铭,廖振鹏.圆弧形凹陷地形对平面SH波散射问题的级数解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02):1-11.

6,廖振鹏,刘晶波.波动有限元模拟的基本问题[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2(08):874-882.

7,廖振鹏,刘晶波.离散网格中的弹性波动(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02):1-16.

8,李小军,廖振鹏,杜修力.有阻尼体系动力问题的一种显式差分解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04):74-80.

9,李小军,廖振鹏.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粘-弹-塑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03):65-72.

10,刘晶波,廖振鹏.有限元离散模型中的出平面波动[J].力学学报,1992(02):207-215.[7]

  • 科技奖励

截至2017年5月,廖振鹏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3]

时间研究项目所获奖励及等级
1989年地震危险性评定、强震地震学和结构动力学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截至2016年11月,廖振鹏先后已培养硕士13名,博士16名,博士后15名[2]

  • 优秀导师

1998年,廖振鹏获“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2]

  • 编写讲义教材

从1979年起,廖振鹏为研究生开设波动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课程,编写了讲义《波动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应用(1983)》《波动理论研究生讲义(1988)》《工程地震学讲义》[2],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专著《工程波动理论导论》(科学出版社,1996)。此书于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2]

2002年,《工程波动理论导论》发行第二版(四次印刷)[2]

荣誉表彰

时间所获荣誉授予单位
1990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
1996年全国地震系统先进个人
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2]

社会任职

时间任职单位兼任职务
1985年1月-1997年10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2016年9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16年9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防灾工程学科组成员[8]

人物评价

廖振鹏是中国著名的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学家;他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的发展建言献策;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严于律己;他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9]。(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