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

由网友(Ψ{掛帥绌征)分享简介:嘉擅县,别号银乡,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本,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江浙沪两省1市接会处,东邻上海,西依杭州,北靠姑苏,南临乍浦港,截至二零二一年底,嘉擅县户籍人嘴四一七三七二人,出产总值(GDP)七八九.二六亿元。[一]截至二零一七年六月一九日嘉擅县面积五零零多平方私里,[二]嘉擅下辖九个镇(街谈),此中...

嘉善县,别名银城,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邻上海,西依杭州,北靠苏州,南临乍浦港,截至2021年末,嘉善县户籍人口417372人,生产总值(GDP)789.26亿元。[1]截至2017年6月19日嘉善县面积500多平方公里,[2]嘉善下辖9个镇(街道),其中包括3个街道6个镇。[3]嘉善县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由河、湖、浅海沉积构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4]嘉善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对外开放县市之一,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之美称。[4]

截至2021年,嘉善县拥有各类学校94所,专利授权量为6379件,医疗卫生机构220个。[1]

明代宣德四年三月,以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1863年,太平天国曾在境内设立地方政权。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隶属浙江省专员公署。1949年11月,嘉善县隶属浙江省和嘉兴专署。1958年11月嘉善县建制撤销,并入嘉兴县。1961年4月9日依原辖区重新建置。[5]

嘉善县拥有西塘旅游文化节、浙北桃花岛、横港村、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云澜湾国际度假村等旅游景点。[4]

中文名

嘉善县

外文名

Jiashan

别名

银城

地区生产总值

789.26亿元(2021年)[6]

人均生产总值

106337元(2019年)[7]

政府驻地

罗星街道嘉善大道126号

邮政编码

3141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嘉兴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吴语-太湖片-嘉善话

车牌代码

浙FA、浙FL

平均气温

15.8℃

县树

银杏、香樟

县委书记

江海洋

面积

507.68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417372人(2021年)[6]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魏塘等3个街道 西塘等6个镇

电话区号

0573

著名景点

西塘古镇、大云巧克力温泉甜蜜小镇、陶庄汾湖、丁栅水村等

机场

周边虹桥机场 浦东机场 萧山机场

火车站

嘉善火车站、嘉善南站

汽车站

嘉善客运中心站、西塘汽车站[8]

年平均降雨量

1155.7毫米

行政代码

330421[9]

县花

杜鹃花

县长

张锡锋

建制沿革

浙江省嘉善县

距今7000年前,嘉善以东是海湾,学术界称“古嘉善湾”。此时,太湖东南平原区陆地初步形成,嘉善居其间。据1959年开挖红旗塘掘出的四不象头骨证实,当时先民已在此处高地上以渔猎与种稻为生。

从魏塘台基村独圩等地发掘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证实,至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距今5800—5000年),古“ 太湖湾”、“嘉善湾”为浅海、泻湖地域;又从地质勘探发现,嘉善有六处牡蛎等海生动物生长层。至良渚文化时期(距今5000—3600年),“嘉善湾”已向沼泽发展,此时古太湖湾水除部分向东南流外,大部分改向东流,故形成今嘉善县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注入上海市的吴淞、黄浦而入江海。

嘉善县内台基村及小横港村、姚庄镇大往圩、张安村、西塘镇大舜村黄荡南滩等多处古文化遗址证实, 早在6000多年前的 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沼泽开田,种植水稻和饲养牲畜。

春秋时为吴、越接壤之地,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越被楚灭归于楚。

秦初属长水县,后 秦始皇东游过长水,改长水为由拳县,属会稽郡。东汉永建以后属吴郡。三国吴改由拳县为嘉兴县,今嘉善地为嘉兴县的一部分。

隋代并省州县,废嘉兴县入吴县,属苏州。唐代复置嘉兴县,仍属苏州。五代吴越时嘉兴县改属杭州,后又于基地置秀州。宋时于嘉兴县之魏塘镇置巡检司,元为魏塘务,明初改税课局,后又改 巡检司。

明 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抚、 大理寺卿胡概巡视江南后,以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 嘉兴县东北境之迁善、永安、 奉贤三个乡和胥山、 思贤、麟瑞三乡之部分置嘉善县,定治魏塘,隶 嘉兴府。“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清循明制。

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曾在境内建立地方政权。

民国元年(1912)废府,嘉善属钱塘道。1927年道废,直属省辖。1932年全省设12个县政督察区,嘉善属第二县政督察区,次年仍改称第二区。1937年11月被日军侵占,是浙江最早沦陷之县,到1945年9月光复,又为浙江沦陷时间最长的县。1948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一专员公署,11月改属嘉兴专署。1951年3月枫泾镇区及姚家夏家两村划归江苏省松江县,1958年后并入上海直辖市。1958年11月21日嘉善县建制撤销,并入嘉兴县。1961年4月9日恢复县置。[10]1983年8月,实行市辖县制,嘉善县隶属嘉兴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嘉善县下辖3个街道、6个镇。[11]

区划详情

3个街道:魏塘街道、罗星街道、惠民街道。

6个镇:大云镇、西塘镇、干窑镇、陶庄镇、姚庄镇、天凝镇。[11]

自然环境

嘉善地处 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12]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 平湖市、 嘉兴市南湖区,西接嘉兴市 秀洲区,北靠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区和上海市青浦区。嘉善城区东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 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0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市区80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地形地貌

嘉善境域轮廓呈田字形,地势 南高北低,平均高3.67米( 吴淞标高)。

县境内东西流向的有太河泾港、大寨河、圩水港、贺汇港、斜塘,南北向的芦墟塘等河流流经镇域,是西水东泻的主要泄洪通道。县境北部多湖荡,水域面积750亩以上的有:汾湖、长白荡、夏墓荡、祥符荡、蒋家漾、马斜湖、北许漾、沉香荡、白鱼荡、西浒荡、六百亩荡。

汾湖位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汾湖古称分湖,总面积9700亩。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大河,因沟通太湖和 黄浦江,故名。

气候环境

嘉善县位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于作物生长,地处沿海中纬度地带,气候变化明显,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大雪、大雾、高温和台风。

历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0.8℃,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0.7℃,出现在2013年8月7日。平均无霜期233.6天,年平均结冰天数39天。

历年平均降雨量1155.7毫米,最多年份雨量1683.4毫米,出现在1999年;最少年份雨量695.1毫米,出现在1978年。年平均降雨日138.5天,日最大降水量167.6毫米,出现在1977年8月22日。历年平均降雪日数7.8天,1月最多,达3.5天。最大 积雪深度22厘米,出现在2008年2月2日。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27.3小时,其中,1~2月最少,平均在125小时以下;而7~8月最多,平均在210小时以上。

历年平均风速3.1米/秒,瞬间风速≥17米/秒的大风平均每年5.4天。历年出现的最大风速35.5米/秒(12级以上),出现在1987年3月6日。

人口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1737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550人。其中:男性202237人,女性215135人,人口性别比为94(以女性为100)。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8‰,人口死亡率为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全年迁入人口10116人,迁出人口1857人,人口机械增长率20.2‰。[6]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江海洋
县委副书记张锡锋、王真
参考资料来源:嘉善县人民政府[13][14][15]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张锡锋
副县长俞益东、邱建新、郁晓凡、吴昊峥、阮建松、董铭勤
参考资料来源:嘉善县人民政府[16]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钱学勤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霞芳、沈宏伟、朱忠民、李斌、蒋晓平、滕少波
参考资料来源:嘉善新闻网[17]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县政协主席顾新宇
县政协副主席许建嘉、许春红、杭新江、仰金贤、俞泓刚
参考资料来源:政协嘉善县委员会[18]

经济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78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41.38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23.57亿元,增长7.5%。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1:55.9:41.0。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7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3∶53.2∶43.5。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83亿元,增长1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26亿元,增长10.0%。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6]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1万亩,下降0.6%;粮食产量14.42万吨,增长0.1%。油菜籽播种面积0.93万亩,增长17.3%;蔬菜播种面积20.02万亩,下降0.8%;果用瓜播种面积1.84万亩,下降7.9%。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711.5吨,比上年下降17.3%;水产品总产量3.30万吨,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3.08万头,生猪出栏1.21万头。

2021年,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特色农业强镇2个。严格保护好18.1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新认定绿色食品12个,累计32个。

2021年,累计建成优美庭院示范户4.21万户,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特色精品村3个,精品示范村(3A级景区村庄)11个,1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初具形象。全年农家乐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602万人次,营业收入9.64亿元。

2021年全县完成农民培训9066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55人,高素质农民193人,新培育农创客288名。新增培育家庭农场158家,累计已有家庭农场1009家。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6]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07.52亿元,可比增长14.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202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866家,增加值可比增长18.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7%,民营企业增长15.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3.1%。营业收入1913.16亿元,增长32.6%;利税总额126.74亿元,增长30.5%,其中利润总额86.73亿元,增长30.4%。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5%,成本费用利润率4.7%,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年,资产负债率62.2%,亏损率9.0%。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1.5%、21.6%、23.9%和27.6%,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10.0个、6.7个、1.3个和10.2个百分点,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新产品快速增长,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2.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61.8%。

2021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3.89亿元,可比下降1.2%;占GDP的比重为4.3%。[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9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53亿元,增长11.3%;第二产业投资117.73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2.10亿元,增长16.7%。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9.7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3%。房屋施工面积918.24万平方米,下降3.2%;房屋竣工面积72.80万平方米,下降9.1%;商品房销售面积141.46万平方米,下降13.8%。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4.92亿元,增长13.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5.72亿元,增长1.9%。按行业类别统计: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27.64亿元,增长8.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57亿元,增长30.6%。

2021年,限上零售额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餐饮收入2.88亿元,增长18.4%。其中:烟酒类增长52.6%、服装类增长55.4%、日用品类增长85.4%,金银珠宝类增长93.1%,通讯器材类增长55.6%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5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出口总值445.58亿元,增长21.3%;进口总值123.03亿元,下降4.8%;分别占全市的15.0%、15.9%和12.5%。

2021年,全县新批外资项目61个,其中新设项目60个。合同利用外资1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7%;实际利用外资4.88亿美元,总量列全市第1位,连续二十年跻身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市、区)。

邮电

2021年,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电信业务收入7.63亿元,增长1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0万户,下降0.1%;移动电话用户79.72万户,增长1.7%,其中3G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7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96万户,增加5.78万户,其中光纤宽带接入用户27.79万户,增加7.6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64.54万户,增长8.13万户。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05.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405.12亿元,增长9.3%。境内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664.16亿元,增长11.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39.14亿元,增长33.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456.89亿元,增长30.3%。

2021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家;年末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总市值315.25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家。全年证券交易额2074.43亿元,增长61.0%。

2021年,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16.77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9亿元,下降2.9%;人身险保费收入10.98亿元,下降0.4%。全年赔付支出4.16亿元,增长39.0%。其中,财产险赔付3.94亿元,增长40.5%;人身险赔付0.22亿元,增长16.9%。[6]

文化

嘉善话,也称嘉善闲话,是一种 吴语方言,

属于 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纺织

明 宣德五年建县后,鼓励住民种桑植棉,土纺土织业日兴,“四乡机杼之声不绝”,男耕女织渐成风气。明万历二十四年《嘉善县志》载:“南乡高土种之,年产量极微”、“妇女先碾核,以车纺之”,而多数村妇纺土纱所需之棉皆购于市集,魏塘、枫泾等地设有多家纱庄布局。故魏塘镇已形成土纱集散地。

《嘉善县志》载:魏塘“东西市梢有纱庄”。县城东北乡间枫南、里泽及惠民一带,几乎家家都备有土纱、土布纺织机,明《几亭全书》称:农妇“以纺织为业,每织一匹,持之城市,易米以归”。所织之布多售于枫泾镇,故“枫泾布”与“松江布”齐名。谚称:“卖不完的 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田歌

“ 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中的主要品种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七种不同曲调组成,这七种曲调,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数曲联唱。曲调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歌词的这种所谓“吴格”,与明代冯梦龙编的吴地《山歌》有直接传承关系,与《乐府诗集》(宋人 郭茂倩编)中的南朝“吴声歌曲”也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因此,嘉善田歌也是江南“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砖窑

明万历《嘉善县志》载:“砖瓦出张泾汇者曰东窑,出干家窑者为北窑。”2003年编印的《嘉善县地名志》说:干窑在“清咸丰十年(1860)后,窑业迅速发展。民国时期,窑业鼎盛”。“明清时期窑业兴盛,多产‘京砖’,瓦当文化灿烂,史称‘千窑之镇’。” 干窑瓦当远销全国各地,北京皇宫、杭州知味馆、山东曲阜等都使用过干窑瓦当。

《嘉善县志》中记载,中国国产的第一张平瓦就产于浙江嘉善干窑镇。

科举

在明清两代,嘉善一共贡献了 状元2人、进士213人。嘉善更是全国26个巍科大县之一,明清两代嘉善共有巍科11人(进士的前4名及会试第一名称巍科)。一般认为,巍科比进士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实力。

柳洲词派

柳洲词派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词派,地处嘉善魏塘。柳洲之名源自明清之际魏塘镇的一处名胜柳洲亭。魏塘又名魏里、武塘。依据一是戈元颖、陈谋道等编集的《柳洲词选》所收词人词作,一是明末清初以“柳洲八子”称名的活跃于魏塘的词人唱和群体。柳洲词派最有特点的传承方式就是以典型的江南望族文化为主环链进行词学上的相互影响和承续。

寺观

嘉善是江南道教、佛教流传较早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嘉善道教最迟唐代已流行,而佛教始于唐朝,宋代开始,嘉善寺观陆续增多,民间把寺庙和道观作为宗教信仰的现世寄托。大约在明清时期,嘉善县的寺庵庙宇数量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峰,清光绪二十年(1894)《嘉善县志》载:县内有禅寺9座、禅院12座。建于三国东吴时1座(慈云禅寺,位于原县委党校旧址),唐代4座,宋代10座,元明清6座。光绪年间,县内有庵71座。建于唐代2座,宋代6座,元代4座,明代36座,清代23座。县城魏塘街道内多条道路与历史上道教活动有关,如道院弄,太平弄,坛弄,主要分布于城西。而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嘉善籍画家的吴镇在年轻时即与释道往来密切,其中与他交往亲密的画家方方壶,即是上清宫道士。

善堂

明末江南,地方乡绅发起以济贫为目的同善会,常年举行救赈贫民的活动。同善会创始于无锡高攀龙,而作为高攀龙弟子的陈龙正创建的嘉善同善会则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

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同善会、千金会的基础上,陈龙正建立了同善会馆,作为经办善业的常设机构和公所。同善会馆是江南最早兴起的民办性慈善组织,在中国民间慈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城墙

明正德五年(1510),知县胡洁为保居民安堵(安居),在魏塘日晖桥之东建宾旸门,

太平桥之西建平城门,以备启闭之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为防御 倭寇,吏部侍郎赵文华督师嘉善,抚台王抒与知府刘悫议奏请朝廷筑城,获批准。县内使用徒工1万余名,征发民户740余人督工。是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建成水城门5座,旱城门4座,月城114丈,望楼4座,水城门旁台5座,墩台12座,窝铺36间,筑雉碟2644个,周围1448丈。城高3丈,阔2丈,濠阔6丈,周于城。筑城占地353亩,化银35856.9两。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代历任知县多次维修加固。解放后拆毁,现西南角尚存有不足百米尺长的一段。

泗洲塔

泗洲塔,又名“吉祥圣寺塔”、“大胜寺塔”,位于县城东门外大胜寺内,大殿前侧,寺有大钟,声音洪亮。宋淳熙十四年(1187),由佛门弟子清梵受泗洲和尚的示兆而募建此塔。塔身六面七层,朱椽碧瓦,翘角飞檐,总高约20多米,顶尖的葫芦呈倾状,遇大风能随风旋转。

书画

据统计,自宋朝以来被《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收录的画家和书法家就达170多名。他们留下的大量书画作品,构成了嘉善历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

据《故宫博物院藏宝录》、《故宫便览》等资料记载,北京故宫现藏嘉善籍名画家的字画真迹有元代“四大家”之一 吴镇的《芦花寒雁图》轴、《渔父图》轴、《竹石图》轴和《草书心经》卷,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画家盛懋的《秋江待渡图》轴、《松石图》轴等。另外,明代画家姚绶、清代初年画家项圣谟(旅居嘉善)等也均有书画作品被收藏。

雕漆

与嘉善历代绘画艺术交相辉映的则是嘉善元、明时期的雕漆工艺品,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我国雕漆艺术源远流长,但谁也不曾想到,是元朝嘉善的一批民间雕漆工匠,把这一门艺术推向了顶峰。他们制作的大量雕漆作品,代表了元代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且对后代漆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漆器专家,把西塘称为“元代漆器的制作中心”。当时,它和景德镇的瓷器并驾齐驱,不但促进了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我国最早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

铸银

据史料记载, 朱碧山所铸虾杯、蟹杯、人物杯,当时为名人高士酌酒的一种时髦而风雅的酒具,堪称中国酒文化一绝。 这种银制槎杯,不施药焊、注酒自能流走。槎者筏子也,故得其名。清代大诗人朱彝尊曾作《朱碧山银槎歌》咏之。据了解,碧山制作的槎杯,存世作品仅三件。其中北京故宫珍藏的白银龙槎为酒具中的极品,属国宝级别的文物。有学者著文,为中国100件稀世珍宝排座次。银龙槎杯仅次于银缕玉衣、“竹林七贤及茶启期”砖画、唐琴“大圣遗音”等文物,名居第6位。由此可见它的艺术品位之高。

文保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处,分别是干窑窑墩,大往遗址,钱氏船坞,魏塘叶宅,西塘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吴镇墓。

嘉善战役

民国26年(1937)8月9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蓄意滋事挑衅;13日, 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守军坚决抵抗,予敌重创。11月5,倭寇在 杭州湾 金山卫等地强行登陆,上海危急,南京危急。

军事委员会军政部第三战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 刘建绪,调集部队15570人,在枫泾至嘉善一线阻击倭寇。参加嘉善阻击战的中国军,为民族的独立自由作出光荣的牺牲,尤以109师、 一二八师官兵伤亡奇重。109师参战官兵5793人,阵亡1561人,负伤1304人;一二八师参战人员5799人,阵亡1655人,负伤831人;一一三旅第一团参战人员808人,阵亡175人,负伤258人,许多营团连军官为国捐躯。特别是一二八师军人来自湖南,多为湘西苗族、土家族子弟,他们的坚忍顽强,为中华民族增光。作家湖南凤凰人 沈从文曾在他所作《湘西》中写道“淞沪之战有个一二八师调守嘉善,战争过于激烈,本意固守三天却守了足足五天,全师大部官兵都牺牲于敌人优势日夜不断炮火中,下级干部几乎全体完事,团营长正副半死半伤,而死去的全是那小小县城中和我同长大的年青人”。敌军兵力约在万人以上,被我击毙击伤的约与我军伤亡人数相当,敌少将 手冢正三11月8日在嘉善附近被击伤。

根据史实小说《血战嘉善》改编而成的电视剧《11公里》已于2010年上映!

嘉善特产

嘉善黄酒、荷叶粉蒸肉、六塔鳖、汾湖蟹、熏蛤蟆、西塘八珍糕、“锦雪”牌黄桃、干窑大米、“惠绿”牌蜜梨、“锦雪”牌蘑菇、杨庙雪菜、尚农甜瓜

嘉善女排

浙江女排全称是浙江嘉善农商银行女子排球队,始建于1958年, 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岁月,历史上曾取得过许多骄人的成绩,并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勇攀高峰运动队”。2010年首次将主场设在嘉善,2013牵手嘉善农商银行,并全新更名为——“嘉善农商银行女排俱乐部”,并在当年夺得2013-2014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冠军,也是建队56年首个全国冠军。

嘉善主场战绩:

2010-2011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四强

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季军

2013-2014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冠军

2014-2015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四强

交通

嘉善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之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大城市十字中心,特殊的区位使之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网可通达全国各地,拥有 沪杭铁路(嘉善站) 沪杭高铁(嘉善

南站) 沪杭高速公路, 申嘉湖高速公路, 亭枫高速公路连接线。在建中的苏嘉甬高速公路完成之后,嘉善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镇镇通高速地区,确保每个镇在15分钟之内上高速。除此之外, 国道320线穿境而过,上海 虹桥机场,上海 浦东机场,杭州 萧山机场, 嘉兴港, 洋山港, 上海港均在100公里以内,由此为嘉善构起了立体交通网络。

目前,嘉善交通在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及市局帮助、支持下,全力推动“县域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农村公路管养提档升级,信息中心建设初见形象,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e路畅优”品牌创建深化推进,被省厅推荐申报交通部十大文化品牌。嘉善交通运输工作获各级领导肯定,杨传堂部长、翁孟勇副部长等领导亲临嘉善考察指导,中国交通报、交通旅游导报、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媒体大力度宣传推广“嘉善经验”。

202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38.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15公里。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货物周转量559080.7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其中公路321726.00万吨公里,增长10.5%;全年旅客周转量(营业性车辆)4691万人公里,下降50.6%。

2021年,年末机动车总量21.38万辆,其中汽车19.6万辆,比上年增长7.3%,私人汽车16.22万辆,增长8.7%。[6]

社会

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量为63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81件。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20.15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81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35家和171家。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7%。[6]

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二次创业”,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8亿元。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获省“四换三名”示范开发区称号,东区“三纵四横”道路框架实现贯通。成功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名单。县科创中心新引进孵化企业40家,中以高科技(嘉善)创新中心,IBM长三角智慧电子商务创新中心,嘉善国泰安协同创新科技园等投入运作;高铁新城被工信部确定为跨境电商共建试验区,电商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归谷科技园拓展区启动建设,新开工、新投产企业各11家,成功创建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获批欧美同学会全国首个县级留学报国基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

借助沪浙“桥头堡”优势及便捷的交通网络,嘉善已成为台资在浙江最密集的地区,与广东东莞、江苏 昆山同为内地三大台资企业聚集地,已有近400多家台资企业在嘉善发展,常驻台商2500多人。2003年,嘉善继江苏昆山、广东肇庆之后,成立了大陆第三个县一级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现代农业

嘉善作为农业大县,曾被誉为“浙北粮仓”银嘉善。形成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牧、花卉、水产、食用菌、休闲观光农业等8大农业产业和白(食用菌)、绿(蔬菜)、蓝(淡水养殖)、

彩(花卉)“四色”产业带.同时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农业和渔业生产水平位于全省前列,而且形成了“一镇多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并涌现出“中国甜瓜之乡”,“中国蘑菇之乡”、“浙江黄桃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等,已建和在建的精品农业示范点达到了80个。温室大棚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25万亩,为浙江省第一.姚庄黄桃成为继西湖龙井后,第二个进入国宴的浙江农产品。2008年,在我省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工作中干窑镇发现了总面积近1.75万亩富含硒元素土壤,其中一级“富硒”区域面积达到4400亩,2010年,富硒大米,富硒草莓正式投入市场。嘉善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经形成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不含普通高等学校)94所,在校学生82874人。其中: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5956人;初级中学17所,在校学生15208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4385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38322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高考报名1740人,高校录取率达到96.3%。全年高等自学考试报考1391人,获得大专及以上文凭38人。[6]

文体卫生

2021年末,全县拥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农村文化礼堂115家,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100%。公共图书馆1个,面积1.79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48.86万册。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9个。影剧院1个,电影院8家,其中孙道临影城、西塘电影院、姚庄桃源影城3个电影放映单位全年放映电影14782场,观众12.10万人次。

2021年,全县广播电视台1个,每周自办文字节目60.5小时,乡镇广播电视站9个,县乡广播电视干线3500千米,播出数字电视202套。全县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100%,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2021年,全县共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5个,注册运动员2685名,等级裁判150人。开办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人数超206人次。全年组织举办县级体育赛事27场,承办全国、全省、全市体育赛事1、3和8场。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赛事590人次,共获得150枚金牌、102枚银牌、146枚铜牌。全年体育彩票年销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25.8%。

2021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0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6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1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公共卫生机构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22人,其中医生1994人,注册护士1753人,医疗床位304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07名,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68张。全年门(急)诊病人453.77万人次,住院7.89万人次。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为84.41岁。[6]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8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24元,增长8.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2062元和25213元,分别增长17.4%和17.5%。

2021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42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全年共发放养老金39.64亿元,增长11.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1.61万人,增长7.6%;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为20.75、39.95万人,分别增长2.6%、12.4%,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77万人,下降16.7%。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290元/月,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提高126元。

2021年,年末在册低保对象2882人(不含五保),其中,城镇495人,农村2387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2316.77万元,比上年下降13.8%;低保标准为920元/人·月,最低月工资标准2070元;新增各类机构养老床位36张。[6]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4%,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年末,城市道路面积5.52平方公里,增长7.8%。绿地面积17.11平方公里,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62平方公里。

2021年末,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486.4毫米。17个县控断面中,III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100%。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2021年,空气质量全年优良(AQI<100)天数为33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1.2%,比上年改善0.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下降13.3%;PM10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提高4.1%。

2021年,全年城市(县城)污水年排放量22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9%;污水处理量为2172万立方米,增长4.0%;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97.8%,比上年提高1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等价值,下同)158.2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6.2%。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65.59万吨标准煤,增长3.8%,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9%。[6]

国家战略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 长三角区域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嘉善以“建立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被纳入其中,成为 长三角地区唯一被纳入 区域发展规划的县。

2012年《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被列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2012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浙江省有关方面研究起草了《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

2013年2月28日《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县域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的出台,赋予了嘉善充分的信任和殷切期望,赋予了嘉善先行先试的特种权利,赋予了嘉善相当于地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同时把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推向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这是继浙江省获得四大国家发展战略后,又一个国务院同意的重大战略。

《建设方案》,透射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嘉善的殷切期望。整个方案包括建设背景、总体要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建设开放合作先导区、建设民生幸福新家园、实施保障措施等七大部分。方案要求,到2020年,示范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国各县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建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好新家园。

2013年1月30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实施的《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包含12个改革大项和33个改革小项。

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示范点建设经验55条。加强典型培育,研究确定示范点建设展示点培育目录5大类255个,培育形成县级展示点57个。加强宣传推广,举办首届全面深化改革与县域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等活动,启用县域科学发展主题馆,《人民日报》头版显要位置专门介绍嘉善县域善治成功经验。

省(部)级改革试点: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2017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的通知,拉开了示范点新一轮建设的序幕

融入上海

2012年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签订《嘉善县实施融入上海首位战略合作研究协议》,合作建立科学发展研究实践基地。编制完成《嘉善与上海综合交通对接研究专题方案》,2013年对接上海市发改委,与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家联合会、浦东软件园分别合作建立嘉善创业创新基地、汇智云嘉善中心,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合作推进“长三角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建设。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共建“医疗合作中心”,康慈医院成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协作医院,城乡合作医疗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实现异地刷卡结算。上海固话号码(区号 021)已引入开发区可申请安装,上海移动通讯在开发区漫游资费取消。上海都市卡(嘉善旅游主题卡)正式发行。

抢抓上海自贸区建设重大机遇,嘉善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决定在嘉善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嘉善项目协作区,双方将在招商、产业、贸易、金融、财政、改革、管理七大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努力成为上海自贸区功能配套优先承载区、制度创新率先复制区、开放红利首批共享区。嘉善项目协作区的设立,意味着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和上海自贸区两大重要战略实现交汇,标志着嘉善深化融入上海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十二五”规划中,融入上海被列为嘉善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自此,嘉善融入上海提升行动进一步向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推进。嘉善县提出:“要全面形成融入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工作圈和生活圈,使嘉善成为紧邻上海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发展区域之一”。

“上海元素”已渗透到嘉善的角角落落:引进上海农商行、绿地集团、龙软信息等一批重大项目;与长宁、闵行等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通首条嘉善—上海城际公交,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实现共享等。

沪善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脉相连,独特的“13579”现象。如今,这种互动关系又站上了崭新的历史起点。作为“首位战略”,嘉善又将融入上海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谋划了宏大的融入格局,采取了更大的融入力度。从发展理念、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有效融合,到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和社会事业全方位合作;从现代都市到美丽水乡,嘉善融入上海早已突破了35公里长的边界线。

乐居嘉善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颁布实施,地处长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带的嘉善紧抓高铁开通、大虹桥开发、后世博经济、迪士尼建设等带来的新机遇,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争做上海“一城九镇”外的“第十镇”,着力打造优质生活圈,并把“乐居”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打造以中心城市拉动、东部片和西部片联动、三个工业重点区块带动的“一城两片三区”新格局。到2016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6%,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

嘉善老城--忆,风韵的江南水乡

是嘉善文化形成的根基所在,是城市生活的过去与回忆,是嘉善人民心心念念的家

为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明确城市职能,提升城市内力,营造城市品牌。根据城市有机更新相关要求,确定多个重点地块对城市功能进行织补与梳理,美化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致力于打造一个饱含文化底蕴,独具地方特色的魅力嘉善老城

嘉善新城北区--看,活力的现代新城

规划形成“两轴两廊,一心两片”结构

  通过多年的建设,新城北区已有万联城市综合体,景辰大厦,铂金广场,汇金大厦等商业设施,世博帝宝,百合春天,临江景苑,金地家园,嘉华春晓,东方润园,御景湾,塞纳蓝湾等居住小区,一个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已初具雏形。

嘉善新城南区--望,摩登的未来都市

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开发,由AECOM进行城市设计,依托沪杭高铁,确立了“全国现代服务业产业新城典范”发展目标、“充满江南水乡魅力的产业新城”的发展定位。规划将以水为纽带,有机串联城市的产业、居住、旅游与商业等区域,打造独具魅力、层次健全、功能齐备、品质高尚的城市配套体系,联合IBM建设当中应用新的智慧城市的技术,将以“长三角新经济的新枢纽”为目标,将形成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产业新城。

开展“绿色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绿色城区、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等“六大绿色工程”建设,为城乡群众营造更优质的绿化环境。所以公园全天候免费开放,城市绿道不断延伸,建设江南“水都绿城”。全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85平方米。抢抓国家推进城镇化机遇,加强政策研究和向上对接。大力推进姚庄镇新一轮省级小城市和西塘镇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天凝镇省级中心镇及其他城镇建设。完善引导政策,稳妥推进农房改造集聚,有步骤、有重点启动建设一批“X”点,逐步满足农民建房需求。

2013年7月,浙江省建设厅与嘉善县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合作意见》,指出:嘉善县在推进县域科学示范点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规划引导、城乡统筹、产权融合、集聚节约、

创新驱动、精细管理,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县域转型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向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三区一园建设。力争在县域科学发展上和建设美丽现代化县城上成为全省、全国的示范。

同时,按照《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嘉善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嘉善县城乡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对现有城乡规划进行重新梳理,整合生态、文化、区位资源,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新的符合嘉善县域的具体规划,突出重点、亮点,转化和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形成可学、可看、可示范的典型样板。

旅游

嘉善旅游,首推西塘

西塘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清单。早在唐开元年间,西塘就有了村落,宋时聚成村里,元末统称斜塘, 明代建成市镇。老镇区内至今保存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江南少有的。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西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有27座石桥、122条古弄和千余米长的廊棚,拥有 西园、种福堂、 石皮弄、根雕馆、 纽扣博物馆、圣堂、七老爷庙、倪天增祖居等景点近20处。西塘已成为中国影视拍摄基地之一。相继有《 碟中谍3》《 我的青春谁做主》《别爱我》《 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在此取景,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759.2万人次,黄金周长假期间成为大数据全国十大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汾湖——位于浙江省嘉善县陶庄镇于江苏省吴江市交界处,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9700亩,古称分湖,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宋元时期,汾湖已成为江南有名的风景胜地。元代的大画家吴镇、 盛懋等曾来过汾湖,湖边的青青芦苇,水村茅屋,清风悠然的自然风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书法家 赵孟頫的《分湖水村图》是国宝级文物。元代大文豪 杨维桢曾留下《游分湖记》,从游记中后人可以领略七百年前的汾湖风光。

梅花庵——位于嘉善县魏塘街道,占地面积2987平方米,建筑面积1658平方米,是江南著名的文化旅游地,主要古迹和景点有:梅花庵、 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以及吴镇陈列室等。吴镇的作品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 文人画所特有的文化品质,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大云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位于“中国 鲜切花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嘉善县 大云镇,由十里水乡生态河道、碧云花园、拳王休闲农庄、森林温泉度假等组成,总面积12平方公里。整个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将结合南北两部分的各自优势进行开发:南部将利用规划区内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野趣依旧的自然资源,打造十里水乡休闲区——“十里水乡”生态游线全长7公里、占地14万平方米,两岸绿荫环河,水中白鹅戏水。

2008年8月15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宣布,浙江省嘉善县已成功从2161.81米深的地层打出地热水,井口水温度达到40℃。经专家鉴定,各项指标符合温泉的标准,成为杭嘉湖平原上成功打出的第一口温泉。该井是浙江省迄今为止最深的地热井。该井地热资源勘查的成功突破,为加深认识杭嘉湖地区地热成因,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该地下热矿水水质由国家土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和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热水中富有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组分,其中偏哇酸30.7毫克∕升,达到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属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温泉。

丁栅湿地——位于嘉善县姚庄镇 丁栅村。这里白鱼荡休闲中心、 渔民村六塔渔业园和沉香柑橘园串珠成线;太白农庄、忆草堂、白鱼荡水上休闲园成为都市人品尝地道河鲜的好去处。游客可乘一叶小舟,荡漾于碧波万顷的湖面,穿梭于网状交织的小河间,观赏鸬鹚捕鱼等难得一见的原始捕鱼方式;或拿起钓竿,享受垂钓之乐;或凝神静气,观看“打甲鱼”表演;或漫步于乡村休闲长廊间,坐下来喝杯茶,聆听一下来自五代以前的“嘉善田歌”;或干脆在渔民村住下来,体验一下 渔家乐的欢快生活。

著名人物

陆贽:【唐】(754~805),唐代文臣,贞元八年(792)出任宰相。

陈舜俞:【宋】生年不详,卒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

吴镇:【元】(1280~1354),元代杰出画家。

张成与杨茂:【元】 元末雕漆工艺家。

朱碧山:【元】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元代中晚期。铸银工艺家。

姚绶:【明】(1423~1495),明代画家。

钱士升:【明】(1575~1652),嘉善人。崇桢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袁黄:【明】(1533~1606),嘉善陶庄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

魏大中:【明】(1575~1625),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

魏学洢:【明】(约1606~1625),嘉善人。有《茅檐集》八卷,《四库》存录。

魏塘的“三曹”{曹尔堪(祖父)和曹庭枢、曹庭栋昆仲}:曹尔堪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曹庭枢,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有《谦斋诗稿》;曹庭栋,清代公元1698-?年间,享年90多岁。著《易准》、《孝经通释》等6本。

蔡以升:【清】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2]

近代

钱能训:(1869~1924),浙江嘉善人,中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内务总长。

钱泰:(1886-1962),民国外交家。

张凤:(1887~1966),嘉善人。民国34年被聘为上海市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浙江省考古学会常务委员、省文史馆馆员。

丁悚:(1891~1972),嘉善人,民国早期漫画家。

夏荷生:(1899~1946),嘉善魏塘镇人,艺术家。

朱学范:(1905~1996),浙江嘉善枫泾人(今上海金山枫泾人)。1992年12月任民革中央名誉主席。

范崇武:(1907~2011 ),浙江嘉善西塘人,曾任北京第三地方工业局局长,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是前国家总理朱镕基的老师。

赵宪初:(1907.10.27~1998.4.17),出生于嘉善西塘镇,教育家。

顾功叙:(1908~1992),生于1908年6月25日。浙江嘉善洪溪镇人。地球物理学家。

高尚荫:(1909~1989),1909年3月3日生于嘉善陶庄镇。病毒专家。

谭其骧:(1911年2月25—1992年8月28),嘉善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和中国历史地图的绘编。

程裕淇:(1912~2002),生于1912年10月7日。浙江嘉善魏塘镇人。地质学家。

黄尧:(1914-1987),祖籍嘉善魏塘,生于上海,著名书画家,漫画家。

张钟俊:(1915~1995),生于1915年9月23日。浙江嘉善人。自动控制专家,前国家的主席江泽民的老师。

现代

朱念慈(1920~2003.9.6),浙江嘉善人,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孙道临(1921.12.18~2007.12.28),原名孙以亮,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

沈天慧:(1923~2011.1.2.),嘉善魏塘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半导体化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顾锡东:(1924~2003),嘉善人,人民戏剧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

沈国舫:(1933.11.15~ ),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嘉善。著名造林专家,曾任林业大学校长,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倪天增:(1937~1992),祖籍嘉善县西塘镇,生于浙江宁波。前上海市副市长。

黄菊:(1938~2007),嘉善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当代

戴逢:嘉善人,高级规划师、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城市规划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林正范:嘉善人,原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

徐越:女,嘉善人,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娄永琪:嘉善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副主任、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副主席。

丁当:原名吴娴,大陆歌手.。

南派三叔:出生地嘉善,现居杭州。作家。

荣誉

2018年11月,嘉善县入选2018 年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5位。[19]

2018年12月,嘉善县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21]

2019年1月25日,嘉善县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2]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23]

2021年6月1日,嘉善县上榜“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排名第21位。[24]

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嘉善排名第51名。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18年7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2018县域经济100强榜单”,嘉善县居榜单第65名。[25]

2018年8月,全国首个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榜单出炉,嘉善县排第34名。[26]

2018年8月15日,“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发布,嘉善县排第80名。

2018年10月,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发布,嘉善市排第50名。[27]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嘉善县排第21名。[28]

2018年10月,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嘉善县排第26名。[29]

2018年10月,嘉善县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3名。[30]

2018年12月,嘉善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第58位,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2位。[31]

2020年8月10日,嘉善县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九十三名。[32]

2021年2月,嘉善县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排名51位。[33]

2021年5月,嘉善县入选 “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榜单,排名第2位。[3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