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新城(2023最新滨水新城百科介绍)

由网友(花开淡墨痕)分享简介:视乡滨火新乡位于少沙市东南部,沿湘江两翼睁开,齐境已归入少沙市都郊区规模以及少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鼎新实验焦点区,是少沙市先导区重心设置装备摆设的5大焦点板块之1。滨火新乡计划节制区包孕视乡区低塘岭镇、星乡镇、黄金镇以及丁字镇,总面积二七八平方私里,设置装备摆设用地一一七平方私里;焦点区东到湘江,西至雷锋小道,北至沩火河,南至岳麓区界...

望城滨水新城位于长沙市西北部,沿湘江两翼展开,全境已纳入长沙市都市区范围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是长沙市先导区重点建设的五大核心板块之一。滨水新城规划控制区包括望城区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镇和丁字镇,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17平方公里;核心区东到湘江,西至雷锋大道,北至沩水河,南至岳麓区界,面积63.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36平方公里;起步区包括月亮岛区域和斑马湖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

中文名

滨水新城

绿地面积

10.61平方公里

位于

长沙市西北部

湘江岸线

长达19公里

布局

比肩梅溪湖 河西新中心 滨水新城规划升级

滨水新城北至沩水河南至二环路

望城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编制了滨水新城概念规划,以及水系保护利用、给排水、电力、绿地等专项规划。位于湘江西岸的滨水新城核心区,拥有长达19公里的湘江岸线。望城区滨水新城管理委员会牵头,于2010年8月进行了国际招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最终在方案评选中脱颖而出,承担设计工作,并于2011年2月开始进行规划编制。这个规划范围北至沩水河,西至金星大道、雷锋大道,东至湘江西岸,南至二环路。

这样一个3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形成“两轴贯通、四区串联,中心放射、四脉碧透”的功能结构。“两轴”即水系轴和潇湘大道综合轴。“四区”即以斑马湖东湖休闲公园、枞树港湘江国际游艇会、张家湖生态度假公园为依托布局的生态休闲度假社区;以马桥河原生态湿地公园、黄金河道、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为依托布局的时尚创意生活社区;以大泽湖旅游文化公园为依托布局的商务旅游文化区;以月亮岛文化主题公园、谷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布局的新都市主义国际生活社区。另外,“中心放射、四脉碧透”,即沿大泽湖周边区域建设商务旅游文化区,以此为中心布局放射状的轴线,联系其他区域。

水系

60%以上地块临水形成“水城格局”

规划水域面积4.2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2.1%,略多于现状水域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区良好的水环境特色。借鉴国外水城建设经验,60%以上的地块临水,创造了各具风情特色的滨水住区。构筑水街、游艇会、文博馆等水主题项目,描绘“沿江绿道、沿河画廊、沿湖乐园”的水景特色。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规划水上游览线,设置水上观光巴士、小型游艇、画舫船、水上的士、游乐船、游艇码头等,打造新城建设亮点。

绿化

“区域绿道”串联起分散绿地

构建水绕绿环的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式生态结构,形成八大公园、六类绿地,绿地面积10.6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30%,远远超过国家规范“8%—15%”的标准。

引导从“区域绿地”走向“区域绿道”生态格局的转型,使得分散的绿地通过区域绿道构成网络生态格局。谷山、乌山、麻潭山、观音山等分散的绿地通过区域绿道构成网络生态格局。

交通

建自行车、水上游览等慢性交通

利用丰富的滨水资源,建设自行车、步行、水上游览等慢性交通体系。形成“三纵十一横”的主干路网格局,大泽湖中心区构建环形放射状路网,规划轨道交通4号线沿银杉路、环湖路、金星北路、雷锋大道设置。

引进BRT(即快速公交系统)、地铁等快速公交,其中潇湘大道交通道对接长沙市交通道,拟建设成为湖南省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轨道交通4号线及4A(支)线在此次规划中明确了走向。

经济

工业走廊+水岸经济

谋划滨水新城“工业走廊+水岸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落实望城“建设新城”和“强工兴园”战略,推进望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进程。

长达19公里的湘江岸线,沿江控制40米至100米的绿化景观带;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开敞空间岸线比例控制为3:4:3,打造一条“蓝色生活”与“金色产业”交织的水岸。

参照“光明城市”的理念,采取高强度、低密度的空间设计。例如大泽湖片区,面积1.5平方公里的湖区控制为城市生态公园,环湖则布置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其中400米的星城塔构成长沙的新地标;借鉴纽约等世界级城市小街坊、密路网的空间格局,塑造标志性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风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