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兄弟和海尔集团有关系么?(为什么海尔没有海尔兄弟了)

由网友()分享简介:海尔兄弟和海尔集团有关系么?
有关系。《海尔兄弟》是一部中国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公司和中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联...


海尔兄弟和海尔集团有关系么?

有关系。《海尔兄弟》是一部中国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公司和中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联合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出来的一部动画片。

《海尔兄弟》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脑动画制作的成熟,完成该部巨型动画片反映了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平已进入世界商业动画片的行列。该片涉及了全球许多国家、地区,内容上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风俗、宗教等问题,不啻于一部小百科全书;在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名列动画片的前茅,让孩子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扩展资料

《海尔兄弟》的制作

“海尔兄弟”是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该部动画片由中国的海尔集团和北京东方红叶动画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制作完成了前三部共一百五十九集;该片拍摄历时八年,最后一部已于2001年5月封镜,是2001年中国最长的动画片,也是世界第四长动画片和世界上由企业投资拍摄的最长动画片。

《海尔兄弟》的定位是以知识为核心,定位于寓教于乐且带有对大自然的一些不解之谜的提示 。该部动画片由上百名动画师参与创作,其长度超过同样由企业投资拍摄的《铁臂阿童木》 ;如果把全部画稿排成画廊可长达一千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尔兄弟



海尔集团当年为什么要拍摄《海尔兄弟》?

海尔集团当年为什么要拍摄《海尔兄弟》?《海尔兄弟》于1995年开播,是无数90后童年的回忆,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以及那首深入人心的片头曲,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动画本质上是海尔的一次成功营销。以动画作为广告的营销模式并非海尔独创,《海尔兄弟》的诞生或多或少受到《铁臂阿童木》的影响。1979年,中国引进了日本动画《阿童木》,说是引进其实是卡西欧公司免费送的,条件是必须将自己的产品广告和动画绑定放送。阿童木在国内电视台上播放后大受欢迎,卡西欧产品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说起《海尔兄弟》肯定能勾起很多人对于小时候的回忆,一开始,我在想以海尔兄弟的动画的市场表现和口碑,能为海尔集团带来的实际收益一定很多,但在《海尔兄弟》第二部开始制作初期,海尔集团就彻底放弃了动画带来的收益权。说明海尔集团制作这动画的目的就只是单纯的提升企业形象和延伸企业文化,并不想以此牟利。这点我还是给海尔集团点赞。

海尔兄弟两人(哥哥琴岛与弟弟海尔)分布代表了中国的海尔和德国的利勃海尔;《海尔兄弟》动画片一共212集,每一集制作费用在当时为20-30万,第一部海尔集团可得到30%的收益,到第二部张瑞敏完全放弃收益,全部归制作方东方红叶;《海尔兄弟》从1992年开始拍摄,2001年第二部封镜,总共用时8年的时间;《海尔兄弟》只是海尔集团多种尝试中,最成功的一个,张瑞敏用海尔兄弟的形象做过其他的动画尝试,但是没有成功。当然洋气设定的海尔兄弟,也成功的将海尔这个品牌带进了世界。当你硬生生的去向全世界推广产品时,还不如先给歪果仁植入一个动漫形象来得直接,很显然在这一点上海尔集团也是十分的成功。

提起海尔,大家肯定对1985年砸冰箱事件有所耳闻,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探求海尔人创造奇迹的秘密,我们发现:伟大的企业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用精神打造出来的。海尔兄弟里宣传的价值观很好的表达了海尔人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部动画的风靡,会导致里面人物的正面形象深入人心,从而让大家对海尔也建立好感。《海尔兄弟》作为一部以知识为核心的动画片,这在当时国内的动画片市场是独树一帜的,在最初播放了几集之后,就引起的社会的巨大反响,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及众多的地方台循环播放很长事件。另外,《海尔兄弟》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市场,也层走出国门进入了众多美国家庭的电视荧幕上。

《海尔兄弟》的成功对于海尔集团品牌宣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海尔集团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以及打入国际市场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想这也应该是我国品牌宣传史上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了吧。海尔兄弟可以说是国产动画片难得的经典即寓教于乐还不那么一本正经相比现在的动画片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现在的动画片除了幼稚就是无脑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不到一点点的积极影响除了正义邪恶好像也拍不出点别的旋律的东西而海尔兄弟在90年代的时候就能排出这么好的片子可以说是真走心了不但让小朋友学到了东西还让大人学到了并且直接把海尔集团打出了名声蜚声海外这个现象真的可以让动漫人好好反思以及思考

《海尔兄弟》这部动画成功地为海尔集团树立了品牌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树立品牌概念在当时确实是海尔集团的明智判断,是前卫而影响久远的,以至于到现在海尔集团在世界电器界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这个“品牌”、“IP”就是经济效益核心所在的时代,海尔兄弟仍在不断释放生命力。虽然当年《海尔兄弟》动画片几乎是赔钱给电视台播出的(国内电视台对动画片的播放权购买价格很低,当年更是没有电视台愿意购买海尔集团这部动画片来播,海尔集团为了达到初衷即能通过动画片的播出让更多观众熟知海尔的品牌,进而认可其产品,于是是付钱给“求”电视台播出《海尔兄弟》的),但海尔集团真正做到了“舍得孩子套着了狼”,这部投资六千万的作品,看似赔本,却为其赢得了长久至今的源源不断的品牌盈利。



海尔集团的商标“海尔两兄弟”有什么寓意吗?

一个是中国小孩,一个是外国小孩,这就是海尔的吉祥物———“海尔兄弟”。海尔集团在所有45个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上均申请注册了“海尔”、“Haier”和“海尔图形”商标。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体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该厂于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了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为体现出双方的合作,海尔人将产品名称定为“琴岛———利勃海尔”,并且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现在的海尔兄弟)。

其商标由“琴岛———利勃海尔”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此标志寓意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扩展资料: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经过几次变更后,于1991年变更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并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设计理念的新商标,该商标由“琴岛海尔”中英文文字和“海尔图形”组成。1993年5月,“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名称变更为海尔集团公司,其商标由中文“海尔”、英文“Haier”和“海尔图形”组成。
2005年,海尔集团又推出了海尔新的文字标志,由汉字海尔与海尔的汉语拼音组成,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的标志延续了海尔20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同时,新的设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拼音每笔的笔划比以前更简洁,共9划,“a”减少了一个弯,表示海尔人认准目标不回头;“r”减少了一个分支,表示海尔人向上、向前决心不动摇。海尔启用的新标志,喻意着海尔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战胜自我,打破平衡,从新开始,争取更大的发展。



海尔消费金融隶属于海尔集团吗?

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由海尔等五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作为海尔金控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消费金融是国家扩大消费金融试点后首家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完全由产业发起设立的,具有典型产融结合特质的消费金融公司。



青岛海尔、海尔集团、海尔电器3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都是海尔集团是总的,属于海尔集团子公司。

其中青岛海尔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等,比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等。简单点说青岛海尔是海尔集团的生产基地/海尔电冰箱就是在那里生产出来的。

海尔电器负责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比如物流、专卖店、售后服务等。

扩展资料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提供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智能家电全套解决方案;海尔智慧家庭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过U+开放物联平台及场景商务结合,实现最佳的智慧生活体验。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有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6年8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

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参考资料:海尔集团-百度百科



我是“海尔集团合肥海尔工贸”的一名员工。现在我才知道自己并非海尔集团正式员工而是靠其外包公司管理。

首先,海尔员工有部分是合同外包的,中国企业喜欢投机取巧,你明明在海尔上班,合同签订却是和别的电器公司或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我对这种形式很反感!
其次,你的问题本质不是外包与否,而是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照你所说,除非你在合肥治疗疾病,否则不能享受医保,那么住院你就尽量选择在医保地吧!这是中国社会户口制度的弊病,全世界没这样的!最近台湾都说可以把留学生包括大陆的留学生纳入健康保障,而我们的官僚们却整天喊基金亏损。养老保险入不敷出,鬼知道钱怎么花的!恐怕是把底层交的钱都报销高层vip病房了吧!否则看病花钱都有限额怎么可能亏损,药价出厂一块钱到了医院变成十块钱!其实如果把药价控制好了,没有医保报销那百分之八十百姓也看的起!总之官僚主义遗憾啊



请问海尔集团和青岛海尔是什么关系?海尔电脑是由哪家公司在负责?

海尔集团下属有两家上市公司:青岛海尔(A股上市)、海尔电器(香港上市)。
青岛海尔是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由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51%,海尔集团公司持股20.03%.
而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对其控股93.44%。
2003年,海尔电脑由海尔集团联手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精成电子科技集团创立。
2006年2月,海尔集团向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增资1.5亿元,获得其51%的绝对控股权,同时将其更名为“海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 5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赂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壮大实力,实现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该公司原来在青岛是与青岛电冰箱厂齐名的企业,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三大名牌洗衣机之一,但由于该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至1995年企业状况相当糟糕: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资不抵债1.33亿,负债率高达140%多。当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包袱背得动吗?"而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业经营理念贯注于员工身心,由此来统一企业的思想,锻造员工的意志,重铸企业的灵魂,这些理念象一只无形的手将原来的几乎溃不成军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并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作业状态,使其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97年9月又与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尔的成功之处
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1、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我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就是说,海尔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从而提高"联合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近年来有的国有企业不太景气,不能说不与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有关,使企业没有凝聚力,从经营机制上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得到转换,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着眼于筹资,而不是保证企业资本利润率的逐步提高。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在逐渐理顺产权关系的同时,逐步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资产不断增值,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所在。



海尔集团市值多少

新闻一: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冰箱市场研究报告对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冰箱业销售进行了分析并在日前公布了分析结果。报告称:主流厂商纷纷抢占高端市场。保鲜、节能理念是今年的主流方向。海尔在2008年第一季度销售势头良好居国内市场先锋位置,3月份销售势头再次拔高。区域关注度,海尔冰箱的关注度在除华东地区的六大区域市场中均位居榜首。
新闻二:奥运倒计时100天 海尔奥运纪念版冰箱全新上市。作为2008奥运会惟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推出了一系列的奥运家电,海尔冰箱再度推出全新的奥运纪念版冰箱。纪念版冰箱采用祥云花纹图案,创新设计和功能与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理念一脉相承。注重细节,三门设计,直流全变频、光波增鲜、全温区,对使用者体贴入微缔结海尔产品一贯延续的高品质。
新闻三:2008年4月20日,一批从泰国拉查邦港口起航的海尔冰箱穿过南沙群岛进入香港。据悉,这批“泰国原装”的三门高档冰箱是首次进口到中国香港,这同时也是继“美国原装”卡萨帝冰箱进口中国后,第二次批量进入中国的海尔冰箱。
海尔冰箱:从产品制造到生活缔结者的转变
1988年12月,创业刚刚四年的海尔在全国电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庆功会上,张瑞敏宣读一封用户来信。信里,用户提出多项建议和尖锐的意见。为此,张瑞敏当场宣布,干部自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差距,找原因对下一步工作进行改进。这样的故事在海尔很多。
当我们惊讶一个中国企业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的发展竟然可以和拥有百年以上经验的跨国公司公司竞争的时候,我们在不远的历史故卷堆中搜索到的这些陈旧故事给了我们答案。海尔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改变问题的企业,这是业界供认的,从冰箱起家到进入黑电领域,而后进军IT为3C融合埋下伏笔,海尔每一个进步都坚定而稳健。
一.撼动美国市场的技术掘金者
创新不是口号,是海尔一直秉承成长因子。今年五一期间,海尔奥运系列冰箱,卡萨帝冰箱以创新设计再次成为市场风标,销售一路领先。欧亚美等顶级设计师的世界级眼光,结合海尔冰箱上乘工艺,海尔多系列冰箱折射出中国制造也能和钻石以般闪烁夺目光芒。来自商场初步统计的销售数据显示,海尔卡萨帝冰箱、奥运冰箱等一系列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商场的销售不断攀升,据统计,海尔卡萨帝六门等冰箱成为高端市场最为畅销的型号。海尔奥运纪念版冰箱卡萨帝冰箱等系列冰箱,给消费者带来的是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目前,海尔冰箱已在北美、欧盟、非洲、东盟、南亚等地区建立了16个海外制造基地、22个贸易公司和8个设计中心,实现了公司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的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依靠遍布全球的16个本土运营平台迅速了解潜在需求,并以本土运营平台为中心,面向全球整合最优势的资源满足了用户的潜在需求。早于欧、美、韩著名冰箱品牌一个研发周期上市。这种“以全球资源满足全球用户需求”的战略,已被海尔冰箱多次成功运用。在市场与行业的双重认可下,海尔冰箱走在了世界制冷领域的最顶端。
而消费者关于新生活更便利更体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要在卡萨帝冰箱的协助下成为现实,而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不仅是冰箱的使用功能,还有产品本身附带给消费者的幸福指数的上升。卡萨帝冰箱创造了产品还缔结了新生活。
二.创造并引导需求,卖产品还要卖生活方式
正如业界人士分析的:每一次富有革新意义的家电产品都不能简单归结为是消费升级使然,其深层次原因是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更注重自我空间的建造,个性化需求成为消费主流趋势,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早已经脱离纯粹的功能要求,对价值的要求也更重视起来。作为80后的一代成为主要购买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可能不会进入市场去选择和货比三家的疲劳作战以其获得一个好的产品,他们只需要移动鼠标就能获得全球最新的资讯,知道什么产品代表先进科技和强大功能。
企业如果一味沉浸在陈旧的产品设计理念中,是难以满足国内消费新势力的消费需要和购买要求的。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过去五年中,中国百万资产家庭的数量迅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总数达到31万户,居全球第五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该公司估计,到2011年中国百万资产家庭总数有望达到60.9万户。“中国市场的活力在于,如果说以前中国还是跟着欧美或者日韩的消费潮流在走,现在完全可以说,中国的市场已经在引领全球。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都会在中国同步上市,甚至快于发达市场。
营销人告诉我们:“消费者请注意”的叫卖时代已经过了,“我有我的主义”开始大行其道。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应该具有双重性,即包括物质价值还要精神价值。物质价值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而精神价值则是用于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情感及精神需求。
迪拜的成功彰显了一个事实,“好”是最好的敌人。只有比最好还要好,才能创造利润使财富流动加速并且成为财富中心吸引更多财富聚拢而来。
展望国内市场,海尔冰箱以为消费者创造新生活为基点,以全球视野、开放性的创新、精彩的细节为延展,以科技为手段,以设计为表达,众多消费者零距离体验海尔卡萨帝系列冰箱带给他们的惊艳和极致体验,这个体验让海尔大冰箱再次领航了中国市场消费导向。
尽管海尔已经有能力完成中国家电企业新一轮全球价值链的轮回: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创造,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品牌,然后重新回归中国市场,向中国消费者提供其全球研发、全球创造的最新作品。让中国的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家电提供的生活感受。但是比最好还要好的要求,令海尔冰箱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永往直前,不改全球化的雄心壮志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教科书上说: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造成巨大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2008年4月20日,一批从泰国拉查邦港口起航的海尔冰箱穿过南沙群岛进入香港。这批“泰国原装”的三门高档冰箱是首次进口到中国香港,这同时也是继“美国原装”卡萨帝冰箱进口中国后,第二次批量进入中国的海尔冰箱。这批“泰国原装”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我国香港百老汇、BEST等大型连锁渠道销售。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中部小镇坎姆登,20号和95号州际公路的交叉地带耸立着一栋厂房,这里便是海尔位于美国的工厂,奠基于1999年4月,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的历史。刚刚过去的2007年,海尔在全球售出1000多万台冰箱,相当于每3秒钟创造一名全球用户。
融合和被融合都成为可能,我们看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毫无疑问,此时的中国企业只有通过国际并购与合作等方式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海尔冰箱于2007年4月1日收购该工厂,此次收购使海尔冰箱由原来进口商的海尔一下子变成泰国第二大冰箱制造商。2010年海尔将成为泰国第一大制造商。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中,海尔排名第89位,是唯一进入前100强的本土品牌,连续6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7年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海尔牌电冰箱(国际同行排名销量第一)、海尔牌洗衣机(国际同行排名销量第三);海尔冷柜稳居行业第一;海尔空调07零售额份额列行业第二。海尔先后在意大利,美国等国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已建海外工厂共13个;在美国小容积冰箱市场,海尔已占据了50%的份额。作为08北京奥运会唯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07年海尔商用空调累计中标22个奥运项目,打造了22个经典样板工程。并连续在轨道交通行业积极拓展,中标深圳、武汉地铁等千万级大型项目。目前海尔公司已在合肥设立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预计08年2月底投产,2008年可生产冰箱145万台,2009年以后每年可生产200万台以上。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据海尔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海尔的企业战略定位就是实现卓越运营,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卓越流程,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海尔就是要靠这种卓越的商业模式,实现全球化品牌的持续发展。



海尔集团的招工

一般是网络招聘,有时也通过中介公司,看机遇撒,你总不能期待别个天天招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