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能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反应吗(过氧化氢能和一氧化碳反应吗)

由网友()分享简介:过氧化氢能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反应吗
反应。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反应:2NO+3H₂O₂=2HNO₃+...


过氧化氢能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别反应吗

反应。

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反应:

2NO+3H₂O₂=2HNO₃+2H₂O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氮反应:

2NO₂+H₂O₂=2HNO₃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

扩展资料:

过氧化氢注意事项:

1、不得口服,应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慎用。

3、避免与碱性及氧化性物质混合。

4、避光、避热,置于常温下保存。

危险行为:

1、万一误饮或以双氧水灌肠,可能导致口腔或消化道的黏膜受侵蚀而导致发炎,严重时可能穿孔或出血。

2、注射双氧水,将导致血栓,容易导致器官坏死,严重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3、一般的食品加工禁止使用双氧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氧化氢



过氧化钠氯化氢、二氧化硅、氯化铝、氮气、氨气、氩、硝酸铵、三氧化二铝、过氧化氢、氟化钡都喊啥化学键

过氧化钠:离子键、共价键
氯化氢:极性共价键
二氧化硅:极性共价键
氯化铝:极性共价键
氮气:非极性共价键
氨气:极性共价键(液氨有氢键哦)
氩:没有共价键
硝酸铵:极性共价键、离子键
氧化铝:离子键
过氧化氢:极性共价键,还有氢键
氟化钡:离子键



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不会变成过氧化钠

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变成过氧化钠,氧化钠在常温下和在加热的条件下均可氧化成过氧化钠。

物理性质:氧化钠常温下为灰白色无定形片状或粉末,熔点为1275℃,分子量61.979,密度为2.3g/立方厘米。

氧化钠它也是赤泥的成分之一,占赤泥的2-10%,可与氧化铝共同回收。工业上有酸法和碱法两种方法将赤泥中的氧化钠转化为其他物质并进行回收、发挥其作用。

在常压下,赤泥中的主要成分在常压和一定温度下,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合铝硅酸钠钙。在高压下,主要有高压水化法和水热法等方法。


扩展资料

使用氧化钠的注意事项:

1、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低温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3、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4、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5、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6、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不是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名字都不一样,其次作用也不一样,过氧化氢酶基本就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SOD是清除体内自由基的



食品添加剂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有什么作用及危害

作用:增白
危害:过氧化苯甲酰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内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后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极易加重肝脏负担,引发多种疾病;短期过量食用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神经衰弱等中毒现象。
另外,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砷和铅,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由于过氧化苯甲酰可使人中毒,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能和水反应么?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是:
①.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②.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能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N0与水不能反应。
1.
氮氧化合物,化学式NO,
相对分子质量30.01,氮的化合价为+2。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由于一氧化氮带有自由基,这使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当它与氧气反应后,可形成具有腐蚀性的气体--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又称过氧化氮。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
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包括: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由于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缺氧)以及增加水体中有害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
3.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³。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40.01。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在高温下对碳钠也有腐蚀作用。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混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吗?关键是一氧化氮能否反应生成什么盐?

其中只有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而与氢氧化钠中和一氧化氮不能反应生成盐



怎样去除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这里有种工厂除废气的办法,就是用氢氧化钠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只要NO的量要NO的量比NO多就可以完全吸收了比NO多就可以完全吸收了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氧气混合

3NO2+H2O=NO↑+2HNO3
4NO+2H2O+3O2=4HNO3
NO,NO2通过水剩下NO,NO和O2混合能完全溶于水的比例为4:3,所以等体积时,NO已完全消耗
(1)NO O2
剩下5ml氧气,则反应了15ml,所以原为20ml
(2)20ml
A是由原来的NO和反应得到的NO两部分组成,极端法,全NO,20ml,全NO2,20*3=60ml 所以两者之间
(3)(20ml,60ml)

第二题题目“若混合气体的体积为X毫升”有缺少,现在按O2 x做
4NO2+O2+2H2O=4HNO3
O2和NO2的总体积为12ml,当恰好无剩余气体时,V(O2):V(NO2)=1:4,所以V(O2)=2.4ml,V(NO2)=9.6ml
当0<x<2.4,NO2过量,剩余的为NO,y=(12-5x)/3
当2.4<x<12 O2过量,剩余的是O2,y=12-5(12-x)/4
所以y=f(x)={4-5x/3
0<x≤2.4
`````````````{5x/4-3
2.4<x<12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问题

1、氮的氧化物
1°N2O 无色气体

2°NO 无色气体
SP杂化,顺磁性

3 ° N2O3 0℃时为蓝色液体

N2O3是HNO2的酸酐,273K时N2O3 为蓝色液体。
4°NO2

NO2 棕红色气体,N 不等性杂化,大键中电子少,键级高,稳定。杂化轨道中,尽量不剩单电子,单电子不成键,能量太高,于是不成键的杂化轨道具有对电子,不杂化的Pz轨道中有单电子。

N2O4是一种混合酸酐

5°N2O5 白色固体,是HNO3 的酸酐,气体分子的结构:

2、亚硝酸及其盐
1 °亚硝酸的分子结构

一般来说,反式结构稳定性大于顺式。因为双键O于OH在两侧, 彼此间排斥利小,稳定。
HNO2分子中,N采取SP2不等性杂化,于两个O形成两个σ键,
N的孤电子对占据一条杂化轨道,Pz轨道中有1个电子,与端基
氧的Pz1肩并肩重叠形成一个π 键。
NO2-中的N采取SP2不等性杂化,形成两个σ 键,N还有一个Pz1轨道,两个O各有一个Pz1,加上外来一个电子形成

2°化学性质

在酸性介质中,从自由能氧化图可以看出,HNO2位于HNO3 与NO 连线的上方,从热力学角度上看,HNO2不稳定,动力学上也不稳定,HNO2仅存在于水溶液中,从未得到过游离酸,HNO2易歧化分解。
在碱性介质中稳定,可推断,亚硝酸盐可稳定存在。
B)弱酸性

在强酸中的存在形式是

C)氧化还原性
HNO2中的N为+3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酸性介质中:HNO2/NO =0.99 V, 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因在酸中有NO+存在,易得电子成NO,故很容易将I- 氧化。这是亚硝酸和稀硝酸的区别反应。硝酸盐的酸性溶液,不能将I-氧化,是由于上述动力学原因所至。遇强氧化剂时,也有还原性。

在无氧化剂和还原剂时,易歧化。
D)难溶盐和络合物
除浅黄色的AgNO2不易溶解外,其余盐类一般易溶。在亚硝酸和亚硝酸钾的溶液中加入钴盐,生成 络离子,其钾盐K3[Co(NO2)6]是黄色沉淀物。 亚硝酸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有络合能力的不稳定的一元弱酸。
3°制备
将NO和NO2的混合物通入冰水中,得HNO2
NO2 + NO + H2O ---2HNO2 蓝色
温度高时,HNO2不稳定 , 受热分解。
3、硝酸及其盐
1°硝酸及其硝酸根的结构
2°硝酸的性质
b: 不稳定性
4HNO3--- 4NO2 + 2H2O + O2
HNO3 沸点:356K,达到沸点后 HNO3逐渐分解,见光也分解。所以避光保存。
2NHO3 --- N2O5 + H2O (发烟)
2HNO3 + 强脱水剂 = N2O5 + H2O N2O5 是HNO3 的酸酐。
c:氧化性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还原产物多数是NO2,NO2对HNO3的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
Cu + 4 HNO3 = Cu (NO3)2 + 2NO2 +2 H2O
浓HNO3与非金属反应还原产物多数为NO
S +2HNO3 ( 浓 ) = H2SO4 + 2NO
稀HNO3与还原剂反应,产物为NO。证明

HNO3越稀,还原价态越低,金属越活泼,产物价态越低
Zn +HNO3(稀)=Zn(NO3)2+NH4NO3+H2O
检查NH4+的方法:

因为HNO3浓度不同,所以还原产物可能为N2O, N2,极稀的HNO3 几乎无氧化性
MnS +HNO3(极稀) --- Mn(NO3)2 + H2S
尽管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但Au在浓硝酸中仍然很稳定。可溶于王水中。

王水的氧化作用
浓HNO3:浓盐酸=1:3 (体积比)

这时HNO3稍浓时即可将Au溶解,故王水的氧化能力没比HNO3增强,而是王水使金属的电势下降,于是王水可溶Au、 Pt等贵金属。
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与Pt反应,生成H2PtCl6。
3°硝酸盐的热分解
阳离子离子电场较弱,亚硝酸尚可稳定存在,故硝酸盐热分解产物为亚硝酸盐。

电位在阳离子Mg2+...Cu2+之间的硝酸盐电场强些,亚硝酸盐不稳定,也要分解,放出NO2和O2 。

阳离子Hg, Ag, Au氧化物不稳定,分解

还原性阳离子 NH4NO3--- N2O + H2O
一般硝酸盐分解都有O2放出,故可助燃。
带结晶水的硝酸盐受热发生水解反应

4°硝酸的制备
工业上用NH3氧化法制HNO3。

实验室制法:
硝酸有挥发性,可用NaNO3和浓硫酸反应制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