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的分别全名是什么_欧洲各国建筑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由网友(所谓的爱情ぃ难以言喻)分享简介:欧洲各国的分别全名是什么欧洲各国的全名分别为:1、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2、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3、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4、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5、南欧:罗马尼亚...

欧洲各国的分别全名是什么

欧洲各国的全名分别为:

行摄欧洲 这5种建筑风格摄影爱好者们一定要打卡

1、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2、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3、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4、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5、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墨塞哥维那 、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欧洲各国建筑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欧洲的建筑大致几种风格:

1·最早的古希腊建筑:类似于矩形,中央是厅堂,周围是柱子,是种环柱式建筑。

2·古罗马建筑:这种建筑很万能,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内部空间很宽阔,因为他们的拱券结构水平很高。门大多是拱形,墙多是混凝土墙,抹灰墙。装饰不复杂,多为柱式和连续券。

3·拜占庭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型圆拜占庭式建筑穹顶,建筑物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颜色和谐,有变化但统一。

4·罗曼式建筑:典型的是教堂,建筑物很大且繁复,明暗对比明显。但是装饰物很一般。

5·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尖形拱门,窗户很大。而且,花窗玻璃上绘有圣经故事。

6·文艺复兴建筑:这个是反哥特建筑风格,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的构图要素。不是非常主流的建筑物。

7·巴洛克建筑:豪华。强调运动与激情,关注空间感和立体感。也很注重建筑和雕刻绘画的综合性。此外还有一点它带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各大洲的全称叫什么名字

亚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细亚(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位于地球的东方。亚洲即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欧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欧洲即欧罗巴洲的简称。

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美洲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现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区,过去曾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纪欧洲人发现了它,因其处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围之中,游离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纪被发现时,人们误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

南极洲:即南极所在的大陆。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陆。



中国取暖器在欧洲火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欧洲要囤取暖器

近日中国取暖器在欧洲爆单了,比以往的每一年的订单都要多,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取暖器出口大幅增长,其中出口欧盟的增幅超过50%。那么中国取暖器在欧洲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欧洲要囤取暖器?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中国取暖器在欧洲火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受到俄乌冲突以及能源危机的因素影响,许多欧洲国家天然气使用量受限,而且价格暴涨,但是因为欧洲冬天比较寒冷,对于取暖器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就带来了大量的取暖器订单,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那必然是订单的首选之地。

事实上,此前央视还报道了今年以来,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快速增长,1-7月出口额同比增长达63.7%,热泵销售量价齐升。除了电热毯、电暖器及空气源热泵等三类主要增长的采暖类产品,一些欧洲人还打算选择相对低廉的“烧柴取暖”方式来度过这个冬天。

在浙江宁波慈溪市观海卫镇,一家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批便携式家用取暖器。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批产品的客户来自德国,本来在年初签订的100万美元订单已经发货完毕,但在今年8月,客户要求再追加33万美元的订单。

为什么欧洲要囤取暖器

整个欧洲冬天都很冷,巴黎冬天最冷到过零下十来度,会下雪。但正常来讲巴黎的冬天不会很冷。巴黎冬天三个月,时常零下。而且湿度比北京大,感觉更不好受。相对中国的北方而言算暖和的。

因为今年以来的天然气价格飙升以及俄罗斯持续减少供气,让欧盟消费者对冬季气价进一步暴涨感到担忧。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更高的德国,当地民众从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提前囤购电暖器。

市场研究公司gfk的统计显示,今年前六个月,德国消费者购买了至少60万台电暖器,比去年同期上涨35%。德国家装零售商霍恩巴赫的数据显示,消费者7月对电暖器的需求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0%。今年以前,天然气一直是德国家庭取暖的主要燃料。德国联邦能源和水资源协会2019年的统计显示,德国家庭取暖来源中有48.2%为天然气,25.6%为石油,电力占比不到5%。

为分摊能源公司从俄罗斯以外渠道高价购买天然气的成本,德国政府今年8月宣布将从10月1日开始征收天然气税。征税后,一个普通四口之家每年需额外缴纳约480欧元的气费,目前一年的平均费用为3568欧元。

面对即将飙升的天然气账单,除了囤电暖器,德国人还开始囤烧火用的木柴。8月中旬,谷歌搜索中对关键词“brennholz”(德语木柴)的搜索量直线飙升。



亚洲码和欧洲码区别 亚洲码是大是小

亚洲码和欧洲码相比较的话肯定是会有一些差异在里面的,那么这两个码数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亚洲码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洲码和欧洲码区别

欧洲尺码通常比亚洲尺码大一码到二码,主要还是版型不一样,美国的衣服普遍宽一些。另外,欧洲和亚洲尺码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欧洲尺码一般用xs、s、m、l、xl来表示,亚洲尺码则会用身高、腰围等数字化表示,如155、160、165等。

亚洲码是大是小

常见服装有两种型号标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种标注不规范。不管是国产服装还是进口服装,必须按中国的服装型号标准gb/t1335标注型号,英文字母只能作为辅助代码标注

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女装上衣s号(小号)的号型是155/80a,m号(中号)为160/84a,l号(大号)为165/88a,“号”是指服装的长短,“型”是指服装的肥瘦。

如165/88a,斜线前后的数字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胸围或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y型指胸大腰细的体型,a型表示一般体型,b型表示微胖体型,c型表示胖体型,区别体型的方法是看胸围减去腰围的数值而定。

亚洲码和欧洲码的换算

衬衫t恤尺寸对照表:

欧码xs=男女身高155/160

欧码 s=男女身高160/165,男衬衫领围39

欧码 m=男女身高165/170,男衬衫领围40

欧码 l=男女身高170/175,男衬衫领围41

欧码xl=男女身高175/180,男衬衫领围43

欧码xxl=男女身高180/185,男衬衫领围44

欧码xxxl=男女身高185以上,男衬衫领围45以上

亚洲码和中国码的衣服区别

(1)“l”表示大号,“m”表示中号,“s”表示小号,“xi”表示特大号,还有“xxi”也表示特大号。

(2)“1”表示适合身高1.5米的人穿用;“2”适合身高1.55米的人的穿用。以此类推,“3”代表1.6米;“4”代表1.65米;“5”代表1.7米;“6”代表1.7米;“7”代表1.8米;“8”代表1.85米。

(3)“y”表示胸围与腰围相差16厘米,“ya”表示相差14厘米、“a”表明相差12厘米、“ab”表明相差10厘米,“b”表明相差8厘米、“be”表明相差4厘米,“e”表明相差很小。



全国简称顺口溜是什么 中国各省的简称分别是什么

导语:从元代开始,我国开始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省是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那么,全国简称顺口溜是什么?中国各省的简称分别是什么?

全国简称顺口溜

1、两湖两广两河山(8个):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2、三江三海云贵川(9个):江苏、浙江、江西、上海、青海、海南、云南、贵州、四川。

3、闽藏宁蒙新渝陕(7个):福建、西藏、宁夏、内蒙、新疆、重庆、陕西。

4、京津黑吉辽皖甘(7个):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甘肃。

5、外加港澳和台湾(3个):香港、澳门、台湾。

省份的历史沿革:

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

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南京、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后改名为汉口)、广州、西安、青岛等)、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65年全国调整为29个省级行政区,即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复成立天津市(直辖市)。

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

1997年重庆从四川省分立,成立重庆市(直辖市)。

1997年,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澳门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根据历史命名的省份

沪(上海):古时候,上海是个没啥戏份的偏远渔村,那里的渔民发明了一款捕鱼工具

叫做沪(滬),因此,当时的上海被称为“沪渎”,沪这个简称,便是由此而来。

桂(广西):关于广西简称的由来,有两种相互不服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从宋朝开始,广西的行政中心,要么是桂州,要么是桂林府,所以简称为“桂”;另一种说法是秦朝时期曾设立桂林郡,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桂林郡,所以简称为“桂”。

冀(河北)和豫(河南):大禹搞定了肆意装逼的洪水之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北的区域范围相当于当时的冀州,所以简称为冀;而河南的区域范围相当于豫州,所以简称为豫。

鲁(山东):春秋时期,山东是鲁国和齐国的地盘,所以,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当时齐国虽然是春秋霸主,但在圈内的地位却不如鲁国,从封地的首任领导来看,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而鲁国则是周公的地盘,不仅根正,而且苗红,而且,齐国注重的是国力发展,讲究的是经济军事两手都要硬,而鲁国则更注重礼教,喜欢搞思想建设工作,所以,鲁国比齐国更具逼格,山东也因此简称为“鲁”。

同样以古代国号为简称的还有——山西和安徽。山西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地盘,所以简称为晋;安徽是安庆和徽州的合称,而安庆,正是春秋时期皖国的旧址,所以安徽简称为皖 。

闽(福建):周朝时期——福建地区出现了七个并足鼎立的部落,合称“七闽”。后来,于越人被楚国欺负得混不下去,便跑到福建和闽人同居,并共同建立了闽越国,所以,福建简称为“闽”。

鄂(湖北):早在夏商时期,湖北境内便出现了鄂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在鄂国旧址设立了鄂县,隋朝以后,鄂州一直是湖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湖北简称为鄂。

粤(广东):先秦时期,广东地区杂居着大量自娱自乐的小部落,中原大佬没办法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小部落进行系统的划分,于是将它们统称为“百越”,所以,广东也被称为百越之地。越又作粤,所以广东简称为“粤”。

琼(海南):自秦朝时期开始,海南地区便跟琼字发生了关系,先后被称为琼台、琼州和琼崖,所以海南简称为“琼”。



七大洲的全称分别是什么 七大洲介绍

1、亚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细亚(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位于地球的东方。亚洲即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2、欧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欧洲即欧罗巴洲的简称。

3、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4、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美洲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现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5、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区,过去曾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为拉丁美洲。

6、大洋洲:17世纪欧洲人发现了它,因其处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围之中,游离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纪被发现时,人们误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

7、南极洲:即南极所在的大陆。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陆。



欧洲建筑风格(欧洲建筑风格有哪些)

关于欧洲建筑风格,欧洲建筑风格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欧式建筑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与雅典时期,那时候,人们在战争过后,日常生活逐渐稳定下来,有了艺术创造的欲望。

2、而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复古文艺思潮再度流行,人们将现代制造工艺应用于建筑中,创造出不同种类的欧式建筑风格。

3、下面土巴兔小编来介绍一下欧式建筑风格的分类。

4、 哥特式建筑风格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最佳代表作,在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法国作家雨果也花费了不少篇幅来介绍这座伟岸的大气建筑。

5、哥特式建筑最早就起源于法国。

6、在法国的许多教堂中都可以看到拱顶和飞扶壁等元素。

7、哥特式教堂内部高旷、多使用尖拱、尖券等构成,多搭配安装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四尖券的建筑结构让整个教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8、 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建筑的造型较为繁复,变化多样,富有动态,造型千奇百怪,繁杂的装饰和雕刻常常穿插其中,常常使用强烈对比的色彩、椭圆形空间,表现自由奔放。

9、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追求华贵气质,内部装饰富丽堂皇,细节上十分繁琐,堆砌形状较多。

10、 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时期,人们崇拜大神,修建了许多祭祀神的庙宇、皇宫、角斗场等,许多建筑留存到了现在。

11、比如罗马的万神庙、维纳斯庙、大型剧场等。

欧洲建筑风格(欧洲建筑风格有哪些)


12、古罗马建筑风格浑厚凝重,整个风格较为统一,但是样式多变。

13、许多演出型建筑物设计巧妙,舞台、观众席、不同入口、过道楼梯等规划详细。

欧洲建筑风格(欧洲建筑风格有哪些)


14、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流行起来,它保留了古典建筑的构造严谨性,也具有内部装饰的多样变化性。

15、巴黎卢浮宫、凡尔赛宫等都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洲建筑风格(欧洲建筑风格有哪些)




欧洲建筑风格有哪些 欧洲历史上的建筑风格介绍

1、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拜占庭”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殖民城市,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罗马式教堂(romanesaue)建筑艺术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3、希腊式建筑

希腊式建筑辨识度还是挺高的,三角形的门楣是最显著的特征。古希腊的建筑艺术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及柱子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4、哥特式(gothic)教堂建筑艺术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了。

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响。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



其他 欧洲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着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 。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 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建筑简介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和法国枫丹白露宫等。

历史背景

当时欧洲人的冒险事业已经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贸易中世纪后期的繁荣迅速造就了环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贸易城市。

在这些贸易城市中,商业资本的庞大力量使得罗马帝国以后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对比首次向世俗方向倾斜,市政厅,或者交易所,以至于为商业贵族营造的别墅等世俗建筑大量出现,而新兴贵族因为本身的立场而对于人文艺术的投资也是从前的宗教和封建势力所不能比拟的。

这种相对富裕和活跃的气氛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时代文化的大发展。而反映在建筑上就是社会中真正的出现了建筑师这个行业。文艺复兴真正奠定了建筑师这个名词的意义,将这种新的行业加入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呼吸之中。过去,并不存在建筑师这个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师、木匠或者石匠。但随着建筑的兴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越来越大,出现了“建筑师”这个名词。他们不仅仅只将建筑作为一种营造的经验型行为,而是赋予建筑一个理论的和文化上的基石,正如建筑师在罗马帝国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们来自雕刻师、绘图师、画家、工程师和细木工等。建筑师的出现,也为当时社会的思潮和文化进入建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如果说以前(从罗马帝国没落到文艺复兴开始)的建筑和文化的联系多半处于一种半自然的自发性行为,那么文艺复兴后的建筑思想和人文思想的结构紧密结合就肯定是一种非偶发的人为的行为,这种对于建筑的理解一直影响到了后世的各种流派。

并且由于环地中海的贸易繁荣,使得意大利的贸易城市的学者很容易就接受到古希腊罗马在byzantine和伊斯兰国家所保存下来的文明成果。其中林林总总的文化思潮,比如人文主义的兴起等对于建筑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单就建筑造型而言,建筑师从古代数学家对于完美的数学模型中得到了启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完美的数学模型构成的,而大自然和人类的美皆出于数学模型的完美。基于此开始了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对于完美建筑比例的追求。

另一个引发的重点就是柱式,在罗马帝国之后,文艺复兴的建筑师重新继承了一整套古典的柱式,并且依此为基准奠定了直到现代建筑诞生的经典建筑营造模式。

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 着名实例有: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1420~1434),设计人是f.勃鲁涅列斯基,大穹窿顶首次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纪天主教教堂的构图手法;佛罗伦萨的育婴院(1421~1424)也是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设计人是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奇兰府邸(1446~1451),设计人是l.b.阿尔伯蒂。

(佛罗伦萨的育婴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 着名实例有:罗马的坦比哀多神堂(1502~1510),设计人d.布拉曼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1515~1546),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典型实例有维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圆厅别墅(1552),两座建筑设计人都是a.帕拉第奥。

(维琴察的巴西利卡)

建筑理论

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着作,大抵是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这些着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特点之一是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进行比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之二是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秘象征说法的影响。意大利15世纪着名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阿尔伯蒂所写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最能体现上述特点。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使古典形式变为僵化的工具,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和严格的柱式规范,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张本。晚期着名的建筑理论着作有帕拉第奥的《建筑四论》(1570)和g.b.da维尼奥拉的《五种柱式规范》(1562)。

主要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世俗建筑一般围绕院子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世俗建筑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府邸建筑上。

教堂建筑

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并发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丽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

建筑技术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城市和广场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规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园林

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林艺术发展到了高峰。

风格特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着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代表人物

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

从时间和地点上来看,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算是作为文艺复兴的开端了。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在意大利佛罗伦斯所建的大教堂就没有采用哥特形式,而是看起来很像拜占庭的圣母大教堂,可是却没有采用三角帆拱,而是直接将尖拱放在了一个八角形的墙上。而最后看起来很危险的在顶上面的一个小亭子却起了连接拱的几个部分并且用自重将他们压在一起的作用。另外,这个拱顶是一个木结构的顶,而不是罗马的石或混凝土顶。

而他在santa sroce的franciscan friary的closter中,为pazzi family所建立的chapel真正用上了三角帆拱,这次下部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形,而上是一个三角帆拱加圆拱,失传几个世纪的工艺终于复活。从此这种圆顶加上巴西利卡的平面成为了后来几个世纪内的标准。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伯鲁乃列斯基兼具了一个传统中世纪工匠的角色,真正作为复兴时期建筑师代表的,并且真正将文艺复兴建筑的营造提高到理论高度的是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他的《论建筑》于1485年出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gutenberg发明了印刷术,使得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快速。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这本书里面体现了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地角度讨论了建筑的可能性。他提出应该根据欧几里德的数学原理,在圆形,方形等基本集合体制上进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组合以找到建筑中美的黄金分割。他在建设palazzo rucellai的过程中 使用了各种柱式,而这些柱子都拥有经过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宫殿的顶部也是独创的深出檐,甚至遮住了屋顶,使得建筑的外观保持完整的方形。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

伯拉孟特是将这种唯理主义古代精神推向极致的人,他竭尽所能的推敲每一个建筑比例,从他的坦比哀多(tempietto of san pietro)中你可以看到这种被推敲到近乎完美的比例 。而往后的很多公共,宗教建筑,比如圣彼得教堂,巴黎万神庙,甚至白宫都有布拉芒特的影子。

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作品可以说是圣彼得教堂,这个教堂的修建历史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建筑师的名单列出来如同一个文艺复兴的名人录。而这个开端或者说骨架,则是由布拉芒特来完成的。而后陆陆续续有raphael、peruzzi、sangallo the younger、米开朗基罗、vignola、della porta、fontana和maderna。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建筑师,而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而正因为这一点是他避免的他的同代人过分纠缠于比例之中的弊端而从一个雕塑家独特的三维视角来提炼建筑。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破坏均衡,或者是利用狭长的走道或者柱廊,来达到一种感动人心的建筑效果,而对于是否符合严格的古典比例却不是很在意。其中用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巨柱式便是他将普通柱式拔高几倍而得到的。而这种对于古典母题的创造性应用将文艺复兴引入了后期的手法主义。

帕拉第奥(palladio)

在维琴察的领袖人物是帕拉第奥。他是一个严肃的古典主义者,对于古典主义的蒸馏使得这位大师的作品总是带有钻石般的纯粹。体现了文艺复兴建筑的数学美感的精确性和那种对于集中式平面的控制力。而进一步看则可以看见在这种严格的美学体系下,作为建筑的主体已经被挤入一个很边缘的角落,建筑在他的手中彻底变成了一个概念的载体。

传播北欧

文艺复兴进一步向着alpen的北方传播。这种传播却并不是很顺利,北方的欧洲文明并没有能够直接接触到古代文明的遗迹,比如雅典卫城或者是罗马城遗迹,而虽然当时印刷术已经发明,可是印刷品始终只是对于建筑的贰维再现,他不可能让建筑师获得临场的建筑感受,而且当时很多的大师都是由外行转入的,比如米开朗基罗。而他们对于建筑的描述很多是纯感受性质的,很难用印刷品来表达。北方的建筑师最多只能依照图解对于当时流行样式来一个照样翻制,至于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又或者对于这种新风格怎么和当地风格进行妥善的协调,除了一些天才建筑师以外就很少能达到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南方建筑进入北方。那就是同时进行的宗教改革。这次改革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欧洲分裂。不同的教宗之间时有战争,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也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解。有时候对于南方教廷的反对甚至可以影响到对于南方文化的排斥。

远离古典文化中心和民族自身文脉的产生导致了北方建筑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他们通常都不是纯粹的文艺复兴式样的,而且也很难找到如同帕拉第奥的那种异常严格的比例和对称关系。不过却由于北方国家的新教特征导致世俗建筑中多样化的风格。而一旦这些风格稳定下来以后又重新成为了历史文脉中的新的母题。这样北方建筑相对南方建筑在文艺复兴的风格演进中便缺少了明确的断代史。

风行欧洲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深远,在16~18世纪风行欧洲,大多与其本国的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对法国的影响

16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下形成法国文艺复兴建筑。从那时起,法国的建筑风格由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式过渡,往往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装饰应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当时主要是建造宫殿、府邸和市民房屋等世俗建筑。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1519~1547)、枫丹白露离宫(1528~1540)。尚堡府邸原为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猎庄和离宫,建筑平面布局和造型保持中世纪的传统手法,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外形的水平划分和细部线脚处理则是文艺复兴式的,屋顶高低参差。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建筑中占统治地位的则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对英国的影响

16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建筑在英国逐渐确立,建筑物出现过渡性风格,既继承哥特式建筑的都铎传统,又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中世纪的英国热衷于建造壮丽的教堂,16世纪下半叶开始注意世俗建筑。富商、权贵、绅士们的大型豪华府邸多建在乡村,有塔楼、山墙、檐部、女儿墙、栏杆和烟囱,墙壁上常常开许多凸窗,窗额是方形。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细部也应用到室内装饰和家具陈设上。府邸周围一般布置形状规则的大花园,其中有前庭、平台、水池、喷泉、花坛和灌木绿篱,与府邸组成完整和谐的环境。典型例子有哈德威克府邸(1590~1597)、阿许贝大厦(1572)等。

17世纪初,英国为了显示王权的威严,王室在伦敦设计建造庞大的白厅宫,但只建成了大宴会厅(1619~1622)。英国建筑师i.琼斯在设计这座建筑物时,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帕拉第奥严格的古典建筑手法,摆脱了英国中世纪建筑的影响。这时期的建筑仍然以居住建筑占主要地位,古典柱式和规则的建筑立面渐渐代替了伊丽莎白时期自由的过渡性风格。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削弱了王室的专制统治,但在君主立宪的斯图亚特王朝时,古典建筑手法在英国仍占主导地位,以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为代表作。

18世纪初,为英国新贵族和一部分富商建造府邸成了建筑活动的中心。这些新府邸规模宏大,应用严格的古典手法,追求森严傲岸的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牛津郡的勃仑罕姆府邸(1704~1720)、约克郡的霍华德府邸(1699~1712)和凯德尔斯顿府邸(1757~1770)。府邸的平面布局多半是正中为主楼,楼内有大厅、沙龙、卧室、餐厅、起居室等。主楼前是一个宽敞的三合院。它的两侧又各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一个是马厩,另一个有厨房和其他服务用房。这种布局方式意在表现新贵族和巨商们的气派和财富。

对德国的影响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下,德国在16世纪下半叶出现文艺复兴建筑。开始,主要是在哥特式建筑上安置一些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构件,或者增添一些这种风格的建筑装饰。典型实例如规模巨大的海得堡宫(1531~1612)和海尔布隆市政厅(1535~1596)。1560年,巴伐利亚公爵阿尔伯蒂五世在慕尼黑重建府邸,有意采用古典风格,其中的文物陈列厅是德国文艺复兴建筑中的精美作品。

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建筑师陆续从意大利北部把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带到德国。而德国建筑师也开始真正接受文艺复兴建筑,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手法。不来梅市政厅1612年改造后的立面可称代表作。

对西班牙的影响

从15世纪末叶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了西班牙建筑。那时起,西班牙建筑的显着特点是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同时还带有中世纪统治西班牙的摩尔人的艺术印记。建筑造型变化很多,装饰丰富细腻,几乎可同银饰媲美,因而称为“银匠式”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是萨拉曼卡的贝壳府邸(1512~1514)和阿尔卡拉?埃纳雷斯大学(1537~1553)等。

从16世纪中叶起,西班牙的一些建筑师和雕刻家曾到弗兰德尔和意大利考察,深受古典艺术影响。当时最着名的作品是马德里郊区的埃斯库里阿尔宫。从17世纪中叶起,巴洛克建筑在西班牙兴起。

历史评价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 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