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婺剧_广东代表戏曲剧种

由网友(半旧情怀)分享简介:金华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婺剧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文化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等地。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婺剧吧。婺剧发源于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

金华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婺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文化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等地。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婺剧吧。

太萌了 婺娃娃 登台唱戏,实力媲美 小戏骨

婺剧发源于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婺剧在金华这个拥有浓厚艺术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

婺剧是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剧种,艺人多系农民出身。以前,农闲时出外组班演戏,农忙回家生产,直到抗战初期才开始有固定的班社出现,长期流动于乡村演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婺剧在表演艺术上以鲜明生动与强烈粗犷相结合,不但保留了许多傀儡、傩舞、目莲戏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火、窜梁、穿刀、十八吊等大量特技表演。

“以前,婺剧团的戏班子到了某个村子演出,不管有多忙,大伙都要撂下活去看戏。附近乡村的人,也会赶去凑热闹。如果是专业剧团来演出了,那更是万人空巷,连房顶都会挤满人。”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处长楼存记向记者描述了他印象中的婺剧。“看戏的时候,最开心的就属小孩子了,不仅能看戏还能吃到许多好东西,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每当正月里或到了特殊的节日,金华农村的婺剧团演出,可谓忙的不可开交。这时农村“鸡毛换糖”的小贩也忙着赶过去做生意了。

婺剧的出现也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写戏人”方景昊的说法证实了婺剧在金华的火爆。方景昊常年在金华农村走动,看哪些村子要演戏,能出什么样的价格,然后根据每个村子的要求,跟相应的婺剧团联系。“现在农村人有钱了,都争着要看戏,比如庙会开光、节庆什么的。尤其是正月里,剧团根本忙不过来。有些好的剧团,一年能演出500多场。”据了解,金华目前有专业剧团10多个,农村剧团近百个,平均一个剧团一年能演出300场左右。婺剧成为金华农村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婺剧老剧种焕发出新光辉

京剧是国剧,可婺剧是京剧的祖宗。戏剧大师、着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前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得到婺剧中去找。”梅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徽剧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它源于明朝中叶的弋阳腔和明末的义乌腔,吸收西秦腔、石漮腔等唱腔所塑成。在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使大批皖南人移民金华,带入了徽戏,逐渐合流,构成了以徽戏为主体的戏剧剧种———婺剧。

同治初年,金华本地就有徽班30余个,农村的“太子班”(业余徽班)以千计数,足见其盛。当时的艺人,足迹遍及穷乡僻壤,为农民演戏,庙会、集市更显闹猛,有时一个地方,会有两三个戏班同时演出,互相摆行头、亮角色、比高低、争观众,唱“对台戏”,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在长期舞台实践中涌现出一批群众欢迎的名演员。解放初期的有周越先、徐京福、周越桂、徐汝英等;近一些的有郑兰香、吴光煜、葛素云等;再近一些的有陈美兰、张建敏、周志清、朱元昊等人。

婺剧保留了大量优秀徽戏剧目与珍贵史料,如《列国记》、《龙凤阁》等,有的已是海内孤本。不少大戏,至今仍能从婺剧徽戏中找到原来的模样。在表演方面,保留了徽戏许多独特古朴的程式与技巧。以脸谱为例,目前,除京剧外,也只有川剧和婺剧还保留自身的独特的脸谱系统,婺剧脸谱有200多种;又如婺剧的表演方面,上世纪40年代,婺剧服装无水袖,故演员的功夫多在手指与手腕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如,其行当,角色十分复杂,多达十五六种,角色分工严密,一般不串演,十分讲究。

解放前,老艺人生活艰难,走街串巷,风餐露宿,生活没有保障,长年累月在农村演出,深受农民群众喜爱。解放后,该剧种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1952年底,浙江省文化局以衢州婺剧实验团解散后留省文工团婺剧组人员与大荣和班合并建立浙江婺剧实验团。1956年元旦,以婺剧训练班为基础整顿婺剧实验团,成立了浙江婺剧团。为保留婺剧的地方特色,把原定设在杭州洪春桥的团址改设在金华。

浙婺在坚持为人民群众演出外,还担任了出国演出任务,把这门艺术介绍到国外;在保留传承婺剧传统艺术外,推陈出新,兼收并蓄了其他剧种的长处,取得令人可喜的成就。音乐创造了新的板式,丰富了伴奏乐器;舞美也从简到复杂,有了不少创新;在表演上继承、吸收,使之特色更浓郁;在创作上,整理了《西施泪》、《断桥》、《对课》、《僧尼会》等。

1960年3月18日,毛领袖在观看《对课》演出后,接见演职员时称赞道:《对课》改得好,有新意,神仙斗不过凡人,老不如少,想占便宜的人占不到便宜。令人欣慰的是“又有新声说婺州”。

新一代婺剧人,创造了婺剧的新辉煌。在出作品上,新创作了《白蛇前传》、《贺家桥边》、《梦断婺江》、《江南第一家》、《昆仑女》等,多次获国家奖、省级奖;在出人才上,涌现了陈美兰、张建敏等一批新秀,陈美兰、张建敏获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陈美兰还获文华奖,一批新演员脱颖而出.

在出效益上,浙江婺剧团继承了为农民演出的光荣传统,2003年12月,该团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被全国和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在送婺剧下乡同时,2004年该团成立了“三农艺术团”、后又成立“歌舞团”,将更多精彩的剧目献给农村、农民。2006年1月至6月仅半年时间,浙江婺剧团在金华城乡23个村(社区)演出163场。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广东代表戏曲剧种

广东的代表戏曲剧种是粤剧。粤剧发源于佛山,是一种以粤方言进行演唱的汉族传统戏曲,最早在广东流传,后慢慢的发展到周边各个区域,在外国一些华侨聚居住的地方都有演出,主要声腔以梆子和二黄为主。广东有四大剧种,为粤剧、潮剧、汉剧、雷剧。

广东代表戏剧剧种是 

粤剧又被称为广府戏、广东大戏,它最早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来演唱的汉族传统戏曲,它的前身是南戏,是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腔调为基础,吸收了珠江三角洲民间音乐形成的。

粤剧最早在广东流传,后来逐渐随着发展慢慢的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等周边地区,在东南亚、美洲各国华侨居住的地方都有演出。粤剧是多声腔剧种,唱腔结构为板腔体,声腔主要有梆子、二黄、高腔、歌谣等,主要以梆子和二黄为主要声腔。

广东的戏曲剧种有哪些

广东的戏曲剧种并非只有一种,它主要有四大剧种,分别是粤剧、潮剧、汉剧、雷剧等,除了粤剧之外,其它三种也极为流行,潮剧主要流行在广东省潮汕地区,雷剧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广东汉剧主要以皮黄板腔体为主,它的唱腔极为优美。



TVB五部经典神剧 金枝欲孽上榜,大时代最具代表性

tvb虽然现在已经没有那么的辉煌了,但是早些年是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类型涉及也是非常之多,比如时代剧、宫廷剧、家庭剧等等。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好好介绍tvb五部经典神剧,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tvb五部经典神剧:

1、大时代

2、义不容情

3、创世纪

4、金枝欲孽

5、溏心风暴

1、大时代

详细介绍:《大时代》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商战剧,当时在香港播出的时候是创下过收视神话的,当然内地也有不少的忠实粉丝。这部剧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不仅展现了当时的金融背景,还从中映射了两代人以及两个家庭之间的爱恨情仇。

2、义不容情

详细介绍:《义不容情》是一部时装情感剧,里面可以说是众星云集,许多我们熟悉的大牌港星,比如黄日华、周海媚、温兆伦、刘嘉玲等等。作品讲述了周家两兄弟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丁有健和倪楚君的爱情故事。

3、创世纪

详细介绍:《创世纪》绝对是tvb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剧作之一,也是因此打造除了如此经典的作品,里面的演员大家也都是很熟悉的。剧集也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讲述了主人公叶荣添和许文彪的创业过程,以及经历种种之后的人性转变。

4、金枝欲孽

详细介绍:《金枝欲孽》是tvb所有古装宫斗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在内地知名度也很高,为了保证剧集质量,当时剧组还专门来到了内地进行取景拍摄。这部作品以清朝为背景,讲述了后宫之中嫔妃之间的勾心斗角。

5、溏心风暴

详细介绍:《溏心风暴》是tvb2003年来历史上收视最高的电视剧,2008年被内地引进之后也创下了0.52位的好成绩。这部剧以一个大家庭作为背景故事,从中引发了各种家庭之间的斗争以及争产风暴,剧情相当精彩。



最具代表性的行当:高甲戏柯派女丑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表演以形写神,追求神似,以丑写美,寓庄于谐,达到滑稽与崇高的完美结合,发人深省,令人神怡。那你知道高甲戏柯派女丑又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可能感兴趣》》戏曲的灵魂:高甲戏的音乐特点解说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表演以形写神,追求神似,以丑写美,寓庄于谐,达到滑稽与崇高的完美结合,发人深省,令人神怡,已越出一般丑角的插科打浑的局限,特别是女丑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素来以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面貌风行于闽南民众之中。

道白,抑扬顿挫、吞吐有致、清晰分明、韵味十足;表演,做功细腻、诙谐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柯派表演身段,能精细地分出从十八岁的少女到二十、三十,直到七八十岁的妇女的不同特点,形成各个年龄段妇女的风韵姿态的不同表演程式,还编有“女丑十八法”,记叙一整套表演技艺,形成柯派表演艺术的主要教材。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有男女丑之分,男丑有破衫丑、公子丑、傀儡丑、服丑、家丁丑等,女丑由男扮最富特色。代表剧目有《唐二别妻》《妗婆打》《管甫送》《骑驴探亲》《大团圆》《铁开花》《大闹花府》《换包记》《疯僧扫秦》《金魁星》等。曲目有“四季歌”、“灯红歌”等,常用曲牌有【福马郎】【浆水令】【金钱花】等。

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独树一帜,以丑写美,寓庄于谐,达到滑稽与崇高的完美结合,是闽南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高甲戏(柯派)”于2008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赖宗卯,男,汉族,1947年1月至2013年2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赖宗卯13岁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钻研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深得柯派真传,善演男丑,尤以男扮女丑独树一帜。

他的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被誉为“小罗溪”。代表剧目有《金魁星》《大闹花府》《骑驴探亲》《鸳鸯扇》《唐二别妻》等。1979年被福建省文化厅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多次荣获国家、省和市级奖项。并多次到香港、澳门及各省市交流演出,深得好评。为使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得到传承,他培养后代不遗余力,培养了曾文杰、施丽华、王金鼎、施存义、卢文雄、庄伟国等高甲戏知名丑角演员。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越剧。越剧最早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地为上海,它的前身是落地草书,以农村草台为形式进行演出,表演艺人多为男性农民,后到1925年时,在上海《申报》中首次用越剧来形容此艺术,此后也一直流传至今,并在影响全国的基础上走出国门。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 

越剧是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也被称为我国的第二国剧,流传范围极广,在全球其他国家都有举行演出,被誉为“中国歌剧”。越剧最早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地是上海,在发源的过程中还汲取了昆曲、话剧等剧种的特色,逐渐发展至完善。

1852年,在嵊县西乡马塘村的农民金其柄创造了“落地唱书”,这也是越剧的前身,开始时主要流行于马塘村为主的一带,主要以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为主,表演艺人多为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所以又被称为“男班”。

到了1925年9月17日时,在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来形容此艺术形式,此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1928年时,女班蜂拥来到上海,女子越剧逐渐在上海发扬光大,但是男班却因为演员后继无人逐渐被女班代替。

时至今日,越剧在影响全国的基础上也走出了国门,并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越剧的剧目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分别是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的演出;从兄弟剧种中移植以及根据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而成,并在后续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



宣城最具代表性的鸟

你好!宣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如果你想了解宣城最具代表性的鸟,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首先,宣城是一个非常适合观鸟的地方。这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鸟类,包括鹤、鸽子、鸭子、鹅、鸡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宣城市的“宣城鸟”,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鸟类,只在宣城市境内出现。

其次,宣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观察鸟类的好地方。例如,在宣城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宣城历史和文化的展品,其中包括一些关于鸟类的展品。

最后,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宣城的鸟类,我建议你去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物园。这些地方通常会有专门的鸟类展示区,让你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鸟类。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山东戏曲是什么剧种?

1、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

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2008年6月7日,山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中的奇葩。

2008年6月7日,山东省莱芜市申报的莱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枣梆

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泽),在山东又称本地,人山西)读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个新造字。

是指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学唱者又多为本地人,所以传出了这个名称,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称“zhao梆”,其源出自山西东南部的“上党梆子”,因而又名“泽州调”。

枣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用真嗓吐词,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开,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这个假嗓用“咿、呀”托腔,腔韵悠长,给观众余音缭绕之感。这是枣梆特有的韵律。

2008年6月7日,枣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久不衰的戏曲剧种:通剧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对戏剧不感兴趣,能叫出名称的也就是京剧、昆曲一些比较出名的剧种,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一种富有南通文化的剧中“通剧”,通剧是江苏南通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通剧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汉族民间戏剧,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像南通这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兴趣。

形成

僮子是汉族民间的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形成了通剧。

发展历程

新人新腔分行归路

童子戏只有三种主要调口(曲调)特色是“童子开口三门腔,上版不上眼”,是古老的徒歌样式。僮子戏对童子戏传统声腔和伴奏进行改革,将传统单一的锣鼓伴奏。声腔引入民间的山歌、小调、号子,借鉴吕剧等地方戏曲音乐素材。在创作手法上,吸收了京剧板腔体的规律,出现了板腔体、曲牌体、小调联缀合一的趋向,创作了多种板式和适合各行当表演的唱腔。克服男女同调同腔,演员开始适应定腔定调的规范。

脚色行当更趋明朗化,有了小生、花旦、老生、小丑、彩旦、恶旦和花脸之分。演员队伍打破了童子老艺人一统天下的局面,吸收年轻的业余剧队赏。邀请原伶工学社张玉昆,担任形体教师。原更俗京剧团周凤霞担任化妆、服装课老师。引进越剧导演,融进话剧、歌舞等风格。剧目以现代戏为主,排练现代戏《红色的种子》和创作剧目《上河工》。1958年底,《上河工》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并获奖。



最经典港剧排行榜前十名:金枝欲孽上榜,多部改编自金庸

港剧是一代人的回忆,尤其是香港编剧的黄金时代中出现了超级多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的电视剧,值得一遍又一遍的回看,那么今天本站就来盘点一下最经典的港剧前十名,来看看你都看过哪些,是不是自身的港剧迷呢。

最经典港剧排行榜前十名

1. 创世纪

2. 大时代

3. 西游记

4. 神雕侠侣

5. 天龙八部

6. 寻秦记

7. 鹿鼎记

8. 金枝欲孽

9. 天与地

10. 封神榜

1. 创世纪

上映时间:1999

创世纪分作为香港tvb的经典电视剧之一,也是一部如今再看也依然能够好好看下去的港剧,编剧让里面没一个角色的故事都能够时刻牵动人心,香港的当时也像如今的一线城市,能引起共鸣。

2. 大时代

上映时间:1992

大时代也是豆瓣评分非常高的一部经典的tvb电视剧,剧中大牌云集,看起来就是非常爽,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人物感情饱满,整部剧的情感都非常充沛,让观众称之为神剧。

3. 西游记

上映时间:1996

西游记很多人说起来都只钟爱这一版1996年的港剧,除了遵循原著,这一部里面还添加了很多无厘头的搞笑元素,所以看起来也是十分的解压和轻松,在电视上也是放了一遍又一遍。

4. 神雕侠侣

上映时间:1995

这一部金庸同名小说也是最多次翻拍成电视剧的一本小说,但是说起来仍然是这一版1995年的版本最能够让人记住,古天乐和李若彤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无法超越的杨过和小龙女。

5. 天龙八部

上映时间:1997

天龙八部由黄日华、陈浩民、樊少皇主演,同样是一本改编自金庸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也是一部超级经典的古装电视剧,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情节的设置,以及每一个画面都是绝。

6. 寻秦记

上映时间:2001

寻秦记作为一部华语电视剧中首部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主角古天乐也是把这个角色塑造得让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搞笑爆笑中也看到严肃的历史以及它的残酷。

7. 鹿鼎记

上映时间:1998

鹿鼎记也是改编自金庸的小说,很经典的陈小春演绎的一版,本来就非常符合韦小宝人物性格的陈小春演绎起来也是让人连连称绝,而且在搞笑幽默的同时也能看到主角的情深义重。

8. 金枝欲孽

上映时间:2004

宫斗剧的一大鼻祖,金枝欲孽绝对是超神港剧代表之一,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回看,每个演员都把自己的角色演绎得非常到位,而且再加上佘诗曼和黎姿的美貌完全就是一个好看。

9. 天与地

上映时间:2011

天与地虽然当时因为太过大胆的题材和特别的拍摄手法,因为禁播的原因很多人都没过完全地看完,但是绝对是一部值得刷的电视剧,每个角色都是可圈可点的,而且也发人深省。

10. 封神榜

上映时间:2001

封神榜可以说是90后的一个回忆了,超多人都看过的一部奇幻色彩的古装剧,里面还有很多非常感人催泪的桥段和环节,温碧霞也是在这部剧里的表现让人记忆深刻,也值得回看。



金枝欲孽2剧情介绍 金枝欲孽2简介

《金枝欲孽贰》(英语:beauty at war),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清装宫廷电视剧,由戚其义监制,邓萃雯、陈豪、蔡少芬、伍咏薇、黄德斌及关礼杰领衔主演。此剧为线节目巡礼电视剧之一,亦为第十六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中无线电视推介的六部重头剧之一,以及第十七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中无线电视推介的十七部剧集之一。

该剧讲述后宫女人间的故事,重点围绕人性里的欲望展开,处处关乎一个“情”字,多段错综复杂的关系,且剧集融入中国国粹——昆曲。

乾隆晚年间,同为豪门钮祜录氏出身的两姊妹钮祜禄·如玥(邓萃雯饰)和钮祜禄·宛琇(伍咏薇饰)本应一同参加的选秀。但因如玥病倒,所以妹妹宛琇只好独自一人应选,雀屏中选後不消三年升为淳嫔。按照清例妃嫔的姊妹可免选秀,所以如玥可自由婚配,辗转间如玥成了永琰的妾侍,在永琰即位後更被封为如妃。

宛琇一直认为如玥当年是有心诈病,把自己推给年老的乾隆来逃避选秀,所以对她心怀怨恨,更散播种种有关如玥的流言蜚语,希望能损害她的名声,以达至报复的快感。然而如玥对於宛琇不时造谣损害自己的名声虽感无奈,但明白到宛琇内心的不平衡与自已有著莫大关系,对於妹妹的各种报复行动总是处处包容,并为其善後。直至一民间昆曲戏班被召入宫内表演,而戏班中的风流老倌高流斐(陈豪饰)更被如玥发现宛琇和他经常眉目传情时,为了家族和妹妹的名声,如玥决定要不择手段阻碍二人来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