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_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由网友(太阳当空照丶花儿死翘翘)分享简介: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用字母表示:s=a+c×h÷/p>变形:h=÷a+c;变形a=÷h-c;变形c=÷h-a。扩展资料:相关性质及判定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判定: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用字母表示:s=a+c×h÷/p> 梯形面积公式是怎么计算的

变形:h=÷a+c;变形a=÷h-c;变形c=÷h-a。

扩展资料:

相关性质及判定

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判定: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周长公式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用字母表示:a+c+。



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梯形面积有两种算法: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a+b)×h÷2。

2、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l表示中位线长度。

另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直角梯形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性质:

1、直角梯形其中1个角是直角。

2、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弱于非直角梯形。

判定:

1、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梯形体积公式 梯形体积公式总长度是什么

梯形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第一种:梯形的体积=(上底+下底)×高÷2×总长度

第二种:把四棱台延长成椎上截面面

积为 s ,下截面 r ,台高为 h ,那么体积=1/3( r - s )* h .

什么是梯形体,梯形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夹在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叫棱台.棱台体积=1/3[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棱台高.顺便给出另两个体积公式:棱柱体积=底面积*高棱锥体积=1/3底面积*高

梯形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总长度是什么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棱台的体积公式:【上底面积+下底面积+根号(上底面积×下底面积)】×高÷3

如果是梯形横截面的沟渠(大堤)等的土方体积:梯形面积×长度

梯形是平面图形,不是立体,怎么有体积。估计是你弄错了。

扩展资料:

梯形(trapezium)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

梯形体积公式 梯形体积公式总长度是什么


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isosceles trapezium)。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类似。

性质

梯形体积公式 梯形体积公式总长度是什么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判定

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定义

梯形体积公式 梯形体积公式总长度是什么


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性质

1。直角梯形其中1个角是直角。

2。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弱于非直角梯形 。

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梯形



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公式的四种推导方法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a+b)×h÷2。其中,S为梯形的面积,a、b为梯形的上底下底,h为梯形的高。

特例:

1、若已知梯形中位线长度L,则梯形面积公式为S=L.h

2、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长度分别为a、b,则梯形面积公式为S=1/2ab

概念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应用举例

例题:一座小型拦河坝,横截面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131米,高21米。这座拦河坝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解:根据梯形面积公示

S=(a+b)×h÷2,有

S=(5+131)x21÷2

S=136x21÷2

S=1428平方米

答:这座拦河坝的横截面积是1428平方米。

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1、梯形面积公式是:S=(a+c)×h÷2

公式描述:公式中a,c分别为梯形上下底,h为梯形的高,S为梯形的面积。

变形:h=2S÷(a+c);变形2:a=2s÷h-c;变形3:c=2s÷h-a。

2、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扩展资料:

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上底+下底)×高÷2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扩展资料

例题:

分析:欲证四边形EBCD是等腰梯形,解题思路是证ED//BC,BE=CD,由已知条件易证△BCD≌△CBE得到EB=DC,从而AE=AD,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ED//BC。

证明如下:

∵AB=AC,

∴∠ABC=∠ACB,

∴∠DBC=∠ECB=1/2∠ABC,

∴△EBC≌△DCB(A。S。A),

∴BE=CD,

∴AB-BE=AC-CD,即AE=AD.

∴∠ABC=∠AED,∴ED//BC,

又∵EB与DC交于点A,即EB与DC不平行,

∴四边形EBCD是梯形,又BE=DC,

∴四边形EBCD是等腰梯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如果梯形的上下两底分别用 a和 b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a+b)×h÷2 。

2、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

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度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梯形的面积也等于中位线与高的乘积。如果梯形的中位线用 m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mh 。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扩展资料:

梯形(trapezium)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u3000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

5.等腰梯形(这个非等腰梯形同理)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作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二分之一 。

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如果梯形的上下两底分别用 a和 b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a+b)×h÷2 。

2、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

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度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梯形的面积也等于中位线与高的乘积。如果梯形的中位线用 m表示,高用 h表示,梯形的面积s=mh 。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

扩展资料:

判定一个任意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如果不能直接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一般的方法是通过作辅助线,将此四边形分解为熟悉的多边形,此例就是通过作平行线,将四边形分解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

过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把两条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将求梯形上下底的长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

梯形面积的公式是怎样的?

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a+b)×h÷2。其中,S为梯形的面积,a、b为梯形的上底下底,h为梯形的高。

特例:

1、若已知梯形中位线长度L,则梯形面积公式为S=L.h

2、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长度分别为a、b,则梯形面积公式为S=1/2ab

概念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应用举例

例题:一座小型拦河坝,横截面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131米,高21米。这座拦河坝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解:根据梯形面积公示

S=(a+b)×h÷2,有

S=(5+131)x21÷2

S=136x21÷2

S=1428平方米

答:这座拦河坝的横截面积是1428平方米。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汉字表示

用汉字表示就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设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

则梯形的面积可以表示成:s=(a+b)h÷

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梯形周长=上底+下底+二个腰长。

用字母表示:

a、b是上底和下底,c、d是两腰,用c表示周长。

c=a+b+c+d。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汉字表示

用汉字表示就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设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

则梯形的面积可以表示成:s=(a+b)h÷2。

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梯形周长=上底+下底+二个腰长。

用字母表示:

a、b是上底和下底,c、d是两腰,用c表示周长。

c=a+b+c+d。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介绍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公式描述:公式中a,b分别为长方形的长和宽,s为长方形的面积。

例如:长方形长,宽,则面积为平方米)。

长方形,数学术语,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正方体的面积公式计算(正方体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表面积)

正方体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注意事项: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正方体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正六面体具有如下特征:

(1)正六面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2)正六面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3)正六面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形状完全相同。

(4)正六面体的体对角线其中,a为棱长。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计算:

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a×a(其中a为正方形的边长)

2、正方山差形的面积=对角线×对角线÷2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

在同一平面内:四条边都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瞎坦形。 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扩展资料

常见面积定理

1、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各部分面积的和。

2、 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梯形等底应理解为两底的和相等)的面积相等。

4、等底(或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比等于其所对应的高(或底)的比逗神皮。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等角或补角的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夹等角或补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等角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比等于夹等角的两边乘积的比。

7、任何一条曲线都可以用一个函数y=f(x)来表示,那么,这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就是对X求积分。

正方体的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6=底面积*6。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六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因为正方体六个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x6。

正方体的定义: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都是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

一、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二、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

相关图形的计算公式:1、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2、正方形: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

3、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圆周长=π×d=π×r×2,面积=π×r×r。

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 =长×宽×高。

8、圆柱: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



正方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一。即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称为正方形,又称正四边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特性。

判定定理: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性质

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内角:四个角都是90°,内角和为360°。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特殊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他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与特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