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文言文翻译_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由网友(北街浊酒)分享简介:石壕吏文言文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小学文言文期末考点 ,赶紧给孩子收藏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简短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简述

1、原文:《石壕吏》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翻译 石壕吏完整翻译

1、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2、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3、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4、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5、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6、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7、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8、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9、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10、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11、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12、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3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3》优秀课件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石壕吏》优秀课件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石壕吏课件

《石壕吏课件》优秀课件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



石壕吏剧本内容 石壕吏原作者是谁

1、《石壕吏》改编剧本全文:

时间: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某一个黄昏

地点:石壕村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媳妇、孙子、差役甲、差役乙

第一幕

“杜甫在逃亡中,看到天渐渐黑了,便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准备敲门”

“梆梆梆”

老妇(紧张地问):谁呀?

杜甫:我一介书生,路经贵地,碰巧天黑了,想到你家借宿一晚,不会打扰到你们吧?

老妇(顿时松了一口气):原来是逃难之人啊,快快请进!

“老妇打开门,杜甫进去”

老妇(连声叮嘱):这位先生,现在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时候,差役们家家户户去要人,等下又轮到我们家了,你要小心点,躲在里屋中不要出来。

杜甫:谢谢你,大娘,你自己也要小心啊!

第二幕

“老妇带杜甫去了里屋后,由于旅途的劳累,杜甫很快就睡下了,不久,空荡荡的院子里传来急速的敲门声”

“梆梆梆”

老妇(从床上惊醒,惊恐地推老翁):老头子,怎么办啊,差役来要人啦!

老翁(慌张地):还能咋办?不要开门吧!

老妇:那哪行啊?咱家的门哪经得起他们那样拍?不如,老头子你先走吧,等我来应付他们。

老翁(犹豫着):不行,我走了,他们会捉媳妇去的。

老妇:现在只能走一个算一个了,快走,等下就来不及了。

老翁:好吧,你自己也要小心啊。

老妇:嗯。

“由于老妇迟迟未开门,差役把门敲得更大声了。看着老翁艰难地越墙走了以后,老妇才去开门”

差役甲(恶狠狠地):老太婆,刚才死哪儿去了,怎么现在才来开门?

老妇(略带紧张地):我一把年纪了,咳咳(做咳嗽声)。

差役乙:你家男人哪去了?

老妇:都上战场了

差役乙(怀疑):你不是有几个儿子吗?你骗谁呢?

差役甲(狞笑着附和):就是,你不会把他们给藏起来了吧?

老妇(悲愤地):差大哥,我骗你们干嘛?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给带走了,你们怎么还来要人?前几天,我的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位哥哥都已经战死了,呜呜,我可怜的孩子啊,怎么就那么命苦啊?(捶胸顿足状)

差役乙(把刀架在老妇的脖子上):哭嚷什么?现在哪家男人不用去打仗,你以为就你家男人要上战场吗?快说,家里还有谁?

老妇(哀求着):差大哥,你行行好,把你手上的家伙松了吧。

差役甲(不耐烦地):闭嘴,什么时候轮到你提要求了?

差役乙:你丈夫去哪了?

老妇(心虚地):他……他一早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差役甲(气愤地):什么?出去了,去哪了?你低着头不会是说谎心虚吧?

老妇(连忙抬起头,大声说):被你们当官的给叫走了。

差役甲:搜!

第三幕

“差役到处一阵乱翻,翻找过后”

差役乙(喃喃地自言自语):怎么会?这家真没男人了?

老妇(急忙肯定):真的没有了。

“突然,里屋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差役甲(凶狠地):还说家里没人?那这婴儿哭声是哪来的?

老妇:屋里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啊!

差役乙:老太婆,你家媳妇也可以帮我们做饭啊,把她叫出来!

老妇(惊恐地拉着差役乙的衣袖):差大哥,不要带我媳妇走,我的孙子还等着她喂呢!而且她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见人呢?

差役甲:我不管,你们家必须有个人去服役!

老妇(无奈):那你们就带我去吧!

差役乙:(一把推开老妇)谁要你这个没用的老太婆!

老妇(诚恳地):我虽然年老衰弱,不能打仗,但我做得一手好菜,让我随同你们连夜赶回军营,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也许还来得及给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呢!

差役甲(同意):说得也是,好吧,那快点走,还赶着回去呢,出发!!!

(两差役押老妇下)

“媳妇在屋里不断拭泪,抽泣,杜甫在门边叹气”

第四幕

“一夜过去了,天亮了,老翁蹑手蹑脚地回来了,杜甫开门”

杜甫(伤感):你家发生了这样的事,真是……唉。

老翁(叹了一口气):算了,家家户户都这样,我们也不是第一次了。

杜甫(点点头):嗯,后会有期,希望下次能见到你们一家团圆。

老翁:后会有期。

“告别后,杜甫一边走,一边低吟新作: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吟罢长叹一声:战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逐渐消失在晨曦中…………”

2、《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风格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石壕吏》课件

《《石壕吏》课件》优秀课件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



刻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简述

1、《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蓬,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