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怎么读 箕的拼音是什么_箕字的意思 箕是什么意思

由网友(说好了不见面)分享简介:箕怎么读 箕的拼音是什么箕的拼音:ji和jī。箕的笔画共14画,箕的部首为竹,箕的汉字结构为上下结构。箕的解释:● 箕jī  ㄐㄧˉ◎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箕...

箕怎么读 箕的拼音是什么

箕的拼音:

上面是个雨下面是个衣是啥字用拼音怎么拼

ji和jī。

箕的笔画

共14画,

箕的部首

为竹,

箕的汉字结构

为上下结构。

箕的解释:

jī  ㄐㄧˉ

◎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

dǒu

)箕。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姓。



箕字的意思 箕是什么意思

箕的拼音是ji和jī,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箕的意思是什么?箕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箕字的意思 箕是什么意思吧。

箕字的意思:

jī  ㄐㄧˉ

◎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

dǒu

)箕。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姓。

箕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jī 

〈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winnowing basket]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dustpan]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loop]。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name of constellation],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词性变化

jī 

〈动〉

(1) 箕踞 [squat]。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3) 另见 ji

基本词义

ji

(1) ——见“簸箕”( bòji)

(2) 另见 jī 

箕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箕;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7第25

〔古文〕



箕踞是什么意思 箕踞的典故

关于箕踞是什么意思,箕踞的典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箕踞是什么意思 箕踞的典故


1、箕踞的解释 [sit on the floor with one's legs stretched out]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2、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 姿态 。

3、箕, 名词 作 状语 箕踞而骂。

4、—— 《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

5、——清· 邵长蘅 《青门剩稿》 详细解释 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

6、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7、 《庄子·至乐》 :“ 庄子 妻死, 惠子 吊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8、” 成玄英 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

9、”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高祖 箕踞骂。

10、” 司马 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11、”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 :“一老妪自外至,手持钱箧,据胡床箕踞而坐,傍若无人。

12、” 清 曹寅 《夜坐限萤字》 :“吾人常不袜,箕踞已忘形。

13、” 王统照 《沉船》 :“那好说笑的 顾宝 ,却在草棚下面箕踞坐着吸那‘大富国’的纸烟。

14、” 词语分解 箕的解释 箕 ī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箕怎么读

拼音:jī

部首:竹

笔画:14

五行:木

繁体:箕

五笔:tadw

基本释义

1、簸箕:~踞。

2.簸箕形的指纹:斗~。

3.二十八宿之一。

4.姓。相关组词:簸箕、筲箕、箕斗、箢箕、撮箕、斗箕、畚箕、箕踞、箕倨、箕巫、箕瓢、箕拘、箕会、箕敛

释义

箕,星宿名。汉族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源于汉族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汉族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箕(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同本义箕,簸也。――《说文》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拼音:jī,笔画:14部首:竹字头六笔



箕卜

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
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
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袪。
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
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
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箕山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簸箕肠粉的做法和配方 簸箕肠粉怎么做

1、准备食材:粘米粉;粉浆;馅料猪肉。

2、粉浆 将粘米粉120g,小麦淀粉(澄粉)40g,水400g混合搅拌均匀无颗粒。(粘米粉:小麦淀粉:水=3:1:10,按此比例可随意调量)

3、馅料猪肉糜加适量盐、生粉和酱油,搅拌均匀。韭黄洗净切小段。鸡蛋打散。

4、上碟在碟子上刷一层油,先均匀浇一汤勺粉浆(喜欢薄粉就少点浆,喜欢厚粉就多点浆),再放入适量猪肉糜(打散压薄则易熟)、韭黄、鸡蛋。水开后上锅蒸三分钟即可。

5、上锅蒸约3分钟就可以了。蒸着的时候就弄下一碟,上好碟,蒸的基本就熟了。

6、蒸好后用软刮板刮下并卷起肠粉就可以了。

7、调汁适量酱油(三勺)、蚝油(一勺)、植物油(半勺)、水(五勺),煮熟。



如何做竹簸箕 制作竹簸箕的方法

1、平底编制(六角孔编)设编制,经济型竹编簸箕采用。根据竹编簸箕的尺寸大小来确定编制竹片的多少,一般采用9片、12片、15片、18片、21片和24片较为普遍,9片架设一般使用于直径625px一下的竹编簸箕,21-24片一般使用于直径80-2125px左右的簸箕,以上数据只是一个常规数据,数量可以增加,但是减少的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2、此种编制方法所用材料少,架设相对简单,也是经济型竹编簸箕通常采用的底部编制方式,因需要保持簸箕围边处的经篾密度,所以每种尺寸都有着默认的编制片数,可以增加底部竹条片数来增加经篾的密度。

3、 涡簸编制(轮口编)呈放射状,此种编制方法被少数竹编艺人采用,主要是通过此种编制花纹增加美观度,比起平底编制簸箕要精美不少,竹编艺人往往因为竹席用材不错而采用此种底部编制方式,能在收入上更多一些,一般采用10片 20片 40片不等。当然,当竹编簸箕的尺寸大到一定程度会被迫采用此类编制方式来保持围边经篾的密度,这也是为什么超过常规尺寸之后的竹编簸箕很少艺人愿意编制的原因之一。

4、此种编制方法用材多,相同尺寸都相应的超出平底编制方式,在耗时方面也超出平底编制,此种编制的优势在围边经篾上能很好的保持密度,在造型或者美观方面优越于平底编制。

5、密实底部编制(圆底编)可以看成是涡簸的变形编制,可采用12片、24片、36片、48片等经篾条数编制,采用竹丝密实编制,美观度大大超出前面两种编制方式,但是因为其经篾密度后,底部编制竹丝需要采用至少3中规格,所以编制难度很大,就簸箕这一块很少有竹编艺人采用,此种编制方式编制的竹编簸箕可以用来收藏和装饰,当然了,能作为竹编收藏和装饰的手工编制技术一定是需要顶尖的,不然就算采用这种编制方式编制出来的竹编簸箕也只是一种浪费。

6、以上3种底部编制是在直观上能区分竹编簸箕质量优劣的特点,也是不熟悉竹编行业的外行人能辨别的一种外在形式。当然了,一款竹编簸箕的优劣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参考。



咏史诗·箕山

寂寂箕山春复秋,更无人到此溪头。
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



箕踞以骂曰的以的意思 箕踞以骂曰的以的意思简述

1、箕踞以骂曰的以的意思是像……一样。

2、《荆轲刺秦王》

【作者】刘向 【朝代】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