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何代降坤维 永将凡骨逐风雷 红棉柳絮裛妆啼 蓂生三五叶初齐 求这些诗句拼凑的翻译 给父亲的

由网友()分享简介:徐生何代降坤维 永将凡骨逐风雷 红棉柳絮裛妆啼 蓂生三五叶初齐 求这些诗句拼凑的翻译 给父亲的
徐先生为什...


徐生何代降坤维 永将凡骨逐风雷 红棉柳絮裛妆啼 蓂生三五叶初齐 求这些诗句拼凑的翻译 给父亲的

徐先生为什么代降坤维,永远将所有骨逐风雷,红色棉柳絮裛妆哭,蓂生三五叶初齐国,什么东西啊



爵位都是世袭的吗?不世袭的那种爵位叫什么。每代降一级的袭爵形式,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1、中国古代爵位自战国开始出现不世袭的爵位。

2、不世袭的爵位历代名号各异,通称不世爵。

3、每代一降级的袭爵制度称为“世袭”或者“降袭”,相对于不降级的“世袭罔替”。



在古欧洲允许世袭罔替的通常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是爵位还是官衔?

古代欧洲可以世袭罔替的只能是爵位,而且不是所有爵位都可以世袭罔替,就像中国一样。
欧洲的爵位制度各国不同,但不管有多少级,每级都分两种爵位: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
另附上欧洲帝国贵族称号:
皇帝Kaiser 音译凯撒,与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一脉相承的皇帝头衔,是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君主。在帝国历史上女皇(皇后)当政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奥托二世去世后,奥托一世的皇后阿德尔海德和奥托二世的未亡人特奥芬诺皇后在奥托三世成年前执掌了朝政。东罗马帝国这样的情况则有很多。
国王König 经过涂油和加冕等仪式确认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德意志的国王和帝国皇帝往往是同一个人,但在未经罗马教宗加冕前,他只有“罗马人的国王”这一头衔而不称皇帝。其他国家的国王也可能领有帝国的封地,或者其王国隶属于帝国的一部分,比如丹麦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等等。有一些业已消失的王国,其国王称号会成为一种荣誉保留下来,并且因历史的原因和其他职位捆绑在一起,如耶路撒冷国王、阿尔勒国王等等。
大公(爵)Erzherzog 处于国王和公爵之间,基本上专属于皇帝家族的头衔。最早由奥斯特拉西亚的克洛维家族享有,法兰克帝国时代的洛林公爵长期保有这一头衔。最后它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垄断。
大公(爵)Großherzog 中世纪的尾声才出现的头衔,由15世纪的勃艮第公爵为突出自己的显赫地位而首创。随后托斯卡纳、卢森堡等统治者也陆续获得了这一头衔。
王公·大公 Großfürst 这并不是一个爵位,而是针对欧洲那些较晚纳入基督教国家体系的统治者的便宜称呼,他们在历史上没有形成教会加冕的传统,自然不能算是“国王”。如特兰西瓦尼亚、诺夫哥罗德、基辅罗斯、立陶宛、芬兰等等
选侯Kurfürst 有权利选举德意志的国王的帝国大诸侯,这也不是爵位,而是一种世袭特权,藉由1356年的“金玺诏书”最终加以确认,由美因茨、科隆和特里尔三个大主教和波希米亚国王、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藩侯、莱茵行宫伯爵四个俗人担任。他们构成了帝国议会最高等级的选侯院。
公爵Herzog 贵族爵位等级中的最高一级。最早是德意志部落公国的统治者,只有法兰克尼亚、施瓦本、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四家,权势极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前两家灭亡,又有新的公国不断创立。公国领地大幅缩水,公爵头衔的含金量也逐渐降低,帝国以外情况也基本类似。
亲王 Fürst 算是没有正式爵位,但已位列诸侯等级的大领主,有时也译作“侯爵”。在东欧和中欧,一些强大的地区统治者也被用此称号,就如同其国家较晚纳入西欧基督教国家体系,爵位等级也属同理,比如马佐夫舍,西里西亚,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等等。
亲王 Prinz 含义很广泛,指从国王到伯爵等所有高级贵族的子弟。
帝国诸侯 Reichsfürst 对于列席帝国议会第一院(选侯院)和第二院(诸侯院)的所有在伯爵以上的封建主的统称。
伯爵 Graf 是神圣罗马帝国最为复杂含混的爵位,它的起源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原本只是不世袭的官职。通过加前缀,这个爵位可以变得五花八门,上至不逊于公爵的邦伯藩侯,下到护山守林的边境小官,都是可以是“伯爵”。
边境伯爵 Markgraf 最早是法兰克帝国因军事需要,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最高长官,军政一体,独立性相当大。承担着对帝国的军事义务。
封邦伯爵 Landgraf 拥有独立司法权,采邑极大的封建领主,几乎与公国无异。与边境伯爵位移的不同就在于没有军事权力和义务。
行宫伯爵 Pfaltzgraf 也译作普法尔茨伯爵,帕拉丁伯爵。即在领地中“享有王权的伯爵”,主要有勃艮第行宫、萨克森行宫、莱茵行宫、图林根行宫等。在11世纪地位上升很快,甚至可以对抗公爵。其中莱茵行宫伯爵不但是选侯的一员,还有权在帝位空缺之际担任帝国摄政。
自由伯爵 Freigraf 法兰克中央帝国的遗物,仅指勃艮第自由伯国的统治者。法国弗朗什-孔泰(Franche-Comté)大区即由此得名。
以上几种伯爵属于帝国诸侯等级,此外还有Gefürsteter Landgraf和Gefürsteter Graf分别指拥有邦伯领地和伯爵领的亲王。
帝国伯爵 Reichgraf 没有封君,直接从属帝国的中等封建领主,在帝国议会第二院的伯爵评议会中按照地理划分集体行使投票权。
莱茵伯爵 Rheingraf 专指莱茵河西岸的莱茵郜(Rheingau)地区的伯爵领主(郜是德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正是从这个地区开始,莱茵河河谷由宽变窄。莱茵伯爵掌管一座名为Rheingrafenstein的城堡和一片森林,拥有在领地的渡口设卡收税的特权。
森林伯爵 Wildgraf 荒原伯爵 Raugraf 1113年纳赫郜(Nahegau,纳赫河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被一分为二, 分别形成了森林伯爵领和荒原伯爵领。上萨尔姆(Upper )的伯爵后来通过继承同时领有莱茵伯爵和森林伯爵领地和头衔。
古代伯爵 Altgraf 萨尔姆家族本是卢森堡家族的分支,在1165年,萨尔姆家族也分为上下两支,为了与幼支上萨尔姆伯爵区别,下萨尔姆(Lower Salm )地区的伯爵使用了”古代伯爵”这一头衔。
上述四种伯爵严格说来都不是爵位,只是一种世袭称号的特例。
子爵 Vizegraf 即副伯爵,在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爵位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尼德兰和伦巴第。权力也不会超出一座城堡和周边。
城堡伯爵 Burggraf 管理帝国城堡以及周边市镇军政事务的长官,后演化为世袭职位,地位与子爵相当,两者等级不及“完全的伯爵”,但在男爵之上。
男爵 Freiherr 字面意义为“自由领主”,帝国直属的男爵采邑领主,在神圣罗马帝国解体以前,与帝国男爵(Reichsfreiherr)含义是完全相同的。与Baron不同,帝国男爵在其领地享有行政和司法权。
帝国骑士Reichritter 直属帝国的骑士,小地主,没有上级领主。
骑士Ritter 最低级的贵族等级。
以上资料来源网络
磐龙缠炉 复制整理,欢迎追问



满清的爵位世袭制度是什么样的?好像不是世袭罔替,那么具体是如何世袭的?

大清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
和硕亲王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多罗郡王
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多罗贝勒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固山贝子
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奉恩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奉恩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英国爵位世袭制度

1、英国和欧洲的家族遵循长子继承制,继承家业的必须是长子。一家如果有三兄弟,通常是长子继承祖业,次子从戎,老三进入教堂当牧师。如果家中没有男孩,继承权就要转给家中的男性亲戚。这种家族长子继承制度是英国贵族大庄园可以在一个家族中保留几百年不变的最主要原因。
2、对于英国贵族(世袭爵位)来说,长子所继承的其实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家族的贵族头衔: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第二部分是不动产,包括庄园、土地及其他资产。在英国法律中,第二部分被称为“限定继承的不动产”。直到1925年,贵族的头衔仍只传家中的长子,但家族资产“限定继承”的法律被废除,也就是说,大庄园的不动产可以(但不必须)被拆零出售或由女儿继承。
3、终身爵位是君主授予杰出人物的头衔,这些头衔只在有生之年有效,不能传给后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获封女男爵。从高到低,英国的爵位分为公爵(女公爵)、侯爵(女侯爵)、伯爵(女伯爵)、子爵(女子爵)、男爵(女男爵)。其中,男爵(女男爵)是授予终身爵位的最高头衔。此外,还有一些级别较低的头衔:准男爵、爵士、绅士。



欧洲世袭爵位

欧洲国家的爵位制度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地位最高。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14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为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15世纪后才打破这一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如现任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被授予爱丁堡公爵的称号。

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在英语里,侯爵原义是守卫边疆的伯爵,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直到14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爵之上。

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拿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可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主。后味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候与为子爵之间,为第三等级。

子爵原是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更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8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它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

男爵是贵族中最低一级。在11至13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当时,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的大佃主,一概可称为男爵,并非国王所封。到了1387年理查二世时,男爵才列为正式的爵位。

扩展资料:

英国正统爵位的来历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

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

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

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洲爵位制



明朝的亲王爵位能否世袭

明朝的亲王爵位可以世袭。

朱元璋当时定下的制度是对这些皇室宗亲以及他们的子弟、后代有十分优厚待遇的,历代明朝皇帝也都是这么执行的。盛世的时候这么干可能体现不出什么,但是随着明朝的衰落,这个制度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了。到最后,好好一个国家就让这些宗亲们“吃穷”了、“吃没”了。

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了,他在做皇帝之前就是一个小乞丐,没什么亲人朋友。再加上他建立明朝之前赶上了天灾人祸,所以他建立明朝之后,他没有什么亲人朋友,和他最亲近的一改就只有他的一个侄子和一个外甥了。

所以明朝之初,皇家宗室算上朱元璋,也就勉勉强强三个人,一只手就数过来了。这在“家天下”的时代,确实是对国家发展很不利,所以但是朱元璋开始疯狂的分封。

除了分封外姓宗亲,他也开始充实后宫,自己也有了很多儿子。他分封了很多外姓王爷之后,随着自己儿子的渐渐长大、到了封王的年纪,让他发现朝廷里的王爷太多了。

而朱元璋能当皇帝说明他很有头脑,他也知道历史,知道分封制的危害,所以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严加防范。比如他特意让人打造了“天潢玉牒”,这个玉牒就是记录皇家子弟的。封赏赐爵甚至是皇位的继承顺序都要按照玉牒的记录来。

按朱元璋但是定下来的规定,明朝的分封制是只有世子可以继承王位的。但是王爷作为贵族,肯定不会只娶一个老婆,也肯定不会只有一个儿子。其实这些儿子们也是可以当王爷的,只不过这个王的级别是一代一代递减的。

这个制度和其他朝代一样,就像清朝,除了铁帽子王爷,其他王爷儿子继承王位都是要降级的。比如亲王的儿子继承王位就不再是亲王,而是郡王

虽然明朝世袭王位的制度也是级别递减的,但是跟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明朝的这个递减有底线,只要继承人不犯大错,继承的王位再低也是个王,不会去做平头老百姓。

这个制度对宗亲来说肯定是好事,那些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过上一辈子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这种制度对国家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会让宗亲越来越庸碌,国家的财政也会被这个呈指数增长的庞大的宗亲家族拖垮。

明朝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宗室的不断繁衍,到了嘉靖的时候,宗室的人数就已经破万了。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对朝廷没有任何贡献的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们每年的俸禄也已经成了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当时的皇帝嘉靖虽然也是藩王出身,但是也确实看出了这个问题,所以采取了改革措施。他采纳了御史林润的一件,制定了很严格的《宗藩条例》,对宗室的各种行为都进行了限制。

扩展资料:

明朝封爵制度:

明朝初期,其开国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将封爵标准定为“非社稷军功者不得封”,并在其法律《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从靖难之变以后,封爵标准虽执行的不严格,但文官封爵时总要以武官职称挂名,冒称立下军功方可名正言顺。

但到嘉靖时期,由于军功冒滥现象严重和武官地位低下,重文轻武体制建成,逐渐出现了武官难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勋臣以武职封爵为耻,尝云:“我勋爵,非军职。”,其封爵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明初将军功赐爵作为封爵标准,是明太祖在借鉴前人得失、个人的认识和基于当时的政治局面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明太祖在论功封爵时就曾说过自己封爵的初衷与对象,“爵以报功,汉高帝不功不侯,此最可法。朕今非吝封爵也,但无功受封,有功于国者又将何以待之耶!自今五等之爵不论品级,非有大功于国者,虽官至丞相亦不得封。”

因而在当时最高法律《大明律》卷二《吏律职官》中也有“文官不得封公侯”的条例:“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从“夺门之变”以后,朝廷封爵对象开始向非武职人员(太监、文官等)倾斜,“夺门之变”中的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先后被封爵赐券,徐有贞上书请求加爵,明英宗因高兴遂封其为武功伯“禄千一百石,世锦衣指挥使,给诰券”。

“非社稷军功者不得封”的准则已荡然无存。随着重文轻武的体制建立及统治者个人品行才能的因素,朝廷文官勾结压制武将,使武官封爵越来越难。“从嘉靖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百余年,臣僚以军功封爵者,仅辽东总兵李成梁一人封宁远伯。”

李成梁军功冠于世,然为其得封也“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以至于嘉靖时期的文史学家王世贞在《皇明异典述四》中说道:“盖祖宗朝都督有劳,宁封流伯而不加保傅,典制一变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宗室



清朝关于爵位的世袭

世袭资格:
[一]嫡子或长子世袭王爵,其他儿子封爵
一般是嫡子/嫡长子,长子袭父亲的爵位,其他儿子视情况而定,一般是爱新觉罗后代的都会有爵位;
[二]举例
世宗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
第一子永瑛
母嫡福晋吴扎库氏。卒年三岁,无嗣。
第二子和硕和勤亲王永壁
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袭和硕和亲王
第三子未有名
母侧福晋章佳氏。早殇。
第四子散秩大臣,镇国将军永瑸
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封二等镇国将军,散秩大臣。
第五子未有名
母嫡福晋吴扎库氏。卒年二岁。
第六子头等侍卫,镇国将军永瑍
母侧福晋崔佳氏。乾隆十四年四月,授头等侍卫,十二月,封二等镇国将军。
第七子不入八分辅国公永琨
母嫡福晋吴扎库氏。
第八子永璔
母嫡福晋吴扎库氏。卒年二十四岁。未册封,为闲散宗室。



英国现在还有世袭爵位吗?

有。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

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

扩展资料:

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

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爵位



爵位世袭制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各朝代爵位设置区别很大,明细见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9818.htm

爵位多有世袭,但之后也会用各种手段削弱剥夺,基本也有类似世袭的资格要嫡子啊长子之类,其它诸子,再在其父封地内把原本的封地画小再各自分封。
汉武帝时实施“推恩令”有在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把封地分封给他的儿子的,为的是削弱诸侯势力。
再比方卫青,死后,子伉代为长平侯。
然而霍去病,死后,无子,绝,国除。

又有刘备中山靖王十二世孙,流落到卖草鞋。

到唐朝,绫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代似乎都没能世袭爵位。

但是宋代,杨家柴家呼延家又似乎都是世袭下来的。

然后清兵入关之初封的八大铁帽子王,据说也是世袭,但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另外的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

总之,各代袭爵大致都是要降爵的,但是往往封王封侯的都是世家子弟,之后立功再得封赐又是另说。

反正就是说袭爵,肯定也要降爵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