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的方法(如何种植羊肚菌_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由网友()分享简介:土壤:土壤PH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均能生长。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即或发生质量也较差。足够的氧 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温度、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每年春季3~5月雨后多...羊肚菌种植方法

羊肚菌栽培的方法



  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那么羊肚菌怎么栽培?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羊肚菌栽培的方法_羊肚菌栽培技术

  一、什么时候栽培

  在平均最高气温连续几天低于20℃就可进行栽培,一般海拔高于600米以上地方可以提前到十月底播种。 海拔低地方十一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播种。

  二、栽培前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利用堆肥发酵技术栽培羊肚菌

  1、栽培场地选择

  羊肚菌在100-3500米的海拔都可生长。场地水稻田、旱田、林地、果园、荒地等,最好是水田,病虫害少,可以连作。坡度0-5°,不能太陡。就近有干净的地下水源、自然流水、库堰水,保证15-20t/亩。被风向阳,不在风口上。

  2、翻耕杀虫

  为了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栽培土地要用石灰和广谱杀虫药进行杀虫灭菌处理,石灰用量一般50-75㎏/亩 .流程如下:

  地表喷洒杀虫药 → 撒石灰 → 旋耕 → 喷洒杀虫药→ 把大的土块耙细

  3、整厢

  大田处理后即可进行整厢。根据各种田的形状,沿着沥水的方向起厢,一般厢宽长、宽100-120㎝左右、厢高20㎝,走道宽30㎝。

  4、遮阳棚柱桩的搭建

  整厢完成后,即可进行遮阳棚柱桩的搭建。遮阳棚高2米,就地选择木桩或者较粗的竹子,长2.5米,其中将50㎝打入地下,桩与桩之间用篾片绑成拱棚;或者直接用钢构大棚,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三、怎么播栽

  1、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一般有穴播、撒播、行播。在生产过程中多用撒播,即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厢面上,然后用土壤覆盖。覆土厚3㎝左右。

  2、菌种用量

  菌种用量250-300袋/亩。

  3、覆膜与搭盖遮阳网

  播种后,马上要进行覆地膜。覆地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温、保水和不长杂草。使用黑色的地膜进行直接平铺覆盖,或者起小拱进行覆盖。

  根据栽培地区海拔的高低和播种时的气温,一般情况下,高海拔的地区如海拔西部的山区,建议春节后气温回升时再搭盖遮阳网和塑料薄膜(遮阴和防水),防止大雪压垮遮阳棚。

  四、要注意放置营养袋

  1、营养袋的配方及放置数量

  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二次营养的加入是羊肚菌人工栽培成功的关键,目前加人的方式是以麦粒、谷壳、棉籽壳以及木屑为原料,按一定的比例装袋灭菌后进行大田放置。营养袋的配方是:麦粒40%,谷壳30%,草粉20%,麸皮10%。一亩田放置营养袋的数量是1500袋。每袋间隔20-30㎝。

  2、营养袋的放置时间及方法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10-15d左右,当菌床上长满白色的像霜一样的分生孢子时,开始放置营养袋。营养袋的放置方法是将灭完菌的营养袋的一侧面打满孔,将打满孔的一面平放在菌床表面,稍用力压实。

  3、营养袋的撤离时间

  营养袋放置后,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15d左右菌丝就会长满菌袋,40-45d后,营养袋麦粒的营养被羊肚菌菌丝耗尽,麦粒由饱满变瘪以后,即可移开营养袋。

  五、注意菌丝保育和出菇管理

  1、菌丝保育

  在整个菌丝生长过程中,做到雨后及时排水,干旱时及时补水。水分管理要保持地表面的土粒不发白,使土壤湿度保持在20-25%之间。土壤太干,菌丝生长缓慢,土壤太湿,则土壤中缺乏空气,菌丝体无法生长,导致绝收或者减产。如果立春前长期少雨,可喷1-2次大水,用水量在每次5-10㎏/㎡。若有杂草,及时清理。

  2、出菇管理

  当春季气温回升到6-10℃左右时,可将大棚的薄膜和遮阳网全部覆盖。首先进行一次大的水分管理刺激菇蕾的发生,用水量10-15㎏/㎡。调空气湿度到85-90%,土壤水分为65%-75%,增加散射光照射,早晚各进行通风一次,时间约30min。进行催菇处理,刺激出菇。出菇期间要精细化操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宜昌春季多雨,在出菇期间若遇连续阴雨,应及时覆盖薄膜,但记得不能封死,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若雨后天晴,要记得掀开薄膜,增加有氧量。若遇到春旱。则需要喷灌设施,加大用水量。

  六、如何防治病虫害 

  羊肚菌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前期土壤处理非常重要

  (一)侵染性病害

  1、竞争性性杂菌

  在羊肚菌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菌种、土壤和环境等因素,往往会出现杂菌侵染。常见的有:木霉、曲霉、根霉、、毛霉、链孢霉、细菌、以及鬼伞等。

  2、 致病菌

  由于羊肚菌的栽培是在大田进行,极易受到土壤真菌的侵染,常见的致病菌有有害疣孢霉病、 盘菌等。

  (二)非侵染性病害

  因气温高引起的形态不正常,如尖头菇、圆头菇,高温引起的死菇,湿度太大引起羊肚菌成菇或者幼菇倒伏和腐烂。

  (三)虫害

  在羊肚菌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虫害有:蛞蝓、跳虫、螨类、甲壳虫和蛆等等。


  看过羊肚菌栽培的方法的人还看了:

1.如何种植羊肚菌

2.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3.羊肚菌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4.羊肚菌种植技术

5.羊肚菌种植技术

6.羊肚菌烹饪方法

如何种植羊肚菌_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羊肚菌有着很高的种植效益,那么羊肚菌怎么种植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羊肚菌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羊肚菌的种植:生态条件

  土壤:土壤PH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均能生长。

  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即或发生质量也较差。足够的氧 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温度、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每年春季3~5月雨后多发生,秋季8~9月也偶有发生,但数量很少。羊肚菌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这可刺激菌丝体分化。其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首核形成温度为16~21℃;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 4.4 ~16℃,湿度为65%~85%左右。为此,栽培时间尽量放在11月~12月。

  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强烈的直射光则有不良的影响 。

  羊肚菌的种植:栽培技术

  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②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

  以上三种培养料,可任选一种。料水比为1∶1.3,含水量保持在60%。

  栽培方

  熟料脱袋栽培:将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约500~600克,然后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接种,置22~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1)室外脱袋栽培: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 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室外生料栽培:在室外选择3阳7 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浇湿,将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称好,用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约4~5cm,每平方米用菌种(12×28cm)2袋,掰成核桃 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然后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cm,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阔叶树叶,以保温保湿。盖完后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践踏及强光直射,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2)室内脱装栽培。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4.4~16℃就可出子实体。

  栽后管理

  因羊肚菌是一类喜湿的菌类,在它整个生长期保持湿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之温度合适,则菌丝体生长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果在生长期,尤其早春遇干旱,适时浇水保湿是必要的。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 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如低于4℃的寒冷或超出16℃的温度,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故在这时候要创造菌核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一定温及适宜的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

  羊肚菌的种植:采摘及保藏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便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 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羊肚菌种植环境

  1.温度、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

  2.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忌强烈的直射光。

  3.土壤。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4.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羊肚菌栽培技术

  (一)熟料脱袋栽培

  1.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

  3.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米,深15~20厘米。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二)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种(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三)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猜你感兴趣:

1.羊肚菌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2.常见食用菌种类有哪些

3.食用菌类的功效介绍

4.红菌的营养价值

5.10种夏季养生食材

6.灵芝的用法用量

>>>下一页更多精彩“羊肚菌功效作用” 

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羊肚菌在田里种植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么羊肚菌的大田种植技术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一、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播种前用4-6针遮阳网搭棚。

  1、场地消毒:先用杀虫剂将选好的场地杀虫,再用耕地机将地打碎,按厢面1米、行道0.5米开厢以备播种。

  2、用种量:装500克的菌种袋,每亩用300袋。

  3、播种:播种方式可采取撒播、穴播、条播等方式。将种子挖出、捏碎,用大容器成装.将准备好的菌种均匀的撒在已准备好的厢内,再用大小粒径1-3公分的土均匀的覆盖在上面,覆土厚度不超过3cm。

  二、管理

  1、播种后的发菌管理

  播种后,菌丝开始萌发,经常观察厢面覆盖物下的表土,检查土的湿度。手捏有裂口为最佳,保持含水量在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85%,

  2、摆营养袋后管理

  摆营养袋后的管理和播种后的管理一致。

  3、出菇管理:此时观察厢面湿度如果表土已经变白,需要灌水保湿,或者使用“雾化”工具进行补充水分,补水过程中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使表土达到标准。

  三、病虫的防治

  由于人工种植羊肚菌是仿野生栽培,必须顺应它的自然生长条件。林地通过严冬的霜冻、常日受紫外线照射、飞鸟、风雨带去了空气的流动等因素,造成了这里不是病虫的理想“住所”,而蕴成了羊肚菌栖身的好地方,所以尚未发现明显的病虫危害,但需以预防为主,要求播种邻地用澄清石灰水喷打一次(比例为10%),能起到杀虫消毒的作用。如果发现虫害,每亩使用两袋“梅塔”撒在厢面上即可防治。

  四、采收及修削整理

  羊肚菌一般出菇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2-16度,从小原基到成型需20天左右,采收时要详细观察羊肚菌的个体大小,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羊肚菌的个体大小不一,采收时需观察菌盖,幼菌的菌盖顶尖上面的棱形凹槽紧密而细小,随个体增长,棱形凹槽增大,顶端近圆形凹凸部分逐渐平坦、润滑光亮,色泽由深褐色或黑色转为黄褐色或肉色,菌把肥厚成米黄。

  采收后,用剪刀将菌托的泥沙修剪干净,若菌盖和菌柄有创伤、变色部位,同时修剪整齐,修剪做到轻拿、轻剪、轻放,分级和消剪一次完成,以免再次分级造成创伤。

  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

  选购人工栽培高产品种,或采摘野生健壮尖顶羊肚菌,经分离培养制得母种。

  2 菌种制作

  2.1 拌料装瓶

  菌种培养料用麦粒作主料,辅以其他配料构成,料含水 65% ,主料、辅料拌合均匀,装入 600 mL 罐头瓶。装料时注意松紧适中,装至瓶颈处即可,用聚丙烯薄膜套上橡筋封口、装筐。

  2.2 灭菌

  采用高压灭菌,菌种瓶装筐后,及时送人高压菌锅内灭菌,压力 1.5 kg/cm 2 ,灭菌 2.5 h 。

  2.3 接种培养

  灭菌的菌种瓶经冷却后,控制接种温度在 20 ℃以下,在接种箱、接种室、超净工作台等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后将菌种瓶摆放于清洁、干燥、暗光、通气的培养室中,控制培养温度 16 ~ 18 ℃,培养 18 ~ 20 d 菌丝即可长满,长成熟。成都地区种植羊肚菌,原种制作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为宜,栽培种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为宜。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菌种培养温度要求在 18 ℃以下,温度偏高菌丝生长不良,并极易感染杂菌。

  3 栽培季节安排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尖顶羊肚菌适宜在较低温度的秋季播种,在 5 ~ 20 ℃范围内均可播种。

  4 栽培管理技术

  4.1 开厢作畦

  翻耕土地,深度 8 ~ 10 cm ,土块耕碎至不超过鸽蛋大小。按厢面 85 cm ,厢沟 40 cm 放线,再在厢面中开 2 条宽 35 cm 、深 8 cm 、长度不限的播种沟,然后在播种沟中回填 2 cm 深的碎土。

  4.2 铺料播种

  大田无基料栽培模式不用培养基料,直接播菌种。用消毒水将接种钩、菌种瓶消毒后,用钩将羊肚菌菌种从罐头瓶中掏出捣碎,再用 0.15% 微肥液拌菌种。按微肥液 3 kg/100 瓶菌种用量,将羊肚菌种拌至湿漉漉,但不滴水为宜。按 500 瓶 /667 m2 用种量将拌湿的菌种均匀撒播于开好的播种沟中,随即覆土,土粒大小如黄豆,不超过鸽蛋大,厚度 3 ~ 4 cm ,同时作好厢沟,沟深 3 ~ 4 cm 。

  4.3 覆土

  撒上种子后,立即用畦上的泥土覆盖住羊肚菌种,要求覆土土粒大小如黄豆,不超过鸽子蛋大,覆土厚度 3 ~ 4 cm 。

  4.4 喷水保湿

  覆土 48 ~ 72 h 内,用潜水泵抽取清洁无污染水源, 24 h 内在厢面上喷雾水 3 ~ 4 次,至覆土层湿透,促进菌丝萌发生长。但不能喷大水,避免覆土层板结,菌丝缺氧不生长。

  4.5 菇棚搭建

  喷透水 3 ~ 5 d 后,待泥土不粘鞋后,开始搭建菇棚,菇棚高 1.9 m 、宽 5.9 m ,长度不限,每个棚覆盖 5 厢,每 667 m2 用 200 根长 5.5 m 的白夹竹搭建,棚架立柱白夹竹间距 1.2 m/ 根,插入土中 25 cm ,绑好立柱后,再在棚架中间和两肋各绑一排固定棚架的竹竿。要求菇棚足够牢固,能够经受住大风大雨,然后在棚架上面铺 1 层遮阳网 ( 遮光率 90%) ,要求将遮阳网拉平,遮阳网高度至少离地 1.6 m ,即要保证羊肚菌“七阴三阳”的光照需求,又要利于保湿和人工操作方便。

  4.6 发菌管理

  菇棚建好后,注意保持棚内湿度,保持土面不发白为宜,湿度保持在 55% ~ 60% ,不宜太湿太干。发菌期间随时监测草害,在播种后 3 ~ 4 周,待杂草出齐后,将杂草清除干净,要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前半个月保持棚内无杂草,如果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后再除草将会损伤幼菌。大田栽培生产羊肚菌,如果杂草在出菌期间严重发生,杂草将与羊肚菌争光照,增加田间湿度,造成羊肚菌菌丝长势不良,菌体腐烂,畸形菇多,严重影响羊肚菌产量和商品价值。

  4.7 补充营养物

  在羊肚菌菌种播种后 28 d 左右,菌丝长透土层,土面形成大量白色霜状物时,表明羊肚菌菌丝生长成熟,充分产生了分生孢子,此时就进入羊肚菌生殖转化阶段,这时在土面上补充有机营养物,促使羊肚菌菌丝由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化,充分补充营养物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羊肚菌子实体原基就开始分化。

  4.8 出菇期管理

  立春后最高气温上升到 10 ℃时开始管理,在此温度期间将厢面 65% 湿度逐步提高,在 3 ~ 5 d 内将厢面湿度调到 80% 左右。在最高气温升至 12 ℃时,捡去补充在厢面上的有机物营养物残渣,将棚内厢面湿度调到 85% ~ 90% ,这时土面白色分生孢子凝结,转化形成羊肚菌原基,在土面和土缝中出现灰白色针尖状卵圆形原基。在适应温度条件下,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顶部黑色,下部灰白色的针状子实体。此时注意保持好厢面湿度 85% ~ 90% ,在 10 ℃以上温度条件下,一般 7 ~ 12 d 长成熟。

  5 采收加工

  当尖顶羊肚菌由黑色变为浅黄褐色、网眼充分张开、菌帽未变干变硬、菌柄黄白色未变成灰白色前,用锋利的小刀从菌柄基部紧贴近厢面处割去,割菇动作轻巧麻利,避免厢面土层松土,影响其他小菇生长。采回的鲜菇及时削土或剪掉泥土,装箱冷藏保鲜。可鲜销或加工做成冰冻货,或用烘干设施烘干销售。

  6 虫害防治

  羊肚菌出菇期间,容易遭受蛞蝓舔食为害,可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前,厢面湿度调节至 80% 后,用菜籽饼粉 4 ~ 5 kg/667 m2 ,均匀撒施于羊肚菌田中,可以有效防治蛞蝓为害。

 

看了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还看了:

1.羊肚菌种植技术

2.如何种植羊肚菌

3.致党委的一封信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有哪些_羊肚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有哪些_羊肚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野生菌,那么羊肚菌有哪些种类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羊肚菌的常见种类。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之小顶羊肚菌

  菌盖狭圆锥形,顶端尖,高2-5cm。基部宽1.7-3.3cm,凹坑多长方形,蛋壳色。棱纹黑色,纵向排列,由横脉连接。柄乳白色,近圆 柱形 ,长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单行排列,(22-26)μm×(12-14)μm,侧丝顶端膨大,直径达11μm。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之尖顶羊肚菌

  菌盖长,近圆 锥形,顶端尖或稍尖,长达5cm,直径达2.5cm。凹坑多长方形,浅褐色,棱纹色较浅,多纵向排列,由横脉 相连。柄白色,长达6cm,直径约等于菌盖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规则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顶部膨大,直径达9-12μm。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之粗柄羊肚菌

  菌盖近圆 锥形,高约7cm,宽5cm。凹坑近圆 形,大而浅,浅黄色,棱纹薄,不规则地相互交织。柄粗壮,淡黄色,长约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渐细。子囊圆 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个,单行排列,椭圆 形,无色,(22-25)μm×(15-17)μm。侧丝无色,顶部膨大。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之小羊肚菌

  菌盖圆锥形至近圆 锥形,高17-33mm,宽8-15mm。凹坑往往长形,浅褐色。棱纹常纵向排列,不规则相互交织,颜色较凹坑浅。柄长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浅黄色,基部往往膨大,并有凹槽。子囊近圆 柱形,有孢子部分约100×16μm,孢子单行排列,椭圆 形,(18-20)μm×(10-11)μm。侧丝顶部膨大。

  羊肚菌的常见种类之青川羊肚菌

  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高4-10cm,宽3-6cm,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圆形,宽4-12mm,蛋壳色至淡黄褐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交叉。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规则的浅凹槽,长5-7cm,粗约为菌盖的2/3。子囊圆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长椭圆 形,无色,每个子囊内含8个,呈单行排列。侧丝顶端膨大,粗达12μm。

  羊肚菌的营养价值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 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羊肚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等”。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羊肚菌的食用方法

  【食疗作用】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食用注意】由于羊肚菌的营养丰富,因此食用方面老少皆宜,特别是青少年、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每次约30克。


猜你感兴趣:

1.羊肚菌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2.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松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4.红菌的营养价值

5.食用菌类的功效介绍

>>>下一页更多精彩“羊肚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种植技术_如何种植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羊肚菌的培育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羊肚菌的培育技术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羊肚菌的形态特征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 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 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 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

  春末至秋初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中,多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还有部分生长在杨树林、果园、草地、河滩、榆树林、槐树林及上述林边的路旁河边。单个或成片生长,土质一般为沙碱性或略偏碱性。一般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菇较多,属于喜冷凉型食(药)用菌。

  羊肚菌的分布范围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单体可达二百多克。

  羊肚菌的栽培技术

  熟料脱袋栽培

  将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约500克,然后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接种,置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1)室内脱装栽培。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 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 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4.4-16℃就可出子实体。

  (2)室外脱袋栽培: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 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3阳7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浇湿,将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称好,用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约4-5cm,每平方米用菌种(12×28cm)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然后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cm,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 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阔叶树叶,以保温保湿。盖完后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践踏及强光直射,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羊肚菌的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 苏氨酸和 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 粗蛋白20%、 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 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 必需氨基酸”。

  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 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 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羊肚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 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等”(引自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1997年出版;也见 李时珍《本草纲目》等)。

  药品价值

  功效作用方面,羊肚菌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益肠胃,是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看了“羊肚菌种植技术”的人还看了:

1.羊肚菌种植技术

2.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3.如何种植羊肚菌

4.羊肚菌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5.蘑菇菌家庭的种植方法

6.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

羊肚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价格相当昂贵,有"素中之晕"的美称。那么羊肚菌的种植技术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羊肚菌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羊肚菌种植技术

  熟料脱袋栽培

  将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约500克,然后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接种,置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1:室内脱装栽培。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4.4-16℃就可出子实体。

  2:室外脱袋栽培: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3阳7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浇湿,将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称好,用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约4-5cm,每平方米用菌种(12×28cm)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然后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cm,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阔叶树叶,以保温保湿。盖完后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践踏及强光直射,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纯野生自然生长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有着农业部背景资源的土货哆网选用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羊肚菌种植要点

  羊肚菌丝体在多种真菌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菌丝生长期间,4月及5月上旬平均温度分别为10-11℃及13-14℃,而子实体发生盛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平均温度12℃。子实体生长时,森林内空气相对湿度约80%,土壤含水量一般为40-50%。羊肚菌生长的适宜Ph略高于一般真菌。土壤的酸碱度(pH)7-7.9。 培育技术 人工栽培一般采取菌土接种和子实体接种两种方式。

  菌土接种:在4月下旬至5月上冰冻羊肚菌旬,在羊肚菌生长良好的地块上,挖取10cm见方、厚约7cm的土块,移植到与取土不幸相似地方的穴中,然后用30cm见方的塑料薄膜覆盖。进入梅雨季节去掉覆盖物。

  子实体接种:取子实体切成4片,埋入理想的地段。移植时子囊盘向下,四周培土,留一小部露出地面。上盖少许叶,然后用30cm见方的塑料薄膜覆盖。子实体接种以秋季易成活。

  羊肚菌的价值

  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 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等”。

  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 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等”。

 

羊肚菌种植技术相关文章:

1.羊肚菌种植技术

2.羊肚菌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3.如何种植羊肚菌

4.羊肚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杨树种植技术

6.烟草如何种植

7.如何种植炎陵黄桃

吃羊肚菌蘑菇的功效和好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