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由网友()分享简介:一、旋转头颈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二、活动腕关节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食指环扣交叉与胸前。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适为度。三、活动肘关节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武汉陈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

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如今,太极拳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而且也是陈家沟的一个代名词,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伟大性,也见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独特价值。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欢迎阅读!

  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

教育培训网

  动静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出尽拳中这妙”。 太极拳的动是整体运动,并非一拳即是一拳,一脚即为一脚,动则必须全身都有动。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则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周身相随,如有一处不动,身便散乱。

  这种动即是在意和气统领下,内劲通过身手表现出来的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

  太极拳的静并非单指动作的静止,而是指思想的沉着、冷静。所谓虽静犹动,就是身手静止,精神意识更加高度集中“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这种静的作用有二。一是务令全身各部位合乎规矩。

  二是假想面前有强敌,我保持镇静,身体各部位欲动未动,含腾挪之势,一触即发,虽静犹动。

  太极拳以静御动的战略,常被人理解成不能先出手。“彼不动,已不动”,只有在敌方出手之后我才还击,这样往往被动挨打,这是对‘以静御动“的片面理解。

  这里的静不是单指动作,而是指思想意识的冷静、镇静。拳论云:遇敌胆战心寒者,必不能胜。只要沉着冷静,若敌来则自能应之,若敌不动,我则主动出手,或攻其不备,或诱敌出劲。

  虚实

  太极拳未动之时,阴阳未分,虚实未现。一动阴阳即分,虚实立现。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的虚实,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以身体重心而言,重心偏于何方,何方即为实,另方为虚;以劲力而言,身手运动的方向为实,其余为虚;从战术角度而言,击敌为实,诱敌为虚。

  其它发劲为实化劲为虚,刚为实柔为虚等不一而足。总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换,不可截然割裂开来。 虚实的转换,意念起着决定的作用,“所谓变换虚实须留意也”。

  所以行功走架不仅身法须正不偏,意念上也须中正不篇。身法中正能八现支撑八面转换。意念上中正不偏就是主观上既不偏虚,也不偏实,时时处处处于虚实可以互换的最佳境界。

  虚实的转换在推手(技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身相随人难侵”就是在应用时贯彻虚实原则所达到的高级境界。就身体的部位而言,贯彻虚实的原则是“左重则左虚右已去”。

  与人一接手,虚实就同时存在。如果感觉左手沉重,随即变虚,右手同时攻击对方,这是现两手贯彻虚实原则的体现。

  从劲路上讲,贯彻虚实的原则是表现在粘走,“粘即时是走,走即是粘,粘走相生”。粘是贴紧对方,控制对方劲路,为实;走是走化,化掉对方来劲,为虚。

  在推手中,对方来劲我走化以虚应之。但是不能一味走化,稍微让过对方力点,随即由走转为粘,控制住对方劲路,这是由虚而实。

  这种粘走相生就是虚实互换的过程,就是虚实高度统一的体现。只有虚实互换的灵,才能克服推手中的“双重”之病。如拳论所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快慢

  快慢,快慢相间,这是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慢到快,由快到慢,这是习太极拳的程序。由于太极拳动作难度高,故练拳初期,为了求得动作的正确性,必须采取慢练的方式。

  只有慢练才能不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以后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快速度。功夫精进以后,拳势由开展渐臻紧凑,速度双逐渐变。快慢的具体要求是快不可错乱,慢不能痴呆。

  为了在应用时能“动急则急应”,太极拳在行功走架时又要求快慢相间。转关摺迭处宜慢,过了转关处要逐渐加快,过了力点再转慢,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

  这样的快慢相间运动,使太极拳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气势磅礴,运用时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境界。

  七旬老人因练陈家沟太极拳白发变黑发

  今年已经71岁的葛先生,全身散发出一股有力的精气神,虽然是七旬老人,但是满头乌发,整个人容光焕发,根本看不出有71岁,葛先生说,这全是因为他坚持练了20多年的陈家沟太极拳。

  葛先生从小对武术很感兴趣,年轻时曾练习形意拳、摔跤、地方拳术等传统武学。上世纪90年代初,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葛先生长时间被病痛缠身,吃了不少苦头。

  “上楼梯还好,下楼梯需要一步步小心地走,否则就会感觉腰部被分成了两截。”葛先生表示,有的时候,躺床上休息连翻个身都要两三分钟,非常折磨人。

  乌黑的头发总会让人显得更健康,而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体内形成黑色素,预防白发的生长。

  为此,他跑了多家医院,寻了不少名医,腰椎间盘突出还是没能根治。偶然的一次,葛先生在电视上看到太极拳的一些介绍,了解到练习太极拳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葛先生找到本地一位太极拳老师,跟着他学习太极拳。

  没曾想这一学,葛先生便迷上了太极拳,从此走上了练习太极拳之路。

  当时,葛先生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经常出差,于是借着去外地出差的机会,他四处拜访寻找名师。每到一座城市,工作之余,葛先生便一大早前往当地的公园以及其他晨练场所寻找打太极拳的朋友。

  修炼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能改变易生病体质,多练太极拳可以改变易生病体质,特别是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预防多种老年疾病。

  只要看到有打太极拳的身影,他就主动上前交流,遇到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便向其求教。

  2001年,葛先生在河南洛阳出差时,遇到了太极拳名师。陈师傅拳艺精湛,为了深入学习太极拳,葛先生多次将陈师傅请到金华教授习拳,持续了五六年。

  通过师傅的指点,葛先生学到了陈式太极拳的正确方法和内功训练,加上多年的坚持苦练和对拳理的感悟,葛先生的拳艺日益精进,太极拳也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前往陈家沟,感受太极之精髓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太极始祖”陈王庭在家传武功基础上吸取众家拳术之精华。

  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创编的一个新拳种,称陈氏太极拳,后演变形成了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和推广机构。

  1984年,陈氏太极拳传人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门规开门接徒,太极拳迅速发展。如今,陈氏太极拳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

  2010年,在陈师傅的引荐下,葛先生来到河南温县陈家沟拜著名陈氏太极拳大师为师,并有幸成为他的入室弟子,与陈师傅成为师兄弟。在陈家沟,葛先生得以正宗传承,系统地学习掌握陈式太极拳的要领和特点。

  日积月累,经过自身的刻苦练习和师兄弟们相互指导,相互学习,葛先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不仅掌握了太极拳的养生方法和太极拳各种套路以及太极刀、春秋大刀、太极剑、推手训练等练习方法,还亲身体验到丹田气的存在以及在太极拳动作导引下气的运行变化,真正感受到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哲学原理和修身养性的神奇效果。

  多年来,葛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武术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让他最记忆犹新的当属2010年在陈家沟的一次比赛。

  2010年10月,葛先生受邀参加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并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拳、剑两枚金牌。在大赛闭幕式上,葛先生还作为名家代表参加名家表演,与大师级名家同台展示拳艺。

  弘扬陈式太极,让更多人受益

  据葛先生介绍,陈式太极拳是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运动,具有“心静如水,行松意紧,内外合一”的科学意境。

  初学者一般学习一个月左右,可以掌握老架一路的75个动作,但是学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习练者只要肯吃苦,坚持天天锻炼,把练习太极拳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于拳艺精湛,又有多年的教拳经验,追随葛先生的习拳者已经有数千人。他们遍布各个行业,有教师、学生、医生、教授、企业老板,还有很多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太极拳爱好者。

  其弟子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银牌。在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上,葛先生带领的12人代表队表现突出,成绩骄人,在传统陈式太极拳比赛项目中夺得9金3银1铜。

  卢先生是台湾人,在义乌有一家自己的公司,虽事业有成,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高血压、高血脂等纷纷中招,体重也达到了190多斤。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打太极拳的葛先生,于是,每周闲暇之时,卢先生便从义乌来到金华,跟着葛先生学习太极拳。

  起初,卢先生坚持不了几个动作,通过点滴积累,现在他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已成为一种习惯,体重也下降到160斤左右,身体素质也逐渐变好。“现在他还带动全家一起练习太极拳呢!”葛先生笑着说。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看似纯朴的拳技,却富涵深厚的养生哲理,习练的是武艺,包含的是浓郁高雅的文化,练的是拳,修的是气质和品德。

  如今,若无特殊事情,葛先生每天清晨5点30分至7点30分,傍晚6点半至8点准时在公园里给学员们“教学”,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肯学,他都倾囊相授。

 

看了“陈家沟太极拳的基本功”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2.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捷径

3.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瘦腿提臀

4.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

5.白血病患者坚持练陈家沟太极拳重获新生

6.陈氏太极拳的套路与奥妙

7.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五篇》

8.太极拳拳种介绍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家沟太极拳馆合肥分馆由陈正雷大师亲自授权,教授正宗陈式太极拳,特整理陈式太极基本功教程,以供太极初学者参考。其中包括关节活动操、缠丝劲训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1关节活动操

  一、旋转头颈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二、活动腕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食指环扣交叉与胸前。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适为度。

  三、活动肘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以身体带动手臂,先逆缠进而变顺缠走外前上弧形合于腹前。上动不停双手变逆缠走里下弧循腰两侧外开至两胯侧。反复练习。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四、活动肩关节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两手成勾手,勾尖置于肩前。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反方向再转八圈,反复练习。

  五、扩胸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平抬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脚不动,两肘外展扩胸,后振两次。随两臂回弹,两肩成侧平举扩胸,掌心朝上,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六、振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于头部左侧,臂伸直,掌心朝前,右臂垂于右侧,两肩同时后振两次。在交换两手上下位置,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七、抡肩拍打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松肩、松臂、松胯、屈膝,脚不动,随着身体左转。带动两臂甩开拍打身体,右臂拍打左前胸、腹、肋、肩,左手背及前臂拍打右背,眼随身体左后方看。再向右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此自下而上、至上而下随意拍打,次数不限,以轻松舒适为度。

  八、架臂转腰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轻握拳,平抬于胸平,全面相对,脚不动,向左转腰90度2次。随即向右转腰90度2次。反复练习。

  九、活动髋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户口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按于肾俞穴上。腰不动,以髋关节为轴,按左—后—右—前的方向旋转8圈。再反方向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活动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按在膝上,以膝关节为轴,同时向里,向外各旋转8圈。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一、活动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脚,左脚点地,右脚不动,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反复练习。

  十二、弹抖放松

  立正。左脚提起,右脚支撑体重,松胯提膝;两臂放松收缩,身体略右转。放松弹蹬左脚,同时向右前下甩两臂,全身各个关节都有一种放松舒展的感觉。提换右脚弹抖放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2缠丝劲训练

  单云手

  1、左单云手

  动作一: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膝上,高与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目视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划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为顺缠丝劲。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穿掌至右胸,,为逆缠丝劲;目视身体左侧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松左胯,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目视左手。

  如此,整个左单云手动作完成。一开一合为1拍,一般子每个动作单练时,练够两个8拍为1节。由生到熟,由熟到顺,逐步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动作特别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开劲逆缠时呼吸,内气由丹田催达手指;合劲顺缠时吸气,采自然界清灵之气由掌心顺缠收于丹田之内,充实丹田。

  2、右单云手

  动作要领与左单云手相同,方向相反。

  双云手

  动作一:由单云手起势,身体微左转;右手由右腰间顺缠划弧下沉于小腹前,左手变逆缠上倗,左手划弧顺缠里合于小腹前;目视左前方。

  这样反复循环运转,练习旋转腰,两臂左右缠丝,周身协调一致。

  侧面缠丝

  动作一:两脚横开成左弓步;左手弸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眼看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外开至身体左侧后方;眼看左手。

  动作三: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手顺缠里合于左膝上方;眼顺左手看左前下方。

  动作四:身体略左转;左手逆缠上倗至左膝上方。

  一开一合为1拍,共练两个8拍。再换右手练习,动作要领相同,唯左右互换。

  左右后捋

  动作一:两脚成右弓步;左手置于胸前,高于肩平,右手 合于右腰间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逆缠下捋至腰间,右手先逆缠后捋变顺缠上翻至身体右前方;目视前方。

  这样循环往返,反复练习,以身领手,以腰催肩,以肩催肘,再达手,练习周身 结合的后捋劲。

  前后双手缠丝

  动作一:先立正成预备姿势,然后提左脚向前上步,左手左顺右逆缠丝,向前划弧上掤后捋;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两手后捋,重心后移。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两手走下弧左逆右顺缠向前掤,重心在左腿。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右转;两手右逆左顺缠向上后捋。

  反复练习以上动作。也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右调换。以裆腰为轴旋转,带动两臂缠丝,以身领手,以意导气。

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捷径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提升太极境界,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捷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捷径。欢迎阅读!

  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捷径

  有的初学者学习太极拳喜欢从拳架学起,但是想要练出太极内功,就要从太极拳基本功练起,例如桩功等,是训练太极拳的最佳方法。

  我小时候练拳,用了两年时间将老架一路学完之后,我的老师十多年来给我整架子,一直就是从起式到单鞭,五个动作,反复告诉我的一句话就是——后面的都一样。

  当初我也不理解,后面还有七十个动作呢,怎么都一样呢?明显差别很大,后来我才理解了——动作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劲路都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只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所有动作都是按照这个规律运动的,纠正错误的同时,还能感悟太极拳的规律。

  动作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共同的运动规律,通过这五个动作反复练习,对照、感悟,提炼出规律,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大家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需要开动脑筋,去发现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去感知、去体悟,你感觉到了、发现了,这套拳就属于你了。你的风格特点,就会逐渐形成在动作里,并且得到体现和反映。

  陈家沟有句俗语:“会不会,金刚大捣碓”。意思是,看一个人对太极拳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你一个金刚捣碓,最多打到第三个金刚捣碓就够了。

  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博大精神的学问,学习太极拳能教会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可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呢?说简单点就是陈鑫的一句话:“太极者,缠法也”。

  这句话指出了陈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即缠法,缠丝运动规律。怎么缠?怎么练呢?

  陈小旺老师有句话:“以丹田为核心,节节贯穿。”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丹田在哪里呢?知道了丹田在哪,又怎么去节节贯穿?

  要做到缠丝运动,必须要有丹田,什么叫做有呢?你感觉到了,发现了它,它就有了。你身体空空,没有气沉丹田,没有上虚下实,也就没有丹田,没有丹田的感觉。

  因此,丹田不仅仅是一个位置——肚脐下两寸——关键是你在这个位置的一种感觉。我们在找缠丝劲、运动规律的时候,需要先发现丹田,才能用它,将丹田作为核心节节贯穿整个身体。

  如何发现丹田呢

  我们通常讲的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有了这种气沉丹田的感觉,然后才能运用它。只有做到了气沉丹田,才可以节节贯穿。

  太极是阴阳、刚柔、动静,我们理解太极拳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缠丝功、缠丝劲讲的是动。

  静指的是什么呢

  静是指我们的身法,身法正确,运动正确,太极拳运动就正确了。

  身法属静。如何得到正确的身法——站桩,通过站桩这个静功的训练,来锤炼出一个正确的身法。通过缠丝功的训练,掌握运动规律。

  在正确的身法下,按照正确的缠丝运动规律去练,就是正确的太极拳。

  因此,我们总结一下,正确的太极拳,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法,一个是运动规律。通过站桩找到身法,也就是找到丹田。

  站桩的要领是什么呢?其实和其他动作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动作都一样,指的是要领,动作外形不一样,要领都是一样的。

  书上写的很明白了,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髋,从上到下对身体各部位去规范,按照这个规范去做就可以达到正确的效果,那就是:上虚下实,气沉丹田,就能得到正确的身法。

  身法找到后,由静而动,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叫丢,一动就乱了,身法没有了。

  静的时候可以维持正确的身法,一动身法就忘了,注重的了外形而忽略了身法,这时候需要做到一个字即“守”——守住身法。

  如何守住正确的身法

  方法就是慢,用慢这个方法更大程度地守住正确的身法,如果快了容易造成身法的丢。所以,太极拳初期的训练一定是慢的。

  慢,不是太极拳的要求,只是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使我们的动作趋于正确。

  判断太极拳的质量,不是看快慢,太极拳也有快。用慢守住正确的身法,将缠丝的运动规律贯穿进去,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练好太极拳有两个关键

  1、站桩。

  2、缠丝。

  将站桩和缠丝功这两个要点——也就是基本功——完美结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太极拳。

  完美,就是正确度非常高,动作质量非常高。讲到这里,我们又回到了基本功,回到了起点。

  很多学员会老架一路、二路、38式、56式、刀枪剑,等等。但是如果你不懂正确的身法和运动规律,你练的都是错的,就没什么用——会的越多,错的越多。

  太极拳不在于会多少,关键在于是否理解、是否掌握了身法和运动规律这两个核心要领。学拳不看内容学多少,而是要领掌握了没有。全国各地学生来到这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基本功没有练好。

  我们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我们把老架一路前面五个动作学会,守住身法,守住运动规律,后面七十个动作都不是问题,我们不能动作通完了,规律没有找到,舍本逐末。

  我们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太极拳。要反复指导学员们站桩、缠丝,通过这些总结规律,带到拳里去。一定要牢记基本功是捷径。

  基本功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精华,非常有代表性的动作。

  基本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简单;另一个是规律性明显,容易懂。

  我们通过放松功,通过起式等简单动作,可以更快的掌握身法和运动规律。放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求。丹田是客观存在,但日常又难以发现。因为生活中没有去体会它,没有去寻找它,没有去练习。

  所以,我们一般教学,帮助学员整理拳架,重点到第三个金刚捣碓这十五个动作,就足够了。帮助大家整理规范,找到运动规律。整理部分太多,往往会造成大家记不清楚,学习的质量不能保障。

  下面再讲一讲站桩时意念的问题。我们站桩时候,练拳的时候,你的意念在哪里呢?站桩时意念在身体里,不能跑出去。意念不是固定的,不能说意守丹田,心不能往外面想,神不能往外面走,要回来,去感受自己的身体。

  太极拳运动跟西方运动最大的差别在于你的呼吸、意念和动作是紧密配合的。一般运动,走路、跑步等,都是意念和动作分开的。

  太极拳要求神形兼备,内外统一,心中有拳,拳中有意。站桩时就是这样子。意念在要领上面,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意念时刻在感受你的身体,调整你的身体,哪里有问题,意念就去解决哪里的问题。

  身体能否放松,身体能否平衡,呼吸能否平静,心能否静下来,都需要意念去解决,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这些做到后,产生气沉丹田、上虚下实的正确感觉之后,要意念在全身——在整体,不在局部。

  再往下,不需要意念,最终练到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最正确的是意念在有意无意之间。

  刚开始学拳的时候就是在练意念,练习感受,形成自然,形成习惯,达到神明,不需要意念,同时又处处有意念,这就是站桩时意念的运动过程。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1、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

  有条件的最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如公园,河边,树林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太极拳是一项有氧运动,虽然在练习中感觉不到累,但是对身体的消耗量还是很大的,具有减肥的作用。

  2、全身协调

  身体端正自然,避免挺胸、凹肚、低头、弯腰、弓背、突臀等现象;始终保持腹实胸宽状态,使下身稳重,上身灵活。上肢以腰为轴心,腰部松沉直竖。

  动作时眼神先行,目光要随着主要的手转动而前视,停势时目光经食指前视,延展及远,眼神要照顾上下两旁;颈项要随目光转动,松竖而不僵硬;呼吸要自然,口唇自然合闭,下颚微收,用鼻子呼吸,逐渐运用腹式呼吸。

  肩要松沉,肘要松垂,腕要灵活有力,指要舒展,手臂在运动时要旋腕转膀。两腿要分清虚实,胯根松开,膝关节始终保持微屈,动步出腿。

 

看了“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捷径”文章的人还看了:

1.练习太极有没有捷径

2.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必由之路

3.练太极拳首先要练好下盘

4.太极拳的基本功和身法要领

5.练太极腰腿基本功

6.槐园太极拳基本功法练习的见解

7.谈传统太极拳基本功

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瘦腿提臀



  窈窕的身材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爱美的男士也想拥有雄壮的肌肉,而现实往往令人伤心。肥胖问题让很多人的梦想破碎,如今研究证实,练太极拳能瘦身提臀,太极拳养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瘦腿提臀。欢迎阅读!

  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瘦腿提臀

  太极拳是一项有氧代谢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呼吸功能,同时还能加快脂肪燃烧,能帮助爱美人士达到瘦身提臀的目的。

  大家知道,脂肪在体内分解的唯一途径是有氧氧化,太极拳运动强度超过一定程度,肌肉可以利用肌糖原无氧酵解提供能量,而肌糖原的酵解产物是乳酸,可以抑制脂肪的有氧氧化。

  太极拳运动减重采用中、小强度运动的原因在于减重运动必须保证充分的氧供应,很多采用大强度运动减重方法而难于减重的重要原因就是肌糖原的大量利用可以使血糖下降,运动后产生明显饥饿感,饮食量明显增加。

  太极拳运动强度低,练完拳后不会有饥饿和口渴的感觉,因此,不会增加能量,在练习中,还会消耗能量,是减肥的最佳运动。

  在运动中,人们还可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认为已经运动很多了,多吃一些问题不大,于是就发生越运动越肥胖的恶果。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肥胖和肌纤维类型亦有着密切关系。

  肌纤维比例高的人,由于动用脂肪氧化的能力很低,运动中又善于以肌糖原的无氧代谢提供能量,因此,肥胖程度高的人,运动强度应该更小,才更有利于脂肪的动员和利用。

  那些有些丰滿不属于肥胖的,腿很粗、臀部很大的人想要通过运动达到苗条的目的,运动强度也不能很大,因为强度大的运动很容易引起肌肉体积的增大。

  太极拳运动以腰为轴,通过腰部带动四肢百骸,提高身体柔韧性,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保持苗条的身材,还能使身体更健康。

  太极拳瘦身原理

  过度饮食和缺乏运动往往被认为是让人发胖的主要原因。与其严格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不如增加运动,锻炼身体,消耗体内热量,保持身材。

  有氧运动可以说是消耗能量和体内多余脂肪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氧运动是太极拳。太极拳动作每小时可消耗大量热量,被称为“不流汗的减肥”运动。

  太极拳动作舒缓,身姿柔软,不含剧烈动作,相对而言负面作用较少。

  太极拳是健身和实战并重的。在健身方面,太极拳兵分两路,一路是指太极文化,它修养心性,是心灵的按摩师;另一路是指太极拳架,它锻炼人体的内脏四肢,是身体的健康教练。

  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导,气沉丹田,从而成为一种动中寓静、柔中寓刚、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实战则坚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以变制快,以旋转胜强攻的原则。

  很多人的疾病除了属于生理性疾病外,还有60%的患者患病是与生活紧张有关,其中尤以胃肠病、动脉硬化、心脏病、偏头痛和精神疾病居多。

  可见,现代生活给人带来的压力我们要引起重视,并学会自我调节,太极拳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

  常有人说,练习太极拳要求放松,思想集中,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恢复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直接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和免疫力的增强,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经常从事太极拳的锻炼,还可以抑制大脑皮层中某些慢性病灶的兴奋,起到对某些慢性疾病的积极康复和医疗作用。

  对缺氧者可以使用氧保健,如氧吧、微小型便携式制氧器等,但是最有效的补氧方式是坚持锻炼。太极拳要求采用腹式呼吸,呼吸保持深、长、细、匀,并且与动作协调,这就使呼吸肌得到很好的锻炼。长期习练,可以加强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

  这样,当人们负担较重的工作时,如负重、爬山时,只要调整呼吸深度,就不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

  同时,由于腹式呼吸,使横膈肌的运动范围增大,使胸腔的体积变化增大,腔内的负压和腹压变动也就增大,使下脚步的静脉血更快地回流心脏,从而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的拳术。

  练习太极拳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作用。

  太极拳呼吸消耗脂肪

  1、增加吸氧量

  胸式呼吸因为肋骨运动空间的局限,胸腔容积变化较小。据有关文献介绍,平时用胸式呼吸,约有三分之一肺叶没有发挥作用。

  即使两种呼吸方式兼用,安静条件下横隔肌一般只下移1~2厘米。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我们说“逆腹式呼吸”。

  实际上是“逆腹式深呼吸”,其横隔肌下降一般有7~10厘米,肺叶气泡得到充分利用,吸氧量比安静条件下增加好几倍(当然这种效果是顺逆腹式深呼吸都能达到的)。

  氧是维持机体机能和产生运动能量的基本物质。正常人不吃东西可维持生命20~30天,不喝水可坚持5~7天,而缺氧10分钟大脑就要死亡。细菌和病毒都有厌氧特性,人体器官病变都和缺氧有关。

  练太极拳经常长时间的进行“逆腹式呼吸”,比平常人增多吸收了大量氧气,对身体健康当然大有裨益。平时很多人讲究“进补”,其实练拳增氧就是不花钱的大“进补”。

  2、使腹腔内的器官得到有效的按摩运动

  顺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过程中腹腔容积保持不变,因此腹腔内的压强也保持不变,除了增大吸氧量外对内脏器官起不到按摩运动作用。

  逆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横隔肌下降,小腹内收,腹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强增大,呼气时横隔肌提升,小腹隆起,腹腔容积增大,腔内压强缩小。

  腹腔里的内脏器官在压强忽大忽小的作用下,经受着十分难得的全方位的按摩运动。生物界都有“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人们的内脏器官自离开母体出世后,一直分秒不停地工作运转,很容易出现疲劳衰退,引起病变。

  如今能够得到经常性的全面按摩保养,对其机能的保持与调节自是大有好处。当然,太极拳动作中的腰胸折迭也可以从外部通过肌肉运动的位移造成机械性的按摩,但比较由腹腔内压所造成的空气按摩,其作用应该是后者更加全面与显著。

  3、促进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内气鼓荡

  练拳实践证明,在心静体松条件下进行深、长、细、匀的逆腹式呼吸,大约十多分钟即可激起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医学文献所说的基本一致)。

  除了会产生副交感神经亢奋所带来的心率减缓、血压降低、末梢血管舒张、内分泌得以调节等生理现象外,还会出现腹部发热(有时甚至有发烧的感觉),有一股暖流顺着背脊(督脉)往上涌,上身开始出汗等现象。

  按中医和武术的说法是来了“气感”,促进了“内气”运动。这对人体各项机能的调节很有作用,应该是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很多慢性病病情的机理所在。

  太极拳减肥优势

  1、太极拳运动有助于保持体重

  体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肥胖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更高,更易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

  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叫做肥胖症。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吃得多,运动的少。反映了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的不平衡。

  各式各样的美食诱惑着我们,古话常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因此我们要管住我们的嘴,加上太极拳运动,长寿百岁不再是梦想。

  当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人也就会越来越胖。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发生,一方面要避免过量饮食,另一方面就是要多运动,保持肌体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不让剩余能量形成额外的脂肪,不利于健康。

  同时,在体质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长时间,强负荷的运动能消耗更多的能量,对维持体重更有利。

  2、太极拳运动影响身体内脂肪比例和分部

  体内的脂肪分布反映着生命活动的需要,皮下脂肪有助于保温,也便于肌肉 活动时的动用;臀部脂肪多,是身体的长期能量储备,而且不影响身体的运动;但腹部如有太多的脂肪,则不利于身体的活动,以腹型肥胖为主的人群也是多种疾病的好发人群。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能帮助消耗掉身体的脂肪,许多女士担心练习太极拳会长小肚腩,其实不会的,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气沉丹田都会消耗掉肚子上的脂肪。

  现在的生活方式、食物丰富、运动量小、脂肪在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备的功能已大大削弱,但却在体内积累得越来越多,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带来许多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的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由其是躯干脂肪含量,使运动者在形态美及健康美上匀受益。

 

看了“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瘦腿提臀”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练习的方法有哪些

2.练太极拳的努力方向

3.太极拳快练还是慢练

4.春天练太极拳更能修身养性

5.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基本要求

6.太极拳的开胯练习

7.怎样练好杨式太极拳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



  世代传习太极拳,一直对原有的拳套进行改编加工,逐渐构成近代所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1.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开创于明末清初的有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从陈王廷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一直对原有的拳套进行改编加工,逐渐构成近代所传播的一、二路拳套。这两套拳式动作连贯、速度不同、强度不一,身法、活动量跟难度不同,但都合乎刚柔相济的准则。

  第一路拳动作由简到繁,以掤捋挤按四正劲的应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使劲方式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和婉,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刚,在形状上拥有缓、柔、稳的特色。做动作时,以身法引导伎俩,要求到达动分、静合不断变更的后果。运动量能够本人调节,因此较适合于身体较好的人训练,也适合于体弱者锤炼身体。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

  第二路也称炮锤,动作庞杂,请求快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动作力求坚刚、敏捷、富有弹性。套路中的跳跃、腾移动动作,具备快、刚、跃的特点。在运动时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动全动、贯穿整体的一系列螺旋动作,从而收到开与放、合与收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同一功能,很适合青丁壮人训练。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年)、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捷,构造谨严,身法中正,动作温柔、轻灵冷静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造成奇特的作风。

  因为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素,练法简易,因此轻易被人们接收,开展得最为广泛,是加强体质、疗病保健的手腕之一,是目前在我国和国际上推行最快、最遍及的一项技击运动。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所传的拳式基础上发展翻新的。杨式太极拳本来有大小架之分,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本上订正的。吴式太极拳始于满族人全佑(1834~1942年),后经其子吴鉴泉(从汉姓吴,1870~1942年)加工改良形成的一个流派。

  吴鉴泉演拳,安分守己,松静天然,独具静态之妙。吴式太极拳固然架式玲珑,但存在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做作伸展,不拘谨。推手时,端正周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故以善化见长。它的良多特色和杨式太极拳类似,因而易于发展。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4.武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武禹襄,自成一家创编武式太极拳。它不同于陈氏老架、新架,也不同于杨式的大架、小架。其特点是:姿态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厉、分清虚实,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坚持中正,完整是用内劲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安排形状;左右手各管半个身材,出手不外足尖。

  武式推手的步法,仅为进三半步、退三半步一种。很合适年纪大者习练。

  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5.孙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名福全,河北完县人。禄堂自幼热爱武术,从李魁垣学形意拳,又从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摩,工夫深沉。在京久负盛名,有“活猴孙禄堂”之称。他将形意、八卦和太极拳三家精华融合贯通,自成一派。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迅速天然,练时双足虚实明显。全套练起来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每回身则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合适任何春秋、各种体质的人习练。
 

看了“当今五大家太极拳的套路特色”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的特点

2.八卦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3.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4.基本功是练好太极拳的必由之路

5.杨氏太极拳的特点

6.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结构特点

7.太极拳你真的了解吗

8.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的分解套路

9.太极拳的派别

10.太极拳的推广模式及发展策略

白血病患者坚持练陈家沟太极拳重获新生



  随着人们对养生要求的提高,专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养生方法,研究发现,练陈家沟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癌症患者练太极拳的好处多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血病患者坚持练陈家沟太极拳重获新生。欢迎阅读!

  白血病患者坚持练陈家沟太极拳重获新生

  陈家沟太极拳在武术中已有多年历史,今年35岁的姜先生患有白血病,但一直坚持练陈家沟太极拳,病情得到控制,而且还有改善,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

  前日,来自台湾的陈先生、姜先生,重庆的魏先生三名陈家沟太极拳爱好者按照传统武术界的习俗,与师父交换了拜师帖和师徒帖,正式确定师徒名分,成为陈氏陈家沟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陈先生出生于1945年,自幼受家传拳风熏陶,5岁即开始随族中长辈习练家传陈氏陈家沟太极拳,后正式师承陈氏陈家沟太极拳大师陈克忠学习陈氏陈家沟太极拳小架拳械套路及推手。

  练陈家沟太极拳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动作姿势都要标准,全神贯注,静心修炼,在练习中,领悟太极拳的精神要领。

  由于其天资聪慧悟性过人,陈老师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加上勤奋刻苦与文武兼修 ,学拳多年尽得老师之真传,精于小架,长于推手。

  据陈家沟太极拳武校校长介绍,此次拜师的弟子姜先生是患有白血病,接触陈家沟太极拳以后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是一名陈家沟太极拳的受益者。拜师仪式之前,记者同姜先生老师轻松地聊了起来。

  姜先生老师身材不高,文质彬彬,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一番聊天之后,才知道姜先生老师今年35岁了,但看起来像20多岁的小伙。

  经常练陈家沟太极拳会让你越练越年轻,太极拳是一项周身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他说:5岁的时候检查出来白血病后,就和医院最“亲密”了,定期得去医院复检诊治,由于生病的关系抵抗力差,睡眠质量也不好,经常的感冒,影响着平日的生活。

  自从七年前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陈家沟太极拳后,感冒的次数也少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朋友们都说我精神好了很多。陈家沟太极拳的神奇效果更是坚定了姜老师练习陈家沟太极拳的决心。

  当问到从台湾来到陈家沟求学的的经历,姜老师说,“2013年的时候就来陈家沟跟着师父学习过陈家沟太极拳,回去的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坚持揣摩,今天有幸在师父门下继续学习深造,陈家沟将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和精神寄托。”

  姜老师表示,回去之后,将以一名陈家沟太极拳传承人身份,把陈家沟太极拳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受益。

  练陈家沟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阴阳自和能力=抗病康复能力

  人类机体本身每时每刻都处在致病因素的环境中,由于这些环境影响机体,而机体每时每刻都在为适应这些环境而在调整着自身的阴阳平衡。这就是中医病机学说的正邪相争、阴阳平衡说。

  中医称致病因素为邪气,机体调整阴阳气血平衡的能力为正气。一个人受到病邪的侵袭,由于体质禀赋和病人当时的阴阳状态的不同,其表现出不病--病--健康的过程也不同。

  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在于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导致病邪可以入侵。

  依靠自身机体的正气,调整阴阳相对平衡而不得病,或得病后能够及时地使阴阳气血恢复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中医称为阴阳自和能力,《内经》称之为正气,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

  事实上,药物、针灸、按摩、营养等治病手段,也只是培补人体正气、增强阴阳自和能力,调整阴阳气血相对平衡,实现治病康复。由此可见,培补正气和平衡阴阳就是提高人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

  陈家沟太极拳提高阴阳自和能力的自我修炼技术

  陈家沟太极拳就是通过练拳养气,行气通经,平衡阴阳,协调五脏,来提高自身机体的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的自我修炼技术。

  经常练习陈家沟太极拳,有助于促进体内气血畅通,并达到阴阳的平衡,从而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动功入门,培补正气

  动功入门,就是学拳强调“练”,要 "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练拳是运动。运动能动摇肢体、活动关节,以强壮筋骨肌肉。练陈家沟太极拳除了能强壮筋骨肌肉外,还能培补正气。

  陈家沟太极拳动静相生,虚实刚柔,有变有常,是一种科学的健身运动。

  练陈家沟太极拳,能发动机体多层次结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运动,以吸收天地之清气,与谷气并而充养全身,能促进机体内精微物质(精)化生为"气"。"动而生阳",这种科学运动而化生的气是为"阳气"。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又称"卫阳"、"卫气",其主要功能是保卫肌表,抵御外邪,温煦脏腑,润泽皮毛,调节体温是一种具有抵抗病邪的功能的物质,中医学称之为正气。

  按现代科学的说法:通过科学的健身运动,机体内有机元素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化生成为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形式——"气"。

  这个"气"能增强生命活动及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调节的能力,《内经》称这种物质为“正气”。

  意气运动,平衡阴阳

  陈家沟太极拳是一种注重意气运动、身心兼修的拳术运动。养生陈家沟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符合太极阴阳原理,符合中医养生原理。

  天地人、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易》之太极阴阳消长规律。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这就是“天人相应”原理。

  如睡眠、食欲、情绪、体温、月经、智力等都存在着正常与异常的周期性变化,这些有规律性的周期性变化,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着自己的周期运动规律。

  又如西医学的血糖动态水平、激素分泌量的动态水平变化、血压的动态变化、心率、脉搏、呼吸、胃肠的蠕动、神经介质的释放、抗体的产生、各种受体相应物质的反应程度等等都无不具有相应的周期性。周期性变化正常时为生理,异常时为病理。

  运动能够改变机体的生理节律。不科学的运动,会打乱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则空耗精、气、神,有害健康。科学的健身运动,能纠正不正常的病理性变化,使恢复为正常的生理节律。

  陈家沟太极拳是符合太极阴阳大道和经络养生学原理的科学健身运动。陈家沟太极拳的拳势动作开合有致,阴阳有序,外合天地自然规律,内合机体生理节律。

  陈家沟太极拳以身正、体松、心静、气匀入门,注重意气运动,外练拳势招式、内练意气劲力,即精神意识和形体动作同时锻炼,以意念、呼吸、外动之合力,御内气循经脉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人的生理机能力正常、维持气血阴阳平衡的能力强,则抗病康复的能力就强。所以说,陈家沟太极拳是提高抗病康复能力、免疫力的自我修炼技术。

  练陈家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陈家沟太极拳内外兼修。

  内练意气劲力,运太极阴阳;外练拳势招式,显气势神态。通俗说法:形体力量和精神气质同时锻炼。陈家沟太极拳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

  陈家沟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1)提顶

  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

  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

  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

  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

  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看了“白血病患者坚持练陈家沟太极拳重获新生”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练习的方法有哪些

2.练太极拳的努力方向

3.太极拳快练还是慢练

4.春天练太极拳更能修身养性

5.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基本要求

6.太极拳的开胯练习

7.怎样练好杨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大全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