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参考(子夜昙花阅读理解题答案)

由网友()分享简介: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


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常见题型。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些课外的阅读理解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欢...

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



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常见题型。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些课外的阅读理解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昙花终于怒放阅读原文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昙花终于怒放阅读题目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

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

1.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 欢喜欲狂(每空1,意对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2分)(意对即可)

3.(2分)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只答“议论”也可得分);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答出一点得1)

4.(4分)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2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结构上答出“首尾照应”也可得2分)

5.(3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意对即可)


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子夜昙花阅读理解题答案

★ 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题答案

★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 昙花开的晚上阅读答案

★ 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 怒绿阅读答案

★ 谦卑的人有福 阅读理解答案

★ 太阳语阅读题答案

★ 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理解答案(2)

子夜昙花阅读理解题答案



  昙花,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子夜昙花》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子夜昙花》阅读原文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子夜昙花》阅读题目

  18. 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忍俊不禁:

  19. 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作者“惊喜”是因为 (2分)

  20. 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第六段中加点句子“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的理解。(2分)

  21. 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22. 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2分)

  《子夜昙花》阅读答案

  18. 忍不住笑。

  19. 昙花如恩师一样性格寡言,“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本来对花树没有期待的“我”发现昙花已经垂首含苞了。

  20. “生命奋发”指昙花勇毅果决地尽情绽放,无比灿烂;“无常”指昙花不同于其他花,是在寂静无人之夜绽放,短暂而毫无保留。

  21. 作者借花喻人,赞颂恩师就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却能尽情绽放,把最光辉的一面留给人们,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22. 生命是美好的,也是多彩的,生命应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应该像昙花一样,花期虽短,却尽情绽放,充满活力,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人们,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看过子夜昙花阅读理解题答案的人还看了:

1.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理解答案

2.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题答案

3.《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理解答案

4.昙花终于怒放阅读题答案

5.花开的声音阅读答案

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题答案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你将会碰到各种类型的阅读理解,可是它们没有答案呀,你会为此烦恼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题目及答案,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原文

  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

  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妈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打碎了一切能打碎的东西。姑妈没有生气,等他安静下来后,带他来到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棵蚂蚁菜花,说:“亲爱的,它贴在地皮上生长,它是多么矮,甚至没有小草高,可你看它开出的花多美丽呀!你记住,花儿再小,也要怒放。”在姑妈的开导下,他渐渐走出了心灵的禁锢,开始敞开心扉,融入生活。

  在姑妈的帮助下,他自学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等。

  一天,姑妈送给他一本诗集,他坐在路边认真地看着,被里面优美的句子打动了,竟大声朗读起来。这时,一个马车夫路过,看见矮小丑陋的他正在念诗,不禁大笑起来,说:“嗨,你这身材更适合赶马车。”他顿时火冒三丈,拿起小凳子砸了过去,马车夫急忙躲开。谁知,他愣是一路狂追,追到马车夫的家,大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我写的诗念给你听,并且让你喜欢。”

  从此,他在学习之余开始涉猎诗歌创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渐渐地,他琢磨出了韵律和格式,也明白了如何把情感融入诗句。

  一天,他在一个诗歌大会上动情地朗诵自己的诗作。虽然出于尊重,大家没有笑出来,但从别人捂着嘴巴的动作和表情里,他明白自己的不足。他沮丧极了,下台就躲在角落痛哭。这时,姑妈温暖的手臂抱住他,轻轻安慰他:“孩子,记住姑妈的话,花再小,也要怒放。”那一刻,他再次感到心中充满无穷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7岁那年,已在诗歌界小有名气的他,经戏剧家威彻利引荐,结识了伦敦一些著名的文人学士。

  一次聚会中,他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当时的文学家斯威夫特提出找人翻译几本古希腊文学巨著。听到此言,他激动地从座位上跳下来,不想竟一下子摔在地上。他还没有站起来,便急着对大家说自己可以完成。众人不信,认为这个小孩虽然有点成绩,但有些年少轻狂。要知道,很多人都想翻译,却没有人能坚持下来。

  出人意料,他真的坚持下来,用五年时间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译作出版那天,记者要采访他,但被他婉拒,他递给记者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以前,我是一朵小花;现在,我告诉你们,我可以怒放。

  21岁时,他出版了《田园诗集》,真的拿着诗集来到那个马车夫的家。那天,马车夫把他送回家,对他说:“小伙子,你是我马车上盛开的一朵小花。”

  生活中,他虚弱到需要侍女扶着才能站立。一次车祸,他的手指被玻璃碎片切断。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打碎他怒放的梦想,他源源不断地创作了一大批包括诗歌、评论、戏剧甚至绘画在内的作品。

  他叫亚历山大·蒲柏,英国18世纪的伟大诗人。蒲柏的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却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界的巨人。

  《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题目

  1.选用文中的一个句子作为你对标题“花儿再小也要怒放”中“花儿再小”和“怒放”的解释。

  2.请按年龄顺序说说主人公蒲柏这朵“小花”的“怒放”历程。

  3.姑妈的开导,为什么能让蒲柏走出心灵的禁锢,敞开心扉融入生活?

  4.文中划线的句子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5.在你的知识存储中,有没有类似于本文主人公蒲柏的故事?简要介绍一则,并用类似于“花儿再小也要怒放”的简短语句将故事的精髓提炼出来。

  《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答案

  1.蒲柏的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却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界的巨匠。

  2.12岁那年,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7岁那年,用五年时间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21岁出版了《田园诗集》,成为英国18世纪的伟大诗人。

  3.姑妈深谙蒲柏的心情,用适合孩子的比喻方式,形象生动地告诉他身材矮小并不影响一个人的美丽前程,消除了他内心的自卑和怯弱,容易被幼小的孩子所接受。(意思接近即可)

  4.这个句子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了蒲柏翻译古希腊史诗的恒心和毅力,表现出蒲柏这朵“小花”开放的不易,蕴含了作者深挚地赞美之情。


看过“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阅读题答案”的人还看了:

1.昙花终于怒放阅读理解答案

2.昙花终于怒放阅读题答案

3.迟子建寒夜生花阅读题答案

4.人能感动阅读题答案

5.每天都做一点点阅读题答案

6.铁凝一件小事阅读题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坚持的路。祝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顺意!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4分)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 )的境界,两岸丛山叠( )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xiǎn jùn(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是( )(2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这里指秘密的意思。)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无味:没有味道。)

  C.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知交:知心的朋友。)

  D.“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闯练:走出家庭,到生活中去锻炼。)

  3.修改病句。(2分)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改为: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卿今当涂掌事(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B.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

  C.惟闻女叹息(只) 愿为市鞍马(买)

  D旦辞爷娘去(早晨) 万里赴戎机(战争)

  5.背诵默写。(8分)

  (1)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深林人不知, ”是宁静淡泊的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 ”是清朗秀美的秋意;“ ,竹中窥落日”是惬意闲适的心情。

  (2)思乡怀 亲是一个永恒 的主题。“谁家玉笛暗飞声, ”是李白听笛声荡漾起的满腹乡思;“愿驰千里足, ”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 ,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思情。

  (3)《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 。

  6.根据《童年》完成下列⑴-⑵题。(4分)

  (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 。(1分)

  (2)简要分析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7.七年(1)班举行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4分)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1)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分)

  (2)说说“中华”一词的来历。(2分)

  二、阅读(34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8—11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父 利 其 然 也 (2)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贤于材人远矣 ( )

  10.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1.学习了《伤仲永》一文后,班级举行了“‘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0分)

  昙花终于怒放

  张诗剑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给我送来一株昙花,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 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它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它去吧。心想,它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它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它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它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它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至理名言。她 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它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它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自《小作家选刊》)

  1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2分)

  高兴极了 , ,欢喜欲狂。

  13.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请找出文中能表明作者由昙花终于怒放这一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的的一句话。(2分)

  14.第一断和最后一段的“我爱昙花”独立成段的作用分别是:(3分)

  第一段:

  最后一段:

  15.为什么作者要把开放的昙花比喻为“月下美人”?(3分)

  (三)阅读《一支恸哭的钢笔》一文,完成16--19题。(14分)

  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

  一路开花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笔:“请用钢笔写作业!”

  ②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矮小,瘦弱,怯懦不堪。很多次,我真想在分发作业的同时,当着众人的面告诫她。但又怕这会刺伤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但她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犟。

  ③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遍洒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备觉心酸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

  ④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地,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远隔一整个炎炎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怆的洪流,随着她日渐成熟的躲藏而越发奔腾,直至波澜壮阔。

  ⑤黄昏后的校园里,多了几分静谧与清冷。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颇为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正当我预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雕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⑥她满眼感激地合起手中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放在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⑦金色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缝隙,丝丝缕缕地交织在他们脸上。在那一种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该切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敞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⑧市里举办长跑比赛的时候,他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代表学校进市里参赛的选手。

  ⑨五千米的路程,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退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难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奋力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里,遥遥领先。

  ⑩惊人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线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⑾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线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线。毫无疑问,他受到了最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所代表的是一所学校,而不仅仅是一个人。

  ⑿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的目光。“你明明能跑第一,你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是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让他顷刻间泪流满面。

  ⒀“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一支钢笔!我……我只要一支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尽诉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⒁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顿然心生余愧。

  ⒂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所获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多么精致的、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啊!

  (选自《南方日报》)

  16.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3分)

  17.文中“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再次”是第几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情。(3分)

  18.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作用:

  。(3分)

  19.文章以“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为题,谈谈你对“恸哭”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5分)

  三、作文(40分)

  20.题目:成长路上忧和乐

  要求:(1)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要用上适当的描写。⑶不少于600字;(4)书写要工整;(5)标点要规范。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4分)1、xiá dié 险峻

  2.(2分)B

  3.(2分)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4.(2分)B

  5.(8分)(1)明月来相照 影入平羌江水流 山际见来烟

  (2)散入春风满洛城 送儿还故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

  (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每空一分,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不给分)

  6. (4分)(1)阿廖沙的成长;(1分)

  (2)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表现了他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性格。(3分)

  7. (4分)(1)(2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或: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

  (2)(2分)黄帝及后裔生长在黄河中游,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或:中华民族的祖先聚居在位居四方之中的中原,且黄帝及后裔自称“华”。)

  二、阅读(34分)

  (一)(10分)

  8.(2分)⑴父/利其然也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9.(2分)(1)通“攀”,牵,引;(2)胜过、超过。

  10.(4分)⑴(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⑵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11.(2分)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或:仲永天资聪明,如果能辅以后天的教育,成就当不同寻常;可他的父亲却鼠目寸光,贪图小利,使仲永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以至才能被埋没,最终沦为常人。)

  (二)(10分)

  12、(2分)有点心急,心情淡然

  13、(2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14、(3分)第一段: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或:引出下文对昙花的描写,奠定了对昙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一段: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或: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再次抒发了对昙花的喜爱之情,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5、(3分)昙花开时正是皓月当空,月光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起舞,优美绝伦;高雅洁丽,香气清新诱人,美到极致。(或:因为昙花是在月夜开放的,且姿态优美,如玉女一般,故称月下美人。)(此外,如分析其作用的也按正常给分。)

  (三)(14分)

  16(3分).一个贫困的小男孩为了给同桌一支钢笔,让其免受老师的批评,在市长跑比赛中放弃了第一名。(意思对即可)

  17.(3分)第六次;“我”已经忍无可忍,并感到非常的痛心和愤怒。(或:恼羞成怒)

  18.(3分)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对她点名批评,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为后文借同桌的钢笔、同桌在市长跑比赛中只要第三名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或:把女孩躲我比作春花躲秋风,写出女孩对我的畏惧和怯意,更能体现出二者心灵的距离,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19.(5分) (1)女孩因家境贫困买不起钢笔而受到不知情的“我”的批评,这样的遭遇令人心酸。(1分)

  (2)一个同样不幸的小男孩,在市长跑比赛中为了帮助买不起钢笔的同桌而放弃了第一名的荣誉和奖品,还遭到了老师的怒吼斥责,这样的遭遇令人落泪。(2分)

  (3)“我”对学生的关心照顾不够,没有尽到做老师的责任,还冤枉了两个懂事的孩子,这支钢笔,使“我”愧疚,使“我”难过落泪。(2分)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2015-2016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

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

5.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