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2016美国总统大选中国支持谁)

由网友()分享简介:随着美国大选的火热举行,现在马上就要到党内提名的阶段,虽然两个党内的提名结果基本早就定下来了,但对于到底谁将成为继奥巴马之后新一届的美国总统,中国人还是有点兴趣的,虽然主要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而中国官方媒体往往会以一种嘲讽的姿态看待之,比如不断强调美国大选是富人烧钱的游戏,并非真正民意的体现。虽然,美国领导人的更迭对于...

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



  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是伊斯兰国的前称。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欢迎大家来阅读。

  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

  1、苏联解体,中亚极端势力失去制约

  伊斯兰国不是凭空崛起,这一切都需要特定环境与条件,而环境与条件则需要发展过程。追朔最原始动因,可以说苏联解体为伊斯兰国打开牢笼。苏联疆域广袤,包含今天中亚许多国家,从沙皇俄国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就生活有大批伊斯兰信众。进入苏联时期,虽然中亚地区也活跃有部分极端组织,但是在苏联大力打击之下,这些极端组织很难形成实质性威胁。而同时,由于苏联国力强大,其对中东形成较有效影响,中东多国与苏联关系密切,在苏联巨大辐射影响下,各国尚可有效控制本国国内极端势力,因为中亚与中东极端势力被苏联有效隔离,两者不能实施联动,此外由于中东各国政权大都是由本国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本身熟悉极端分子,在管控本国极端分子方面手段较为有效,区域之外,苏联也可以使中亚极端势力被限制于最低程度,双方结合之下,使得极端势力在整个冷战期间并不活跃,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一限制不复存在,中亚与中东极端势力得以联动,这就为伊斯兰国崛起创造出有利大环境。

  2、美国打破中东政治平衡

  美国为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对中东插手,不断干涉中东多国内政。此时,中东多国已经失去冷战时期苏联建立起的北方屏障,国内国外极端势力已经有联合趋势,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经济过分畸形化,中东各国政权在维持本国内部稳定方面都遇到不同程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趁机鼓动各国政权内部反对者,培养起一批投机阶层,在他们破坏之下,中东多国陷入混乱。从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接连破坏利比亚政权,叙利亚政权,原有政治平衡被摧毁殆尽。伊斯兰国正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在诸多国家战斗培养起一直武装,同时,这只武装由于处身于战场环境,对战争并不陌生,所有颇有战斗力,一般地方政权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此外,美国出于私利,一度资助伊斯兰国,这导致伊斯兰国势力迅速膨胀,造成今天结果,美国难辞其咎。

  3、阿拉伯世界整体衰落

  阿拉伯世界从近代以来一直是欧美列强瓜分对象,即使独立之后,国家资源定价权与内部行政事务等也经常受到列强操纵,始终没有摆脱殖民地时期影子。这是情况长期发展,造成阿拉伯文化整体落后于世界。然而历史上,阿拉伯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辉煌,这为阿拉伯各民族带来无上荣耀,面对今天这种巨大心理落差,大量阿拉伯精英痛心疾首,苦苦思索如何能让整个文明恢复往昔辉煌。在历史上,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往往都是大规模使用伊斯兰教法国家,比如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法,而这些国家也确实取得辉煌成就,所以,恢复伊斯兰教法自然成为部分阿拉伯精英的选择。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本人绝非没有文化的亡命徒,在领导伊斯兰国之前他是一名大学教授,钻研伊斯兰教法,并不是因为生活穷困才走向极端,恰恰相反,他的生活还比较富裕。由此可见,伊斯兰国现象并不简单是一种宗教极端现象,更是一种文明行整体现象。

  4、能源价格下跌造成中东经济危机

  能源价格严重跌落可以说是整个伊斯兰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中东各国多年来过度依赖能源出口,而能源价格虽然在前几年都维持在高位,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完全在欧美垄断集团掌控之下,因为中东能源出口最大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很多中东国家本身又是美国盟国,自身对能源定价影响力很弱,甚至不能独立行使能源政策,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受制于人就不可避免,而中东多国领导人长年以来虽然不停在做努力,但限于本国人力资源匮乏,各种努力始终不见成效。而今,能源价格一降再降,中东多国人口结构又偏向于年轻,大规模失业浪潮本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此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一句不满言论就可能引发一场骚动,不久前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正是自爱这种背景下展开。可是,这场大骚乱只是破坏国家政权稳定并没有起到任何建设性作用,反而大大削弱国家原有控制力,新政权领导人无执政经验,更谈不上解决民生问题,这样导致社会更加混乱,副作用是人们思想逐渐趋于极端,这也成为伊斯兰国得以迅速扩大重要原因。

  伊斯兰国崛起的来龙去脉

  1979年,震惊世界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封建王朝。美国与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为了孤立并围堵威胁美国霸权的伊朗什叶派革命政权,在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分化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的政治宣传战,导致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此后多年,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的瓦哈比派统治集团,花费数以亿计的石油财富,在穆斯林世界和欧洲等地散布其伊斯兰宗派思想。在当今世界,极端的瓦哈比派思想就是“孕育”不少恐怖主义组织的“中心思想”,也是造成宗教暴力的罪魁祸首。

  同样在1979年末,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美国开始资助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圣战者抗苏武装,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为阿富汗各抗苏圣战组织提供武器和金钱援助,这些援助后来衍生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而基地组织的思想基础还是“伊斯兰瓦哈比主义”。

  2003年,美国总统小布什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出兵侵占伊拉克。尽管推翻了萨达姆的独裁统治,最终却没有找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此举的副作用是大规模摧毁了伊拉克的各种社会机构,客观上促成伊境内恐怖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伊斯兰国”的前身,正是本.拉登副手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组织”。

  伊拉克基地组织的创建,可追溯到2001年美军攻打阿富汗并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基地组织转移到伊拉克,扎卡维在伊拉克建立的“统一圣战组织”。这个伊拉克基地组织在美军攻占伊拉克后于2004年开始发展成为向美军占领及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发动“圣战”的极端主义武装。扎卡维于2006年6月被杀后,伊拉克基地组织联合萨达姆时期的前伊拉克复兴党军官及其他逊尼派叛乱组织,于2006年10月宣布成立“伊拉克伊斯兰国”,此后逐步控制了伊拉克西部及北部大部分地区,开始以“伊斯兰”名义实行恐怖统治。

  2011年,“阿拉伯之春”波及叙利亚,叙开始动乱,北约和海湾阿拉伯君主们大肆为叙境内反叙利亚复兴党的逊尼派武装势力提供武器和金援,叙利亚从此陷入旷日持久的血腥宗派冲突。其中卡塔尔于2011-2013年两年间就花了30亿美元资助叙境内的宗派武装势力。在此期间,“伊拉克伊斯兰国”也趁机扩张到叙利亚境内,成为叙境内众多反对巴沙尔政权的叛乱武装之一,并于2013年4月改名为“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随后,“伊斯兰国”在血腥的叙利亚内战中“崛起”,他们在叙利亚东部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并跟叙其他反对派势力决裂。而由于巴格达迪的“伊斯兰国”持极端反动的政治主张,并在一路攻城略地中作出种种极为残暴的行径,使得基地组织也不敢苟同,最终跟IS组织一刀两断。

  伊斯兰国的组织特点

  扩张迅速

  该组织正在争夺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界地带。它把当地反对派组织“北方暴风”旅赶出了阿扎兹(Azaz),该地是位于阿勒颇市北部的一个补给站。此外,它还把另一个控制中的边境城镇改名为“贾拉卜卢斯酋长国”,并在该地建立了一所学校,同时还在当地宣传女性戴面纱的好处。

  其他反对派组织一直提防着ISIS,但是对ISIS的战斗力却十分敬畏。一些组织已经加入了ISIS,为的是与占据了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民兵组织更有效地展开战斗。但是,ISIS的实力和理念已经导致它与一系列反对派组织陷入了冲突之中,不仅是在库尔德地区,在阿扎兹镇以及东部城市代尔祖尔(Deirez-Zor)也是一样。一些小型反对派组织害怕受到ISIS的攻击,所以选择与ISIS合并。拉卡(Raqqa)是唯一一个由反对派控制的省会。在拉卡地区,所有的反对派组织都已经加入了ISIS或努斯拉阵线。努斯拉阵线也是一个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机构,而且与ISIS的实力最为接近。

  组织结构

  ISIS的首领和指挥官主要来自于沙特,而战斗人员主要为伊拉克、叙利亚的武装分子,甚至包括来自俄罗斯和德国的武装分子。这支武装队伍此前曾在叙利亚内战中经过了长期的战斗考验和训练,协同作战能力比此前有了很大提高,此次在占领区又缴获了政府军的大量军事物资,据目击者称其甚至装备了UH-60黑鹰直升机,其战斗力自然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行为残暴

  在伊拉克,该组织不仅对什叶派穆斯林发动爆炸袭击,而且还暗杀政治对手,种种残暴行为已经引发了新一轮的愤怒。ISIS已经激起了民众的愤怒情绪。

  一直以来,基地组织的领导集团都注意到了ISIS残暴行为带来的反作用,无论是在什么地方。ISIS制造的爆炸案经常会伤及大量平民,其中还包括逊尼派人士。努斯拉阵线行事较为谨慎,但是ISIS却完全相反:在其掌控的地区,该组织禁止平民吸烟,骚扰不戴面纱的妇女,而且还实施最严厉的惩罚行为,比如砍头等。5月份,该组织在代尔祖尔草率地处死了三名阿拉维派教徒——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巴沙尔·阿萨德家族就属于这个教派。此外,ISIS甚至还开枪射杀那些抗议该组织残暴行为的叙利亚平民。

  现代化宣传

  IS不断利用现代社交手段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其宣传和招募大量运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手机APP等时髦工具,其发布的宣传片堪比西方大片,这些对蛊惑极端主义分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2]

  最富有的恐怖组织

  截至2015年12月15日,据报世界各地有34个团体宣誓对“伊斯兰国”效忠,预计2016年“伊斯兰国”附属组织数量将继续增加,其成员还将增多。“伊斯兰国”已成为世界最富有的恐怖组织。2015年,估计该组织仅从石油和石油产品中就获得4亿至5亿美元的收入,从抢劫伊拉克各银行分支获取了10亿美元。


猜你感兴趣:

1.中国希望谁当美国总统

2.与卡塔尔断交的国家有哪些

3.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4.2017年国际十大政治热点

与卡塔尔断交的国家有哪些_断交的原因是什么



  一日内连遭七个国家“拉黑”,卡塔尔的遭遇已经传遍世界。与卡塔尔断交的国家有哪些?多国与卡塔尔断交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与卡塔尔断交?石油价格会受影响吗?下面学习啦小编详细告诉大家。

  与卡塔尔断交的国家有哪些

   目前已经有8个国家决定与卡塔尔断交,分别是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也门、利比亚、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

  卡塔尔说沙特等国宣布断交毫无缘由

  据新华社多哈6月5日电 (记者 杨元勇) 卡塔尔外交部5日发表声明,就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宣布断绝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表示遗憾和震惊。但声明没有直接提及埃及。

  声明说,沙特、阿联酋、巴林决定断绝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关闭与卡塔尔的边界和海空来往是毫无缘由的。卡塔尔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遵守宪章,尊重其他国家,从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履行着反对恐怖主义和激进行为的义务。

  巴林、沙特、阿联酋、埃及5日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并采取召回驻卡外交人员、要求卡外交人员离境、关闭与卡陆海空联系等举措,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

  多国与卡塔尔断交的原因是什么

  据新华社,当地时间5日凌晨,巴林、沙特、阿联酋、埃及、也门分别宣布断绝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限令卡塔尔外交官48小时内离境,并禁止卡塔尔公民前往这些国家。沙特还将关闭与卡塔尔的陆海空联系。

  在对待伊朗态度上的分歧

  沙特和伊朗是一对冤家,长期以来冲突和矛盾不断。沙特希望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小兄弟们能团结一致,共同对伊。特朗普5月下旬访问沙特时就与沙特商定,继续在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伊朗。

  但是卡塔尔对此却不能言听计从,而是另有想法,平日里也多少与伊朗有些共鸣和接触。如鲁哈尼上月再次当选伊朗总统,卡塔尔埃米尔与其通话,表示希望与伊朗建立超越以往的密切合作关系。

  最近,卡塔尔新闻社又公开报道卡塔尔埃米尔在一场军方庆典上的讲话,表示伊朗是“不容忽视的伊斯兰强国”,并且“对伊朗怀有敌意是不明智的”。这等于越过了沙特外交的红线,自然引起沙特等国的强烈不满。

  卡塔尔媒体公开攻击阿联酋等国

  约旦《宪政报》报道,卡塔尔《旗帜报》近日以整整一版的篇幅,发表题为《泄密风暴后蛇进了洞》的文章,公开攻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旗帜报》坚持认为,被黑客攻击而被泄漏的阿联酋驻美大使的邮件表明:阿联酋政府向美国现政府施压,要求美国将其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移至它处。这是阿联酋反卡塔尔的阴谋。

  《旗帜报》还表示,阿联酋和其它一些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与在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关系暧昧,共同致力于毁坏卡塔尔的形象。这种攻击无疑是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与卡塔尔断交的原因,以示对卡塔尔的教训。

  卡塔尔被指支持极端组织

  长期以来,卡塔尔被其阿拉伯邻国指责资助恐怖分子,特别是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更是令其成为众矢之的。

  2014年3月,因卡塔尔支持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前埃及总统穆尔西,沙特、阿联酋和巴林曾召回其驻多哈大使以示抗议。八个月后,在卡塔尔迫使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离境后,四国大使才重新回到岗位。

  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逊尼派伊斯兰政治团体,被沙特和阿联酋视为挑战其世袭统治的势力。但卡塔尔却对穆兄会抱有同情和好感,从而使多哈成为穆兄会成员最向往的地方。此外,卡塔尔还被指控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支持叙利亚的极端军事组织;支持利比亚的反西方势力;甚至被指控支持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

  卡塔尔想抢沙特的风头

  虽然沙特比自己大得多,也富得多,但卡塔尔却一直看不起沙特。卡塔尔对沙特成为中东逊尼派地区的主要或唯一势力心怀不满,梦想着自己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势力。因此,两国貌合神离由来已久。

  在西亚北非动荡期间,卡塔尔推波助澜,配合西方国家介入,尤其是卡塔尔主动派战斗机参与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军事行动,开创了阿拉伯国家公开军事介入利比亚内部争斗的先河,也为欧美国家军事干预提供了口实。卡塔尔还斥巨资援助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颇受阿拉伯逊尼派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赞赏,风头一时盖过沙特。卡塔尔还时常对沙特进行批评,颇令沙特不满。

  卡塔尔一直是穆兄会的支持者,而穆兄会一直是埃及政府的心腹大患。卡塔尔支持穆兄会,目的是制衡沙特,从而圆自己海湾地区的大国梦,却触怒了埃及总统塞西。

  而且,卡塔尔曾积极反对塞西上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一直被埃及政府扣压。半岛电视台则不停地在滚动新闻中呼吁埃及政府尽快释放他们的同事。

  最近几年, 沙特和卡塔尔一直在争夺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争夺在海合会中的主导地位,争夺地区霸主地位。

  卡塔尔虽然是个小国,但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富足程度,总认为自己是海湾地区的霸主。然而,作为一个小国,卡塔尔的动作在其邻居沙特、阿联酋看来,实在是“太过狂妄”,必然引起强烈的反感和反弹。

  这次沙特、埃及等国联合采取的断交行动,是对卡塔尔实施的海、陆、空全面封锁,必将对卡塔尔带来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

  卡塔尔绝对难以承受这种局面。它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政治外交政策,以修复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邻国的关系。对于沙特等国家而言,兄弟相争必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阿拉伯国家唯有团结一致,才能面对各种严峻的问题与挑战,才能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我们期盼这场断交危机能尽快获得解决。

  与“老大哥”沙特的“芥蒂”

  早先被巴林、沙特、阿联酋、埃及同时“拉黑”时,卡塔尔方面曾回应表示,断交是“不公正、无根据的”。卡塔尔外交部对阿拉伯国家“不合理”地决定断交感到遗憾。

  众所周知,卡塔尔是中东非常富庶的一个国家,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看了下,它的面积仅比苏州市略大,但是富庶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可能会吃惊,根据外交部网站资料,卡塔尔2015年人均GDP达7万美元。2012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最富国家和地区排行榜中,卡塔尔位列第一。

  在卡塔尔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看来,卡塔尔是个很有抱负的国家,创办了半岛电视台、申办了世界杯、亚运会,不甘于人下。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唐志超认为,卡塔尔现有的“小国大外交”,主要归功于埃米尔个人的风格,现任卡塔尔埃米尔很活跃,奉行特立独行。殷罡研究员也认为在外交和地区事务上,卡塔尔都是以小博大、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但他指出,这样在阿拉伯世界中难免陷入孤立。

  石油价格会受影响吗

  大家都知道,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油产区,原油价格是否受断交影响,也是各界关心的问题。政知君特意问了华黎明大使,他表示,断交消息宣布后,油价已经反弹了,但这是暂时的,因为整个石油市场还是供大于求,油价从大趋势来看是一直在往下走,只是这件事发生了,让大家觉得可能局势紧张,从而引发油价短时上涨。

  “我想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发生战争和新的动乱,所以过些日子,油价还会回到正常水平,除非中东真的打起来了。”华黎明说。


猜你喜欢:

1.多国为何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2.卡塔尔断交原因

3.卡塔尔为什么被多国断交

4.卡塔尔断交事件原因

5.卡塔尔断交事件会影响卡塔尔航空吗

6.卡塔尔断交事件原因是什么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的一门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 更多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相关内容,总有你需要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形势与政 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美国联盟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的矛盾更加尖锐。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了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把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确立为白宫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华政策呈现出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克林顿坚持与中国的人权状况挂勾,人权问题成为当时困扰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1994年,克林顿签署美国对外关系授权法,公然声称要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1995年,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触及中方底线。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的冲击出现严重倒退。

  从1996年开始,白宫逐渐调整对华政策。时年5月,克林顿宣布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而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北京达成协议,中美关系触底反弹。 1998年,连任之后的克林顿延续对华接触政策,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天的访问,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白宫一度把中国定位成地区安全的威胁和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政策再趋强硬。时年4月,他宣称将竭尽所能协助台湾自卫,并扩大对台军售。而当月发生在南海的撞机事件,更使中美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白宫的对华政策。小布什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少不了中国的合作。2002年,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小布什明确宣布不支持台独。2005年,白宫把北京明确定位成利益相关者,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角色,中美关系再度回暖。

  相比之下,奥巴马上台后的对华政策有着完全不同的参考背景,金融危机的阴霾和中国的迅速崛起,令白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

  于是,上任不到一年,这位立志变革的美国总统在气後变化,清洁能源,中美贸易,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地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寻求与北京对话,并不断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的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平和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作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展望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下述几个重要方面将会逐渐有较好的提升和发展:

  一、美中两国战略经济对话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会更有绩效,更有实质性的提升,而不存在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可能被奥巴马政府中止的可能性问题。

  二、美中战略(政治)对话,也将会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向前发展,对话的层级将会仿效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提升到国务卿级别。

  三、美中战略军事对话,也将提上日程。可以预料在加强和提高美中军事交流程度和层级的基础上,势将逐渐过渡到美中国防部副部长级定期对话,并顺势最终实现美中战略军事对话的部长级层次。

  四、奥巴马政府会如奥巴马本人所说的乐见一个强大和平的中国的崛起。虽然奥巴马也曾说过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是竞争者,但是奥巴马本人及其政府的对华认知和对华政策,势将因上述三大关系的改善及改进,必将会演变成:中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为此,奥巴马政府将会希望、要求、请求中国同美国一道承担更多的世界大国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大国作用。

  五、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美中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将会在布什政府的台湾政策基础上,回归克林顿政府的“三不政策”(一、不支持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二、不支持台湾独立,三、不支持台湾加入需要会员国身份的国际组织)。而且也自然会把对台关系纳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框架内,逐渐减少对台武器供应,并尽力促进两岸和平

  解决分歧,乐见两岸和平发展。这一点既是由中国的对美政策、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排除台独后,两岸已经进入良好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实力地位的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第二,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20多年来中国海军、陆军、空军等的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发展模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世界各地“中国热”持续升温。正确认识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就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胡锦涛同志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的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扩大的现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大国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进程中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挑战。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一面仍很突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不容忽视。不少国家对我国快速发展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我国将长期面临外部各种牵制,将不时受到“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干扰。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当今世界,大国关系是牵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后各国关系呈现出新发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大国之间的关系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存、局部冲突与动荡仍存,世界各国关系虽然看似风平浪静,然而却深藏着风风雨雨。国际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一切都建立在维护各国利益的基础之上。当前大国关系主要指的就是美俄关系、中美关系、欧美关系以及中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态势:美俄关系在历经曲折发展后重新走向较量,中美在相互适应中积极探索双方互利的合作关系,同时欧美盟友重新获得合作动力,而中俄关系也迎来较为缓和的时期。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不断扩大贸易、发展生产,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在借助内部改革和外部良好机遇的有利条件下,很快提高了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这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很大的冲击,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地位有所下降。

  从不久前的G7峰会来看,其走向与面临的问题无疑折射出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一是G7峰会影响力下降,凸显西方发达国家整体实力削弱与国际格局多极化加速。近年来,G7峰会的落寞与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刻的比照。冷战结束初期,G7曾囊括了世界前三大经济体,这7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一度超过50%。然而时过境迁,2014年主要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中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跃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也是在2014年,由于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全面激化,G8峰会将俄罗斯排斥在外,重新变为G7集团。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俄罗斯与西方集团博弈仍将持续升温,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变量。三是面对此起彼伏的各种国际热点,本次G7峰会仍旧应对乏术、力不从心。反恐是本次G7峰会重点讨论的议题。中东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今年年初以来欧洲国家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再次引发了西方国家的高度担忧。本次次G7峰会专门将反恐议题放在首日,但并未能就打击伊斯兰等议题提出具体方案,仅再次重申联合应对恐怖威胁的决心。

  虽然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都处于良好的合作关系状态,但目前来看,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朝着合作互利方向发展的。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来看,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

  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尤其是在奥巴马上台后,中美两国关系明显更加缓和,因为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加之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危机,不得不依靠中国的借贷以缓解燃眉之急。2015年9月份,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一次重大变化。新型大国关系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意在破解历史上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这一难题,亦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共报告提出了新的重大外交理念,清晰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基本国策,选择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发展国际关系的旗帜;与此同时,捍卫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中国的不二选择。这两点构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两大支柱。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必须要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共度难关。顾总体看来,当前大国关系正从一种利益相悖或相同的简单敌友关系走向互利合作与利益竞争并存的关系演变,相互合作、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正成为日后大国关系的主要演变方向。美苏冷战后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将会被逐步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大都主张合作互利实现共赢,一方面带动了世界各大国关系的友好合作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过去的一超多强或者单极格局正在走向解体。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正推动着国际体系关系的新变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正实现突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投票权重新分配;国际政治安全体系酝酿重要变化,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改革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呼声越来也大;国际规则竞争日益激烈,新兴发展中国家不断追求权益的平衡;区域和跨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不同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不断加强。

  当前大国关系的变化无非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风险和机遇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全球化各国都无法避免,最终只能在博弈、调整与协调中实现共同发展。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摘要】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地缘矛盾也相应最多。中国作为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也相应最多。中国作为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展开了角逐。这也进而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也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冷战最大的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核问题的第二次集中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统治并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 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行为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立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更是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的政策转变。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目标是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更直接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

  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中国南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严重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复杂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地缘环境是影响我国家安全的长期性因素,“先天不足”的特点警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下一页更多精彩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

2017年国际十大政治热点



2017年国际十大政治热点

  多了解当今国际时事,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明辨是非能力!为此,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今年国际十大政治热点以供大家阅读!

  2017年国际十大政治热点事件

  一. 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崔顺实“干政”,修改总统讲稿等,朴被指受人操控,引起国内民众哗然。朴也因”萨德“,引火烧身。11月29日,朴槿惠在万般无奈之下宣布,提前卸任总统职务。

  二. 英国脱欧公投决定脱离欧盟,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

  三. 因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引起安理会通过制裁新决议。中国、俄罗斯先后同意决议案,美国和日本同时拿出了单边制裁法案。

  四. 荷兰海牙南海仲裁庭作出裁决,将中国南海多个岛屿定义为“礁",还否定了中国南海九段线的”法律效力“。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假借一张废纸兴风作浪。

  五. 美国大选出人意料,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增加关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防止外国难民、移民流入美国、支持日韩拥核、退出TTP、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并就南海问题表态强硬。特朗普还没上台,就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六.  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二百多人死亡,一千多人受伤。土耳其曾因击落过俄罗斯战机而导致两国有隙,但政变前俄罗斯把信息通报给土耳其,土及时采取措施,平息政变。土断定事变与美国有关,土耳其调整政策,疏离美国,声称退出北约。与此同时,土耳其重新修复和俄罗斯关系,修补和伊朗关系。此后,埃尔多安和普京成了铁哥们,俄罗斯地位加强,美欧影响下降。

  七. 法国首都巴黎发生多起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0人死亡、约350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制造袭击事件。

  八.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对华、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杜特尔特是菲律宾现实主义的爱国者,他奉行“菲律宾优先”、独立自主,不愿听命于美国人的指手画脚。这是历届总统中唯一一个“反美”派。杜特尔特不愿与中国对抗,主张和平对话解决问题。

  九. 寨卡病毒。世卫组织宣布,巴西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古巴历史性访问,成为了88年来首位访问古巴的美国元首。近一个世纪的邻里矛盾,渐见消融。

  2017年重要的国际政治热点

  1.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016年1月1日报道,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表示,伊朗不会制造和使用核武器,但不会放弃在发展导弹方面无可置疑的权利。报道称,伊朗这一声明是对美国可能发动对伊朗新制裁的回应。伊朗方面认为,导弹项目并未违反伊朗与有关国家去年7月达成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2. 欧盟—乌克兰自由贸易区协定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独联体框架内俄罗斯与乌克兰自由贸易区协定同日中止执行。乌克兰在庆祝乌欧一体化又进一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1月3日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沙特内政部1月2日宣布处决了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据报道,被处决者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尼姆尔。2日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纵火焚烧使馆部分楼体。伊朗总统鲁哈尼3日谴责伊朗抗议者焚烧沙特大使馆的行为,表示伊朗当局将保障外国使领馆安全。

  4. 当地时间1月2日,美国俄勒冈州大约150名持枪分子因不满对农场主汉蒙德父子“纵火罪”的判决,占领了哈尔尼县马卢尔野生动物保护区联邦办公区域。

  5. 俄罗斯政府1月2日发布公告称,梅德韦杰夫签署决议,批准2016—2020年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计划。自2001年俄颁布首个爱国主义教育“五年计划”以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俄政府施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批准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在保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先方向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应面向所有社会阶层和年龄群体。

  6. 据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一美军基地附近实施了自杀式袭击,造成至少15名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死亡,另有22人受伤。

  7.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积极备战今年夏季的参议院选举。虽然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他很可能继续掌权,但坊间流传着一道“9年魔咒”,对安倍来说似非吉兆。日本时事通讯社网站报道,根据“9年魔咒”说法,自1989年以来,每隔9年,自由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都会遭遇惨败,迫使该党总裁即首相下台。

  8. 当地时间1月4日,巴西央行发布的最新《焦点调查》报告显示,金融市场分析师预期,巴西2016年经济将衰退2.95%,通胀率为6.87%。这表明巴西2016年经济比刚刚过去的2015年好不了多少,难以摆脱衰退泥淖。

  9.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12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并降至2009年6月以来新低。报告显示,12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前月的48.6降至48.2,为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该指数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表明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

  10. 瑞典1月4日进一步加强临时边境管控措施,对从丹麦及德国入境的所有人员实行严格的身份检查,以阻止无有效身份证明的难民涌入。丹麦首相拉斯穆森4日宣布,自当天中午12时起,丹麦在与德国边境启动临时边境管控。有分析认为,随着瑞典、丹麦等国加强边境管控措施,更多国家可能加入恢复边境管控的队伍,欧盟申根协定下的人员自由流动将受到挑战。

  11.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4日颁布行政命令,宣布多项控枪举措,包括加强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打击持枪抢劫等暴力犯罪,研发智能枪械技术等。

  12. 新年伊始,一桩有上千人参与的性骚扰案件震惊德国。犯罪嫌疑人大多有北非或阿拉伯地区的相貌特征。德国默克尔已要求全力彻查案件,将罪犯绳之以法。分析人士认为,该事件将进一步加剧难民问题给德国社会带来的危机。

  13. 1月5日,德国联邦劳工局发布2015年德国劳动力市场数据, 2015年德国年均失业人数为279.5万人,同比减少10.4万人,年平均失业率为6.4%,同比下降0.3%,与1992年失业率水平相当。

  14.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加强与亚洲地区国家合作的步伐。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70%的俄民众认为,与亚太地区国家合作利大于弊。俄专家表示,这也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15. 世界银行1月6日发布2016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增速低于去年6月份预测的3.3%,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均增长3.1%。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称,2016年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之年。

  16.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月7日发表声明,谴责利比亚西部一个警卫队营地遇袭事件,呼吁利比亚人民携手应对恐怖主义。

  17. 沙特与伊朗间的外交冲突进一步加剧。据伊朗国家电视台1月7日报道,由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简称联军)在对也门首都萨那的空袭中,击中了伊朗驻也门使馆,造成馆舍损伤,多名伊朗外交人员在空袭中受伤。

  18. 1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2014年被运往欧洲参加军事演习的一枚美国“地狱火”空对地导弹,阴差阳错地没有被运回美国,而是误运到了古巴。此后,美方多次尝试向古巴索回这枚导弹,但一直未能成功。随后,另一名拒绝公开姓名的美国官员向美联社证实了此事。这起货运“乌龙事件”或将成为美国最为严重的军事科技外泄事故之一,美国官员担心“地狱火”导弹的先进技术可能外泄到俄罗斯或朝鲜等国。

  19.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国际油价下跌将促使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资,俄经济未来会恢复增长。

  20.乌克兰亚采纽克1月10日称,从2016年1月1日起,乌已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改为从欧洲进口。而此前由于欧盟—乌克兰自贸区协定启动,俄罗斯决定从2016年起对乌克兰征收天然气关税。有分析认为,俄乌经济关系还将继续出现摩擦。

  21.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国、美国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四方机制首次会议1月1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闭门磋商。中国阿富汗事务特使邓锡军、阿富汗副外长卡尔扎伊、巴基斯坦外交秘书乔杜里、美国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事务特别代表奥尔森参加。阿富汗外交部当晚宣布,下一轮对话将于本月18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举行。

  22.据路透社1月11日报道,2015年12月,沙特原油平均日产量为1014.4万桶,与11月1018.6万桶的平均日产量基本持平。报道认为,这是沙特保护市场份额策略的一部分。尽管国际油价大跌,但沙特仍维持高产量。

  >>>下一页更多有关“2017年最新国际政治热点”的内容

多国为何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_断交的原因是什么



  一向不平静的中东地区5日又出大新闻。沙特、埃及等多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酿出让世人瞠目的“断交风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对卡塔尔来说,6月5日应该是非常重大的变局之日——从早上到下午,先后有沙特、巴林、埃及、阿联酋、也门、利比亚等6个中东国家与之断交,就连南亚岛国马尔代夫,也赶来凑了一把热闹,成为今天第七个与之断交的国家。阿盟也发出声明,开除卡塔尔。

  沙特和埃及等国当天发表的断交声明分别对卡塔尔政府列出几宗“罪”,其中比较关键的共同之处有:资助以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地区恐怖组织”;通过媒体散播“基地”组织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言论与思想;干涉埃及、阿联酋等国及地区国家内政,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

  卡塔尔外交部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声明对多国与其断交表示遗憾和震惊,认为此举“毫无缘由”。声明说,卡塔尔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遵守宪章,尊重其他国家,从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履行着反对恐怖主义和激进行为的义务。

  卡塔尔,面积约1.152万平方公里,人口154万。在地图上,看上去是真正的“弹丸之地”。作为海合会的创始国、富裕的产油国,卡塔尔到底是为何遭此变局?

  断交的导火索

  事情要从5月底的一场风波说起。

  当地时间5月24日,塔尔通讯社网站和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一些言论,称卡塔尔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及卡塔尔同以色列关系密切,并批评了美国在卡塔尔的军事存在,不满重新与伊朗加深对抗等。其援引的来源,是塔米姆在军方的内部讲话,称伊朗是“不容忽视的伊斯兰强国”,并且“对伊朗怀有敌意是不智的”。

  此言一出,立即被大量海湾阿拉伯国家媒体转载,并引起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应。比如沙特的许多媒体,就指责卡塔尔脱离海合会成员国的队伍,站到了“敌人”(伊朗)的一边。随后卡塔尔紧急发布声明辟谣,称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都遭到了黑客攻击。

  但沙特、埃及、阿联酋等国则显然不买账——自当天起,他们就屏蔽了卡塔尔媒体,包括半岛电视台、卡塔尔的新闻网站等。

  且不论这则消息是“假新闻”还是卡塔尔为了缓和局势所作的姿态,都是此次断交风波的直接导火索。最直接点燃火焰的,是卡塔尔跟伊朗的关系。

  卡塔尔跟伊朗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中东,沙特跟伊朗一直都不对付。2016年初两国断交,只是两国悠久对抗史的最新注脚。

  在去年侠客岛的文章(沙特伊朗断交给中国出了个大难题)中,我们已经指出,沙特与伊朗的新仇旧恨简直不要太多——在中东分执逊尼派与什叶派之牛耳,形成根本的宗教分歧;一千多年前阿拉伯第二任哈里发征服古伊朗,种下民族矛盾的种子;一个是亲美的海合会首领,一个是中东头号的反美国家;在叙利亚、在也门等地,两国也是各支持一派,在别国领土上兵戎相见。

  偏偏,卡塔尔,这个海合会成员、逊尼派国家(跟沙特一样信奉瓦哈比教派),跟伊朗关系一直就非常不错。

  在卡塔尔的五年多时间里,岛叔曾经试图在各种资料中寻找卡塔尔和伊朗这种良好关系的起源和原因,但记载并不明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关系之好,居然超越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分歧。

  事实上,卡塔尔境内,居住了不少伊朗民众,且两国经贸往来密切,涉及到能源等多个方面;卡塔尔航空更是开通了通往伊朗德黑兰、设拉子、马什哈德三个城市的三条航线。伊朗人在卡塔尔各个领域的活动深广到什么层次呢?据消息人士透露,甚至在卡塔尔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主要控股人中,都有伊朗人的身影。这种经贸关系的密切,远远超出卡塔尔和其他海湾国家(阿曼除外)的关系。也有分析指出,卡塔尔跟伊朗有共享的海上油气田,这是两者共同的利益所在。

  因为跟伊朗的特殊关系,卡塔尔曾一度想做海湾国家和伊朗之间的疏通桥梁。2016年,岛叔曾经看到报道称,伊朗外长和沙特外交大臣曾同时到访卡塔尔,当时就有猜测称,卡塔尔正在居中调节断交后的沙伊关系。如果属实的话,那就是调着调着,沙特跟卡塔尔也断交了……

  顺便说一句,在岛叔看来,跟中东隔着老远的马尔代夫,此次也跟着凑上“断交”的热闹,很可能也是因为伊朗。去年5月,这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南亚国家就宣布了对伊断交,认为伊朗的举措不仅影响了中东,也影响了本国的安全。

  跟伊朗的关系当然是造成卡塔尔外交被动的原因,这一点在特朗普访中东之后尤其如此。在特朗普此行中,与传统盟友(沙特、以色列)的关系被进一步稳定,沙特买了1100亿美元的美国军火,而特朗普则一改奥巴马时期美国对伊朗缓和松动的态度,明确转向对伊朗的孤立和遏制。在此情况下,虽然在本国有美军在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卡塔尔依然遭受了巨大的被动。

  七国为何断交卡塔尔

  当然,卡塔尔被7国外交围堵,也不光是因为跟伊朗关系好。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的卡塔尔奉行的独立外交政策。

  虽然国家不大,人口不多(本国民众只有30万),但卡塔尔曾经一度不甘寂寞。毕竟,2012年的时候,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达到8.8万美元。从2010年到2013年,特别是爆发“阿拉伯之春”以来,卡塔尔曾经似乎看到了机会,试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取代埃及和沙特,争夺地区事务主导权。

  比如,在推翻卡扎菲的行动中,卡塔尔是第一个派出战机参与利比亚战事的阿拉伯国家;在也门冲突中,卡塔尔首先提出让总统萨利赫交权;第一个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开进叙利亚;支持巴勒斯坦反对武装哈马斯,哈马斯的领袖就住在卡塔尔;支持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而穆兄会被沙特等国明确认定为恐怖组织……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此次断交潮中,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等国都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干涉本国国内事务”。叙利亚为什么没和支持反对派的卡塔尔断交?那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建交。

  换句话说,前几年卡塔尔在中东的一系列行动,几乎让自己周围的所有邻居交恶。

  埃及动乱后,穆尔西政府上台,这是卡塔尔大力支持的;之后塞西政府推翻穆尔西,卡塔尔又跟新势力没有任何联系。就连埃及普通民众,有许多对半岛电视台极度看不惯,认为都是假新闻,甚至连坐飞机都坚决不在卡塔尔转机。

  巴林为什么断交?巴林是沙特的坚实盟友,没有沙特就没有巴林,巴林跟卡塔尔还有领土纠纷;也门的流亡领袖哈迪一直住在沙特,自然也站沙特,海合会领导的联军攻打反对派的胡塞武装一直无果,因为胡塞武装跟伊朗关系好,他们早就在怀疑卡塔尔是否在打击行动中真正出力了。

  剩下的中东国家中,阿曼几乎什么都不管;科威特虽然跟卡塔尔算不上坏,但跟沙特关系更好;伊拉克、黎巴嫩几乎无政府状态,自顾不暇;再往西去北非,半岛电视台一向在那边口碑不好。

  换句话说,在前任埃米尔和首相(兼外交大臣)的时代,卡塔尔在一系列事务上的“大出风头”,已经让沙特嗅到了危险。加上沙卡两国对伊朗、对穆兄会等的态度分歧,沙特率领各国向卡塔尔集中发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此番沙特又获得了美国的支持和背书,行动就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

  当然,卡塔尔也发挥过建设性作用。苏丹战乱的达尔富尔和谈,就是在卡塔尔签成的协议;支持哈马斯的原意,也是想推进巴以和谈。

  所以,在政权交接之后,卡塔尔也把首相换成了内政大臣兼任,注意点开始转向国内,开始政策调整。不过,他们依然在给此前的政策“还债”。

  卡塔尔断交后危机

  事实上,这也不是卡塔尔第一次遭遇此类危机。2014年,沙特、阿联酋、巴林三国就曾以类似的理由,对卡塔尔召回大使。之后,经过科威特、阿曼的调解,8个月后,事情解决。

  此次断交,相比起来事情则严重得多,想必危机也将持续更久。毕竟,卡塔尔的大多数基础物资,均来自沙特、埃及等国。就连卡塔尔航空飞往欧洲的航班,都得绕道伊朗、伊拉克了。岛叔在前线的朋友已经看到,在卡塔尔当地,民众已经开始在超市中抢购物资,虽然还未到恐慌的地步。今天上午开始,卡塔尔的股市已经大跌。至于2022年世界杯会不会移师中国……应该还不至于影响那么久。

  当然了,在沙特-卡塔尔的外交风波背后,无疑是大国博弈的最新注脚。叙利亚战场上的代理人战争仍在持续,美国依然需要沙特、以色列来遏制伊朗,表明自己在中东的存在。在沙特抛出1100亿美元大单、彻底向美国表明态度之后,卡塔尔的角色,当然会很尴尬。如果未来美国不出手在中东各国调解,卡塔尔未来的日子恐怕会相当难过。

  深度分析

  观察人士认为,卡塔尔遭遇“集体断交”早有端倪。5月下旬,沙特、埃及、阿联酋和巴林均已封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还宣布召回驻卡塔尔大使。而直接引发“断交潮”的导火索,恐怕是外泄的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上月底一次讲话的内容。

  塔米姆在一则出现在卡塔尔国家媒体网站上的视频中说,伊朗是不容忽视的地区稳定因素,与伊朗紧张关系升级是不明智的。不过,这则视频随后被删除。卡塔尔政府坚称是黑客入侵伪造了讲话内容,但沙特等国则反应强烈。

  从更长的时间看,卡塔尔与沙特、巴林等国近年来一直不合。卡塔尔在中东地区支持穆兄会、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一些组织的做法引起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埃及、沙特等多国与其关系紧张。

  而卡塔尔近来与被沙特等逊尼派国家视为“宿敌”的伊朗之间关系趋暖,则被认为是导致此番中东多国与其断交的直接原因。

  这是一次并不意外的宿怨爆发,但对断交的影响,也不必过于夸大。

  此次多国与卡塔尔断交的力度颇大:不仅驱逐卡塔尔外交人员和机构,还封闭与卡塔尔的海陆空联系。这次“集体断交”使卡塔尔成为“孤岛”,势必会影响卡塔尔普通民众的出行和生活。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海湾国家之间出现分歧并断交并非首次。区域内和区域外国家会基于自身利益和多种考虑,进行游说劝和,使情况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不会导致中东格局巨变。实际上,美国已公开表示愿意扮演劝和的角色,敦促这些国家化解矛盾。而同为海合会成员国的科威特没有与卡塔尔断交,并已表达从中斡旋的意愿,为未来关系转圜留下了余地。


  看过多国为何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的人还看了:

1.卡塔尔国家足球队的介绍

2.卡塔尔足球队介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