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5篇(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范文6篇)

由网友()分享简介: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5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5篇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教学方法机动灵活,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幼...

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5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5篇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教学方法机动灵活,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及时地引导幼儿联想,巧妙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教师正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练习听信号走”,天上南飞的大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兴奋地议论着,对老师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教师可暂时中止活动,加入到幼儿行列中,同幼儿一起观察南飞的雁群,并引导幼儿说出雁群的队形,同时告诉幼儿雁群为什么要排成队飞,并告诉幼儿大雁纪律性很强。不能掉队等,还可以教给幼儿“候鸟啊、”南迁“等词汇,让幼儿了解大雁为什么要南迁等有趣的现象。待雁群飞过,再灵活地组织幼儿活动,如向大雁学习,遵守纪律,听老师的信号走成雁群的队形或其它队形,这样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

  创造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让各位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能与幼儿园更好的互动,创造出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常家幼儿园于召开了全体幼儿家长会。会上王园长与家长们在我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上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真诚地希望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真正为孩子创造整体和谐的教育环境。

  各班老师也做了精心准备,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会议结束前,各班班主任把班级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其次详细的介绍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目前的班级状况等重点工作。最后,就家园如何配合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做了详细的探讨。

  会后,家长们又参观了幼儿园各个活动室,班主任分析了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和学习生活情况,还重点介绍了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学目标及一日生活安排,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同时也向家长提出了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本次家长会不仅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园共育,还对幼儿园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孩子喜欢玩沙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今天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通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但是现在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玩儿得非常尽兴。

  对书的渴望

  看到现在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 看看现在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到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们远没有我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感觉,也许只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进,为现在的孩子学习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而且还可以根据画面内容随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我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进步,书籍的变迁。

  现在随便走进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装满各个架子,不同的书籍分布明确,让看书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事,你看吧,原来看书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现在是一家人都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好的书籍,让人受益终生”,真是学习的时代啊!因此,我珍惜我每次进图书馆的机会,我更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电脑的时代,我也会抽时间看我的书,书籍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尽管,那不是我当初的心愿

  说实话,做“孩子王”并不是我当初的心愿。那时候,“幼儿教师”这个概念在我头脑里既不清晰也没在意。直到有一天,实实在在做了幼儿教师,才体会到这个概念由抽象到具体竟有些难了。

  第一次面对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听到他们一声声的喊“老师好”,真有些不知所措。上课时颇有感情的给这些小听众讲故事,自觉讲的娓娓动听,可故事还没讲一半,就有人举手报告:

  “老师,我要上厕所!”

  “老师,我也要去!”

  “老师,。。。。。。”

  我还没决定怎样回答他们,举手的却越来越多。哎!怎么办?厕所总得上,尽管从他们的表情上已看出上厕所是假,不愿上课是真。

  “集体上厕所事件”发生之后,心里总也不是滋味。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学习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懂得了教师应和幼儿共同担任活动中的角色,并且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尽管,做“孩子王”不是我当初的心愿,但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确是我现在唯一的心愿。

 


相关文章:

1.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范文6篇

2.幼儿教师优秀教育随笔3篇

3.小班幼儿教师教育笔记3篇

4.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把阳光和爱带给孩子

5.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把阳光和爱带给孩子



  学习啦: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对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肯定对于自己的工作会有所感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把阳光和爱带给孩子》这篇教学随笔吧!

  明天开始

  做一株美丽的向日葵

  当阳光洒下的时候

  静谧,安详

  播满种子的世界

  四周都是勇敢的枝头

  掉落的每一片叶子

  都在颤抖着渴望

  无意间读到这首诗时,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自己说以后我也做这样一株美丽坚强的向日葵,让自己充满爱。因为只有自己充满爱,才能给予孩子们无限的爱。而让我坚定这个信念,是因为实习时班级里的一位孩子。

  他是一名智力落后儿童,我常叫他阳光。第一次看到阳光时,同班老师告诉我他的智力测试在69左右,属于轻度智力迟缓。爸爸妈妈都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小朋友们也对他敬而远之。慢慢的我发现他对画画很感兴趣,但是他却从来不会和我们交流。有一天他躲在我身后,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他一推,我直接扑倒在地。旁边的小朋友都涌上来扶我起来,"哼,他真坏想推老师。思思生气的说。小朋友们跟着起哄,把阳光围住不停的质问他为什么推倒老师。我看到阳光的身体在抖,但是脸上却没有表情的。我心里觉得他并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从未伤害过别人。我让小朋友回到座位,我拉起阳光的手,跟他说别害怕,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我傻傻的以为阳光可能听不懂,还特意比了一个爱心的手式,我想让他知道我也爱他,像爱其他小朋友一样。他还是依旧什么都没有说。这件事后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手拉手走进你》的课,课的结尾部分我跟孩子们说我们是一个小集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子。我们要理解关爱我们身边的人,也许他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与众不同”。很快我实习快结束了,同班李老师送了我一个礼物,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阳光画的他心中的周老师——我。画里有一群人围着他,而我站在他面前头顶上是一颗爱心,我的脚边画了一个虫子。我恍然大悟,他是怕虫子咬我才会推开我。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有眼泪倔强的拼命往外冒。原来他真的能感受到我的爱,我却天真的认为他不懂。因为当我还在学校学习幼教知识时,觉得幼教是一份轻松又愉快的工作,每天跟孩子一起玩耍、游戏,是多么愉快而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当我真正踏上这条育人之路,才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这条艰巨而漫长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好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做好的教育?在那一刻,我坚定的告诉自己要用自己爱的力量去温暖孩子的心。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爱就是小屋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爱是茫茫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我愿意永远做一株灿烂的向日葵,把阳光和爱带给孩子!

作者:周丹凤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学习啦:幼儿园的孩子个性因人而异,作为幼儿园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引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且说且思,且思且行》这篇教育随笔文章吧!。

  不久前,读了一本由美国从事三十多年幼教工作的卡罗尔·哥哈特·穆尼撰写的《让幼儿都爱听你说——幼儿教师说话的艺术》。刚开始翻阅的过程中,我甚至还怀着自己十五年教龄的些许自诩,因为自认还算得上是孩子比较喜欢与之交流的“老”教师。细细拜读完了整本书,我却着实为自己的十五年感到深深的惭愧,因为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并未让我真正成为一名“会”说话的老师。

  书中有一则关于大雪覆盖的冬季,老师讨论着带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又担心其中一位情绪不安的孩子会“消失”的案例,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与共鸣……“消失”一词,也许我们作为同行看来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作者反观却提出了一系列不得不发人深省的疑问:孩子会怎样理解这个“消失”?老师无心的一句“消失”,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无从知晓!

  “消失”的启示——谨言

  案例一:我想到了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同是“无心之失”:班级里有个叫“小A”的孩子,做事情马虎、拖拉,我有时心里暗暗想着:说不定爸妈给他起了这个“小A”的名字起坏了,总是糊里糊涂的。这一天数学操作题,小A居然完成得又快又好,我肯定了他一番后,调侃着回头跟搭班老师说“糊涂的小A消失了,小A居然开窍了!”事情就这么不经意地过去了。有一天放学碰巧是小A妈妈来接小A,我特意兴高采烈地在他妈妈面前夸奖了他一番,没想到他妈妈却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小A回来告诉我小程老师说糊涂的我消失了,还说我开窍了……”我猛的一下懵了,对!这是我当时的原话,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过:小A会怎么理解“消失”的含义?家里会不会把某位亲人的离开说成是“消失”?“开窍”这个词会不会让家长认为我否定了小A以前的一切……“开窍”一词,虽算不上完美的褒奖,但当时的我丝毫不是贬低孩子的意思,没想到一个4岁的孩子能记住我的这句评价,更没有想到此刻跳出当时我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这句话,似乎还带着丝丝嘲讽之情,这就是作为老师一句不当的话,虽然是无心之失,却带给了我深深的懊悔与反思。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并非有心,但却言辞不当,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所以幼儿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不仅要“因人施教”,更要“因人用语”。

  “消失”的启示——善言

  案例二:关于“消失”,我还有另一个案例。班里有个孩子叫小Z,不幸的是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因病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一个健全的童年,于是编织了爸爸常年在国外做保密的“美丽谎言”,为此我们老师、阿姨都小心翼翼的,尽可能不在小Z面前过多地聊及爸爸的话题。每次幼儿园有亲子活动,小Z妈妈就借着工作忙而选择不参加;班里实施的课程需要绘画爸爸,妈妈也借着爸爸工作的特殊性不能让别人见到爸爸的容貌而为小Z请假……刚开始同伴间聊及爸爸,小Z都能理直气壮地用爸爸在国外回应大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小Z始终以爸爸在国外工作回应同伴的时候,渐渐开始有了不少反问:总有电话号码?难道不发微信,不用视频吗?你爸爸在你过生日、过年的时候也不回家……面对同伴的质疑和自己心里那份模糊的疑惑,小Z显得不再那么理直气壮,有时被问急的时候甚至眼眶都是红红的。于是我和小Z妈妈进行了沟通,小Z妈妈也决定将真相告诉他,我们商量后决定由妈妈先说,我再作为老师找小Z谈心。那么如何组织合适的语言帮助小Z尽快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就需要我再三斟酌了。我决定谈心的时候尽可能让小Z感受到爸爸的因病去世是一种“消失”,而这样的“消失”只是爸爸去到另一个没有病痛的地方同样生活着,“消失”的意义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虽然小Z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一定会在另一个没有病痛缠身的地方同样爱着小Z、爱着小Z妈妈、爱着这个家……小Z听了我这番“消失”的言论后,表示爸爸的“消失”只要他不再生病、不再痛了,他还是会高兴,就是见不到爸爸觉得很伤心。我告诉小Z,他看不到爸爸,但是爸爸可以透过照片看到他,有什么想说的话对着照片说,爸爸一定能穿越照片感受到来自儿子的想念、儿子的关心和儿子的爱。小Z在妈妈和我逐步的引导下,坚强地接受了爸爸的“消失”,虽然知道事实真相的那天他哭了,妈妈也哭了,母子俩抱在一起哭得非常非常伤心,但是哭过之后的小Z就像是历经风雨洗礼的雏鹰一般,变得勇敢、更加自信,甚至还像个小男子汉似的告诉妈妈:“爸爸虽然消失了,但是家里还有我,我会保护你的……”

  同样是一句“消失”,对于前者小A来说,可能我无心却不当的这句“消失”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但是对于后者的小Z来说,别样的“消失”却也能充满着温情、充满着激励……可见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孩子、不同的情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语言,本是老师与孩子间最基本的沟通,但现在看来我离让每一位孩子都爱听我说还有很远的距离:正如书中提及的老师最简单的指令“坐好”,我也必须要重新规范,使指令具象,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第;亦如案例中在课堂上面对思维发散的孩子,我们要注意在保护孩子好奇心的前提下,发挥语言的睿智将他们的思维重新拉回,做到言之有趣,妙趣横生;再如书中谈论的与孩子涉及有关“监狱”这种沉重又敏感的话题时,应该利用语言加以正面引导,让孩子感知监狱既是犯了错的人承担责任的地方,同时也是改正错误通向新生活的地方,既能教育孩子不要犯错,也能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并接纳曾经犯过错的人,做到言之有理,领悟其中;我们更应该像书中的老师那样,即便孩子对活动材料本身的兴趣超越了老师精心准备的活动内容时,我们依然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意向,做到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书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带给我的反思和思考却是无限的。让我将书中对幼儿教师语言的所感、所想、所思、所悟都化为跟孩子交流中语言的“趣”化、“简”化、“诗”化、“激”化,悉心聆听每一位孩子,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爱听我说!

  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作者:昆山市机关幼儿园  程梅洁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