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由网友()分享简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的国的王)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死去,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但是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久久的(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何会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 )弗敢易( )

  怫然( )徒跣( )

  韩傀( )以头抢地( )

  休祲( )缟素( )

  色挠( )谕( )

  2.选择正确的释义,把字母填入括号。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A.容易B.交换C.改变

  (2)以大易小,甚善( )

  A.好B.熟悉C.善良

  (3)而逆寡人者( )

  A.不顺从B.迎接C.向着相反的方向

  (4)以头抢地耳( )

  A.抢夺B.抢先C.撞

  (5)秦王色挠( )

  A.阻止B.屈服C.抓

  (6)长跪而谢之( )

  A.感谢B.道歉C.拒绝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请广于君

  (3)轻寡人与

  (4)虽千里不敢易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休祲降于天

  (8)寡人谕也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高可二黍许

  臣未尝闻也

  尝与人佣耕

  以大易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二、课内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2)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③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11.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2.[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13.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14.读了[甲]、[乙]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唐雎不辱使命》参考答案

  1.jū fú fú xiǎn ɡuī qiānɡ jìn ɡǎo náo yù

  2.(1)B (2)A (3)A (4)C (5)B (6)B

  3.(1)置意(2)扩充(3)轻视(4)即使

  (5)仅仅(6)盛怒的样子(7)不祥(8)明白

  4.C 5.(1)通“措”,置。(2)道歉6.B

  7.(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8.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9.(1)出使(2)做,设置(3)改(4)适宜

  10.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11.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地维护国家权益。

  12.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或秦王发怒(蛮横霸道)并威胁。

  13.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14.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猜你喜欢:

1.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2.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3.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1课 陈涉世家

4.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检测试题及答案(2)

5.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 隆中对

6.课内阅读《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这个典故到底讲了什么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还需要教师好好指导同学们。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第一部分

  一、导入

  师: 作为一个外交官,面对其他强国对自己国家的险恶用心,你应怎样做?战国时代的唐雎以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

  二、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

  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等国,气势日炽。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师:了解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听课文的录音,同时看大屏幕上的相关图片。听的时候注意朗读的停顿,并学生字。

  师:哪位同学把这些生字注一下音?(大屏幕显示)

  唐雎 徒跣 缟素

  韩傀 以头抢地 色挠

  学生A:我来。

  师:我们来看他注的是否全对。(大屏幕出示答案)全对!大家来点掌声!

  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一遍,注意朗读的正确停顿。

  师:读的不错,其中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虽/然:即使这样 且秦/灭韩亡魏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以下三点:

  (1)、读准字音。

  (2)、正确断句。

  (3)、四人一组疏通大意。

  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师:文章所记叙的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交战的双方便是唐雎和秦王。从文中看出两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看大屏幕上的提示,请大家四人一组探究。可采用“哪个地方表现谁怎样”的方式来说说。

  生A:文中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处,表现秦王阴

  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让安陵君交出土地。

  生B:“安陵君其许寡人”,没有商量的余地,表现秦王以强凌弱、骄横狂暴。

  生C:“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害怕了,表现他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懦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第二部分

  师:大家表现很积极,总结得也很不错。请大家还用这种方法对唐雎的性格特点作以总结。

  生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此处表明唐雎已识破秦王

  的伎俩,表现其有胆有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

  生E:“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进一步揭穿秦王

  的骗局,表达他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生F:“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今天大不了是一死,表现唐雎不畏强暴、视死如归。

  师:真不敢相信大家说得这样好,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让我们再次来认识唐雎和秦王。

  生:看大屏幕显示:

  秦王 唐雎

  阴险狡诈 不卑不亢

  骄横狂暴 大义凛然

  色厉内荏 有胆有识

  外强中干 不畏强暴

  师:了解了人物之后,大家觉得人物的对话应怎样来读哪?

  生B:我觉得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 者,轻寡人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以上句子,读时应体现出秦王高高在上、以强凌弱的嚣张气焰。

  生E:结尾处“先生坐!何至于此!”则应用柔弱语气,带讨好意味。

  生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读出不卑不亢、大义凛然的意味。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读时应表现唐雎视死如归、一身凛然正气。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着重读第三节。谁愿意扮演唐雎?谁愿意扮演秦王?

  生H:我来扮演唐雎!

  生B:我来扮演秦王!

  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读的怎样?

  生E:扮演唐雎的同学读得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很到位。

  师:大家觉得唐雎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1)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你应怎样做?

  生C:大胆地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令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师:(2)日本总不愿承认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对此,你想向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生A:历史是不会被改写的,即使你们不承认,你们发动的侵华

  战争及南京大屠杀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生E:德国曾向二战中被侵略国的人民下跪致歉,你们日本政府难道不应向人家学习吗?

  三、作业:

  师:请大家课外搜集战国时期其他的有名的“士”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听。


看过“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2.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3.唐雎不辱使命反思范文

4.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5.唐雎不辱使命反思总结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1课陈涉世家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1课陈涉世家

  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陈涉世家》课文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者,阳夏(夏读作jiǎ)人也,字叔。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地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鸽的凌云壮志啊!”】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失期,法皆斩。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周。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扶苏以数(数读作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是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为楚将,数(数读作shuò)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读作wàng)”,置人所罾(罾读作zēng)鱼腹中。

  【于是用朱砂在调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入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又间(间读作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词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人),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称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伯。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起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群众。】

  尉果笞(笞读作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到达就要杀头。】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宁读作nìng)有种乎!(这是名句)”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徒属皆曰:“敬受命。”

  【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袒右,称大楚。

  【大家露出右臂叫乍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扫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该县。】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克新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新县以东的地方。】

  攻铚(铚读作zhì)、酂(酂读作cuó)、苦(苦读作hù)、柘(柘读作zhè)、谯(谯读作qiáo)皆下之。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礁门中应战。】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入共同商讨大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

  《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嗟乎( )鸿鹄( )

  忿恚( )( )佣耕( )

  闾左( )皆次当行( )

  间令( )笞( )

  以数谏故( )毋( )

  弗( )长吏(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ò)________耕(chànɡ)________恨

  行(bǔ)________(pēnɡ)________食

  (ɡǒu)________富贵丛(cí)

  (ɡōu)________火(tǎn)________右

  社(jì)________置人所(zēnɡ)________鱼腹中

  (pī)________坚执锐皆(xínɡ)____________其长吏

  3.《陈涉世家》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体例。后人把这部书称为________。

  4.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1)发闾左逋戍渔阳

  ________通________

  (2)为天下唱

  ________通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4)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通________

  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三个包含“亡”的成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8.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一组句子。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10.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D.先天下之忧而忧

  11.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

  1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1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初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叩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胜出,遮道而呼涉。乃召见,载与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涉之为王沈沈者①!”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胜故情。或言“客愚无知,颛②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①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②颛(zhuǎn):独一,专擅。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________(2)或说陈王日:________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乃置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

  17.(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iē hú fèn huì yōnɡ lǘhánɡ jiàn chī shuò wú fú zhǎnɡ

  2.辍怅 卜 烹苟祠篝袒稷罾被刑

  3.司马迁 西汉 史学家 文学家 纪传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史记》

  4.(1)“適”通“谪” (2)“唱”通“倡” (3)“以”通“已” (4)“被”通“披”

  5.B其他几个句子都是判断句式。

  6.①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②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③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④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7.例:①亡羊补牢 ②家破人亡 ③亡命之徒

  8.提示:钱能买到钟表,不能买到时间;钱能买到礼物,不能买到友谊。

  9.A 10.C 11.D 12.C 13.B

  14.(1)等到 (2)有的(有的人) 15.B

  16.(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17.(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18.(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检测试题及答案(2)



  5.理解型默写

  (1)文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二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6.内容理解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3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个回答,既缓和了秦王倚强凌弱的歧视,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辩,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释】①搦管:握笔。 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④姻友:亲戚、朋友。 ⑤夥: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其父喜从之    从:________________

  (2)具币谢遣楚士   遣: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子“晨起治状”,为何“久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依照画线句再续写一句,要求语意连贯。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检测试题答案

  课内精读

  1.(1)辱没,辜负 (2)交换 (3)违背,不顺从 (4)道歉

  (5)听从,接受 (6)轻视,看不起 (7)曾经 (8)屈服

  2.(1)动词,派遣 (2)动词,光着脚 副词,只,仅仅 (3)介词,凭借 连词,因为 (4)连词,表转折,但是 (5)代词,代安陵国土 代词,代唐雎

  3.(1)给予 (2)即使这样,然而…… (3)即使 (4)道歉

  4.(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5)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6)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5.(1)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2)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

  6.(1)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2)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怒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意近即可)

  (3)通过语言(或: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D 解析:唐雎没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

  延伸阅读

  1.(1)听从,依从。 (2)送,送走。

  2.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

  3.因为他并没有掌握识字治状的本领,又未直言相告。

  4.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是什么也学不到的。

  [参考译文]

  汝州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几代人都不识字。有一年,聘请一个楚国的老师教自己的儿子。这个老师于是就开始教财主的小儿子拿笔描红。写了一画,教他说:“这个字念‘一’。”写了两画,教他说:“这个字念‘二’。”写了三画,教他说:“这个字念‘三’。”财主家的儿子于是就感到很高兴(觉得写字很简单),扔下笔,告诉他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用劳烦先生,再多花学费了。可以辞退先生了!” 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这个财主就去催促他。于是他儿子就抱怨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为什么偏偏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

  课改前沿

  1.示例: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2.示例一: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示例二: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反驳要有针对性)

看了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检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题

3.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隆中对



  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隆中对》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 )遂诣亮( )( )

  屏人( )度德量力( )

  猖蹶( )( )挟天子( )

  殆( )存恤( )

  帝室之胄( )箪食壶浆(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2)莫之许________________

  (3)可就见________________(4)枉驾顾之________________

  (5)因屏人________________(6)遂用猖蹶________________

  (7)挟天子________________(8)利尽南海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不错意也

  D.自董卓已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箪食壶浆

  D.山行六七里

  5.《隆中对》节选自我国一部纪传体分国史《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本书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历史。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气周瑜B.三顾茅庐

  C.三打白骨精D.桃园三结义

  7.写出三个包含“善”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弱为强者B.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4)总揽英雄揽:

  10.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lǒnɡ suì yì bǐnɡ duó chānɡ jué xié dài xù zhòu dān

  2.(1)回答、应对(2)承认、同意(3)接近、趋向(4)拜访

  (5)命人退避(6)失败(7)挟持、控制(8)物资

  3.A 4.C其他几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三国志》 西晋 史学 陈寿 魏 蜀 吴

  6.C 7.多愁善感 独善其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D

  9.(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

  10.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