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猛将韩遂生平简介(历史上吕布和项羽谁比较厉害)

由网友()分享简介:三国猛将韩遂生平简介



  韩遂是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三国韩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韩遂简介

  东汉末...

三国猛将韩遂生平简介



  韩遂是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三国韩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韩遂简介

  东汉末年,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各自占地为王,整个时局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俨然进入到谁有权,谁为王的时代,也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

  三国中的优秀的人物实在是太多,如过江之鱼,乃是掰开手指头不知道要数上多少轮。今天呢,我们就选取其中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角色来做一个详尽的了解,他是谁?他就是三国时代的韩遂。

  韩遂,本非中原人,那时候的人们眼中也可以说是番邦,蛮夷之人,归属于凉州人氏,他的一生军功赫赫,也曾是一名有名的武将,论技能,论武力,甚至在马超之上,相信玩过三国杀的人都知道马超的技能,乃是进攻时可以减少距离,有判定技能,如果判定成功则对方不可抵抗自己的攻击,必须要费去一滴血。虽然三国杀中的标准副本中没有韩遂此人,但从史记中可从旁印证韩遂技能高于马超,可谓绝对的大将之才。

  事实上,韩遂的一生也算是戎马生涯,在马背上完成了这辈子。但他绝不对有勇无谋的匹夫,相反地,韩遂此人足智多谋,且能积聚人气,也算是众望所归,有点类似与小刘备的性质。

  韩遂的一生与汉室斗争,与马腾斗争,与董卓斗争,最后又与曹操斗争,但可惜中了离间计,被曹操所派出之军队攻下,最终死于夏侯渊之手,享年七十有一岁,也算是长寿之人了。

  马腾与韩遂的关系怎么样

  韩遂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曾佣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多年。马腾,东汉末年凉州的军阀。两人联合结为异姓兄弟,一同镇守西凉,成为关中军阀中势力最强大的两支,两人关系不错,但是后来阎忠之死,两人关系变得僵硬,为了夺权,势力有所衰弱。

  在袁绍与曹操争权的时候,两人又被钟繇所说服,关系和解,共同依附于曹操,一个被封为安迪将军,一个被封为安降将军,两人关系暂时得到缓解。后来因为部曲间的矛盾,两人又将互相视为仇人,韩遂还杀了马腾的妻子,之后两人连年交战,关系不断恶化。为了调和名下两位大将,曹操让马腾入朝做官,让马腾的儿子接收将职。再后来曹操征战张鲁之时,马超与韩遂联手反叛,但是失败,曹操的离间计让两人互生间隙。在朝的马腾因此被杀,韩遂也被自己的手下杀死,马超反而跟了刘备。

  韩遂是怎么死的

  韩遂,东汉末年西凉人,被人推举后成为义军首领,从此开始了长达了数十年的割据生涯,韩遂后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共同镇守西凉,成为关中军阀中势力最强大的两支,经过钟繇的劝说归顺曹操,但是两人又反叛了。

  两人反叛之后,马腾因在朝中,受到儿子马超连累被杀,韩遂逃亡,韩遂在京师的子孙都被曹操所杀。韩遂逃亡到凉州之后,为了拉拢阎行,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给了阎行。阎行不是笨人,建安十九年,韩遂让阎行别领西平郡,他为了相应夏侯渊,反攻韩遂,于是韩遂逃到羌中寻求庇护。第二年,韩遂集结了羌胡的兵力攻破阎行,但是没多久,韩遂因病去世了,现年七十多岁,他的手下将死后的韩遂头颅斩下送给了曹操,也有人说韩遂是被部下杀害的,这其中还需要后代学者考证。

  韩遂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后来凭借将才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军阀,统治关中长达数十年,他与马腾之间的关系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本是结拜的异姓兄弟,可是却一直打打杀杀数年,结下了不少恩怨。两人最终都背叛了曹操,都没有得到善终,唉,乱世虽出英雄,但是命不由己啊。
 

猜你喜欢:

1.东汉名将马超生平简介

2.历史上三国武将排名

3.三国马超的生平故事介绍

4.曹操生平事迹

三国大臣孙綝生平事迹简介



孙綝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大臣,是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三国孙綝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孙綝简介

三国孙綝是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他也是那个时期吴国的权臣,手中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他也是王室的成员之一,开始的时候在军队中担任偏将军的职位,他的兄长孙峻去世之后,将后事和权力都交到了他的手中,于是开始掌控朝中的重大权力。当时有些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了反对,但是不久之后都被他陆续杀死,并且成功的成为当时的大将军,被封为了永宁候。

三国孙綝在继承孙峻的权力地位之后,开始管理国家内外的事物,但是再次之前孙峻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他们并不希望孙綝再次走上孙峻的道路,所以这些人以吕据为中心开始推荐滕胤做丞相,希望可以将孙綝的权力变得更小一些,防止出现他控制政权的现象。但是这些问题到了孙綝的手中却变得非常轻松,他让滕胤成为当时的大司马,并且让他到武昌地区坐镇,这样一来吕据等人的计谋非常容易就被解除了,由此可见说三国孙綝是一大权臣是非常正确的说法。

尽管孙綝十分的厉害,可是他的生命还是走到了尽头,孙休成为皇帝之后知道他权力太大,所以对他一直保持着非常严谨的防备,魏邈曾经说过孙綝一定会让国家进入动乱之中,所有孙休一直在寻找将孙綝一举击败的机会。还曾经让张布等人想办法抓住他,而在他们将孙綝捆绑起来之后孙休下令将他杀死,三国孙綝作为一代谋臣最终被处以死刑。

孙綝怎么读

孙綝的綝字是比较生僻的汉字,一般情况下都用不到它,在观察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发现右边是一个林字,根据汉字的特点有些人就会认为这个名字就应该读为sunlin,那么这个说法是否就是正确的呢?其实这个字还是个多音字,分别读为chen一声和lin二声,那么孙綝到底是哪个读音呢?经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可以知道这里孙綝两个字的读音是sun一声chen一声。

在读作chen的时候这个字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意思就是止,也就是截止终止的意思。而第二个含义则是善,曾经有人说过綝也就是善的意思。而在读作lin的时候就是物体下垂时候显示出来的样子。但是在孙綝这个人名中还是应该读为sun一声chen一声的。也许这个他的长辈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希望他可以保持善的本心,可是却没有想到他的一生始终都用在了做权臣上,整日的勾心斗角享受手中权力带来的感觉。

丁奉定计斩孙綝故事

丁奉定计斩孙綝这件事还要从孙休登上王位开始说起,当时他也知道孙綝在朝中有着太大的权力,因此对他时刻保持着戒备和警惕,始终不敢放松一分。大臣张布、丁奉等人早就对孙綝十分的不满,一直寻找着出掉这个谋臣的机会。而魏邈看到这种情况也向孙休谏言,称如果继续让孙綝嚣张下去,那么吴国一定会出现大的纷争,国家也不会再平稳。于是孙休向张布和丁奉征求意见,商讨着如何将孙綝杀死。在这种情况下丁奉制定了斩杀孙綝的计策。

丁奉等人制定了诛杀孙綝的计策之后就准备操作起来,但是孙綝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所有在腊祭的宴会中他说自己的身体不舒服而没有参加,孙休就派遣了十多个人前去请他,孙綝见没办法推脱只好前去应酬。在宴会进行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家中起了火,于是在孙休不同意他离开的情况下依旧想要回家,当时丁奉等人迅速的将他捆绑住,这时候孙綝才知道丁奉等人的意图,可是他已经没有办法翻身了,就连提出成为官奴的缓兵之计也没有让孙綝放松警惕,并且很快下令要将他斩首。丁奉制定的计策终于杀死了孙綝。

 

猜你喜欢:

1.三国演义故事概括

2.三国猛将吕布生平事迹简介

3.三国名将马超的简介资料

4.三国历史简介

5.三国历史人物曹洪简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司马昭是三国曹魏的大将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我们都知道,那你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

  司马昭是司马懿之子,当年魏明帝驾崩前嘱托其父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曹芳打理朝政。曹爽在与司马懿的争权中失败,本人和同党全被诛杀,司马家大权在握。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很快就废掉了曹芳,把十三岁的曹髦推上了皇位,权势超过了他的父亲,但是不久病死,从此司马家的权力就落到了司马昭的手上。独掌大权的司马昭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废掉曹髦取而代之,竭力除掉政敌。

  曹髦深知就算一时苟安当个傀儡,也不可能长久,早晚都会像曹芳那样被废掉,就谋划着以突袭的方式诛杀司马昭。有一天晚上,曹髦命仆射李昭到凌云台安排好士兵,并召见了散骑常侍王业、侍中王沈、尚书王经这几个心腹大臣,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我绝对不会等着被废掉蒙受耻辱,我要跟诸位一起去诛讨他。”王经劝谏说:“司马昭掌执掌大权,朝中官员几乎都站在他那边的,皇上您的势力太弱了,贸然出动,后果会很严重,请您三思。”王业、王沈这两人竟然把这件事泄露给了司马昭。

  曹髦带着士兵冲到司马昭的府宅,声讨罪人,敢违抗者诛灭全族。当时司马昭早已派贾充等人做好了准备,并激起了将士的斗志,成济用戈刺杀了坐在车上的曹髦。

  司马昭有弑君之心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曹髦的檄文,当上皇帝的他不堪忍受做傀儡,更不希望将来成为废帝受辱,所以召集了心腹和士兵前去讨伐司马昭,只可惜行动失败,自己身亡。后人就把弑君篡位的罪名安到了司马昭的头上。

  仔细分析一下曹髦的那番话,他是怎么断定司马昭要谋反的?又是怎么确定大家都知道他要造反的?难道仅仅是他在朝中的权势和地位吗?历史评价曹髦有才但不够沉稳,不懂得权术,当皇权为摆设时,忍受不了,讨伐败亡。其实曹髦大可不必这么做,即使皇权形同虚设,但他毕竟是皇上,名正言顺,如果司马昭要篡位,不是逼他禅让就是弑君,都是要担当恶名的。

  历史上,司马昭并没有取代曹魏,也没有证据说他心怀弑君之心。当时是曹髦主动出击的,司马昭是出于防御,而且是手下的人决定杀了曹髦。即使先前曹髦的种种言行令他很不悦,他也没有篡位,而是忙着谋划灭蜀大计,此外,他写给孙皓的信里提到曹髦是很尊敬的。

  司马昭是曹魏权倾一国的大臣,在父亲和哥哥去世后继承司马家的大权。一句曹髦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他成为了历史上弑君篡位的代表,但是纵观他的一生,都不见其代魏称帝的史实。其实司马昭背负弑君的罪名是缺乏证据的。

  司马昭生平简介

  司马昭,字子上,是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胞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是西晋建立的奠基者之一。

  公元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次年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免除了苛捐杂税,使百姓不误农时,后又转为散骑常侍,在大将军曹爽征伐蜀汉时,司马昭立下了战功,被拜为议郎。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司马氏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司马懿过世后,司马师接任大将军之职,对吴国发动战争,司马昭大败而归,因此被削去侯爵,后又在平定新平羌胡叛乱中李霞军功而在此获封新城乡侯。

  公元254年,曹芳发动政变失败,被司马师废黜,司马昭被封为高都侯。次年,毌丘俭、文钦等发动叛乱,司马师虽将其镇压,但因惊吓过度,重病身亡,司马昭继任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之战中大获全胜,此后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曹髦见自己已无实权,不愿沦为傀儡,于是发动政变,不料事情败露,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命成济刺死。曹髦死后,司马昭降罪于成济兄弟,与众臣商议立常道乡公曹璜为帝,而后几年,司马昭主持政局,攻取了蜀汉。

  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将司马昭拜为相国,并封为晋王,次年,司马昭病逝,被追谥文王。其子司马炎建立西晋,登上皇位后追尊他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猜你感兴趣

1.司马昭之心打一歇后语的答案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怎么来的

4.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物故事

三国孙和主要事迹介绍



  孙和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国掌权人孙权的儿子,那么关于孙和的事迹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孙和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和生平事迹

  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很受孙权的宠爱,因此,孙权也很喜爱这个王夫人生的儿子。孙和十四岁时,孙权安排他做宫廷侍卫,并让他跟随中书令阚泽学习经传经典籍六艺,孙和非常好学,又礼贤下士,因此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病逝了,次年,孙权将十九岁的孙和册立为太子,并任阚泽为太子太傅,薛综为太子少傅,另有多个陪侍随从。在担任太子的期间,孙和认为朝中的官员不该讲私事参杂到公事中,更不该相互攻击挑起祸端,曾经调解了都督刘宝和中庶子丁晏之间的争执。孙和还反对赌博,他认为消遣娱乐的活动有很多,但赌博有害身心,应该摒弃。

  孙和好学下士,本来颇有声望,直到孙和的姐姐全公主孙鲁班与王夫人有了矛盾,又担心孙和日后会对她不利,于是趁着孙权卧病而诬陷孙和母子。孙权大怒,听信了全寄等人的谗言,冷落王夫人,后来又软禁孙和,众臣劝谏,孙权一概不听,反而杀了许多力保孙和的忠义之士。孙权最后将孙和废黜,封为南阳王,迁居长沙,而改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

  孙权去世后,孙亮继位,彼时朝中的政权掌握在诸葛恪的手中,而诸葛恪是孙和的妃子张氏的舅舅,传言诸葛恪有复立孙和的想法。于是在诸葛恪被诛杀以后,孙峻将孙和流放到了新都,并将他赐死,张氏亦自杀身亡。

  公元264年,孙休去世,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将孙和改葬到明陵。

  孙和简介

  孙和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国掌权人孙权的儿子,在孙权的所有儿子中,孙和排名第三。但是因为孙权的大儿子孙登早早便病死了,在机缘巧合之下孙和变成了孙权亲自任命的太子,成为太子之时的孙和时年十九岁,但之后也在一系列的权利阴谋之下被罢免。

  孙和出生于公元224年,和景帝孙休、会稽王孙亮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是孙权最为宠爱的一个女人,因此生来乖巧的孙和也十分讨孙权喜爱,在孙和十四岁的时候就将他封为了宫廷侍卫,由中书令阚泽当孙和的老师,教导孙和各种诗书典籍。而孙和也是不负众望,向来礼贤下士,爱好学习,曾经多次调和过宫内大臣之间的矛盾纠纷。

  在赤乌四年的时候,本来是太子的孙权长子孙登因为疾病家中去世了,第二年,孙权便将孙和封为了太子,让孙和原先的老师阚泽担任太子太傅,继续做他的老师,并找了一堆当时的名士作为孙和的侍从。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与孙和的一名同父异母的姐妹全公主不和,在全公主的努力下,孙权终于废掉了孙和,并且册封孙亮为太子,把孙和给放逐到了长沙。后来因为诸葛恪想要再把孙和迎回国都,而被孙峻给逼死了,时年公元253年。看完了孙和简介,想必大家对这位吴国皇子也有了印象。

  孙和的历史评价

  孙和的性格特征和刘备等仁君相似,喜好文学,但是也熟悉兵马,知道在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够在万千诱惑中保持本心,能够以太子的身份接受军旅之苦。然而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日后的明君却栽在了家里人的勾心斗角之中。孙和生性善良,因此也很难与其他人产生矛盾,但是他的母亲王夫人向来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姊妹全公主不和,这也是孙和日后悲剧的由来。全公主生性狭窄,与王夫人不和后,也讨厌自己的兄弟,尽管他是太子,尽管他是人人爱戴的孙和。

  再谨慎的人,面对明里暗里各种陷阱都会中招,更何况是对人们不加设防的孙和,终于全公主得手,太子孙和也被孙权被迫废掉,并且赶到了长沙,最后被自己的宗亲孙峻暗杀。孙和在当太子的时候,向来以宅心仁厚著称,他早年去世的哥哥孙登也曾经评论过他是一个德行清茂的人,应该早点登上太子之位,以顺应民心。孙登是孙权的大儿子,身有顽疾,后因病身亡。在后世的评价中,也经常有人拿孙和和刘备相比,认为这是个不亚于刘玄德的人。
 

猜你感兴趣

1.长孙皇后生平事迹简介

2.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3.李时珍的生平事迹简介

4.曹操的生平事迹材料

5.关于鲁肃的生平事迹

吴国君主孙休生平简介



  孙休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君主,也是吴国的第三位君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孙休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休生平简介

  孙休,字子烈, 是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三国时期东吴的第三位皇帝。

  公元252年,孙休被封为琅琊王,同年,孙权去世,孙休的弟弟孙亮即位,孙休被迁住丹阳郡,因多次被太守李衡叨扰,于是上书请求请奏,迁往会稽。

  公元258年,权臣孙綝发动政变,孙亮被废黜,孙綝迎立孙休为帝。孙休登基后,将孙綝封为丞相,但孙綝位高权重,起初孙休恭敬对待,使得孙綝更加嚣张跋扈。孙休担心孙綝会有不良的想法,生出谋逆之心,于是下诏将孙綝的权力一层层削弱,在举行腊祭之时将孙綝擒住,并处死。

  孙休在位期间,诛灭孙綝,夺回皇权,但因对张布、濮阳兴二人过度信任,使二人权倾朝野。孙休还曾出兵救援蜀汉,但还没有到,刘禅就投降了。孙休对教育和农桑方面也比较重视,曾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

  公元264年,孙休去世,年仅三十岁,谥号“景皇帝”。

  孙休的为政策略

  孙休出生于公元235年,有着显贵的身份,是孙权的儿子。即使如此,孙休也没有任何懈怠,主要还是孙权对自己儿子们的教育十分上心,分别让自己手下的大儒们去教育儿子们,三儿子孙和的老师便是阚泽,而六儿子孙休的老师则是射慈和盛冲。也是因为这些教育,使得孙权的儿子们个个能文能武,既能带兵打仗,也能管理群臣。

  在太平三年,孙休的弟弟,也就是吴国的第二任皇帝孙亮被废,孙休被孙綝捧上皇位,自此成为吴国的第三任皇帝。在孙休在位期间做的最著名的大事便是消灭了迎他上位的孙綝集团。孙綝集团在当时的朝政上可谓是一手遮天,孙休也知道孙綝是一颗国家毒瘤,便联合大将丁奉和大臣张布,将孙綝集团给一举消灭了,虽然之后也因为太过信任张布和濮阳兴等人而使得新一代的朝政毒瘤诞生。

  在军事方面,孙休曾经在蜀国即将倾覆之际,派了五路大军去拯救蜀国,然而始终是来晚了,那时候刘禅已经投降了。在文化方面,孙休重视农桑和教育,并且设置了通过考核来选拔人才的具体方法,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制度。

  孙休有儿子活下来吗

  孙休在位年间为公元258年至公元264年,他在位的七年时间里为吴国作出了不少贡献,吴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国家逐渐繁荣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惜他在位时间过于短暂,经济发展刚刚有所起色他坚持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孙皓。

  孙皓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他登位后就杀了孙休的皇后朱皇后,孙休膝下有四个儿子,他给他这几个儿子取名非常奇怪,都是以生僻的字眼作为儿子的名字,长子豫章王孙wan(“雨”字下面一个“单”),于公元262年被封为太子,次子汝南王孙gong(“雨”字下面一个“奠”),第三个儿子梁王孙壾(mang),第四个儿子陈王孙bao。孙皓是中国历史排名靠前的残暴无道的皇帝之一,他杀害朱皇后后又杀了孙休的长子与次子,所以孙休最后是剩下了两个小儿子。

  孙休,吴国的第三任皇帝,他拯救了走向衰败的吴国,使得吴国苟延残踹地又多过了些年头,纵观他这一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好皇帝,起初孙琳拥护他登上皇位他拒绝了,若他那时登位手中其实也不会有多少实权,后来等待时机成熟顺利登位后就将孙琳杀了,登位后他的举措也的确是造福了吴国,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他唯一让人诟病恐怕就是他不该传位给侄子,这也是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猜你感兴趣

1.丈八点钢矛是谁的武器

2.末代皇帝孙皓生平简介

3.邓艾的人物生平

4.三国之蜀汉简介

5.三国大臣孙綝生平事迹简介

三国群雄张绣怎么死的



  张绣,骠骑将军张济之侄,生性勇猛好斗,东汉末年兵聚宛城成了军阀。那么三国张绣怎么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三国张绣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张绣怎么死的

  张绣早先怀恨曹操而与刘表交好,他前半生一直在与曹操打仗,曹操曾三次亲自率兵讨伐张绣,但都没能取到好的结果。建安四年时,曹操与袁绍交战,双方旗鼓相当,因而久战未果,眼看着战马一天瘦比一天,将士们一天比一天萎靡,两个元首心中都不免着急上火,因此,这时,手握重权且态度不明的张绣就成了两个军事集团谁能取胜的关键。袁绍先派出部下去劝张绣投靠自己,张绣没有表明明确的态度,后来曹操又派人去向张绣陈说利弊,在曹操谋士有理有据的游说下,张绣投了曹操,并且在官渡之战中奋勇杀敌,他和他的部下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曹操大获全胜,因此,张绣得到了曹操的重用,累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

  就在张绣的仕途正坦荡的时候,他却突然死了,死在了跟随曹操去征讨乌桓的路上。

  对于张绣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由于常年征战,身体留下了祸根,不幸病死。还有一说是被逼而死,张绣早年和曹操交战时,曾杀了曹操的一个儿子曹昂,曹丕作为曹昂的兄弟,对于曹昂的死心怀怨恨,因此,威逼张绣自杀。

  张绣杀了曹操哪个儿子

  曹操一生中娶过的夫人仅历史上记载有名的就有十五个之多,如此庞大的后宫反映在子嗣上的结果就是,曹操一共有二十五儿子,而被后人所熟知的就只有曹丕、曹植、曹冲等,他们之所以被后人熟记肯定有他们的独特之处,或是聪明伶俐,或是才华横溢,亦或是政干突出,随曹操出征讨伐的那位本来也是该被历史所铭记的人物,然而造化弄人,年纪轻轻便战死疆场。

  建安二年时,曹操率兵南征,张绣自知不是对手便投入曹操帐下,他的叔父张济那时已战死在战场上,曹操见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后起了贪心,便将她纳入家中为妾。张绣因此对曹操怀恨在心,想暗杀他,不料事情败露,张绣不得已只能先下手为强,对曹操发动了偷袭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曹操又发兵征讨张绣,这便是著名的“宛城之战”,然而,结果并未如曹操所想那般美好,他的大军没有灭了张绣,相反他遭遇了惨败,大军很快崩溃,将士们四处逃窜,曹操冒着生命危险才终于和随军出征的长子曹昂逃出战场。慌乱中,曹昂将自己的战马让与父亲,他自己留下断后,但是,他只身一人怎能敌得过张绣的千军万马,曹昂因此被杀。

  也就是说,张绣杀的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张绣厉害吗

  据史料记载,张绣师从三国武术大家童渊,童渊一生只收过三个徒弟,分别是“宛城候”张绣、“西川枪王”张任和“常胜将军”赵云,童渊的绝学是“百鸟朝凤枪”,张绣、张任兄弟三人也都掌握了这个本领,作为武术大家的关门弟子并且掌握了师父的绝学,那张绣的武力便可见一斑了。

  在张绣叛变曹操之后,曾与曹操部将发生过激战,张绣一杆长枪,杀的曹操大军乱了阵脚,曹操的大将典韦也因此葬命在了张绣的绝技“百鸟朝凤枪”下,张绣因此一战成名,他和他的枪法一夜之间成了江湖上“噩梦”的代名词。并且在后来投入曹操麾下后的官渡之战中,张绣又一次大放光彩,他的威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杀典韦,对战曹操,破袁绍大军,张绣强悍的武力一次又一次的被证明。

  对于吕布的威猛恐怕没人会说不同意,赵云比起吕布,也仅仅是差了一点而已,那作为赵云大师兄的张绣,他的武力自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传说他曾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虽说最后败于赵云,但放眼整个三国时代,能与赵云大战几百回合的人物也屈指可数,因此,可以说张绣的武力在三国时代也能算得上顶尖的了。
 

猜你感兴趣

1.张绣的历史简介

2.三国三大经典战役

3.三国历史的神箭手有谁

4.东汉群雄张绣生平简介

5.东汉军阀张绣的个人资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