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四大养生作用(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

由网友()分享简介:1、呼吸方式科学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叼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

太极拳的四大养生作用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将向世界传播未来人体文化的崭新信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四大养生作用。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的四大养生作用

  1、改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

  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了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修炼太极拳调五脏壮骨骼

  1.锻炼效果举例

  坚持练太极拳,主要有了下列效果:多年的肩周炎和头痛病好了。

  食欲旺盛,步履轻捷;睡眠时间减少但并不感到疲劳;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富于创造性;情绪稳定、性情温和,做事有主见,等等。

  2.对肌肉的作用

  消除僵劲,能使所有肌群和关节参加活动,因而各肌肉单位的负担就减轻了。

  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经紧张性减小,使血液循环更为良好,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更为充分。

  因此有助于防止病态肥胖,防止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保持肌肉的弹性。

  3.对骨髂的作用

  坚持练“基本的摆动”和套路,可使脊柱和各关节强韧和灵活,矫正它们的姿态。

  因此有助于防治颈椎病、关节炎、脊柱异常、神经痛等病,还能给骨髂施加适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渐增强。

  至于太极拳是否能直接加强骨髂的血液循环,虽然尚不清楚。

  但肯定说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经功能稳定,内分泌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顺畅,从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环旺盛,复合矿物质供应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强。

  4.对内脏的作用

  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在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互相连结,密切配合活动。

  因此打太极拳时,骨髂肌中的动物神经愈是放松舒缓,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的紧张性也必然舒缓,从而使内脏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养生运动,太极拳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只要长期的坚持练习,那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保健功效的。

  太极拳养生贵在调息

  一是静态调息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在练习的过程中心无杂念,做到完全的放松身体,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不受影响。

  在这种欲望支配下,人们的生活只会高度紧张,人体的各项功能也同样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

  政界、商界很多精英过早夭折充分说明现代社会更是人体健康的夺命神。而习练太极拳因为它动作相对缓慢,讲究意气引领,心不静,则很难持续。因而这种强制性拳法风格首先成为养生的第一要素,通过习练太极拳让人感受到静的好处,静的滋润。

  二是松柔调息

  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的运动项目,动作要领就是“松”和“柔”。这两点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但是,由于太极拳的传播过去主要是靠师徒相授,缺乏统一的教材和模式,也缺乏正规的培训推广的途径,加上目前形成的各个流派之间的竞争,和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或个人的搅局。

  使太极拳成为街头文化,老人文化,虽然通过形式上习练基本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真正的太极拳名家却锁在深闺,不为众人所知,太极养生的真正功效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三是养气调息

  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术的根本在于“养”。习练太极拳调整的是气息,打通的是经络,强壮的是筋骨。强调的是养,而不是放。

  是通过各种动作有机地将人体的潜能调动起来,打通周身的穴位和经络,从而不断地储存能力储存气息,有效地改善人体血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增强人体的协调力和柔韧性,从而使过去的一些疾病达到改善或治愈之功效,特别是对高血压病、心脏病、颈椎、腰椎病、风湿类风湿病及其后遗症有明显功效。

 

太极拳的四大养生作用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

2.如何自学太极拳 太极拳养生的四大好处

3.练太极的四种功效

4.太极拳的四大养生机理

5.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6.太极拳之四大养生术

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东方运动风格特点、复杂的技术动作结构、富有哲理的攻防技击特色。同时太极拳具有养生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

  1、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叼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体质强弱配志。所以说太极拳健身在呼吸上很是注重。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6、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能的中和态

  就运动与生命的关系而言历来说法不一通常以为,生命在于运动其理取自流水不腐、户枢不蠢。也有人认为,生命在于多静,以减少机体的磨损和功能的消耗。持此观点者,多以龟龄鹤寿作比。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动与静不可偏废。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劳早衰;而多静少动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气易侵。故多常年不断药。

  所以说,过分地强调动或过分地主张静,均于人体健康不利,只有运动适度、动静相间的运动才有益于健康。太极拳行功走架进退往来为动,但用意不用拙力,消耗不大:就心境而言.行功走架中强调放松入静。

  这里所说的“静” ,是指走架或推手时须摒弃杂念,动中求静神意专注以一念代万念所以说外形虽动心犹静。太极拳的这种独特运动方式对保持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有很好的作用,故而久练可使人延年。

  7、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

  无论是从自然界的动植物看,还是从人类自身的生态发展过程看凡是生命力旺盛者,其肢体或肢干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凡是行将死亡的有机体都会变得僵硬,枯萎。

  就人体而言,老年人骨质疏松发脆、关节旋转不灵、韧带松弛、血管干瘪等,无不是失去柔韧性的结果。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性。

  太极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膀、旋腰,撑档开胯神筋拔骨,缠绕拧翻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画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

  所以,功深艺高的太极拳手,多为肺活量大、膀肤胀缩差大、筋长骨坚、肌肤松软、呼吸深细匀长、关节正逆旋转角度大。这都是机体柔韧性良好的表现。柔韧性的延长.本身就是长寿反之人体内脏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弹性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8、松、静、空、灵.陶冶超然脱俗的心境

  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寿。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交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恼、多惊、多恐,凡欲有多必伤。

  中医认为哀伤神、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虑伤心、恐伤肾、食多伤胃、房事多行伤精又伤气。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是调节心性的过程。

  行功走架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顺其自然.故而进退往来状若行云流水、身心俱佳。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八大功效

2.太极拳的四大养生功效

3.太极的健身养生功效

4.杨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5.练习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6.太极拳养生的意义

如何自学太极拳的方法及练拳的四大好处



如何自学太极拳的方法及练拳的四大好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那么如何自学太极拳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如何自学太极拳

  1、首先,看别人打,激发自己对太极拳的兴趣,然后自己上网看视频,多看,闲暇时间多听轻柔的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顺便让自己的内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慢下来,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2、再激发自己兴趣之后,问自己为什么要练习太极拳,给自己一个理由,如果大的来说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小的来说就是强生健体,然后找到这个理由自己才能坚持下去,找到理由后再去了解太极拳的文化。

  3、再激发兴趣之后,了解了太极拳的文化之后,再去学习太极拳的道理,学拳先明理,如果不知道道理,自己的德行也不会有所改变,学拳就是做人,悟禅就是创造新的思考模式,所以太极拳就是边学习边感悟体验新的人生的一段历程。

  4、既然决心要学习拳,那除了明拳理是不够的,自学不是说不用老师教的,太极拳里的文化,练拳其实不是练招,而是练意,以意导气,以气动全身,以身发力,这才是太极拳的精髓,也是小编的亲身感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5、最后,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永远离不开两个重要的要素,一个是准备,一个是练习,不断的准备,时刻的练习,这才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真谛,即便是学习太极拳也不例外。

  太极拳养生的四大好处

  太极拳养生的好处一、益于中医疾病

  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疗效。

  太极拳养生的好处二、改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太极拳养生的好处三、加强大脑的调节能力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练习太极拳,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协调毫不紊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

  太极拳养生的好处四、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

  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如何自学太极拳相关文章:

1.如何自学太极拳套路

2.怎样自学太极拳套路

3.初学太极如何快速撑握要领

4.怎样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太极拳

5.初学太极拳的必备知识

6.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

练太极对身体的四种功效有哪些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对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研究成为了时代的需求。练习太极拳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功效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练太极的四种功效。

  练太极的四种功效

  太极拳以《易》理为拳理,要求在练拳时,要势势先在头脑中分清阴阳虚实,力求进行符合客观情况的规律运动;要求在运动过程中,要时时保持身体的中正安舒,做到不偏不倚,势正招圆,松静自然;要求在招势转换或受到外力攻击时,要虚心体察劲力的走向,处处做到随机就势,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合力发放。

  太极拳的规范就是“六合一通”。所谓六合就是初级阶段的外三合(即手与足,肘与合膝,肩与胯合)和中级阶段的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所谓一通就是高级阶段的以神贯通上述六合。做到行拳走势纯以意行,纯以神领,毫无滞点,顺畅自然地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如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静中触动、动中有静,处处无法,处处法。招招势势都能体现出中、松、圆、空、合,沉、稳、活、灵、畅的十字要决。进而再进入与时俱进,与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相合的,更高的,天人合一的阶段。

  进入这一阶段,在练拳时自感周身空透,沉稳,轻灵,移动似春风杨柳,起伏象浪拍云崖,转换犹万向轴承,气血若潮气潮落,神意如行云流水。动则关节运转自如,形同玑珠落玉盘,灵不可测;静则周身气血柔畅,如滴水入沙,秒不可言;动静合一,如气蒸腾,无形无象。静如大地回春,气象万千;动如江凌直下,气势磅礴。上如行云,下如流水。天随人意,人与天同。天地随我开,日月随我合,山林随我倾,万魂随我移。我如宇宙之中心,天地随我之呼吸鼓荡,日月随我之旋转运行。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天人一界,无欲无为进入太极之最高境界。

  其实太极拳练的就是在动态情况下,如何保持阴阳平衡的能力,太极拳是哲理性拳术,是头脑功夫,久练可练出一种高度的控制能力,练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沉着,头脑理智清醒,内外松静虚灵,不骄不躁,不急不怒,不感情用事,能审时度势,在极危险的情况下,也能坦坦然然。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猛虎扑于后而不惧,毒蛇缠颈而不慌。在技击时,能急来急应,缓来缓随,随曲随伸,以静制动,以动制静。一羽不能加,绳出不能落, 彼换我何处,我意在何处。彼动我随,彼发我助,沾粘不脱,不丢不顶,劲断意连。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做到后发先至,发无不效。

  在为人处事解决生活或工作矛盾,适应宏观变革,面对思潮风波等方面。太极之理和太极之法,堪称一把万能灵验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在社会生活中,就没有解不开的扣。就能与天合,与地合,与人合。就可在各种纷纭繁杂的矛盾斗争中,心明眼亮,立身中正,方法得当,处事顺畅,避免失误,走向成功。

  我从七三年开始习练太极拳, 30多年从未间断。首先在健身方面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现在已63岁,饮食、睡眠、精神、体力仍同青年。特别是幼年时期因家境贫寒,饥饿劳累过度,所造成多种慢性疾患,均早已不翼而飞。其次是在工作上,太极之理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帮助我提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我常以拳理悟事理、人理、情理。这不但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壮大了我的气势,而且能帮助我在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时候,善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从而获得理想效果,取得显著成绩,受到领导肯定,群众支持,每离开一个单位都有很好的口碑。

  其三是在拳术技艺上,我通过多年对太极拳的研练,觉得对以前所学其他拳种,有很大补益。自觉内劲实足、气势大、肢体松柔、足下稳、腰腿灵活,技法巧。

  从自身实践看,太极拳不失为一个功效全面的优秀拳种,在学练其他拳种或运动项目时,参练一下太极拳是大有好处的。

  练太极拳做到全身放松的方法

  1、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4、要动作轻灵。“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5、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6、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1、对人体矿物质吸收有好处

  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得良好的。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2、对大脑有好处

  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不存有杂念。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与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

  3、对骨质有好处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收缩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看了“练太极的四种功效”文章的人还看了:

1.传统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2.常练太极拳具有降压功效

3.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4.太极拳的四大劲源

太极拳的四大养生机理



太极拳的四大养生机理

  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缓慢的养生运动,每天练习太极拳教学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四大养生机理。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的四大养生机理

  有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太极拳动作那么慢,比划比划难道就能健身。小编告诉您完全能达到健身效果,而且这也是太极拳的运动优势。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古老命题,也是能充分代表华夏文明文化特色的思想模式。天人合一的实质是天人和谐,包含有天人,体,天人相应,天人互感等概念,这些理念在中国传统保健养生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就非常重视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太极拳健身是科学性的,近几年,许多科研人员通过验证,发现练太极拳的人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同时练拳的人越练越年轻,出现“逆生长”迹象。

  2、形神兼备

  形神关系是传统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界常涉及到的重要范畴。形指形体.即脏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二者是人作为生命体的两大要素,缺一则不成其为活着的人。传统养生非常重视形神共养,太极拳就更注重形神合一。

  3、伸筋

  早在《易经》 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 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厂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其实中国民间的许多俗语早已将“健康”“寿命”与“筋长”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运动强筋骨,吐纳良肺腑”“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

  研究证实,练太极拳能使身体每个部位都延迟衰老,而且练太极拳能增加骨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

  “老筋长.寿命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些俗语听起来很朴素,却有深刻的医学内涵,是数千年来中国民间养生保健经验的口头传承。缩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人体衰老的结果。

  人老了,眼花耳聋,腰驼,背弓,腿僵,浑身没劲。相反你看见一个高龄人,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驼,背不弓,腿脚灵活,浑身轻松,你一定会相信他还能活很长时间。

  从中医角度看,衰老与气虚衰,气血失常有关。而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自然会让人的五官等缓衰老。

  4、拔脉

  这里拔脉是指加深呼吸、拉长气脉。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太极拳的四大养生机理相关文章:

1.杨式太极拳养生的机理

2.太极拳之四大养生术

3.太极拳治病机理

4.太极拳的四大养生功效

5.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与特点

6.太极拳健身的四大妙处

7.练习太极拳的三大养生意义

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太极拳是近来新兴的产业,也是人们养生的新运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养生意义。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就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现代国际奥委会的奠基人说过:“体育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就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是人们优秀的健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太极拳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

  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

  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国际武术联合会提出每年五月是世界“太极拳月”。如果人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身心的调剂、心理、生理都很有好处。

  练太极拳用意念来引导动作,引导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大脑的入静,调节肢体的虚、实,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心神体操。太极拳是一种情趣,使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思想完全沉浸其中,消除大脑的紧张和紊乱,对脑电波的有序化是很好的调节作用。

  练习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有氧运动,动作中正安舒。同时在心理、精神、自控能力有独特的作用。练太极拳时许多人能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和干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摆脱了焦虑和烦恼。

  身心都进入了太极拳的宁静状态。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习练柔和、缓慢、轻灵的太极拳,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可以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修炼,培养沉着、耐久、坚毅、机智的品质。

  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向世人展示“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太极拳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中年人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活动筋骨、延年益寿、安度百年。

  在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迎着晨曦、沐浴着晚霞,带领年轻人在练太极拳,人人怡然自得、个个情景交融。好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的景象。

  这真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可以说,太极拳运动的年龄适应段要比奥运会的多数比赛项目更要长。武术、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意境以及对人们特殊的健身作用将充实、丰富奥林匹克运动。

  二.太极拳的防身作用,就是正义,就是勇气,就是敢于搏击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古代著名的“孙子兵法”,还在影响着现代生活。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享有极高声誉。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孙子兵法》被战略家奉为珍宝,各界都在精心研究,有识之士都称《孙子兵法》为“超越时代的经典”。兵法的战略原则对武术、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战略有很大的影响。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先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在推手时,当腰难受不舒服时,动一动腿就行。当腿上别扭不舒服时,动一动腰也就可以。太极拳的推手就是勇气,就是敢于搏击,讲究听劲、问答、虚实。

  听劲是权其轻重,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伸就曲,就能进退自如。问答是在推手时以意探、以劲问,再听虚实。辨别出对方的虚实变化。

  要以实击虚,随机应变。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在对方尚未攻击之前,应以静待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练习太极拳是知己,通过听劲探虚实是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三.太极拳的修身作用,就是美丽,和谐统一,柔中含有刚毅,作用无与伦比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武德教育寓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伟大的进取心和奋斗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这一著名格言深深激励着人们。邓小平曾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周恩来说过:“太极拳是中华的一种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

  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康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情趣与幸福,并可以延年益寿。”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热爱生活、注重和谐的民族。

  在太极拳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这种基调。“止戈为武”,是太极拳武学思想的根基,以“武”的表现形式,达到“和”的根本目的。“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以礼相待”的人文风范,展现了“和为贵”的平等互利的原则。

  太极拳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适应自然、改善生活而创立,在其缓缓流动的运动旋律中,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取法自然、顺应社会,从名称到行拳规矩都彰显着太极拳“和谐”的真髓。 健康、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也是太极拳倡导的主体精神。

  我们的英国弟子在谈到为什么学习太极拳时讲到:学习太极拳意味着学习一种“哲学”。太极拳是在用一种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宇宙的理解。

  认真学习武术就要求认真学习“自然”规律——它是存在于力、物与人的相互作用之间。学习太极拳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与欣赏周围世界的机会。它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最终体现于个性中。

  学习太极拳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只是在学习一种运动。太极拳不光要求肢体动作的到位,精神的高度集中,它更是对心境提出了要求,对心境的修炼让人们得以了解太极拳的真谛。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会在很多方面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太极拳如此的吸引我,这也是多年前使我迷上武术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武术太极拳通过奥运会,将会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会有更多的人习练武术和太极拳,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的毕业生认真领会内涵、刻苦练习太极拳,在2002年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的传统太极拳金牌和传统太极剑金牌。

  在新世纪,执著追求武术事业的朋友,都在放眼未来、放眼世界,思考预测武术的发展和走势。对于未来,世界上已有很多学者作了预测。

  不论未来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是老龄化社会,都对人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所以,有人说:新的世纪是保健的世纪。武术,特别是太极拳是人类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

  武术、太极拳将以深邃的文化内涵、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技术动作,使人类与自然发展和谐、生态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让我们面向未来,扩大视野,同心协力,创造武术的灿烂前景!太极拳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健身时尚。

  太极拳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太极拳运动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太极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让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让武术、太极拳更加丰富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和平社会的建立。

  太极拳养生健身四大功效

  1、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叼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体质强弱配志。所以说太极拳健身在呼吸上很是注重。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

  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是汗腺外排。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调、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

  由于汗毛变懒、汗毛孔壅塞、肌肤的通透性弱化,人体内脏分泌物、沉积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阴阳温热失衡,这样那样的疾病便会不染自生。而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练拳的人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4、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形成了诸多习惯定势。这些习惯定势一方面提高了动作效率,一方面也酿成了人体运动的缺陷。也就是说,凡是习惯动作多属单向偏颇运动。

  如日常生活中上肢的端、握、提、捏、抓等单手动作一般多用右手;下肢的弹、跳、蹦、踢等多以右足发九中上盘的扛、挑、抬等多用右肩。左撇子者反之。无论是左还是右,均系单向运动。

  这种外形的单向运动,天长日久使大脑中枢神经减弱了逆向调节功能,由此势必导致人体内部机能的左右失衡。右强则左弱左强则右弱。强者易瘦,弱者易病。故而在发病上有句“男左女右”的俗话。此说虽未必科学但人体患病多集于一侧确为常见。

  太极拳的造型结构恰恰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抽招换式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发力时讲求前吐后撑,周身上下对立统一、浑然一体。

  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保持了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克服了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
 

太极拳的养生意义相关文章:

1.太极拳养生的意义

2.练习太极拳的三大养生意义

3.太极拳养生的优势

4.太极拳的养生八大功效

5.太极拳的八大养生保健作用

6.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八大功效

7.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