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药方介绍(小儿腹泻中药方剂)

由网友()分享简介:柴胡疏肝散药方介绍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该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

柴胡疏肝散药方介绍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该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柴胡疏肝散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柴胡疏肝散处方

  柴胡 6克;陈皮 6克;川芎 4.5克;香附 4.5克;枳壳 4.5克;芍药 4.5克;炙甘草 1.5克;

  柴胡疏肝散相关介绍

  柴胡疏肝散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该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

  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1]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2]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柴胡疏肝散相关作用

  分开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并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柴胡主含皂甙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陈皮主含挥发油有松弛平滑肌作用,有抗炎,抗溃疡作用。香附含挥发油和糖类,可提高小鼠的痛阈,有镇痛作用及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枳实含挥发油、黄酮甙等,有健胃作用。半夏有镇吐作用。厚朴主含挥发油,对动物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肉和神经有较轻的麻醉作用。

  成药柴胡疏肝丸作用

  1.镇痛,柴胡及香附的提取物能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2.抗炎,柴胡、陈皮、香附、甘草均有抗炎作用,柴胡、陈皮及其所含成分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柴胡还有抗肉芽肿的作用。香附、甘草及其所含成分能抑制角叉菜胶等致炎物质所致的大鼠足趾肿。

  3.解痉,枳壳、陈皮、白芍、甘草对胃肠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4.护肝利胆,柴胡、甘草对四氯化碳等所致的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的变化和坏死明显减轻,陈皮、柴胡尚有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排出量及胆汁内固体物质的排泄量。

  5.增加脑、肝血流和心搏出量,柴胡疏肝散对家兔脑,肝阻抗血流图和心阻抗微分图的影响实验表明,柴胡疏肝散可使脑血管充盈度增加,搏动性血液供应增加,有利于改善脑循环,增加肝动脉血流量,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
 

柴胡疏肝散药方介绍相关文章:

1.柴胡疏肝散副作用有哪些

2.柴胡的功效与以及副作用

3.柴胡功效与作用

4.柴胡疏肝散和丹栀逍遥丸的功效和作用

5.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