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简介(书法家赵孟頫頫字怎么读)

由网友()分享简介: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简介



  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赵孟頫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简介



  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赵孟頫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孟頫资料简介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五柳传作品欣赏

  《赵頫五柳传》赵孟頫用楷书抄写的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的《五柳先生传》,这是一幅楷书名作,也是赵孟頫楷书书法的比较著名的作品。这是一本赵孟頫楷书书法的名帖,后世也有很多人会将这幅字帖当成练习楷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五柳传》又叫《五柳先生传》,是东晋陶渊明的自传作品,饮酒、读书、写文,是陶渊明心中的人生三大志趣。陶渊明也在这篇自传之中,反映出了自己人生的三大志趣理想。整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别人的赞语。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篇真正的自传,这更像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作品,很多人都说文中的人物是陶渊明虚构而来的,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的人物。

  赵孟頫的仕途一直不顺,在元朝的官场之中饱受打击,所以他也非常向往陶渊明那样悠然自得的生活,才抄写了这篇《五柳先生传》。赵孟頫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楷书,后世将他的楷书称作“赵体”,名列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五柳传,是赵孟頫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体笔势自然,框架清晰方正。字体的转折自然,流转自如,而且字体的笔画优美,丝毫不拖泥带水。赵孟頫五柳传很好的保持了中国方块字的形态特点,方正自然,笔意丰富,笔势秀美,字体的观赏性非常之高。他的《五柳传》也成为很多学习楷书者必须临摹的作品。

  赵孟頫书闲居赋

  元赵孟頫书闲居赋,是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的行书作品,这是一幅书法作品,并不是一篇文赋。这是赵孟頫的一幅行书作品,赵孟頫的行书学自行书第一大家王羲之,在继承王羲之行书艺术的优点之外,加入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闲居赋》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所作,潘岳又被人们称作潘安,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美男子潘安。可是这个美男子的仕途完全和他的长相相反,也许是因为他长的太美了,遭到了上天的妒忌。因为自己的仕途不顺,潘岳就干脆辞官归隐,在做出归隐的决定的时候,他就写了这篇《闲居赋》。这篇《闲居赋》是潘岳在回忆自己三十年起起伏伏的仕途生涯之后,心灰意冷之下,写下了这篇文赋。

  元赵孟頫的《闲居赋》,是后世书写《闲居赋》的书法作品之中,最出名的一个。毫不避讳的说,正是因为赵孟頫,才成全了潘岳的《闲居赋》。赵孟頫在元初时期的名气非常之大,他的书法造诣,甚至可以和著名书法大家王羲之相提并论,所以他的这部《闲居赋》一写出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赵孟頫写《闲居赋》,其实也在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当时的赵孟頫虽然在书画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是他的仕途也一直不太顺。先是经历了灭国之痛,由一个贵族公子变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后来虽被元世祖赏识,但是在官场之上还是到处碰壁。
 

猜你喜欢:

1.书法家赵孟頫的简介

2.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介绍

3.东晋王羲之简介

书法家赵孟頫頫字怎么读



  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那么赵孟頫頫字怎么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赵孟頫頫字怎么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孟頫怎么读

  赵孟頫,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这是全才型的人物,精通书法、绘画、金石、诗文,还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研究。赵孟頫虽然懂得东西很多,但是他的主要成就还是书画方面,赵孟頫创立了一个新的书法体,那就是著名的“赵体”。

  赵孟頫的名字正确读法是“zhǎomèngfǔ”,最后一个字是读“俯视”的“俯”,意思也是和“俯”的意思是一样的。

  首先,说一下赵孟頫的姓,他姓“赵”,赵姓作为百家姓第一大姓,有着很多的族人。赵孟頫的主要生活时代是在元代初期,元代之前就是宋代,宋代的开国皇帝叫赵匡胤,姓赵。所以,赵姓在宋代是国姓,赵孟頫姓赵,自然和宋代的皇族有着一定的关系。赵孟頫正是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真正的贵胄,可惜生不逢时。

  赵孟頫的名字中间的“孟”字,是有一点奇怪的,也许这是赵孟頫母亲的姓氏。赵孟頫最后一个字是他的名字之中最难读的一个字,“頫”字它是同“俯视”的“俯”字,意思也是一样的。

  “俯”字有三种意思,一是低头的意思,是“仰”的反义词,第二种意思是潜伏,卧伏的意思,第三种意思是旧时公文及书信上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

  赵孟頫怎么读,正确的读法就是“zhǎomèngfǔ”,大家以后不要读错哦!!

  赵孟頫的人物生平

  书法家赵孟頫,就是指元代初期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政治家、诗人的赵孟頫,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全才和精力旺盛之人。赵孟頫生于公元1254年,死于公元1322年,汉族人,又被称为赵子昂,名号是松雪道人。

  赵孟頫有着一个显赫的出生,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的父亲曾是南宋的户部侍郎和临安的安抚使,也是一个高官了。宋朝被灭之后,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政权,赵孟頫被推举出来做官,这也是后世之人对他的误解之处,很多人都认为赵孟頫是一个卖国贼,是一个叛徒。其实,当时的赵孟頫如果不去做官,那么就会连累自己身边的人性命不保,所以赵孟頫做元朝的官吏只是无奈之举,况且做元朝的官员,也不算是卖国,都是中华民族的,何来卖国之说。

  赵孟頫为官的时候,虽然仕途比较坎坷,但是他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也是一个清官、良官了。这是赵孟頫的书法和绘画成就太高了,以致于人们忽略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赵孟頫在书法之上的成就非常之高,这是一个书法的全才,精通草书楷书行书隶书等一系列的主流书法字体

  书法家赵孟頫的主要成就也在书法之上,他提倡“书法复古”,非常推崇东晋和唐朝的书法作品,注重写实和基础的锤炼。所以赵孟頫的书法基础非常的扎实,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才被后世之人所推崇,也成为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的对象。

  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是“赵体”的创始人。赵孟頫自称遍学古今大家,这不是他的夸大之说,赵孟頫书法的确是继承了前人书法大家的很多优点,博采众长,这才有了“赵体”的问世。

  赵孟頫在遍学晋唐名家书法特别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之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人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另外,他的行书也是非常非常的出名的,堪称“中国行书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人分别为王羲之、颜真卿和苏东坡,这三个人的都是生在赵孟頫之前的几百年时间里。他们书法的精髓都被赵孟頫所学到,赵孟頫是真正的青出于蓝的人物。

  赵孟頫书法的发展时期,是在中年以后,因为在中年之前,他都是在模仿别人。赵孟頫出身北宋皇族,他的祖先是宋代的开国帝王赵匡胤。赵孟頫的出生是一个不幸的开始,他刚出生的时候,宋朝已经以崩溃不远了,等到赵孟頫成人之后,宋朝已经灭亡,元朝建立起来。

  元朝建立起来之后,赵孟頫就闲居故乡,研究书法学问,后来被人推荐给忽必烈,被忽必烈赞扬其才貌。赵孟頫虽然在元朝朝廷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官职,但是由于元朝内部矛盾重重,所以很快就被罢官。

  赵孟頫在家一边研究书法,一边读书,有了大把的时间,赵孟頫书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赵孟頫几乎精通所有的书法。他开始不在拘泥于前人的书法经验,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来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书法字体。他的代表作有很多,最出名的有《洛神赋》、《道德经》、《四体千字文》等。
 

猜你感兴趣

1.赵孟頫楷书的代表作是什么

2.书法家赵孟頫的简介

3.赵孟頫最好的行书作品图片

4.书法家赵孟頫是谁

书法家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



  赵孟頫,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那么书法家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书法家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法家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书法特点

  赵孟頫本是宋朝赵家的皇族公子,赵匡胤的后代子孙,真正的治国之才,不是很多,但是出现了很多的书法名家,例如宋高宗赵构,就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早期就是学习赵构的思陵书,中年的时候又学习西晋时期的著名隶书大家,也就是小楷的发明者钟繇。晚年的赵孟頫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他通过临摹唐朝时期的书法名家和一些经典的书法碑文,来逐步完善自己的书法技艺。

  赵孟頫学遍诸家,但是并没有迷失自己,相反他还是取各家精华,来补充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赵孟頫书法特点有三:

  一是博彩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二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赵孟頫在参照唐朝书法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造,变得更加的复古,注重基础的应用。

  三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赵孟頫洛神赋作品欣赏

  赵孟頫洛神赋并不是指赵孟頫写的《洛神赋》,这是指赵孟頫手书的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洛神赋》,这是一幅书法作品。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子,也就是继承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的王献之也曾手书过《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植辞赋的代表之作,有人说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就是自己的嫂子甄宓,相传曹丕和曹操经常在外打仗,留下年幼的曹植呆在家中和嫂子甄宓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对甄宓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曹丕即位后,甄宓遭到迫害被杀,曹植知道嫂子被杀之后,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有感而发,模仿《神女赋》,写下了这首《洛神赋》。

  赵孟頫洛神赋是其行书的代表作,《洛神赋》全卷共80行,总计984字,可谓是字字如金。赵孟頫《洛神赋》在行书之中,也兼有楷书的特点,他是将楷书和行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点画方面非常的自然舒缓,深得王羲之和王献之二王的真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

  赵孟頫洛神赋结构端正匀称,字体姿势优美潇洒,运笔圆润灵秀,布局疏密有致,疏密结合非常的不错,有着以前行书大家的风范,同时也有着自己所独有的东西,显示出了赵孟頫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特点。赵孟頫遍学诸家,汲取各个时代书法名家的优点,然后为其所用,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他的行书《洛神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猜你感兴趣

1.好看的赵体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2.赵孟頫最好的行书作品图片

3.赵孟頫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4.赵孟頫楷书书法

5.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书法集王献之被称为什么



  王献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诗人、画家,那么王献之被称为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王献之被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生于公元344年,字子敬,小名为官奴,祖籍为琅琊临沂即现今山东临沂,出生于会稽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他是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父亲更是如雷贯耳,是有“书圣“之称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他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同时也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曾经官至中书令,为了和他的族弟王珉区别开来,人们又称呼他为“大令”。因为突出的艺术成就,他和自己的父亲并称为”二王“,他们父子两人又和张芝、钟繇一起被称为”书中四贤”。

  献之自小就富有盛名,容貌出众,豁达不羁,虽然终日待在家里,但是言行举止自有一股超凡的气质。他曾经和自己的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当时的名士谢安。两位兄长所谈论的大多是世俗之事,只有他只是随便说了句问候的话。在他们走后,客人问谢安觉得哪个比较出众。谢安说是年龄小的那个。客人问原因,谢安说道,但凡是杰出的人才,话都不会很多。因为只有他话很少,所有我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平凡之人。

  王献之确实是一个非一般的人才。他的书法跟他的父亲一样冠绝天下,但是跟他的父亲又有所不同。他最擅长的应该是行书草书,但是在楷书隶书上也很深的功底。而且他并不是局限于学一种风格,而是在采纳了各个书法大家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终于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一位大家。

  王献之于公元386年逝世,享年四十三岁。

  王献之的妻子

  或许听到王献之这个名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会是一代书法大家的那个王献之,会记得关于他的很多轶事典故。还会想起他的父亲是中国历史上有“书圣”之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虽然这确实是王献之留给我们最大的印象,但是关于他的家庭,人们可能所知甚少,但是这可以说是王献之一生之中最悲伤的事情了。

  在王献之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两位妻子,分别是:他的表姐,也是东晋重臣郗昙的女儿郗道茂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先来看郗道茂。此女长得十分标致,是一个十足的美人,而且个性又文静温雅,才情兼备,是一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因为她是王献之的表姐,因此他们从小便相互结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对彼此都十分爱慕和欣赏。于是在长大之后,两家人就给他们举办了婚事,这里要指出的是,古代近亲结婚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两个。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又因为王献之并不热衷于做官发财,再加上他的父亲拥有大量的山林庄园,生活十分富足,因此他们两人一直淡泊名利,整日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画,可谓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后来生了一个女儿王玉润,可惜很快就夭折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直到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美好的生活。

  司马道福早就对仪表堂堂又才华出众的王献之心生爱慕之情,但是当时她已经是人妇,而且王献之也早就和郗道茂在一起了。但是司马道福并不死心,她先是因为桓济意欲谋权篡位为理由,和他离了婚。又以王献之的妻子郗道茂没有给他陋习子嗣为理由,逼迫他们离了婚。又让自己的父亲下旨册封王献之位驸马。王献之也做过抵抗,他用艾叶烧伤了自己的双脚,变成了跛足。但是司马道福说,就算他变成了瘸子,她也要嫁。于是王献之只能和郗道茂告别,做了司马道福的丈夫。而郗道茂在离开王献之之后,很快就因为悲伤而去世了。而王献之和司马道府的婚姻自然不会幸福。王献之对她没有任何情义,说的永远是客套话,甚至还娶了一个小妾桃叶,他宁愿跟小妾在一起也不想看司马道福一眼。

  这就是王献之的家庭房生活,可以说如果不是司马道福的强行闯入,他和郗道茂原本应该是一对至死不渝的恩爱夫妻,结果这一切全被她给毁了,王献之虽然之后跟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至死都没有原谅过司马道福。

  王献之二三事的故事

  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他也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比他的父亲差。他无论是在草书、行书还是隶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行书和草书。后世之人把他和王羲之一起并称为“二王”,可见对于他的推崇和赞赏。而关于他的趣事典故一直流传到现在,比如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的“王献之二三事”。

  在“王献之二三事“主要讲述的是他少年时期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跟成语“管中窥豹”有关。在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一次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种叫樗蒲的游戏,他虽然也知道这个游戏的玩法,但是却并不精通。他看了一会,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对其中一个人说他要输了。结果那个人听了之后十分生气,看了王献之一眼之后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中看豹一样,只是看见了豹身上的花斑,却以为看到了整个猎豹。”王献之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说道:“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说完之后就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只对荀奉倩和刘真长这两个人感到羞愧,而对其他人则不会。这里体现了王献之后悔不该接近他们并发表看法的情感。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讲到了“偷儿恕毡”、“十八口大缸”和“墨迹变牛”等典故,这些故事有的是讲他如何刻苦练习书法,有的是讲他遇到事情如何沉着应对并巧妙化解,无不体现的是一个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形象。
 

猜你感兴趣

1.王献之行书书法

2.王献之行书书法字帖

3.关于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

4.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简介

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是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王献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献之的简介

  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只有王献之在书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王献之从小就因为书法技艺高超而扬名于世,为人不羁,常常都在家中闲居,但却没有别人那种惫懒萎靡的姿态。

  王献之从小就和家中的长兄不同,家中长兄多爱谈论世俗之事,但是王献之却不以为然,总是沉默寡言,不爱谈论俗世。后来王献之就娶了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为妻,但是后来王羲之被新安公主挑选为驸马,王献之就和郗道茂结束了婚姻关系,和新安公主结婚了,

  除了书法上的成就,王献之在官场上也有所作为。王献之一开始出任主簿、秘书郎,之后受到谢安的赏识,所以一直都做谢安的长史,之后也官拜至中书令。王献之四十三岁时就病逝了,他死是一年之后,他的女儿被晋安帝立为皇后。

  王献之二三事

  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他也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比他的父亲差。他无论是在草书行书还是隶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行书和草书。后世之人把他和王羲之一起并称为“二王”,可见对于他的推崇和赞赏。而关于他的趣事典故一直流传到现在,比如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的“王献之二三事”。

  在“王献之二三事“主要讲述的是他少年时期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跟成语“管中窥豹”有关。在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一次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种叫樗蒲的游戏,他虽然也知道这个游戏的玩法,但是却并不精通。他看了一会,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对其中一个人说他要输了。结果那个人听了之后十分生气,看了王献之一眼之后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中看豹一样,只是看见了豹身上的花斑,却以为看到了整个猎豹。”王献之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说道:“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说完之后就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只对荀奉倩和刘真长这两个人感到羞愧,而对其他人则不会。这里体现了王献之后悔不该接近他们并发表看法的情感。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讲到了“偷儿恕毡”、“十八口大缸”和“墨迹变牛”等典故,这些故事有的是讲他如何刻苦练习书法,有的是讲他遇到事情如何沉着应对并巧妙化解,无不体现的是一个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形象。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为《洛神赋帖》或者《十三行》,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在小楷字体方面的代表作,书写用纸应该为麻笺。该帖的主要内容为三十七魏国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曹植的传世诗作《洛神赋》。该贴的真迹早已失传,大概是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因为残损而亡佚了。

  目前保存到现在的本应该是宋朝时根据真迹进行临摹的拓本,包括了“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临摹效果较好的是“碧玉版本”,它在明朝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被发现,现在收藏在首都博物馆。

  该贴体态秀逸,笔致洒脱不羁,从这副作品中可以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已经不再有隶意,字形也从横势变成了纵势,可以说这是非常成熟的楷书作品了。该贴的字用笔苍劲有力,风格俊秀,字中的撇捺等笔画伸展得很长,但是又不是轻浮无力,而是笔力运送自然,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则十分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细微中又有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和行距的变化也很自然的。

  另外在章法上,该帖在吸收钟、王纵有行、横无列的特点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内涵,其中突出的特点是错落有致。此外字形大小不一但又参差有别,字距虽然忽大忽小,但是从整体来看气势十分完整、环环相扣;在行与行之间也是一样,乍看之下行距时大时小,但是整体则揖让有序、顾盼生姿。

  最后关于该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闻:相传王献之书写《洛神赋》其实是在抒发对自己的亡妻郗道茂无尽的思念之情。
 

猜你感兴趣

1.关于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

2.行书书法四大家的优秀作品

3.书圣王羲之简介

4.东晋王羲之的简介

钟繇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钟繇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历朝历代都认为他是中国书法史的始祖,那么钟繇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钟繇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钟繇生平简介

  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著名的作品

  钟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纵观钟繇的一生,他的书法大多以楷书、隶书行书为主。后人评价钟繇的书法中最为出色的就是楷书,但是很可惜的是钟繇的书法真迹早在东晋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大多都是后来的书法家的临摹本。

  钟繇的书法作品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五表”“六帖”“三碑”,其中五表是钟繇书法中成就最高的作品,虽然不是钟繇的真迹,但是大多都是后世有名的书法家临摹的,其中《宣示表》是王羲之所临摹的,王羲之也是历史上顶尖的书法大家,所以这个临摹本大致上还是非常还原接近的,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其他的几表中《荐季直表》一直以来都被收藏在皇宫之中,只是后来在民国年间被毁坏了,令人扼腕叹息。

  “六帖”也是钟繇的著作,但是真迹也都已经失传了只有后人的临摹本流传后世,但是在流传之中。已经有不少都和钟繇的字体相去甚远,已经和钟体有了很大的差距。至于“三碑”究竟是否是钟繇所做已经无从考证了。

  除了这些书法作品之外,钟繇对于书法的观点也是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于书法的论点比较散碎,没有形成一个集合,见于很多的文集之中,钟繇认为书法之道最重要的将对于自然的领悟流于笔端,这样可以让书法空灵神秀,也就是说钟繇在书法上追求的是自然美。

  钟繇书法特点

  钟繇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主要体现在楷书上,所以其书法特点大体上包含着楷书的特点。

  钟繇的字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工整。看钟繇的字可以充分欣赏汉字的结构之美。而且字虽然整齐但不会给人呆板的感觉,反而是十分的飘逸。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也是十分的和谐,不会因为字大就显得拥挤,也不会因为字小就显得空隙太大。

  不仅字与字之间位置和谐,就是一个字里面的笔画也是十分和谐的。一笔一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之间有呼应。字字有度。

  钟繇的字也是有力道的字,看似没有什么粗细变化的字里充满了线条的质感美。字是匀称的,比例、字形也是最能让人一眼接受的那一种。

  钟繇的字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字似乎是活着的。这就是一种别人学不来的神态。可能就死钟繇对于字的痴迷,对于自然的热爱使得他将身心、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和他笔下的字融合在一起,从而让那些字“活”了起来。字是活的就和那些“死”字有了最大的不同。字的形状容易模仿,字的灵气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学的来的了。

  楷书具有的是一种古朴的美,这种美衍生出了其他的书法类型。钟繇作为“楷书鼻祖”,自然是将这种美发挥到了极致。王羲之是一代书法家,他就是从模仿钟繇的楷书中慢慢有了自己理解的书法之美,从而有了行书。
 

猜你感兴趣

1.卫夫人是哪个时期的书法家

2.晋朝书法家卫夫人的故事

3.1柳公权精美书法作品欣赏

4.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

5.钟繇有什么故事

6.书法家卫夫人什么朝代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