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来历(关于2022年为什么没有大年三十)

由网友()分享简介:中国人的年是以农历为评判标准的,而我国农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安排的,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钟(29.5306天),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

年夜饭的来历



  每年吃年夜饭总是最热闹的时候,也是一家最团圆的时候,你知道年夜饭的来历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了年夜饭的来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年夜饭的来历

  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少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神先的祖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每次都如此便不再出来了。因此年夜饭的习俗被逐渐发展,一脉相传流传至今。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除夕吃年夜饭的意义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在菜肴上尽最大努力而使其丰富,宁可将其剩下,为的是取“顿顿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此外,这顿饭是全年吃的时间最长的一顿饭,其目的在于减少守岁的枯燥等候,故而有意延长时间。吃完饭暂时不离开,长辈要给晚辈发放压岁钱,这也是对小孩子们来说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年夜饭主要是辞旧迎新的团圆饭,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辞旧迎新,团团圆圆,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一年到头走得再远,千金难换家乡味道,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吃出家的味道,吃出幸福的味道。其次,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使家人间的关系紧密。老人眼看儿孙满堂,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而年轻的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表养育之恩。

  各地年夜饭饮食习俗

  一、东北年夜饭——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

  曾经雪村的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让不少人认识了东北的猪肉炖粉条。事实上,在东北人的年饭中,猪肉炖粉条也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条是用东北特产土豆淀粉轧制而成的,腾腾香气四溢,暖意频生。另外,“酸菜炖白肉血肠”也是必不可少的。酸菜对于东北人的重要性有如腊味对于湖南人的重要。冬天,白菜的保存方式便是将其腌酸,与五花肉一起,大火炖东北人最常吃的血肠,既可用来下饭,也可少放盐,当饭吃。

  当然,除了几味主食,小鸡炖蘑菇则是东北人偏爱的主菜之一。赵本山的小品已经将这道菜的做法展现在国人的面前。选用乡下吃五谷杂粮和虫子长大的笨鸡,味醇香浓;而蘑菇则是长白山上的榛蘑,越炖越香。春节里,吃着热气腾腾的炖菜,听着二人转,东北人过年的节目颇丰,但最不离朴实。

  二、淮南——元宝茶

  春节里喝“元宝茶”,是汉族春节饮茶风俗之一。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它带有“富贵”、“财富”之意。至今,上海人还留有喝“元宝茶”的习俗,在正月初一的茶杯中放一两枚橄榄,名曰“元宝茶”。过去茶馆中跑堂还会讨个吉利口彩,说道:“吃了元宝茶,一年四季赚元宝。”茶客听后大悦,加倍付茶钱。

  为何要在茶中放橄榄?据说以前人们为了在丰盛的年夜饭后消腻,巧用橄榄,因其有清热生津、清肺利咽、消食化痰、恢复体力的功效。于是,便将其泡茶,而后广为流传。而今在江南一带,尤其是上海,他们用“元宝茶”来款待登门拜年的亲友,放入橄榄,有时再加入一两颗金桔,寓指“恭喜发财”之意。

  三、四川——烟熏腊肉

  顾名思义,腊肉即是腊月间腌制的熏肉。在没有冷藏方法的时代,腌熏风干,已是最佳的储肉方法。久而久之,它成了四川人筵席上不可缺少的开盘菜。四川人家家户户做腊肉,一次就做很多,可以吃到来年。

  四、湖南——年糕、鱼、肘子

  南方各地过年都有吃年糕的习惯,然而最具个性的恐怕是湖南的辣炒年糕了。与甜味十足的红糖、椰汁年糕不同,湖南人过年的年糕一般选用咸味的,而与广东人常吃的萝卜糕也有差别,年糕本身并没有虾米、腊肉丁、芋头丁等各种材料,原味的咸年糕作为基本的主料,与辣椒豆豉一起,入锅翻炒,才是湖南人中意的口味。

  一条1公斤的大鲤鱼,一个3公斤左右的大肘子――这是湖南地区过年的必备年菜,俗称“团年鱼”和“团年肘子”,而“团年”,顾名思义,也就是“团团圆圆又一年,辞旧岁迎新年”之意。湘人嗜辣,在民间,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几串风干红辣椒,方便主人每餐烹饪时,好洒上几个辣椒,满足味蕾对“辣”的需求。而这也同样延续到了农历新年的饭桌上。他们说,这是吃香喝辣过好年。

  五、北京——豆儿酱

  北京人的年饭里,有一道不得不提的传统菜品——“豆儿酱”,这道菜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还是家喻户晓的。“豆儿酱”是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做成的凉菜,清爽可口,用来佐酒开胃,再合适不过了。

  六、上海——烤麸

  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上海人最常做的就是四喜烤麸,烤麸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酱红香醇,鲜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夹一筷入口,烤麸的毛孔全部打开,甜咸鲜的酱汁涌出,正是烤麸最感动味蕾的瞬间。
 

猜你喜欢:

1.过年吃饺子象征着什么

2.介绍中国春节年夜饭的英语作文

3.春节菜谱简单好做的菜

4.粤菜年饭围餐菜谱

5.春节名称的来历

除夕可不可以去寺庙上香



在日常生活中,除夕是很常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很特别的一个节日。在除夕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习俗。那么除夕可不可以去寺庙上香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除夕可不可以去寺庙上香

除夕去寺庙上香的注意事项

除夕夜有哪些活动

除夕可不可以去寺庙上香

除夕可在香火旺盛的寺庙中烧头香念经。

年三十晚上是可以上香的,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下来,不单菩萨下来,连天官都下来。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

<<<返回目录

除夕去寺庙上香的注意事项

1、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2、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3、切忌勿用杀生手点香(右手,左撇子相反)

4、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5、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6、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7、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8、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9、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10、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11、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

<<<返回目录

除夕夜有哪些活动

年夜饭:一家人的团圆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祭祖:表达“慎终追远”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压岁钱:晚辈对儿孙们的祝福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然后就是红包拿来了。

放爆竹: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返回目录


除夕可不可以去寺庙上香相关文章

★ 除夕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 阳历元旦和农历春节有什么区别

★ 2022年除夕夜怎么过

★ 2022除夕有哪些习俗

★ 除夕这天可不可以在娘家过

★ 除夕烧香祭祖习俗的来历是什么

★ 正月十五为什么称为“元宵节”

★ 关于除夕注意事项

★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600字征文

除夕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那么你知道除夕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除夕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祭祖的四大节日分别是什么

祭祖礼仪的一般流程

除夕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返回目录

祭祖的四大节日分别是什么

1、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2、清明节祭祖

在清明扫墓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3、重阳节祭祖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4、中元节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返回目录

祭祖礼仪的一般流程

1、上坟(纪念堂或公墓)祭祖的流程。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焚祝文、烧钱纸、辞神叩拜等。主祭人要在灵位前献上一杯酒,献酒时用双手将装满酒的酒杯高高举过头,然后,缓缓下来,将酒画弧形洒在地上,表示敬天、敬地。这叫做“望空奠酒”。然后,倒满一杯献给先人。将钱、纸点燃后,把部分祭品用手掰成块儿扔到火里,就认为给先人送去了。祭礼结束后,将祭品分给参祭人员,将部分品质优良的祭品带回去给另一位在世的老人食用。

2、家庭祭祖流程。石家庄市区内不少家庭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在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神、土地神,供品有猪头、鸡、羊头、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3、网上祭祖新方式。网上祭祖是21世纪后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祖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己逝亲人。网上祭祖无悖于传统祭祖方式,只是传统祭祖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祖活动,网络祭祖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

各类祭祀网站上用户可以自主创建纪念馆和网上陵墓,可以直接用鼠标点击和拖拉“供品”和“祭品”,模拟完成动作逼真的献花、点烛、烧香、献祭品等传统祭奠活动;也可以敲击键盘发表留言、追忆文章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4、还有另一种形式是“遥祭”。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摆供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返回目录


除夕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相关文章:

★ 除夕烧香祭祖习俗的来历是什么

★ 除夕习俗之祭祖

★ 传统节日除夕为什么要祭祖

★ 除夕前要祭祖的来历是什么

★ 除夕的来源传说和习俗简介

★ 除夕前为什么要去祭祖

★ 除夕怎么来的

★ 除夕的由来和习俗

潮汕人除夕年夜饭吃什么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是指农历除夕的晚餐。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那么你知道潮汕人除夕年夜饭吃什么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潮汕人除夕年夜饭吃什么

除夕前为什么要大扫除

南方人除夕吃什么食物

潮汕人除夕年夜饭吃什么

1、火腿芥菜煲:

芥菜潮俗称为大菜和大菜蕾,是潮汕人培育出来的芥菜品种,以大丛和包心出名。在潮汕,芥菜主要用于腌制咸菜,其腌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菹”法。火腿芥菜煲同样是一个古老潮菜,常列于潮州宴席的冬筵菜单中,在清光绪《揭阳县续志》中已有如下记载:“芥菜……土人腌而藏之,终年可入馔。

芥菜头尤美,冬月和火腿煮羹,为席中珍味。”做法是将包心芥菜去除外叶后切为两半或切成小块,过水去除涩味。火腿和香菇炒香后加入上汤和芥菜,煮至芥菜软焾即可调味上桌。注意潮菜讲究素菜荤做,见菜不见肉,芥菜煲中的火腿煮熟后要择掉或藏于锅底,上面只能看见芥菜和香菇。

2、花椒焗膏蟹:

膏蟹又称赤蟹,是锯缘青蟹的一种。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有一段对话提到了赤蟹:“去体(看)那有赤蟹买几对”,说明远在460年前,潮州人已经钟爱上了红膏赤蟹了。

春节前后,正是膏蟹最肥满的季节,传统的食法是咸腌膏蟹或生炊(清蒸)膏蟹。本例的花椒焗膏蟹是笔者的创新潮菜,所用的花椒在传统潮菜中多称为川椒,是膏蟹的绝配,有奇香异味。

做法如下:不粘炒锅放精油烧热,葱段炒香后捞起,放少量(约20粒)花椒炒香后留于锅底并关小火。

将切好的蟹块按上菜时的形状摆好,均匀浇上淡盐水后加盖,用中小火焗8分钟至熟。开盖放炒香葱段,同时将锅斜放,用汤匙舀出锅底汁油淋遍蟹肉,收汁后即可装盘食用。

3、猪肚咸菜汤:

距离春节还有半个多月,新鲜猪肚已经涨至每斤60元了,潮汕人将猪肚当成宝贝,由此可见一斑。潮式猪肚菜肴通常称为胡椒炖猪肚或猪肚咸菜汤,要用到大量的胡椒,还要用潮汕特产酸咸菜调味,风味非常独特,吃起来非常可口,据说吃后对身体还有补益,因此即使价格很贵潮汕人仍然觉得物有所值。

这道菜的做法也不复杂,只需将猪肚清洗干净后,加入粗粒白胡椒,炖烂后加入咸菜片或酸咸菜调味即成。注意佐料一定要用鱼露加胡椒粉才算正宗,吃起来才有滋有味。

<<<返回目录

除夕前为什么要大扫除

每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称“扫年”。

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到了唐宋时期,“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据说,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很破烂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返回目录

南方人除夕吃什么食物

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中国人过春节,或称过农历新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调味品中,喜欢放一点糖。感到更好吃!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过年吃火锅

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过年不少人喜欢吃火锅,一来无论荤素,各种美味都可以在火锅中吃到;二来过年吃火锅寓意红红火火,讨了个好彩头。很多火锅餐厅特意在春节期间推出春节套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个特色火锅,暖意融融,气氛也不错。

吃鱼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吃汤圆

元宵在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返回目录


潮汕人除夕年夜饭吃什么相关文章:

★ 广东人除夕吃什么食物习俗

★ 潮汕地区年夜饭习俗介绍

★ 广东潮汕地区过春节的风俗禁忌

★ 除夕之夜应该吃什么寓意最好

★ 广东人过春节的传统风俗

★ 除夕年夜饭上吃蒜有什么寓意

★ 春节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 家常菜菜谱

2022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灯火通明,一起等待迎接新年的到来,不同的民族或地区对于守岁的习俗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你知道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年夜饭为什么都要有鱼

关于除夕的禁忌

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要想知道为什么需在除夕这天守岁,就要知道守岁指的是什么。守岁,意为人们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俗称“熬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 的凶恶怪兽, 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每到这天晚上,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返回目录

除夕年夜饭为什么都要有鱼

中国人过春节讲究好意头,希望“年年有余”,当然春节餐桌上少不了“鱼”。甚至鱼的名称也特别挑上吉祥话代表昌盛的鲳鱼或者鱼体带红的红目鲢、赤鯮、马头鱼等。

中国的南方人,吃年饭时,或者其他节日与盛宴,都是必须上一条全鱼,这全鱼还不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过年为什么要吃鱼?很早以前就有在春节吃鱼的习俗。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在古代的汉朝,画在门叩上的鱼在降魔中赋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鱼的图案会出现在门把上,大门上,柜子门,箱子门上,以便驱走鬼怪。所以门把手设计鱼这一观念对中国人在新年里吃鱼有很大的影响。降妖除鬼则被慢慢的淡忘。同时把作为最后一道菜的鱼不吃干净,则是迷信于年年有余的说法。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年夜饭上对于鱼的选择取决于它吉利的名字。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

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您可以除夕两条鱼,年夜饭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就是连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条的话,年夜饭吃中段,大年初一吃头尾,这样就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返回目录

关于除夕的禁忌

忌开箱柜

不少地方讲究从除夕这天的太阳落山到第二天春节太阳升起之前,忌开箱柜,以守住财物。

忌倒油

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点灯的油、炒菜的油,大人们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捣乱,泼了油,等于“倒了灶”,来年要倒大霉。

忌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返回目录


2022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相关文章:

★ 2022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以及寓意

★ 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及寓意2022

★ 2022除夕夜守岁是什么意思

★ 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 2022年除夕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 2022年除夕守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2022守岁的由来和寓意

★ 除夕夜守岁的意义

★ 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早晨吃什么食物最好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除夕早晨吃什么食物最好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除夕早晨吃什么食物最好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除夕有什么禁忌

除夕早晨吃什么食物最好

早餐一般吃得比较少,刚起床也不适合吃得太油腻。年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年糕是由糯米制成的汉族的传统食物之一,在很多节日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年糕因为谐音“年年高”,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成为了家家户户喜爱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作为早餐的年糕可以适量吃,但不能吃太多了,对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不消化。

<<<返回目录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早晨:扫尘

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首先是扫尘。尽管在腊月廿四已经“扫尘 土”,但除夕的清理卫生是为“过年”做铺垫的,旧俗在过年的三天里,家中是不允许扫地的,以避免把“财运”扫走。故在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将室内和院落清扫干净,将垃圾扔掉,以示辞旧迎新。过年期间燃放爆竹的纸屑则不再清理,寓意新年财源广进。

放爆竹

鞭炮还可以叫做爆竹,除夕放鞭炮就是辞旧迎新,大年初一开门便燃放爆竹,叫做开门爆竹,鞭炮点燃以后会满地都是碎的红纸,寓意为满堂红,代表了喜气洋洋的意思,放鞭炮的时间也不再是大年初一的清晨,从除夕夜就已经开始,大年初一的时候,放鞭炮的人是最多的,也叫做迎神,每家每户的人们都是要在这一天放爆竹的。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慢慢发展成为了全国人们共有的习俗。

<<<返回目录

除夕有什么禁忌

灯长开不关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忌吃药

正在服药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暂时停药,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据说这样才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吃饺子不能说话

到晚上11点左右,开始下饺子。第一锅饺子出锅之后,却不能吃。饺子一出锅,还是和小年夜一样,先得摆供台。与此同时,由长房长孙挑鞭,次子点火,在自家的大门外燃放爆竹。一挂鞭放完,全家进门,按照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然后开始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不许说话,不许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经吃完了也不能随便站起来离开。

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不可说不敬之语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

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返回目录


除夕早晨吃什么食物最好相关文章

★ 在除夕早上吃什么比较好

★ 除夕吃什么传统食物

★ 除夕团圆饭要吃什么食物

★ 广东人除夕吃什么食物习俗

★ 除夕吃什么好

★ 除夕夜应该吃什么菜好

★ 除夕吃什么养生

★ 除夕年夜饭吃什么好

★ 除夕节吃什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