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贵族的基本介绍(中国古代贵族婚礼)

由网友()分享简介:侯爵贵族的基本介绍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中国自先秦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rdq...

侯爵贵族的基本介绍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中国自先秦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侯爵贵族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国侯爵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欧洲侯爵

  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中,从最低级贵族爵位以上的第四级一般在中文里译作“侯爵”,在公爵之下,在伯爵之上。近代欧洲各国的“侯爵”名称相对统一,多数与法语的同源(例如英语或、意大利语等),一部分国家保留了与德语同源的名称(但在德国也通用与第一组同源的)。

  法语等称号来自拉丁文(边疆),原意为封于边疆的诸侯。欧洲中世纪边疆与内陆的概念区别源自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帝国行省管理的划分,比较稳定的内陆省份归于元老院管理,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归于皇帝管理。中世纪以后,则把封疆贵族按照相似的概念分作最受君主信赖、管理边疆的“侯爵”,和管理内地的“伯爵”。德语等称号也有相似的来源,其原意为“[管理]边疆的伯爵”。

  中国爵位制度

  先秦时代

  战争

  夏商周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公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

  上造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只高于公士。《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此爵仅高于无爵,仍须服役。

  簪袅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三级,高于上造,仍须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簪袅3顷(300亩),簪袅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出土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不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1、大(da)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官大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级为公大夫),示稍尊也。”汉时,第八级公乘以下仍须服役。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受田数额为7顷(700亩),宅地的标准是7宅(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

  公大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七级,又名七大夫。高于大夫、官大夫。秦时,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见县令、丞揖而不拜。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始为高爵,仅得免役,公大夫仍须服役。

  公乘 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秦与汉初,从第七级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为高爵,汉高祖规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过免役,公乘以下仍须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五大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等。汉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都有食邑。汉文帝以后,改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左庶长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商鞅曾任此职.

  右庶长 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一级 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左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中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更卒之将为爵位名。其爵处左右庶长和大少上造之间,在商鞅改革前是职爵同体,是九卿中第二,地位显耀。

  右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少上造 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皆主上造之士也。”

  大上造 大上造即大良造官名。战国初期为秦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商鞅制定二十等爵,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与第十五级少上造均取“主上造之士”之意得名。见《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

  驷车庶长 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七级。取乘驷马之长而为众长之意,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大庶长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八级,仅次于列侯、关内侯。据《史记·秦本纪》,宁公(前716-704年在位)时已有此官。 商鞅变法之前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关内侯秦、汉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彻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汉武帝时,以避帝名讳(武帝名彻),改名通侯,亦称列侯。汉初列侯封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汉初户口稀少,历年既久,人口增加,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的封地,户数最多者达四万户。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税,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后又有仅赐名号不给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军侯,另行指定地方为封邑。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王 最高的爵位,统一天下,也就是皇帝。

 

侯爵贵族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1.贵族的基本介绍

2.巴尔扎克的简介

3.《蓬帕杜侯爵夫人像》作品介绍

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简介

5.腓特烈大帝的简介

法国古代贵族姓氏有什么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法国古代贵族姓氏吧,仅供大家参考。

  法国古代贵族姓氏

  墨洛温家族,481-751法国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时的王族,后被卡洛林王朝替代。

  卡罗林家族Carolingian,也译成加洛林家族,751-987年统治法国(西法兰克帝国),后被卡佩王朝代替。这个家族同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即东法兰克帝国,后被萨克森家族替代,大约是今德国、意大利)、中法兰克帝国(后被东西法兰克帝国瓜分)的皇族。

  在这之前的家族都不能当成姓氏,这时候贵族们还没有姓氏,从卡佩王朝开始,才渐渐有这个概念。卡佩这个姓氏其实也可以说是绰号,但是开始起到姓氏的作用。这个家族最早源于比利时的罗贝尔家族,后成为巴黎伯爵。卡佩家族Capetian Dynasty (巴黎伯爵家族,后来称法兰西公爵家族)987-1328年统治法国。

  卡佩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查理四世无嗣而终,卡佩王朝继承争端骤起。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企图以母亲的亲缘来继承法国王位,然而最终继承权却为瓦卢瓦de Valois的腓力所得,法国进入瓦卢瓦王朝。

  瓦卢瓦王朝继承卡佩王朝,于1328年-1589年间成为统治法国的王朝。他们是腓力三世的第三子瓦卢瓦伯爵查理的后裔。同时这个家族还统治着勃艮第和波兰。

  随后,王位又落在了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Bourbon家族上。法国进入波旁王朝时期。这个家族陆陆续续统治过纳瓦拉(今西班牙的一部分)、法国、意大利等国,至今仍然统治着西班牙和卢森堡,是欧洲最有名的王室家族。

  另有孔代亲王家族(德•波旁)、安茹公爵家族(德•萨伏伊)、波拿巴家族、内穆尔公爵(德•富瓦)家族等。

  现在的法国是共和政体,贵族基本上取消。今日所谓真正的贵族是指法国君主时期、帝国时期册封的贵族后裔而已。他们在社交场合,总是以风流倜傥而又不失雍容华贵的风姿赢得众人的注目。据统计,1789年前,法国约有1万7千户贵族;系谱学家估计今天尚有3500户。1972年,《现代贵族谱》列出3667户,其中君主时期3153户,第一帝国时期234户,复辟时期225户,七月王朝13户,第二帝国34户.萨瓦并入时带来8户。1880年第三共和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国王,当然贵族也没再增加一户。

  很多贵族的姓氏上带“德”,如彼埃尔•雅更•德•马尔杰里大使、达斯蒂埃•德•拉•维杰里议员。但这并不绝对,很多平民现在也在姓氏中加德以示家族历史悠久。而真贵族中有10%不用“德”,显赫的罗什舒亚尔家族即是一例。

  古代法国贵族的形成

  贵族,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

  古罗马时期,贵族是享有特权的公民。他们和平民阶级相对立、形成特权阶级的公民家庭集团。在公元前400年之前,贵族曾垄断一切官职和圣职。罗马皇帝必须是贵族出身。贵族免服兵役。4世纪以后,贵族逐渐演变成非世袭的荣誉头衔。

  古代法国贵族的名人

  伏尔泰出生于1694年的巴黎,父亲是一位审计院司务,母亲是来自贵族家庭。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讽刺当时的统治者,捍卫公民自由,支持社会改革,他的作品对法国的大革命的思想家有重要的影响。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看过“法国古代贵族姓氏有什么”的人还看了:

1.女士贵族礼仪

2.女士贵族礼仪

3.中国古代贵族文化

4.中国唐朝贵族排位介绍

5.中国古代贵族等级划分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的图片



  所谓情人,它是指有爱情的两个人,那么在古代法国情人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1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2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3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4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5


  法国古代贵族情人图片6

猜你喜欢:

1.女士贵族礼仪

2.女士贵族礼仪

3.中国古代贵族文化

4.中国唐朝贵族排位介绍

5.中国古代贵族等级划分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



  法国贵族女人究竟有什么魅力,长的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1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2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3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4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5


  法国古代贵族女人图片6

  
猜你喜欢:

1.女士贵族礼仪

2.女士贵族礼仪

3.中国古代贵族文化

4.中国唐朝贵族排位介绍

5.中国古代贵族等级划分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



  都是贵族是几代人的传承,贵族起源于法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1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2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3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4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5


  法国古代贵族男人图片6

  
猜你喜欢:

1.女士贵族礼仪

2.女士贵族礼仪

3.中国古代贵族文化

4.中国唐朝贵族排位介绍

5.中国古代贵族等级划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