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参将相当与多大的军衔?

由网友()分享简介:清朝时期的参将相当与多大的军衔?
清朝时期的参将,相当于现在的团长。参将,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


清朝时期的参将相当与多大的军衔?

清朝时期的参将,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参将,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分守各路。明清漕运官设置参将,协同督催粮运。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标、河营都设置参将,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清代京师巡捕五营,各设参将防守巡逻。相当于团长。

清朝绿营沿袭明朝,亦有参将,秩正三品,位次副将,掌理本营军务,分省建置,其主要任务是镇戍地方。清朝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十一个战略军事区,每区下辖一至数省,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则由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或兼领提督的巡抚;省下为镇,镇的长官是总兵;镇下分协,协的长官为副将;协下设营,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营下设汛,汛的长官为千总、把总、外委千总、外委把总。

清朝兵制:汉军用绿旗,通称“绿营”,分驻各省,最高的统军官叫提督,下设镇(总兵)、协(副将)、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汛(千总、把总等)四级,逐级统属,参将是绿旗兵中“营”的主官。

扩展资料

参将为15世纪,中国明朝首设的官制名称,位阶约为今中高级军官。《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17世纪,清朝统治中国后,沿袭其官制,一般为绿营武官。

在清朝,该官品为秩三四品,位于总兵或副总兵之下,都司与游击之上。该官统兵官,位阶次于副将一级。服从于总兵,有时亦可以担任抚标(巡抚直辖的绿营兵)的中军,亦由兵部主管。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将



清朝时期的参将相当与多大的军衔

不是。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三军总司令(首长)。清朝之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之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则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于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一般来说,清朝于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则为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就台湾而言,20世纪之前,台湾总兵受台湾道节制,统辖部队称台湾镇,官衔亦称台湾镇总兵,人数则在一万名至一万五千名左右。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统领佐官,清末,北洋海师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清朝的武二品就是现在的:三军总司令(首长)。清朝的总兵:省军区司令员。(中将)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即五军都督府和都司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司下辖卫所,各都司所率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令于兵部。按照此军事体制,五军都督府每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各都司所设都指挥使即是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但遇有战争,朝廷还要往下派遣总兵官,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及公、侯、伯充任。明代总兵始设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以后在四年(1371年)、七年(1374年)、二十年(1387年)都有总兵被任命。建文二年(1400年),命李景隆为平燕将军,充总兵官。明成祖即位,命何福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始颁将军印于诸边将,其中有总兵4人,参将4人。但镇守蓟镇的总兵不得称将军挂印。总兵官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之后,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事权专一的局面,但也存在着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可能。为维护中央集权,再有战争时,朝廷又要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参与军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开始巡抚只为临时性的工作,后来才成定职,常驻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原来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要受其节制,就连总兵官也要听其指挥。明 袁可立《奏登师出海之期疏》 :“乃拔其尤者三千六百人,俾总兵沈有容领之先发,而副将李性忠所带家丁旧系辽左健士,臣于三月十二日饯而送之,嘱以相机进止以固榆关,以联毛帅。”总兵官之下,还设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游击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提督::正大军区政委、副司令员。(上将、中将)总兵:省军区司令员。(中将)副将:集团军军长。(少将)参将:军长、副军长。(少将)游击:师长。(大校、少将)千总:营长。(中校)百总:连长。(少校、上尉)把总:排长。(中尉)



明代总兵,参将,把总分别是几品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一、总兵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14世纪-17世纪初明朝时期,总兵为无品级之武官官名,统辖兵士、编制定员、位阶不固定,通常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

总兵相当于现在地方军区司令。

二、参将

参将,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分守各路。明清漕运官设置参将,协同督催粮运。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标、河营都设置参将,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清代京师巡捕五营,各设参将防守巡逻。

参将为15世纪,中国明朝首设的官制名称,位阶约为今中高级军官,比如旅长等。

三、把总

把总是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在明代属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守备),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

明驻守京师兵,分三大营,统兵官中有此官;各地总兵属下军官亦有此官,位次守备。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后职位日轻,至清代成绿营兵低级军官。秩正七品,位次于千总;京城巡捕五营统兵官亦设。

把总相当于现在某市公安局局长。

扩展资料

明朝末年,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全国不过二十人左右,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权力是非常大的。

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即五军都督府和都司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司下辖卫所,各都司所率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令于兵部。

17世纪,清朝统治中国后,沿袭其官制,参将一般为绿营武官。在清朝,该官品为秩三四品,位于总兵或副总兵之下,都司与游击之上。参将统兵官,位阶次于副将一级。服从于总兵,有时亦可以担任抚标(巡抚直辖的绿营兵)的中军,亦由兵部主管。

把总,官名。属于明代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守备),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明驻守京师兵,分三大营,统兵官中有此官;各地总兵属下军官亦有此官,位次守备。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又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的土司官中有土把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总兵 (古代武官)

百度百科-参将

百度百科-把总



明朝的把总,千总,参将,总兵,提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还有西汉的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一、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提督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二、总兵是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今的军分区司令;

三、参将是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相当于现今的师长;

四、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营,设千总,相当于现今的营长;

五、把总是千总的下级,相当于现在的连长。

六、西汉的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都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从军职的角度看相当于现在的团长或师长。



扩展资料

一、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在受将军职前曾因战功被封为嫖姚校尉,时年仅十七岁。汉朝时校尉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校尉手下一定有自己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所以校尉的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带领士兵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二、参将为15世纪,中国明朝首设的官制名称,位阶约为今中高级军官。《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校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将



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俗话说康乾盛世,所以在康熙,乾隆时期较为强大,如果说最鼎盛,应该是乾隆在位的前期,当时的国力全世界第一,但是在后期,闭关锁国的危害逐渐出现,官僚主义泛滥,繁华的下面是逐渐落后的科学技术。清朝由此走向衰落。



清朝伯爵相当于啥级别干部

公爵、侯爵、伯爵为超品待遇,就是超过朝廷1品官员所享受的俸禄和土地。
子爵(正一品)、男爵(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
因上三爵,为皇室或蒙古皇室等皇家子嗣,所以待遇是高于官员的。
清一品相当于现在国家级领导人,如和珅,一品官就相当于总理级别。



清朝的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都是从明朝开始设置的。那时,政府派大臣处置地方军政事务,有两种头衔,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者就是总督,后者就是巡抚,都属于临时性质事罢还朝。 清朝时,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冶理辖区内的军民要政。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鸦片战争前,清朝全国有8总督16巡抚。8总督为:直隶、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江西。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督抚一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置。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开始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公元1885年,台湾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其余各省则督抚并置。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



清朝热河都统相当于几品官

  清朝热河都统为从一品官。
  都统,八旗组织中一旗的最高军政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gvsai ejen)”。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置,并各置左、右梅勒额真为佐官。天聪八年(1634),改梅勒额真(meiren ejen)为梅勒章京(meiren janggin)。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旗各一人,共二十四人。秩为从一品(初制正一品)。分掌各该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
  清朝时候热河总管,乾隆三年(1738年)改总管为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升为都统,皆属其处。热河都统辖承德府及内蒙古昭乌达、卓索图二盟。



谁有清朝时期的英国地图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7%E5%B3%AF%CA%B1%C6%DA%B5%C4%D3%A2%B9%FA%B5%D8%CD%BC%D0%CE%CA%C6%CD%BC&in=24752&cl=2&lm=-1&pn=5&rn=1&di=6348061593&ln=1&fr=ala0&ic=0&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pn5



明朝一个军队中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各有多少人?

明朝军队官职挺乱的.
先说总兵,总兵是派遣官职,无品级,带兵多少不定.有战事的时候带印领兵出征,打完仗印信上交.还分有总镇总兵和地方总兵,总镇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地方总兵就像游击队司令员,不过是派遣的.
副将,明朝没有副将这一级别.总兵下面就是参将.副将是清朝改的,相当于参将或游击.
以上总兵参将游击均为临时任命派遣的.千总和把总也不准确.这两个官职都是嘉靖后期设置的,起初各对应6,7品武将,后来演变成了灰常低级的武将.
明朝正统军职从低到高应该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五军都督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