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宝宝要当心肘关节脱位_学步宝宝穿什么鞋对走路好?

由网友(醉酒当歌)分享简介:肘关节脱位俗称“牵拉肘”,为什么说学步宝宝要当心肘关节脱位呢?原因是学步宝宝最容易出现肘关节脱位情况,相信不少家庭都有过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走路,刚刚开始学步的宝宝们,鞋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鞋子舒适才能有利于宝宝正在发育的脚有所帮助,也可以让宝宝更快的学会走路。我们都会担心的一个问题,宝宝在学步的时候穿什么鞋对他来说是好的...



学步宝宝要当心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俗称“牵拉肘”,为什么说学步宝宝要当心肘关节脱位呢?原因是学步宝宝最容易出现肘关节脱位情况,相信不少家庭都有过此类情况的发生,就是小孩正蹒跚学步时,家人怕孩子摔倒就拉着孩子的右手臂行走,谁知这样更容易出差错;不少宝宝的肘关节脱位都是这样导致的,以下是相关情况,一起来了解一下。

 

牵拉肘是许多家长或亲属带宝宝玩耍时“好心出差错”而惹下的麻烦。当给小宝宝穿衣服,或拉着手散步,上下楼梯突然跌倒,猛然牵拉孩子的胳膊后,都会发生牵拉肘。这时孩子骤然间啼哭不止,或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孩子的肘关节往往呈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与取物,不能自由活动,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

 

这种错位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6岁以后却少见了。这是因为4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头上端发育尚未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薄弱所致。由于“肘错位”后患肢疼痛致活动受限,容易被忽略或误诊为其他肘、肩部损伤而延误处理。

 

牵拉肘的诊断并不难,关键在于对本病有所认识。患儿一般都有患肢被纵向牵拉的病史。伤后因局部疼痛而啼哭不止,肘关节处于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拒绝他人抚摸患肢,不肯举手及用手取物。肩部、腕部及手指活动正常。仔细检查时,可发现肘前外侧桡骨头处有压痛。

 

一旦儿童发生肘错位,家长不必惊慌失措,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即可。由于手法较为简单,家长不妨先试一试,如果不行,再去医院就治。

 

具体操作方法是:抱患儿端坐,术者同患儿相对。将患肘屈曲90度置患儿身旁。术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关节转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动作。此时,可听到清脆的轻微弹响声或手指有弹跳感,表示桡骨头已复位儿停止哭闹,并可用患手上举取物。

 

桡骨头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应该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奉引小儿手臂或用粗鲁动作给小儿更换衣服,以免脱位再次发生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对脱位超过24小时或有反复脱位史的患儿,因局部有肿胀,复位时弹响声或弹跳感多不明显,复位后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状大多能缓解。此时,宜用颈腕带将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温馨提示:肘关节脱位的治疗一定要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年幼的宝宝,如果不及时医治,很容易留下后遗症。



学步宝宝穿什么鞋对走路好?

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走路,刚刚开始学步的宝宝们,鞋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鞋子舒适才能有利于宝宝正在发育的脚有所帮助,也可以让宝宝更快的学会走路。我们都会担心的一个问题,宝宝在学步的时候穿什么鞋对他来说是好的?为了大家能够少些担心,接下来就为大家解说一下学步宝宝穿什么鞋好。

1.

质地面料:牢固、柔软布面、布底制成的童鞋既舒适,透气性又好;软牛皮、软羊皮制作的童鞋,鞋底是柔软有弹性的牛筋底,不仅舒适,而且安全。不要给宝宝穿人造革、塑料底的童鞋,因为它既不透气,还易滑倒摔跤。2.

大小:一定要合适孩子的脚长得很快,有的家长就特意给孩子买大尺码的鞋,为的是多穿些时间。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不好。由于小脚在大鞋中得不到相应的固定,不仅容易引起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发育,还会影响以后走路时的正确姿势。还有的家长以为,鞋子虽然小了点,但还没穿破,就让宝宝将就着再多穿些时间。这对宝宝脚部肌肉与韧带的发育非常不利。孩子的脚骨软,穿小鞋会使宝宝的脚变形。这一时期宝宝脚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来说,3-4个月就要换新鞋。3.

式样:宽头、穿脱方便刚学走路的宝宝,穿的鞋子一定要轻,鞋帮要高一些,最好能护住踝部。会走以后,可以穿硬底鞋,但不可穿硬皮底鞋,以胶底、布底、牛筋底等行走舒适的鞋为宜。宝宝宜穿宽头鞋,以免脚趾在鞋中相互挤影响生发育。鞋子最好用搭扣,不用鞋带,这样穿脱方便,又不会因鞋带脱落,踩上跌跤。

4.

袜子:注意质地与大小宝宝的袜子以全棉织品为宜。不要给孩子穿尼龙袜,因为尼龙袜不透气,孩子脚汗又多,极易患脚癣。袜子的尺寸也要合脚,过大不跟脚,小了会影响脚的发育。所以,袜子穿小了也要及时更换。

通过以上内容讲述的学步宝宝穿什么鞋好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都能够健康的成长,希望上面的内容可以正确引导大家,给宝宝换上一双舒适的鞋子,这才有利于各项身体的发育。穿鞋是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也不容忽视。小编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大家少些烦恼。



再这样叫宝宝起床当心“杀”了他

叫宝宝起床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如果每天都这么粗暴地宝宝起床,就会在宝宝的精神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但妈妈们愿意花一点心思,那么,宝宝从起床那一刻开始,一天都会是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何乐而不为呢?

以下叫宝宝起床的方式都是“杀伤性”叫醒,妈妈却经常在做:

1、掀被子

宝宝还在美美地睡觉,妈妈上来就去掀被子,被子给宝宝的睡眠安全感瞬间消失,宝宝自然变得生气,有的宝宝就算有“起床气”,妈妈责怪宝宝爱生气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叫起床的方式呀。

2、拍打、摇晃

宝宝怎么叫都不醒,妈妈就立即拍宝宝的脸,摇晃宝宝的身子。妈妈可知道,对睡眠中的宝宝来说,这些动作就像是袭击一样的,宝宝突然被弄醒,神经也会被刺激到,妈妈这样更会影响宝宝身体发育。

3、不停唠叨

人就像一台机器,宝宝从睡眠中完全“启动”,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有些妈妈每隔量两分钟就叫宝宝一次,这样是谁都会觉得烦的啊。

4、制造噪音

有的妈妈故意大声走来走去,用力开关衣柜,想用这些声音吵醒宝宝,但这样真的好吗?反正豆妈也是觉得讨厌的。

做一个温柔的妈妈,应该这样叫宝宝起床:

1、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轻轻地叫醒宝宝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去叫醒宝宝,时间长了,宝宝就养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哪天即使不叫,他也会自己醒来。而且,即使宝宝自己不醒,妈妈也应该轻拍脸、轻声呼唤、轻晃宝宝肩膀来叫醒他。

2、用光线叫醒宝宝

在睡眠中,宝宝对光亮是敏感的。妈妈可以把卧室窗帘轻轻地拉开,太阳的光线就自然把宝宝唤醒了,这是最自然、无害的叫醒方式啦!

3、用美食叫醒宝宝

每个宝宝都是一个小吃货,妈妈做好美味的早餐,告诉宝宝:你想要的吃的来了。宝宝应该都会被“馋”醒了,呵呵~

4、亲吻

早晨, 妈妈轻轻地坐到宝宝的小床边,用轻柔的声音唤宝宝起床,等宝宝睁开眼睛,妈妈给宝宝一个微笑、一个吻、一个抱抱,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宝宝一定会甜甜地醒来,一整天都有愉悦的心情。



这样给宝宝洗澡当心弄丢小命

有的妈妈认为,即使冬季,也需要给宝宝勤洗澡,保持干净。因为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身上会分泌出很多油脂和角质,勤洗澡,能保证宝宝清洁,让宝宝感觉舒适,睡眠好了,自然长得也快。也有的妈妈认为冬季穿得多,出汗少,不需要给宝宝太频繁的洗澡。孩子不像大人那么爱出油,代谢也没那么快。所以有时候洗过了,反而会对皮肤不好,甚至会让孩子对细菌太敏感、爱过敏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丢了宝宝的命。而且冬季寒冷,如果家里不是很暖和,宝宝很容易着凉感冒,还不如不洗呢。

专家认为,宝宝的皮肤和大人不同,他们的皮肤更薄、更娇嫩,每天洗澡的确能让孩子干净,但也可能造成皮肤干燥。尤其是对皮肤本身比较干的孩子来说,每天洗澡,很可能让皮肤脱水,变得更干燥,甚至起皮。夏季可以适当勤洗,秋冬季节一周洗澡一两次即可。

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保温,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如果给婴儿洗澡时间过长,更会让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吸水变软,降低皮肤的抵抗能力。其次洗涤、沐浴一般以温水为宜,37℃~40℃左右比较合适,水太烫容易烫伤宝宝娇嫩的皮肤,水太凉宝宝容易感冒。如果天气很冷,也不要水温过高,应该提高室内温度,最好保持20℃以上。

可适当用一些儿童浴液及香皂,以除去皮肤上的皮脂、尘埃和污垢。干燥性皮肤最好不用香皂,以中性及多脂儿童香皂为宜。初冬干燥,家长不需要每天都用沐浴露,一般一周使用沐浴露两到三次即可,这是因为婴儿的皮肤外面有一层油脂,这对保持皮肤滋润、减少外部刺激都很重要。不少沐浴液是碱性的,它会破坏这层油脂,容易让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用沐浴液反复擦身,严重者还可能形成敏感性皮肤。

此外,浴霸最好是洗浴前开好,洗浴时建议关掉,以免损伤孩子眼睛。浴霸多采用远红外线,光线较强,而婴幼儿的角膜和结膜表层都比较娇嫩,再加上出于好奇,他们会追着光看,很容易对角膜和结膜造成伤害,影响将来的视力发育,甚至有可能造成视力永久受损。



这时候给宝宝洗澡当心要了他的命

为孩子选择洗澡的时间很重要,若时机不对,很可能让孩子产生不良反应。那么,到底是哪5种情况下不能给孩子洗澡呢?

1、临睡前

临睡前给孩子洗澡会使得孩子的体温升高,而孩子想获得良好的睡眠只有在洗澡后体温回复之后才可以获得。而且洗澡之后就睡觉会让孩子带着湿气入睡,加大孩子生病机率。

因此为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最好选择睡前两个小时洗澡。

2、刚睡醒后

孩子刚睡醒就洗澡会消耗很大的能量,让孩子上学时感到疲劳。

而且,刚睡醒的时候身体缺乏能量,这个时候洗澡也有可能引发低血糖晕倒等有害身体健康的情况。

3、发烧时

孩子发烧时体质处于虚弱期,并不是完全不能洗澡,洗澡可以洗净虚汗,也可以除菌等。

但长时间洗澡容易引发头晕,严重会出现昏厥,因此不建议在发烧时洗澡,可以给孩子泡脚促进排汗。

如果一定需要洗澡,则要注意缩短洗澡时间、注意保暖、擦干不要着凉。

4、刚运动完

当孩子玩得满头大汗后,一定要经过片刻休息再洗澡。因为人体在运动时,血液循环会加速,流向肌肉和心脏本身的血液增加。

如果运动停止后立即洗澡,机体受热水刺激,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续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是造成心脏和脑部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

5、吃饱后,饥饿时

吃饱后人的消化系统开始工作,大量的血液在胃部运转,其他器官血液相应减少。这时候洗澡,皮肤和肌肉血流量增加,胃部没有充分血液,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孩子的肠胃和营养吸收都不利。

人在饥饿时的血糖水平最低,无法保证洗澡时所消耗的热量。而热水会造成全身血管扩张,引起脑供血不足,会造成孩子头晕、目眩、甚至有昏倒的危险。



这么疼爱宝宝当心怨你一辈子

你还在嚼碎食物喂宝宝吗?当心!要注意宝宝感染上这种疾病。

肝脏是人体内唯一的“解毒”器官,然而近年来,儿童肝脏疾病已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拦路虎”。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肝病专家18日表示,“接吻病”(EB病毒)正在成为儿童肝脏疾病的重要病源,由其引发感冒、发烧等疾病的患儿中,有30%至50%出现肝脏损伤。

今年3月18日是第16个“全国爱肝日”,其主题是“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当天,湖南省儿童医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该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肝病患儿47837人次,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接诊13457人次、18016人次、16364人次。数据还显示,接诊肝病患儿总人数中,0至3岁婴幼儿32095人次,4至6岁学龄前儿童1881人次,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7222人次。

“在医院住院患儿中,EB病毒感染引起肝脏损伤的约占到1/4。”该院肝病中心主任李双杰介绍,EB病毒全称为Epstein-Barr病毒,人群普遍易感,95%以上的成人携带有该病毒,其主要通过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因此EB病毒也俗称“接吻病”。

李双杰表示,根据血清学调查,中国3至5岁儿童EB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而EB病毒感染后,就终生存在于人体血液内,一旦免疫力下降,潜伏的EB病毒就可能再激活形成复发感染。“因此给孩子喂食时,大人不要把食物在嘴里嚼碎后再喂给孩子。”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病房,记者看到,7岁的男孩宇宇(化名)和1岁8个月的男孩浩浩(化名)正在接受肝病治疗,但宇宇的病情比浩浩要严重很多,已经发展为慢性EB病毒感染。李双杰表示,两个孩子最开始表现出来的都是眼睑部浮肿,但浩浩在浮肿出现3天后就被确诊感染EB病毒,而宇宇则是患病半年后转入该院才确诊。虽然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是由每个人各自的基因表型决定的,但早期发现仍然对治疗有关键的意义。

李双杰说,人体不停地从外界摄入各种物质,产生能量与废物。由于肝脏代偿功能强,因此肝脏疾病常具有“无反应、无表现、无感觉”的“三无”特点,非常“沉默”,早期难以察觉。等到出现乏力、厌食、厌油、食欲不振,以及皮肤、巩膜、尿液发黄等明显表现时,肝脏已造成了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损伤。“一旦肝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体内的毒素将无法正常分解,人体健康将面临重大危机。”

因此,每年进行1到2次肝功能检查是早期发现肝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要预防“接吻病”。李双杰表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控制EB病毒传染的有效方法,目前EB病毒疫苗在国内已研制成功,在不久的将来还可直接接种疫苗预防EB病毒感染。

嚼碎食物喂宝宝还容易引起这些疾病

嚼碎食物喂宝宝,很容易导致宝宝的肝脏受损得肝病,除了这个危害之外,还有哪些危害?

有些老人认为把食物嚼碎后再用手指抹给或嘴对嘴地喂宝宝,这样食物好消化,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医生表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喂养方法和不良的习惯,对宝宝的健康危害极大,同时也不利于发育。

1、食物经嚼后,香味和部分营养成分已受损失

经大人们咀嚼的饭菜口味差多了,食物的色香味全都被大人品尝了,留给宝宝的是一团软烂的、味道极差的食物。宝宝经常吃这种被咀嚼过的饭菜,也会影响食欲。宝宝虽然牙齿未长齐,咀嚼不好,但是有一定的消化能力,而且人的消化功能要在不断尝试各种食物后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因此,不提倡这种喂食方式。建议家长用婴儿专用器皿把食物做成宝宝可以接受的程度,直接喂给宝宝。

2、影响孩子口腔消化液分泌功能

使咀嚼肌得不到良好的发育。让孩子自己咀嚼可以刺激牙齿成长,同时还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胃内消化液的分泌,以帮助消化,提高食欲。口腔内的唾液也因咀嚼而分泌更多,能够更好地润滑食物,使得吞咽更加顺利。

3、可能使孩子感染某些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感、流脑、肺结核等。嘴对嘴喂时,如果老人有上述疾病,病菌或病毒很有可能经口腔、鼻腔传染给孩子。



宝宝需分阶段选择纸尿裤

以往的时候,宝宝们用的都是尿布,虽然尿布用起来比较环保,但是尿布有个缺点就是尿湿以后就得换,而宝宝每天都得用好多的尿布,但是就需要很多的尿布,而且还不容易干,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更是不容易干。所以现在就有了纸尿裤,但是要注意的就是宝宝需分阶段选择纸尿裤。

自从现在有了纸尿裤后,既让家长们方便,而且还非常的适用。但是宝宝纸尿裤是分大小不等的,有婴儿时期的宝宝纸尿裤,还有幼儿时期的纸尿裤。所以宝宝需分阶段选择纸尿裤,否则就会不适合宝宝选用,让宝宝会感觉到不舒服。
小婴儿(0~5个月):舒适度和柔软度

小婴儿用的纸尿裤要透气无刺激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宝宝,活动能力相对比较低,于是舒适度和柔软度成了妈妈挑选纸尿裤优先考虑的重点。新生宝宝的纸尿裤要求:轻薄透气在宝宝排泄之后,父母一定要及时地更换纸尿裤,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红屁股和尿布疹。然而,很多新生宝宝排泄并不规律性,让新手父母们难以掌握,所以在挑选纸尿裤的时候,就不能够只注重厚度和吸水强度,而要针对宝宝的皮肤和季节特点,为他选择轻薄透气型的纸尿裤。

有滋润保护层优质的纸尿裤一般都会在无纺布层中添加天然的护肤成份,形成一层含有润肤成分的柔软保护层,不仅触感光滑、柔软舒适,还能有效隔离吸收过的尿液避免刺激宝宝的皮肤;同时,保护层还能起到滋润。

学爬期(6~12个月):合身体贴

学爬宝宝所用纸尿裤应贴身防漏

宝宝逐渐长大了,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他学会了独坐,身体向前倾,想要拿你手中的玩具和你玩耍,这时候,你不得不考虑为他换一款更适合他的纸尿裤。

防漏设计

宝宝活动多了,如果纸尿裤设计不合理,就很可能发生活动中的外漏、侧漏现象。好的纸尿裤能安全地把尿液和软便隔开,让宝宝轻轻松松探索世界。

随意贴设计

纸尿裤的这种设计方便妈妈能随意调整适合宝宝腰围大小的松紧度,这是许多商家宣传时强调的重点。这个时期的宝宝,他更需要纸尿裤的合身体贴,让他活动更自如。

学步期(13个月以后):设计和剪裁

宽松漂亮的尿裤适合学步宝宝用

当宝宝向世界迈出第一步,便预示着他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在逐渐成熟。臃肿肥大的纸尿裤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活动,而太小紧绷的尿裤又很可能磨损他大腿内侧的肌肤。这一时期,选购纸尿裤,妈妈更多要考虑的是纸尿裤的设计与剪裁。

宝宝需分阶段选择纸尿裤,专家为我们从小婴儿再到13个月的宝宝的纸尿裤的介绍,希望家长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以上的规格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让宝宝穿上纸尿裤后感觉到舒服。而且还要记住勤换纸尿裤,否则会让宝宝的皮肤受到感染。




纸尿裤VS传统尿布 妙招助你轻松选购纸尿裤

纸尿裤是一种抛弃式的尿裤,以不织布、纸、棉等材料制成。纸尿裤是给宝宝贴身使用,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漏尿或者宝宝皮肤损伤,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尿布疹等各种疾病,因此妈妈在购买时应谨慎选择。另外,也有些婆婆和妈妈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尿布,到底是传统尿布好还是纸尿裤好呢?挑选纸尿布又有什么注意事项,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传统尿布VS纸尿裤

纸尿裤的诞生帮妈妈们解决了很大的麻烦,而纸尿裤的选择其实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竞争”,家里传统的婆婆妈妈可能会选择在宝宝还未出世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自己裁剪的尿布;而现代时尚辣妈则应该是倾向于便捷方便的纸尿裤。那么究竟是给宝宝用纸尿裤好还是传统尿布好呢?

婆婆妈妈钟爱传统尿布

1、传统的尿布大多是棉布材质,柔软透气,而且传统尿布不像纸尿裤那样紧紧裹住宝宝的小PP,能使湿气和热气无阻挡地排出,舒适环保。

2、棉质的传统尿布吸收宝宝尿液的速率以及吸收量都是较好的,但吸了水的尿布,即使吸收量不大,也容易回渗。

3、尿布在宝宝尿尿后无法保持表面的干爽,尿湿后必须赶紧更换,小宝宝一天尿尿十分频繁,这对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件相当麻烦的事,宝宝没办法安稳地睡觉或好好玩,妈妈也得不断地打开尿布、包好,费时费力,而且尿液容易外漏,会浸湿或弄脏衣服,又增添了清理的麻烦。

现代辣妈支持纸尿裤

1、纸尿裤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表面包覆层、吸收芯层和底布。纸尿裤的透气性好坏主要取决于表面包覆层的质量,若纸尿裤不透气,则会容易导致宝宝长屁屁湿疹。

2、纸尿裤的吸收芯层能够俘获并快速吸收尿液,纸尿裤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都较好,并且不容易回渗,可以减少尿液与皮肤接触的时间,有利于时刻保持宝宝PP的干爽。

3、市面上的纸尿裤种类丰富,码数齐全,任何年龄阶段的婴儿都能找到合身、不易漏液的纸尿裤。纸尿裤是一次性用品,无需清洗,只需一穿一脱就轻松卫生地解决了宝宝的止尿问题,十分的方便快捷。

其实,在选择尿布上并不是绝对,传统尿布和纸尿裤都各有优点,家长们其实可以尝试着两种尿布交替使用,吸收优点,互补不足。对宝宝好的防尿床方法才是最好的,如果可以把宝宝训练得有尿意的时候是最好的啦,不过再天才的宝宝年纪不小的时候都会有尿床的这么一段时间,还希望各位家长选择对宝宝最好的方法。

市场上有些纸尿裤产品不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对纸尿裤(含纸尿片/垫)产品质量进行抽查中,婴儿纸尿裤抽样合格率为82.8%,婴儿纸尿片/垫抽样合格率为95.0%。抽查结果表明:纸尿裤(含纸尿片/垫)总体产品质量较好,产品质量符合优等品的有40种,占合格品总数的78.4%。但本次抽查中仍有部分纸尿裤质量不合格,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部分纸尿裤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

由于纸尿裤、尿片/垫产品使用者是婴幼儿或者失禁成人使用,这些人群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卫生指标不合格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次抽查中有5种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其中4种产品细菌菌落总数不合格,1种产品细菌菌落总数和真菌菌落总数同时不合格,这些产品会给使用者带来健康隐患。

二是部分产品渗透性能不合格。

渗透性能通过滑渗量、回渗量和渗漏量三个指标来衡量。本次抽查中有3种产品滑渗量和回渗量2个指标不合格。渗透性能不合格的产品,容易导致产品不能较好的吸收和固定液体,造成使用者皮肤感觉潮湿、不舒适,影响皮肤健康。

三是少数产品ph值不合格。

纸尿裤产品的ph值反映产品的酸碱度,ph值超标,会对皮肤产生刺激,给使用者带来不适的感觉。

另外,国内近期还发现个别企业从国外进口一次性残次品纸尿裤、纸尿布,加工后在国内销售,其纸尿裤、纸尿布微生物检测严重超标。应该说,好的纸尿裤从外观上看应干净整洁、无异味、表面无破损、无污迹、不干胶条没有撕开的痕迹。揭开产品的无纺布面层观察,绒毛浆吸收层应蓬松、洁白、无浸渍。

1、大小形状:宁小松勿小紧,宁稍大勿偏小

纸尿裤的大小一定要符合宝宝的体形。每个品牌都会设有很多尺码,妈妈们在选择的时候建议参考包装外所标示的尺码,特别注意纸尿裤的腿部和腰部的松紧槽,不能过紧。给宝宝选择纸尿裤的原则是“宁小松勿小紧,宁稍大勿偏小”。

2、功能:防漏、粘贴、透气和吸水

购买纸尿裤需要考虑防漏、粘贴、透气和吸水功能。

1)防漏设计包括防测漏和后漏,一般是在大腿内侧设有褶边及腰部防漏褶边。

2)最好选择可以反复粘贴的纸尿裤,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也不易松开脱落。

3)纸尿裤的表面会有许多微型小孔,透气性好的纸尿裤可以防止宝宝患尿布疹或热痱。

4)纸尿裤的吸水功能也很重要,吸水量和吸水速度会直接影响到纸尿裤的好坏,量大和速度快的能更好地保持宝宝的屁屁干爽,不易生病。

5)另外在设计上有些品牌会有尿显,能帮助妈妈们掌握更换频率,以便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

3、材质:柔软舒适,不能有任何刺激性成分

宝宝的皮肤很薄,受到摩擦很容易破损。纸尿裤表面一定要柔软舒适,不能有任何刺激性成分,以防止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目前市面上有些产品添加了芦荟、绿茶等护肤成分,可以减少尿便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也可以帮助除臭消炎。

4、季节:春夏轻薄,秋冬加厚

春夏季节为宝宝选择轻薄透气的纸尿裤,秋冬季节可使用加厚型的。

5、宝宝年龄段

宝宝的不同生长阶段,纸尿裤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侧重。小婴儿(0~5个月)需要注意舒适度和柔软度还要注意透气无刺激,学爬期(6~12个月)的宝宝需要选择合身体贴、防漏功能较好的产品,学步期(13个月以后)的宝宝会需要更注重设计和剪裁,宽松漂亮的纸尿裤更适合学步宝宝用。

6、购买注意:安全质量

建议新妈妈们在选购纸尿裤时尽量要到大超市和大商场以及母婴专卖店去购买,尽量挑选一些大企业生产的知名品牌,安全和质量更可靠,在购买的同时应注意观察产品的包装标识,如: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妈妈们最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纸尿裤。

7、专家提醒

虽然纸尿裤使用方便,但穿上纸尿裤,会形成一个潮湿的环境,不利于皮肤健康,所以不宜长时间穿戴,最好在取下纸尿裤后不要马上更换新的,而是要让皮肤进行适当的透气,保持皮肤干爽,这样有利于减少尿布疹的产生。希望购买儿童用纸尿裤的消费者,对于商品应该慎重选择,以免对婴儿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走路拽着宝宝手?当心脱臼!

“医生,快帮忙看看我家宝宝是怎么了?”伴随着一阵小孩儿的哭吵声,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小男孩心急火燎地跑进了诊室。只见小男孩低垂着左侧的胳膊,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伤心地哭闹着。通过一番询问才得知,孩子今年2岁了,半小时前妈妈带着他去公园玩儿,在通过一个台阶时,妈妈拽着他的左手腕用力向上提了一下,宝宝就突然开始哭闹起来,左侧的胳膊也不能活动,轻轻一碰就会引来一阵哭闹。医生诊断后发现是桡骨小头半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达拉肘”,又叫“牵拉肘”,大部分发生在2~3岁的孩子身上。成人肘部的桡骨小头是被一条叫环状韧带的组织紧紧限制着的,不会随着肘关节的运动而“出轨”,而儿童的环状韧带还未发育健全,相对比较松弛。因此,在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时,手腕或前臂受到较大的纵向外力牵拉,使桡骨小头容易滑脱造成半脱位状态,导致肘关节无法屈曲,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比较容易,一般无需拍摄X片,复位方法也比较简单,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手到病除。复位后无需特殊外固定,前臂屈肘90°悬吊一周即可。但还是要提醒父母们注意以下问题:

宝宝学步时尽量选择较平整的地面,否则容易摔倒,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牵拉宝宝的手,导致脱臼;当宝宝上楼梯或摔倒时,家长应尽量避免直接牵拉手腕,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将宝宝抱起,或牵拉上臂;不要两个大人在宝宝的左右两侧手拉手荡秋千或转圈玩耍。

一旦发生脱位后不必惊慌,不要反复乱动或试图屈曲肘关节,以免加重损伤,可用丝巾或布带等临时固定前臂不动,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宝宝为初次脱位,复位后一般只需短暂休息即可,如为反复多次脱位,则最好用前臂吊带于90°屈肘位悬吊前臂1周,并且尽可能避免再次牵拉伤肢,以免反复发生成为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5岁以下儿童在穿脱衣服时要动作轻柔,切勿过分牵拉和旋转儿童前臂。



宝宝饮食中加盐一定要当心

宝宝从出生后就开始喝母乳,一直到可以添加辅食了,有的妈妈认为宝宝的饮食过于清淡,因此会在宝宝的饮食中放盐,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宝宝每天应该吃多少盐?

1岁以内无需加盐:宝宝6个月以后应开始添加辅食,但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能满足宝宝需要,因此1岁以内的不需要额外加盐。

1-3岁尽量少吃盐:根据最新版参考摄入量,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700mg钠(相当于1.8g食盐),但通常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钠,如奶类、主食、肉类、绿叶蔬菜、水果等,因此宝宝3岁以前应尽量少吃盐。

3-6岁每天吃盐不超过2g:3-6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900mg的钠(相当于2.3g食盐),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钠,必须通过食盐获取的那部分钠也不多,因此3-6岁宝宝每天吃盐应不超过2g。

6岁以上每天吃盐3-5g:孩子6岁以后可适当增加盐摄入量,但最好控制在3-5g以内。

高盐饮食对宝宝的5大危害

1、高盐饮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亦相应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

2、高盐饮食后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

3、高盐饮食可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

4、高盐饮食会影响儿童体内对锌的吸收,会导致孩子缺锌。

5、高盐饮食会加重宝宝的心脏、肾脏负担。宝宝的肾脏发育还不健全,不足以渗透过多的盐。如果辅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由此使肾脏和心脏功能受损。而且,从小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容易纠正,而重盐饮食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13岁宝宝的食品如何加盐

由于宝宝从母乳和牛奶中摄取的天然盐分已经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鸡蛋、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等中也都含有盐,因此1岁以内的宝宝食品内不要再额外加盐。1~3岁的宝宝可少量添加食用盐,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控制宝宝的盐分摄入:  

1、菜快熟或出锅时放盐

炒菜或做汤时,待快熟或出锅时再放盐,这样效果更好。

2、“餐时加盐”法

如果宝宝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在菜肴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待菜肴烹调好端到餐桌时再放盐,这样会使盐仅附着在菜肴表面,只放一点盐但吃起来却会有味道。  

3、借味调味法

如果妈妈担心宝宝的食物太淡无法入口,可适当改善口味,用甜、酸味代替咸味,或在汤里加点生抽、虾皮来调味。  

4、避免给宝宝吃腌制加工类食物

中国传统食品有不少腌制加工类食物,例如梅干菜、咸鱼、腊肉、豆瓣酱、榨菜、酸泡菜、大酱、腐乳、咸鸭蛋等,含钠量普遍较高,应尽量避免给宝宝食用。  

5、全家总动员,多吃清淡饮食

孩子的口味与家长有关,家长的口味重,孩子饮食中的盐含量也会增多。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一定要注意减少盐的成分。

其实,对于宝宝非常敏感的味蕾来说,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而这些食物也含有足够的盐。只要不用成人食物刺激宝宝,他们完全可接受不加盐的食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