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附丸的功效与作用_半夏南星白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烟酒成瘾)分享简介: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栀附丸。【处方】栀子(炒)附子(制)各等分【制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半夏南星白附丸。【处方】半夏...



栀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栀附丸。

【处方】
栀子(炒)附子(制)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治疝痛攻冲胸胁,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5克,茴香、木香汤下。

【摘录】
《医级》卷八

上文主要介绍了栀附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半夏南星白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半夏南星白附丸。

【处方】
半夏、南星、白附各等分。

【制法】
上药生用,为未,水为丸,以生面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
痰眩冒,头痛,恶心,吐酸水。

【用法用量】
生姜汤送下。

【摘录】
《医钞类编》卷十

通过以上对半夏南星白附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半夏南星白附丸。



黄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黄附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附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

【制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大黄为衣。

【功能主治】
翻胃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水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卫生家宝》

看了上文对黄附丸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艾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艾附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
白艾叶 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 没药(别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沙锅内煮,令枳壳烂,同艾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海虚冷,月水不行,脐腹疼痛,筋脉拘挛,及积年坚瘕积聚。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空腹时服。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
当归2两,熟地2两,白芍2两,川芎1两,人参1两,石菖蒲(炒)1两,吴茱萸(开口者,醋炒)1两,蕲艾4两,肉桂1两,熟附子1两,香附4两。

【制法】
上为末,蕲艾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醇酒送下。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当归1两,芍药1两,熟地黄1两,生地黄1两,香附子1两,蕲艾1两,陈皮5钱,藿香5钱,白芷牡5钱,牡丹皮5钱,藁本5钱,丁皮3钱,木香3钱。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暖子宫。主宫冷不孕,白浊,产后积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子宫冷,热酒送下;白浊,盐汤送下;产后积血,艾醋煎汤送下。

【摘录】
《济阴纲目》卷六

【处方】
熟地5两,当归3两,白芍1两半(酒炒),艾叶1两半(醋炒),丁香1两,香附2两(酒炒),木香1两,藿香1两半。

【制法】
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
血虚宫冷不孕,脉弦缓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
血亏气乱,子宫寒冷,故天癸来迟,不能孕子焉。熟地补血以滋血室,当归养血以荣经脉,白芍收敛营血,艾叶温暖子宫,香附温中散滞气,藿香开胃醒脾,丁香温中散滞,醋丸以收之,酒下以行之。使子宫温暖,则经血充盈而经气调和,天癸无来迟之患,岂犹有不能孕子之忧哉!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七

【处方】
艾叶(同香附、醋煮)1斤,香附1斤,当归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熟地2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木香1两,白芷1两,琥珀5钱。

【制法】
上为末,酒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疼。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处方】
熟艾(揉极细作饼,焙)4两,香附(醋酒同煎,捣)6两。

【制法】
姜汁和神曲为丸。

【功能主治】
妇人气血两虚、经行后腹痛。

【用法用量】
砂仁汤送下。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
好香附子1斤,陈艾4两,陈醋1大碗。

【制法】
同煮,待香附子煮透,去艾,将香附子炒干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无子;男女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白汤任下。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十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艾附丸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海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海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

【别名】
海粉丸

【处方】
香附4两,海石2两(醋煮),桃仁(去皮)1两,白术1两。

【制法】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
怀孕另有血块如盘者。

【用法用量】
海粉丸(《竹林女科》卷二)。

【摘录】
《宋氏女科》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海附丸的做法了呢?养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对你有一些帮助!



姜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丸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今天就来看看姜附丸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
香附子1斤(大者,去毛皮,泔浸3宿,春夏1宿,滤出水,净洗,入银石器内用井水煮,上有2寸分水方可,入大蒜20枚,去皮铺在上,慢火煮,候蒜烂,以竹箸搅,以蒜汁干为度,滤出焙干用),神曲(炒黄)4两,干姜(生)4两,荜茇2两,丁皮2两,胡椒2两,缩砂仁2两。

【制法】
上为末,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实脾胃,进美饮食。主脾胃气弱,饮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饮食难于克化。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任意汤使下,不以时候。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
附子2两(炮),干姜1两。

【制法】
上为末,捣为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肺伤动,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4丸,1日3次。

【注意】
忌猪肉,冷水。

【摘录】
方出《肘后》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处方】
赤乌脚4两,附子1两,干姜1分。

【制法】
上为末,用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久赤白痢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二

【处方】
附子3枚7钱重者(炮,去皮脐),白术4两,干姜2两(炮)。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逐寒祛湿,温脾胃,止泄泻。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3分,乌头(炮裂,去皮尖)1分,吴茱萸(汤浸1宿,焙干,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中寒,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下结实。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腹以酒送下,日3夜1;未效,稍加丸数。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别名】
附子姜朴丸

【处方】
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霍乱,呕吐不止,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附子姜朴丸(《卫生总微》卷七)。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尝试服用姜附丸,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除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姜附丸还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有效地增强身体某些方面的机能。



法制姜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法制姜附丸,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
香附子(炒去毛,称1斤,米泔水浸,秋冬3日,春夏1日夜,漉出新水洗浸,入银器中,水3碗,令香附上有水寸余,次取大蒜20头,去皮膜,取仁铺在香附上慢火煮之,候蒜如糊,即用银匙不住手搅200-300转,以蒜不见而汁干为度,取出候冷,每香附子1个横切5-7段,慢火焙干,冷入后药),神曲(炒黄)6两,干姜(炒)4两,荜茇2两,丁皮2两,胡椒2两,缩砂仁(炒)2两。

【制法】
上为极细末,汤浸1宿,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随汤亦可下,不拘时候。浸蒸饼,待汤已入蒸饼了,稍冷,用新布包裹,裂去水,方可用药,如觉难丸,入少面糊为丸,不妨更加净陈皮2两,用盐水浸焙干,尤妙。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四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法制姜附丸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白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上一提到白附丸,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白附丸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别名】
真珠膏、人参丸

【处方】
白附子(生)2个,天南星(炮)半两,全蝎37枚,人参2钱,白僵蚕(麸炒)14个,朱砂1钱,脑、麝、乳香各少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小儿因惊,或风涎盛,手足欲动之疾,天钓眼睛,搐掣手脚;涎潮心舍,叫唤不应,并夹惊伤寒、惊痫。

【用法用量】
真珠膏、人参丸(原书同卷引《张氏家传》)。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引《刘氏家传》

【处方】
牛胆星1两(须用黄枯牛胆,腊月粉南星,亲手修台风干,隔1年用。牛胆,须入3-4次者佳),大陈半夏半两,粉白南星1两(切作片,用腊雪水浸7日,去水晒干),枯白矾2钱半。

【制法】
上为末,宿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痰。

【用法用量】
用姜汁蜜汤送下。

【摘录】
《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
白附子2两(盐水炒黑),黑附子2两(盐水炒),黄狗头骨4两(炙灰)。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白崩经久,脉微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
寒湿袭虚,带脉不固,而白带淫溢特甚,故曰白崩焉。黑附子补火燥湿,白附子燥湿升阳,黄狗头骨壮阳涩脱,以固白崩也,蜜以丸之,饮以下之,使阳气内充,则寒湿外散,而冲任清和,带脉无不完固,何有白带溢甚,谓白崩之患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
南星2两,半夏(2味用冬藏雪水于6月6日浸起,晒干,又浸,凡9次方用。)1两,白附子1两,白矾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有痰,感冒发热,吐泻,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
1岁儿服8丸,用薄荷汤化下。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处方】
南星8两(切片),白矾半两(末),白附子2两。

【制法】
以水浸南星、白矾过一指,晒干,研细,入白附子,和匀,飞罗面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风痰。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姜、蜜、薄荷汤浸化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六一引《新效方》

上文介绍了白附丸的食用方法,我们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采纳后好好利用白附丸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椒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椒附丸是一种对很多病症都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中医很早就有关于椒附丸的相关描述。现代医学也证明了椒附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它应该如何食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槟榔各15克 陈皮(去白)牵牛(微炒)五味子 石菖蒲 干姜(炮)各30克

【制法】
上八味,锉碎,以好米醋放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吞下。妇人血海冷,用当归酒送下,泄泻,用饭饮送下,冷痢,用姜汤送下,赤痢,用甘草汤送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
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脾胃虚寒,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
每次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川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槟榔半两,陈皮(去白)1两,牵牛(微炒)1两,五味子1两,石菖蒲1两,干姜(炮)1两。

【制法】
上锉,以好米醋于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壮气,温和五脏,暖补下元。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妇人血海冷,泄泻,冷痢,赤痢;肾气亏乏,腰疼。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盐酒或盐汤空心食前吞下。妇人血海冷,当归酒送下;泄泻,饭饮送下;冷痢,姜汤送下;赤痢,甘草汤送下。

【摘录】
《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方)

【处方】
绵附1个(12钱者),胡椒100粒。

【制法】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脐下极冷,腹痛楚异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黄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姜汤或盐汤空心吞下。

【摘录】
《得效》卷三

【处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桔梗(锉,炒)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或心下坚痛,手不可近;或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或胁下坚痛大如手;或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或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
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芎䓖半两,当归(切,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阴疝疼痛,或上攻脐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
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虚寒之尿频,泄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五更泄泻,久而重,其人虚甚。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
《医方考》:虚者,肾精不足也;寒者,命门火衰也。肾主二便,肾脏虚寒,则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泻。味厚为阴中之阴,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肾家之阴;辛热为阳中之阳,故用椒红、附子以壮命门之火;味涩可以固脱,故用螵蛸、龙骨以治滑泻之脱。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

【处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4两(醋浸1宿取出,却用酒1升炒干,为末),白羯羊肾2对(切,焙干,为末),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干)1两,茴香子(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羊肾2对,去脂膜,细切,研如面,搜药末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壮元阳。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
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
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主治】
翻胃。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椒附散”。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处方】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厥逆头痛,齿痛骨寒。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临睡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上面介绍了椒附丸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椒附丸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蔻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蔻附丸对于人体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往往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用蔻附丸,因为蔻附丸不仅对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现在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处方】
肉豆蔻2两,附子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粥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脏寒脾泻;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莲子煎汤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对蔻附丸的一些介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积累这方面的信息,一定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