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午时养生_巳时脾经当令

由网友(回不去的曾經)分享简介:文章导读:天地一阳升和天地一阴生的时候,大家去练功,有点像盗天机,天地阴阳交和的时候,练功对身体就更加有效,普通人不练功文章导读: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



巳时—午时养生

文章导读:天地一阳升和天地一阴生的时候,大家去练功,有点像盗天机,天地阴阳交和的时候,练功对身体就更加有效,普通人不练功,深睡就是心肾相交。

 3.午马的涵义

 午时属马,马是属于火性,驴是属于水性,马的性子很烈,它就像心一样,马你给它一鞭子它就会跑到死,驴你越抽它它越不动,再抽它就会撂蹶子,马就像我们的心脏永远跳跃不停。如熬阿胶就只能用驴皮不能用马皮,用马皮熬阿胶,马是火性是主散的,就达不到阿胶那种主敛的效果。阿胶它不是补血的,是收敛你的血。

 十二时辰与养生之三

 巳时—午时

 巳时:上午9点~11点

 脾经当令

 1.脾主运化

 脾和肺在中医里同属太阴,它们都具有分配的这种功能,但是肺分配的全身的气血,脾主管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的腠理当中,脾对于肺来说是一个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2.脾主身之肌肉

 脾主一身的肌肉,如我们的肌肉出现问题,脾胃不和的出现,就会使肌肉无力,身体无力。脾的一个外现就是表现在嘴唇上,如脾的运化功能良好的话,我们嘴唇就很滋润,就很丰满;如果你的脾很弱的话,你的嘴唇(这也是肉)就会出现一些比如发瘪、发干枯,这都是脾的问题。重症肌无力实际上也是由于脾病造成的,包括老人有一个象,就是眼皮越老越往下搭拉,这也是脾的问题。

 脾在志为思,脾发达的人头脑就特别的灵活,他的关联性也特别的强。过思、思虑过度的话就会伤了我们的脾,伤了脾气、脾经、脾神,伤了那个意,就是思伤脾。

 诸湿肿满都是脾上的病,从脾上治就可以了。

 午时:上午11点~13点

 心经当令

 1.午时一阴生

 午时一阴生,一根阴爻开始升起来了,恰恰是在最热的时候,阴气开始升起来。

 2.子午功

 在古代,这个时辰非常的重要,非常重视子时和午时,为什么练子午功呢?就是一个心肾相交的问题,心和肾相交的能力越强,那么我们的人就越精神,就是让心火下去,沉下去,让肾水上来。子午功就是借助天地一阳升和天地一阴生的时候,大家去练功,有点像盗天机,天地阴阳交和的时候,练功对身体就更加有效,普通人不练功,深睡就是心肾相交。

 3.午“马”的涵义

 午时属马,马是属于火性,驴是属于水性,马的性子很烈,它就像心一样,马你给它一鞭子它就会跑到死,驴你越抽它它越不动,再抽它就会撂蹶子,马就像我们的心脏永远跳跃不停。如熬阿胶就只能用驴皮不能用马皮,用马皮熬阿胶,马是火性是主散的,就达不到阿胶那种主敛的效果。阿胶它不是补血的,是收敛你的血。



巳时脾经当令

文章导读: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

  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芒种时的养生

天气炎热也会使得人们的胃口很差甚至没有食欲,而芒种过后适合吃的饮食更是要清淡可口不能油腻,夏天的菜谱尤其重要不能不吃否则身体内的机能会紊乱无法正常工作,但是吃也要吃的清淡不能暴食暴饮,夏天更重要的就是以清淡为主的调养身体来养生,所以在饮食上面要格外注意清淡。

夏季的季节虽然热但是也是养生的重要季节,人一到夏天就会特别的想喝水,过多的出汗就会造成缺失水分,所以这时候多吃一些清热利尿的食物是在合适不过了,不仅能排除毒素还能补充身体所需。

第一菜黄瓜

上榜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我们常吃的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夏季也是黄瓜上市的旺季,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最佳搭配:蒜泥搭配黄瓜,做法简单,用料也很少,还有杀菌、增进食欲的功效。

最佳烹调方式: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第一鲜鲤鱼

上榜理由:夏初的鲤鱼正值产卵季。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一般进入芒种时期的时候是湿气最重的时候,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吃一些食物来排除湿气不能让湿气长期的埋伏在体内,比如吃一些清淡的菜肴或者吃一些利尿下火的食物,都是比较养生的,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针对自身有益的食物,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脾乃后天之本养在巳时

文章导读:肢内侧,在腹股沟附近转入腹内,属脾脏,络胃腑,上膈膜,直抵咽喉部;然后连舌根、出舌下;另一条支脉从胃往上,过膈膜,注入心中。

如果脾经经气出现异常,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时时嗳气等症状。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脾经共有21个穴位。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在各穴位中,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都是治病好手,对付一些常见的小痛小病可以说手到擒来。

艾灸隐白穴止功血

正常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如军队要打仗,先要制定一个总的战略,这是正常的思。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气机失调,导致气滞与气结。因此,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常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即所谓“思则气结”。

其实针刺穴位或吃汤药只是帮助患者快速梳理体内气机,有助于自己进入良性循环而已。

小病不求人,但求按脾经

脾经属足太阴经脉,从足大趾前端沿内侧上行足内踝前,过下肢内侧,在腹股沟附近转入腹内,属脾脏,络胃腑,上膈膜,直抵咽喉部;然后连舌根、出舌下;另一条支脉从胃往上,过膈膜,注入心中。

如果脾经经气出现异常,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时时嗳气等症状。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脾经共有21个穴位。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在各穴位中,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都是治病好手,对付一些常见的小痛小病可以说手到擒来。

艾灸隐白穴止“功血”



酉时养生,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

文章导读:quo;齿更发长的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能促进人体性功能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并有生殖能力;到中年时,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当人们年纪增大、体质减弱、多病时,人体精气也就自然不足了,此时阴阳失衡,可出现肾虚。

  可见,气衰弱,老之将至,肾气衰竭,死之将至,寿命之短长,系乎先天肾气之多寡与后天肾精、肾水之养护。

 

  酉时养生——肾主封藏酉时——17:00~19:00——肾经最旺

  肾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的阴阳变化相通应,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有利于肾的封藏。因此,养肾要着眼于“藏”。酉时如何养生呢?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酉时是工作完毕需要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劳。

  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

  中医上所说的肾不是西医单纯所说的肾脏,其涵盖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关系到其他脏腑,所以非常重要。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

  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有“先天之本”之称,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自我判断肾气是否充足如何判断肾气是否充足,身体是否健康呢?

  1比绻平时常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盗汗,甚至尿频、腰膝酸软等问题,则可能为肾阴不足、虚火上亢所致。

  2比绻感觉性机能不足、力不从心,则可能是肾阳虚亏所致。

  3比绻经常觉得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但又畏寒、喜欢热饮,此多为肾阴阳两虚;有时还会伴有耳鸣或眩晕,尿频、尿不尽,性机能失调,或女性白带多、不孕等症。

  4比绻一动就喘,一咳嗽就漏尿,则可能是肾虚所致的肾不纳气。

  5本常失眠多梦、夜间频尿、盗汗、健忘、心悸怔冲,则可能是心肾不交。藏精是肾最重要的功能。那“精”是什么?是精华,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所藏之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滋养。

  肾所藏之精可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肾气属于元气的一种。

  气包括很多种,如元气、宗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元气充沛的人,脏腑组织功能健旺,身体则强壮少病;反之,如元气衰惫就会生病、衰老。人们常说,大伤元气,伤了元气的人就有生命危险了。平时所说的肝气、脾气、心气也属于元气。

  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元阴与元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体生长发育、繁衍生息,因此,这两种物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它们藏在哪里呢?那就是肾。由于肾所藏的元阴与元阳是生命的原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所在,所以我们把肾称为“先天之本”。

  随着年龄的增长,元阴和元阳会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逐渐消耗,从而导致人体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其意是说,人在七八岁时,由于肾气的逐渐充盛,所以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能促进人体性功能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并有生殖能力;到中年时,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当人们年纪增大、体质减弱、多病时,人体精气也就自然不足了,此时阴阳失衡,可出现肾虚。

  可见,气衰弱,老之将至,肾气衰竭,死之将至,寿命之短长,系乎先天肾气之多寡与后天肾精、肾水之养护。

 



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入睡养阳气

一天分12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又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每个时辰有当道的脏腑,每个时辰脏腑的功能又不同,那么我们如何顺应十二时辰的规律来调养好脏腑呢?比如说子时胆经当道,这个时候胆经需要代谢休息,因此这个时段,我们就需要睡觉休息,养好胆气。同理,其他脏腑在不同的时刻改如何调养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说法:

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循行流注,盛衰开阖有时。遵循子午流注规律,有益于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

子 时

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睡眠了,胆经才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日久面色青白,易生肝胆疾病。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也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丑 时

丑时(1~3点)肝经最旺盛。《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内血液充足,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一定要睡好,就能养好肝血。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寅 时

寅时(3~5点)肺经最旺盛。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百脉。这个阶段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肺脏有病、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早起晨练。等太阳出来之后,空气新鲜时,可以活动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要顺其生发,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 时

卯时(5~7点)

大肠经旺盛。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卯时肺经气血入大肠经,此时天已亮了,早晨起床喝适量水,促进排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排便后多做提肛运动,可防止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p#副标题#e#

辰 时

辰时(7~9点)胃经旺盛。此时是人们吃早点的时候,一定要吃好,这也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

巳 时

巳时(9~11点)脾经旺盛。脾主运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中医有“脾与胃相表里”之说。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经旺盛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五脏六腑之精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

午 时

午时(11~13点)心经旺盛。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中午吃完饭以后,应小憩片刻,不要超过40分钟。适宜养心,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 时

未时(13~15点)小肠经旺盛。《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就是说小肠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

申 时

申时(15~17点)膀胱经旺盛。膀胱有“化气行水”的功能,负责排泄人体水液。如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尿闭或者小便频数,失禁等。

酉 时

酉时(17~19点)肾经旺盛。肾是生命之根,为“先天之本”。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其他的重要生命活动。肾藏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后天之精,为水谷之精气,由脾胃运化而来,即“后天养先天”。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有利于贮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肾精盈满,先天之本才能稳固,生命力旺盛,才能延年益寿。如果吃饭过了酉时,即错过了人体营养吸收的最好时间,不但起不到补养精气的作用,还会给代谢带来负担。如同一堆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影响体内环境,因此晚饭不要超过晚7点。

#p#副标题#e#

戌 时

戌时(19~21点)心包经旺盛。心包络相当于膻中,张琦《素问释义》云:“膻中即心包络,为心主之宫城也。”其功能活动,是“臣使之官” 而主“喜乐”。犹如心脏的屏障,是阻止时邪侵犯心脏的外围防线,故《灵枢·邪客》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此时可做适量的活动,有利于强壮心功能。人在这个时候,应准备入眠或进入浅睡状态。

亥 时

亥时(21~23点)三焦经旺盛。三焦虽为六腑之一,但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是其他几个脏腑在水谷消化吸收、营养排泄等方面功能的总和,而这一总的作用是宗气(积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中气(脾胃之气)、元气(肾气)三者相辅相成的集合体。因此三焦的病理变化大都表现在胸腹体腔内,三焦要通,不通则生病。此时宜进入睡眠阶段,百脉得以休养生息,才对身体十分有益。

人体在十二时辰中,从亥时(21点)到寅时(5点),是阴盛阶段(夜间),人体要在安静中获得睡眠。此时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新陈代谢的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体要随着十二时辰盛衰开阖而变化,把握养生的规律,才能提高和改善人体素质,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以上是十二时辰各个脏腑的功能和调理,大家可以跟着这个规律去颐养脏腑,根据十二时辰来养生,也是中医的一种养生大法。



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

文章导读: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说。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就会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二、子午流注的内容

  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一日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地支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胃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也正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所以说,早餐要吃好。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宜于养心,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收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后者为水谷之精气,是由脾胃运化而来。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经的旺盛,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心包经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所以说,此时进入睡眠,百脉得以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文章导读:/p>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睡午觉要平躺,这样可以让大脑和肝脏得到血液,有利于大脑养护。《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卧,则血归于肝。”你要平躺你的血液才养肝,肝脏对人体有个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那么你醒起来以后呢,肝脏可以把血液输送到你的大脑,保证你的工作,所以要平躺。平躺下来了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保护你的颈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梁,一天到晚的撑着身体,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纪老的人,骨头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颈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会儿,长此以往,你就不会得腰椎增生、颈椎病,也不会得坐骨神经病等等,所以这个午时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午时过了以后,1点钟到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得拥挤。你这个时候必须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用来稀释你的血液。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所以要稀释血液,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未时过了就到申时了。下午的3点到5点之间,大家要注意了,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很好,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那么到了酉时,也就是傍晚的5点到7点,这时候是肾经值班,您要再喝一杯水。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我们把毒排掉,还可以清洗你的肾和膀胱,让我们不得肾结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肾炎。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再往下,到了17点到19点,此时是心包经值班。心包经值班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气比较顺了。这个时候是我们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这个时间你可以学习,可以去散步去锻炼身体。但是,当心包经值班时间快结束时,可能是你散步回来以后,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让你的血管保持通畅。

亥时――准备休息

然后就到了亥时,亥时就是晚上的九点到十点,这时候应该休息,准备睡觉,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这都是最佳时间。到10点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

这样,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我总结了一首歌诀,有助于您更好的遵照十二个时辰来养生: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丑时养肝有奇效真的假的?

文章导读:

如何自测肝炎严重程度

更多乙肝的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乙肝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

 

  中国传统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对应在养生文化上,就是12个时辰对应12个脏腑系统的功能,在那个时辰里,对应的脏腑系统,功能最强,以它的功能为主。

  1.子时,23-1 胆经当道,主要分泌并储存胆汁,为明天的需要做准备,造血,人一定要熟睡,否则影响胆的工作,会使胆汁分泌不足。熬夜的人面黄,伤造血功能,长期熬夜的人会贫血,气血不足的人此时很精神,睡不着觉,是危险信号。中年人,胆气开始变弱,造血机能开始减退,此时容易兴奋,不想睡,但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按摸脚心的涌泉穴,改善睡眠。因为充分的睡眠对中年人更重要,不好好睡觉,衰老地更快。

  2.丑时,1-3 肝经当道,肝开始解毒,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并且把多余的血藏在肝脏里。此时绝对不能喝酒,此时喝酒,对肝的损伤将是致命的,这时,人要处在熟睡中,把肝养好了,人的筋才能灵活,思维灵敏,否则会变得木讷。肝血气的强弱表现在头发上,如果一个人年龄不大,却是满头花白的头发,说明这个人肝弱或者早年得过肝病。眼干涩,说明肝虚,用眼过度伤肝。

  3.寅时,3-5 肺经当道,肺主一身之气,均衡一身的气血,全身布水,此时一定要深度睡眠,如果此时惊醒并且盗汗,则是大病的表现,一定要去找医生解决问题了。

  4.卯时,5-7 大肠经当道,此时太阳初升,人应该醒来,地户开,要起身去便便了

  5.辰时,7-9 胃经当道,此时一定要吃一顿精美丰富的早餐,“春雨贵如油”关系到一天的精气神。不吃早餐将伤胃系统。人的生命是靠胃经养育的,人如果一但胃经绝断,就会回天乏术了,古代中医抢救重症病人时,会给病人喂一块麦饼,如果病人不能消化,医生就会放弃救治,说明他已经是胃经已绝了,不可治疗了,可见胃经对人是多么地重要。胃经要靠人后天的养护。

  6.巳时,9-11 脾经当道,主运化,长一身的肌肉,所以是锻炼肌肉的好时机。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开始发福,长肚腩了,并且全身虚胖,喝凉水都发胖,说明他已经是脾虚体质了,也就是说自身需要的营养运不进来,代谢的废物又运不出去,只好暂时堆积在肚子的皮下,等脾修养好了,有能力运的时候,再往外运,如果一直不注意养脾,运不出去的废物就会堆积在心包里和血管里,人就得了那些著名的慢性病,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脾虚的人的特点是很懒,不爱干活。因为肌肉没有力量。补脾最好的东西是枣,但是吃枣伤牙,牙为肾花,所以古人讲要囫囵吞枣,但是千万不要去吞它,会出危险,最好把枣切成小块,去除内部硬核后吞,或者用粉碎机打成枣浆吞下。避免直接用牙咀嚼枣。

  7.午时,11-1 心经当道,是阴阳交汇点,此时,吃过午饭后最好午睡半小时,对女人尤其重要,美容啊,对没有条件午睡的人,心平气和,自然地十指相合,做拜佛状,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慢慢闭上眼睛,也能让心得到一点点休息。如果一个人总是说错话,或者心里明明想说那样的话,可是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却说出另外一番话,要引起警觉,可能是心系统出了问题,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8.未时,13-15 小肠经当道,此时正在吸收午饭消化后的精华。如果一个人眼角下皱纹多,脸大脖子粗,说明小肠不太健康。

  9.申时,15-17 膀胱经当道,这段时间,最好喝多点水,使尿液可以把代谢的废液排出。小便的时候,要脚指抓地,牙用劲空咬,好象是在后牙之间有个果核,然后不言不语,舌尖上翘顶上鄂,可以养肾气。这个时间段是学习,背诵,和练习的好时间,如果有什么体育爱好,此时去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成绩的。

  10.酉时,17-19 肾经当道,肾弱的人要注意保养了,此时吃豆类可以补肾气,是养元气的好时机,肾精就像钱一样,越多越好,元气不足需补,而能否有效地补元气,还要看消化吸收的能力,所以补肾的关键是脾胃健康正常。注意晚餐少吃盐,少调元气,肾气足身体好。如果一个人爱大把地掉头发,说明肾的收敛功能不好,是肾虚的表现。坐不住的人,是消耗肾气太多,或肾虚。

  11.戌时,19-21 心包经当道,此时敲打按摸心包经、轻揉儃中穴,可以缓解心发慌,是保健的好时候,此时段老公和老婆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聊聊天,可解郁,关键是不要生气,最好能泡个热脚,到要发汗,还没有出汗的时候停止,效果最好,可以去寒气,通经络,活血化郁。

  12.亥时,21-23 三焦经当道,新的轮回又要重新开始了,此时最好不吃不喝,要入睡,对于生病的人,此时入睡,对养病特别重要,身体可以有时间,充分地修复受伤的地方,身体有机会修复了,身体才会好,所以人的入睡最好不要超过夜里11点。

  《上古天真论》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饮食应该定时定量、不偏食,早睡早起,加上适当的体力劳动、运动,节欲,适应四季生、长、收、藏的运动变化规律,以保持肌体内外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安享天年,长命百岁。

  养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靠每天坚持不懈地养,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疾病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称,如果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又不愿意改变,得病就成了必然了。

 

乙肝热文精彩推荐

 

 

哪些天然食物能保肝?

 

 

 

乙肝病情可写在皮肤上

 

 

 

乙肝到肝癌究竟有多远

 

 

 

乙肝抗病毒 讲究战术

 

 

 

某食品乙肝患者碰不得

 

 

 

如何自测肝炎严重程度

 

 

 

 

 

更多乙肝的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乙肝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