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贴的功效与作用_白蔹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小怪兽)分享简介: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白蔹散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白蔹散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白蔹散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处方】白蔹(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附子(炮裂...



白蔹贴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白蔹贴,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大黄3分,黄芩3分,白蔹3分,芍药2分,赤石脂1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卒痈肿。

【用法用量】
以鸡子白和如泥,涂纸以铺肿上,燥易之。

【摘录】
《医心方》卷十五引《效验方》

看了上文对于白蔹贴的介绍,我们对于白蔹贴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白蔹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白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处方】
漏芦3两,白蔹3两,槐白皮3两,蒺藜子2两(微炒,去刺),五加皮3两,甘草3两(炙微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脚气。脚上生风毒疮,肿疼痛。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1升,去滓,看冷暖,于避风处洗之。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
白蔹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丹参1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痈肿溃后。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至1升半,以帛浸拓肿上,频频换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
白蔹3两,阿胶2两(炙令燥)。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酒、水共1盏,加生地黄汁2合,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无地黄汁,加生干地黄1分同煎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以上就是关于白蔹汤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虽然说白蔹汤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长期吃药还是不好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日常最重要的还是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危害,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白蔹膏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膏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白蔹膏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白蔹膏如何吃最好。

【处方】
白蔹2两,黄连2两,生胡粉1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溶脂调和。

【功能主治】
皮肤中热痱,瘰疬。

【用法用量】
敷之。

【摘录】
《鬼遗》卷五

【处方】
白蔹3两,白芷3两,芎藭2两,大黄2两,黄连2两,当归3两,黄柏2两,豉8合(炒),羊脂3两,猪脂2升。

【功能主治】
痱,瘰疬疮。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二脂合煎,纳诸药,微火煎,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摘录】
《鬼遗》卷五

【处方】
白蔹3两,甘草(炙)3两,青木香3两,芍药3两,大黄3两,玄参3两。

【制法】
上为散,以少酢和稀糊。

【功能主治】
瘰疬息肉结硬。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圣济总录》作“莽草”。

【注意】
忌猪肉、五辛、热肉、饮酒、热面。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
白蔹半两,白石脂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半两。

【制法】
上为末,更研极细,以鸡子白调和,稀稠得所,瓷盒盛。

【功能主治】
面粉隳。

【用法用量】
每临卧涂面上,明旦以井花水洗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
白蔹半两,羊粪半两,栝楼根半两。

【制法】
上捣如膏。

【功能主治】
狐尿刺,久不愈。

【用法用量】
封裹疮上,一复时其刺自出。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
白蔹1两,白及1两,白芷1两,突厥子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用牛酥5两煎为膏。

【功能主治】
风牵睑出外障。

【用法用量】
早晨涂在眼睛内;夜半涂亦得。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处方】
白蔹、白及、白僵蚕、当归、大黄、乳香、桃枝、柳枝、槐枝、桑枝、皂荚枝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每用香油1斤,入前药浸3宿,缓火熬,以焦黄色为度,滤去滓,加黄丹半斤,候油欲再滚,即掇锅于地上,用槐枝频搅匀,滴水中不散为度。

【功能主治】
一切恶疮肿毒。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三

【处方】
白蔹、白及、白芷、白蔹皮、石决明、牛蒡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用牛脂熬,将末入内,同熬成膏。

【功能主治】
风牵出睑外障。

【用法用量】
早,晚以膏搽于睑胞。屡用有效。

【摘录】
《眼科全书》卷四

【处方】
白蔹面2两,祛湿药膏(或凡士林)8两。

【制法】
调匀成膏。

【功能主治】
收敛除湿,解毒止痒。主一切渗出性皮肤病。

【用法用量】
外敷患处。

【摘录】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
白蔹3分,矾石半两(生用),白石脂1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制法】
上为细散,次入杏仁膏,研令匀,后入新鸡子白1枚,酥2两相和,研为膏,入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伤寒豌豆疮愈后,满面疮瘢久不没。

【用法用量】
每夜取涂面上,来日以温浆水洗之。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白蔹1两,白及1两,白蜡3两,黄耆1分,麝香(研)1分,乳香(研)1分,牡丹皮1分,芍药1分,丁香1分,麻油半斤。

【制法】
上药除油并研药外,并锉细,先用油煎10余沸,即下锉药,候黄耆赤黑色,用绵滤过,慢火煎10余沸,次下诸研药。搅不住手,候凝成膏,于瓷器中盛,下麝香搅令匀。

【功能主治】
唇疮。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涂贴患处,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以上就是对白蔹膏这种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白蔹膏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可以放心进行。



白蔹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物对疾病治疗上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所以在药物选择之前,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白蔹薄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白蔹、大黄、黄芩各等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痈疽。

【用法用量】
和鸡子白涂布上,薄痈上,干燥辄易之。亦可以3指撮药末,置3升水中煮3沸,绵注汁,拭肿上数十过,以寒水石末涂肿上,纸覆之,燥,复易,一易,辄以煮汁拭之,昼夜20易之。

【摘录】
《鬼遗》卷四

【别名】
白蔹贴

【处方】
白蔹4分,黄连4分,大黄4分,黄芩4分,菵草4分,赤石脂4分,吴茱萸4分,芍药4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以鸡子白和如泥。

【功能主治】
痈肿瘰疬,核不消。

【用法用量】
白蔹贴(《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摘录】
《肘后方》卷五

上文介绍了白蔹薄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白蔹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物对疾病治疗上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所以在药物选择之前,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白蔹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鹿茸(醋蒸,焙)60克 白蔹 金毛狗脊(燎去毛)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白蔹3分,狗脊半两(去毛)。

【制法】
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漏下白色不绝,室女冲任虚寒。

【用法用量】
《济生》本方用法: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鹿茸扶阳御寒,以壮督脉;狗脊补肾填精,以益肾元;白蔹专祛久遏之湿热,以清经脉也;醋煮艾汁丸之,温酒下,使湿热顿化,则寒郁自解,而督肾内充,带脉无不完复,何白带之淫溢不已哉!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济生》卷六

【处方】
白蔹1两,黄耆1两(锉),木香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玄参1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斑蝥14枚(去头足翅翎,以糯米拌炒,令米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疬结肿有头,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
白蔹3分,狼牙3分,雚芦3分,桃花3分,贯众3分,橘皮2分,芜荑1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三虫。男子病大腹面黄,欲食肉;或胁下有积大如杯,小腹亦坚,伏痛上下移,呕逆喜唾,心下常痛。

【用法用量】
旦以浆水服1剂。日中乃食,立下。服此药下赤虫如笋茎者1尺所,有头目100余枚,病愈。

【注意】
宿勿食;妊身妇人不得服之。

【临床应用】
虫证:九江谢丘病胁下有积,大如杯,小腹亦坚,伏痛上下移,呕逆喜唾,心下常痛,欲食肉,服此药下虫无头足,赤身,有口尾二百余枚得愈;九江陈昉病大腹烦满,常欲食生菜,服此药下白虫,大如臂,小者百余枚,立愈。

【摘录】
《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

上文是对白蔹丸的一些相关介绍,我们知道中药是中国传统治病、调养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药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白蔹丸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做为一种中药,药用价值是很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来了解一下。

【英文名】
RADIX AMPELOPSIS

【别名】
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

【来源】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 白蔹 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 块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状】
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注意】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本经》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中药白蔹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对症下药,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白蔹。



化疔漏芦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化疔漏芦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化疔漏芦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漏芦钱半,白蔹1钱,黄芩1钱,连翘1钱,犀角1钱,赤芍1钱,桔梗1钱,甘草8分(生)。

【功能主治】
鼻内生疔。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外科医镜》

通过上文对化疔漏芦汤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药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白蔹薄贴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白蔹薄贴是一种对很多病症都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中医很早就有关于白蔹薄贴的相关描述。现代医学也证明了白蔹薄贴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它应该如何食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白蔹、当归、芍药、大黄、莽草、芎藭各等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下鸡子黄和如泥。

【功能主治】
痈肿。

【用法用量】
涂布上,随大小贴之,燥则易。

【摘录】
《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以上介绍的白蔹薄贴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九物大黄薄贴的功效与作用

九物大黄薄贴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九物大黄薄贴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九物大黄薄贴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
大黄薄贴

【处方】
大黄3两,黄芩3两,白芷2两,寒水石5两,白蔹5两,黄柏2两,石膏3两,赤石脂3两,黄连3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以3合投粉糜2升中和之。

【功能主治】
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
大黄薄贴(《普济方》卷二八三)。

【注意】
忌生冷、热面、大酢。

【摘录】
《外台》卷二十四引《删繁方》

通过上面对九物大黄薄贴各个方面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九物大黄薄贴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九物大黄薄贴对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雷丸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物对疾病治疗上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所以在药物选择之前,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雷丸散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雷丸 使君子(炮,去壳)鹤虱 榧子肉 槟榔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消疳杀虫。治绦虫、囊虫病。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温米饮调下,食前服。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
雷丸300克

【制法】
将雷丸洗净,低温干燥,研为细粉,过筛。

【功能主治】
杀虫驱虫。治钩虫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每日三次,每二日为一疗程,温开水进下。

【摘录】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引冉氏经验方

【处方】
水银2钱半,硫黄2钱半,雄黄2钱半(用乳钵入点醋同研,令星尽为度),雷丸2钱半,阿魏2钱半,贯众末2钱半,麝香半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取虫。主风癞。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天明温酒调下,明日又服。

【摘录】
《直指》卷二十四

【处方】
雷丸4两,鹤虱4两,萆薢4两,芜荑4两,干姜3两,干漆3两,石脂3两,龙胆6两,槟榔6两,当归5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蛔虫咬心痛,闷绝,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煎石榴根汤调下。

【摘录】
《鸡峰》卷十一

【处方】
雷丸(炮)1两,芎䓖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三虫。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腹、日午、近晚煎粟米饮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处方】
雷丸1两,贯众1两,狼牙1两,当归(锉,微炒)1两,槟榔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桂心1两,鹤虱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诸虫心痛不可忍。九种心痛,虫痛为先。

【用法用量】
《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以粟米饮调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雷丸不拘多少(水浸软,去皮,切,焙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寸白虫。

【用法用量】
每日五更初先吃炙肉少许,次用药半钱,稀粥调下。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经验前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处方】
雷丸5分(熬),桂心5分(熬),牡蛎5分(熬)。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止汗。主热汗。

【用法用量】
粉身,每日3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别名】
雷丸酒

【处方】
雷丸1两,雄黄3分(细研),消石1两(细研),雌黄3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阿魏1两(面裹煨,以面熟为度),藜芦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紫石英半两(细研,水飞过),斑蝥20枚,芫青20枚(与斑蝥用油麻1合同炒,麻熟为度,取出)。

【制法】
上为细散,又将苦参5两,消石4两捣碎,以生绢袋盛,入瓷瓶中,用无灰酒1斗,浸7日,密封头。

【功能主治】
大风疾。

【用法用量】
每取1中盏暖过,食前调下2钱。

【摘录】
《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
槟榔(鸡心者)1两,雷丸(圆净内白者,研,忌火)1两,雄黄(别研)半两,黄丹半两,韶粉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寸白虫。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油饼泡汤调服,二更时服。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
雷丸半两(研),雄黄(研,水飞)半两,朱砂(研,水飞)半两,滑石半两(研),紫石英(研)半两,犀角屑半两(研),牛黄半两(研),斑蝥(去头足翅)20个,芫青20个(去头足翅,并用糯米炒),白蔹2钱半,阿魏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疠风。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清酒调下。

【摘录】
《准绳·类方》卷五

通过上文对雷丸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