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藋赤子的功效与作用_淋渫蒴藋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Empress 旧瘾)分享简介:中药材是很常见的,而且中药材的种类还比较多,在功效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选择之前,需要进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蒴藋赤子对于淋渫蒴藋汤,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淋渫蒴藋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淋渫蒴藋汤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处方】茄秸半两,蒴藋半两,蒺藜子半两,苍耳半两,海...



蒴藋赤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是很常见的,而且中药材的种类还比较多,在功效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选择之前,需要进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蒴藋赤子这种药材吗?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

蒴藋



果实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蒴藋"条。

【功能主治】
《范汪方》:"疗手足忽生疣目,蒴藋赤子挼使坏,疣目上涂之,即去。"

【摘录】
《*辞典》

本文介绍了药材蒴藋赤子的一些基本常识,蒴藋赤子在治疗人体的一些相关疾病的时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蒴藋赤子对身体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平时可以适量食用。



蒴酒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酒是我们养生食疗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慢性疾病我们都可以用药酒来治疗好,那么你知道蒴酒方吗?如果不清楚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蒴 酒方——(水肿臌胀)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痛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臌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感染血吸虫、劳欲过度,以及黄疸、积聚失治,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成。从病变部位看,水肿以肺、脾、肾为中心,臌胀以肝、脾、肾为中心,二者虽有区别,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故归于一处。

  以药酒治疗水肿、臌胀,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有丰富的内容。常用大豆、商陆、皂荚、葶葶、芫花、桃皮、水蓼、桑白皮、抽葫芦等药配制而成。有以利尿消肿为主者,有以补肾为主者,有攻补兼施者,有表里同治者,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对因酒食不节之臌胀,在应用药酒治疗时应慎重。

(《圣济总录》)

  【配方】蒴 根。

  【制法】上一味,捣汁一盏,酒一盏和之,置暖处一宿。

  【主治】治水气通身黄肿。

  【用法】旦起空心服之,瘥。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蒴酒方的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药酒养生注意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饮用量,药酒虽好但朋友们不能贪杯哦。



蒴藋的功效与作用

蒴藋是中医医药的一种,对于许多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就对蒴藋简单的介绍一下。

【别名】
接骨草(《履巉岩本草》),接骨木(《东医宝鉴》),真珠花、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草(《草木便方》),英雄草(《分类草药性》),苛草(《天宝本草》),走马箭、赤苓叶(《岭南采药录》),公道老(《中国树木分类学》),排风草、鸡罅风(《中国药植志》),扫地风、八棱麻(《贵州民间方药集》),葛辣、五甲皮、龙州三七(《广西中兽医药植》),大臭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七叶麻(《江西民间药草》),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浙江民间草药》),秧心草(《四川中药志》),八里麻、臭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

蒴藋



全草





【原形态】
灌木状草本,高达3米。主根垂直,副根不多。茎具棱,平滑无毛,多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或阔模形,边缘具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平滑无毛,或叶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约3厘米,无托叶,小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约20~30厘米,有短柔毛或几为绒毛;小苞片细小,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萼5裂,下部愈合成钟状:花冠辐射,5裂,裂片卵形;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短,药室向外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头状;花间杂有黄色杯状的腺体。浆果球形,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脚、河边。分布山东、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圪。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根含大量鞣质、还原糖外,还含生物碱。又从干叶分离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钾。

【药理作用】
①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性味】
甘酸,温。

【归经】
《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3~4两);捣汁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浴或捣敷。

【注意】
江西《中草药学》:"孕妇禁服。"

【附方】
①治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蒴藋叶火燎,厚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熬,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藋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摘录】
《*辞典》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蒴藋,原来蒴藋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陆英根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陆英根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蒴藋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陆英的根。

【原形态】
陆英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达2m。茎有棱条,髓部白色。奇数羽状状得叶对生;托叶小、线形或呈腺状突起;小叶5-9,最上1对小叶片基部相互全生,有时还和顶生小叶相连,小叶片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长而渐尖,基部钝圆,两侧常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遥齿;小叶柄短。大型复伞房花序顶生;各级总梗和花梗无毛至多少有毛,具由不孕花变成的黄色杯状腺体;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5mm;花小、萼筒杯状,长约1.5mm,萼齿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辐状,冠筒长约1mm,花冠裂片卵形,长约2mm,反曲;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柱头3裂。浆果红果,近球形,直径3-4mm;核2-3粒,卵形,长约2.5mm,表面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弯曲状,长条形,有分枝,长15-30cm,有的长达50cm,直径4-7mm。表面灰色至灰黄色,有纵向细而略扭曲的纹及横长皮孔;偶留有纤细须根。质硬或稍软而韧,难折断,切断面皮部灰色土黄色,木部纤维质,黄白色,易与皮部撕裂分离。气微,味淡。

【炮制】
陆英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黄白色,节膨大,或具须根。气微,味微苦。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
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主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月肿淋;证;白带;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中药陆英根的各种情况,相信我们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做到镇定自若,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治疗。



丹参膏的功效与作用

丹参膏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丹参膏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丹参膏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丹参、赤芍药、白芷,各等分。

【炮制】
上细,以酒淹三宿,入猪脂半斤,微煎令白芷黄色,滤去渣,入黄蜡一两。

【功能主治】
治乳肿、乳痈毒气作赤热,渐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通顺经络,宣导壅滞。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时时涂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丹参、防风、白芷、细辛、芎䓖、黄芩、芍药、甘草(炙)、黄耆、牛膝、槐子、独活、当归。

【功能主治】
生肉。主发背发乳,口己合,皮上急痛;踠折。

【用法用量】
《外台》无甘草、黄耆,有大黄。诸药各一两。

【摘录】
方出《鬼遗》卷五,名见《外台》卷二十四

【处方】
丹参4两,人参2分,当归4分,芎䓖2两,蜀椒2两,白术2两,猪膏1斤。

【制法】
上切,以真苦酒渍之,夏天2-3日,于微火上煎,当着底搅之,手不得离,三上三下,药成绞去滓。

【功能主治】
养胎易生。主妊娠7月,或有伤动见血;及生后余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如枣核大,以温酒调下,1日3次,稍增可知;若有伤动见血,服如鸡子黄者,昼夜6-7服。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深师方》

【处方】
丹参3两,蒴藋3两,莽草叶1两,踯躅花1两,菊花1两,秦艽2两,独活2两,乌头2两,川椒2两,连翘2两,桑白皮2两,牛膝2两。

【功能主治】
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入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并瘫缓不遂;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㖞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及丹疹诸肿无头,状若骨疽者,及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

【用法用量】
苦酒5升,麻油7升,煎令苦酒尽,去滓。凡病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人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内则药之,外则摩之;瘫缓不遂,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㖞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及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敷之取消;丹疹诸肿无头,状若骨疽者,摩之令消;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亦摩之。其服者如枣核大,小儿以意减之,日5服,数用之悉效。亦用猪脂同煎之。若是风寒冷毒,可用酒服;若毒热病,但单服;牙齿痛,单服之,仍用绵裹嚼之。

【临床应用】
瘰疬有小儿耳后疬子,其坚如骨,已经数月不尽,以帛涂膏贴之,二十日尽消。

【摘录】
《肘后方》卷八

【处方】
丹参1两,蒴藋1两,莽草1两,蜀椒1两,踯躅1两,秦艽1两,独活1两,白及1两,牛膝1两,菊花1两,乌梅1两,防己1两。

【制法】
上(口父)咀,以醋1升,浸1宿,夏半日,如急要便煎之,猪脂4升,煎令醋气歇,慢火煎之,去滓。

【功能主治】
身中忽有痛,如竹扑之状,名曰气痛,不可忍者,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皆由冬时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

【用法用量】
用敷患上,1日5-6次。

【摘录】
《鸡峰》卷二十

【别名】
丹参煎

【处方】
丹参4两,蒴藋根4两,秦艽3两,羌活2两,蜀椒(汗,去目闭口者)2两,牛膝2两,乌头(去皮)2两,连翘2两,白术2两,踯躅1两,菊花1两,莽草1两。

【制法】
上切,以苦酒5升,麻油7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

【功能主治】
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胀,胸中呕逆,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喎斜,耳聋齿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疬,坚肿末溃,赤白瘾疹,诸肿无头作痈疽者,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翕翕。

【用法用量】
丹参煎(《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摘录】
《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
丹参2两,莽草1两,附子2两(去皮脐),汉防己1两,芎䓖1两,川椒1两,吴茱萸1两,白芷1两,沉香半两,零陵香半两,鸡舌香半两,犀角屑1两,当归1两,商陆2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锉细,用绵裹,以醋2升,渍1宿,以好猪脂2斤,慢火煎令药色黄,绞去滓,膏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
脚气风毒,肿甚难消。

【用法用量】
每取摩所患处。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丹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芎䓖1两,当归(锉,焙)1两,桂(去粗皮)1两,防风(去叉)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猪脂5两,羊髓5两,与药相和,入铫子内,慢火熬,候药黄色,取下绞去滓,贮瓷器中。

【功能主治】
小儿鼻塞不通利。

【用法用量】
每以大豆许纳鼻中,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
丹参2两,芍药2两,白芷1两。

【制法】
上3味,以苦酒渍1夜,猪脂6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

【功能主治】
通顺经络,宣导壅滞。主乳肿,乳痈,毒气焮作赤热,渐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

【用法用量】
敷之。

【摘录】
《鬼遗》卷五

【处方】
丹参8分,白蔹4分,独活4分,连翘4分,白及4分,升麻6分,蒴藋6分,防己5分,玄参5分,杏仁5分(去皮尖)。

【制法】
上切细,以生地黄汁淹渍1宿,以炼成猪膏4升,微火煎五上五下,药成,绞去滓。

【功能主治】
恶肉、结核、瘰疬,脉肿、气痛。

【用法用量】
以摩病处,1日3-4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处方】
丹参2两,蒴藋2两,秦艽1两,独活1两,乌头1两,白及1两,牛膝1两,菊花1两,防风1两,莽草叶半两,踯躅花半两,蜀椒半两。

【功能主治】
恶肉,恶核,瘰疬,风结,诸脉肿;疔肿、痈疽。

【用法用量】
方中防风,《千金》作“防己”。《圣惠》有白术。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丹参膏虽云散血消肿,而实外敷毒风之峻药。

【摘录】
《肘后方》卷五

【别名】
滑胎丹参膏

【处方】
丹参半斤,芎䓖3两,当归3两,蜀椒5合(有热者,以大麻仁5合代)。

【制法】
上(口父)咀,以清酒溲湿,停1宿以成,煎猪膏4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

【功能主治】
养胎,令滑易产。主

【用法用量】
滑胎丹参膏(《普济方》卷三三七)。

【注意】
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丹参破宿生新;统穹、归,佛手(即佛手散)为滑胎易产之专药。而方中便具活法,寒用川椒,热用麻仁,各随母气之偏胜耳。服后猪膏、醇酒取其滑泽滋益也。苟孕妇中气不实,不特猪膏宜远,麻仁亦难轻试,然观热易麻仁一语,活法尽情吐露矣。

【摘录】
《千金》卷二

以上就是对丹参膏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当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药的话,最好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医生。



侧子酒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想知道侧子酒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侧子酒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别名】
侧子浸酒、牛膝酒

【处方】
侧子4两,牛膝4两,丹参4两,山茱萸4两,蒴藋根4两,杜仲4两,石斛4两,防风3两,干姜3两,蜀椒3两,细辛3两,独活3两,秦艽3两,桂心3两,芎䓖3两,当归3两,白术3两,茵芋3两,五加皮5两,薏苡仁2升。

【功能主治】
风湿痹不仁,脚弱不能行。

【用法用量】
侧子浸酒(《圣济总录》卷二十)、牛膝酒(《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中丹参,《圣济总录》作“丹砂”。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金牙侧子酒”。

【摘录】
《千金》卷七

【处方】
侧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独活2两,秦艽1两(去苗),紫苏茎叶1两,仙灵脾3分,防风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黄芩3分,汉防己3分,桂心3分,丹参3分,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芎䓖3分,细辛半两,当归1两,白术1两,威灵仙1两,薏苡仁5合,黑豆3合(炒熟)。

【制法】
上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以清酒2斗浸6-7日后。

【功能主治】
脚气,缓弱无力,疼痛,不遂行履。

【用法用量】
每于食前随性暖服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侧子2两(炮),干姜2两,石斛8两,丹参3两,牛膝2两,甘草2两(炙),防风3两,干地黄4两,芎䓖2两,当归3两,桂心3两,五味子3两,白术2两,秦艽3两,防己2两,椒2两(汗),独活3两,山茱萸4两,细辛2两,黄芩2两,茯苓4两,附子1两(炮)。

【制法】
上切,绢袋贮。

【功能主治】
脚气虽愈,至冬季间常须服。

【用法用量】
以酒3斗5升浸,秋冬7日,春夏5日。每服4合,细细加之,以知为度,每日2次。

【注意】
得食羊、鹿、獐肉,鸡亦得食。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葱、生菜、芜荑、酢物。

【摘录】
《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处方】
侧子4两(炮),生石斛8两(碎),磁石8两,独活3两,秦艽3两,甘草3两(炙),紫苏茎1握,前胡4两,防风3两,茯苓8两,黄芩3两,五味子4两,防己3两,桂心2两,丹参3两,蜀椒2两(出汗),山茱萸4两,芎䓖2两,细辛2两,当归3两,白术4两,干姜3两,薏苡仁1升3合。

【制法】
上薄切,绢袋贮,以清酒4升,浸5日。

【功能主治】
脚气不遂。

【用法用量】
每服4合,细细加至8-9合,温饮,每日2次。其中间觉热渴,得饮豉酒,豉仍须蒸晒之。

【注意】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及醋物等。

【摘录】
《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处方】
侧子(生用)5两,干姜5两(生者良),丹参6两,牛膝6两,金牙(碎,绵裹)1斤,磁石(碎,绵裹)1斤,生石斛1斤(干用8两),石南(炙),独活6两(炙),萆薢10两,生茱萸10两,土地黄10两(干者,用8两),防风4两,茯苓4两,五加皮1两,薏苡仁1两,茵芋(炙)□两,椒□两(汗),桂心2两,天雄(生用)2两,人参2两,芎䓖2两,当归2两,白术2两,细辛2两。

【制法】
上切,绢袋贮,清酒6-7斗,渍之7日,成一服。

【功能主治】
脚气,春、夏发,入秋肿消气定,但苦脚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胀闷,不得屈伸,四肢腰颈背皆废者。

【用法用量】
方中石南用量原缺。

【注意】
忌猪肉、冷水、醋物、生葱、桃李、雀肉、生菜、芜荑等。

【摘录】
《外台》卷十八引《苏恭方》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侧子酒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金牙侧子酒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金牙侧子酒吗?所谓的药酒就是将药和酒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发挥出药的最大功效,药酒的特点在于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药性稳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金牙侧子酒——(痹证)

(《外台秘要》)

  【配方】侧子(炮)、牛膝、丹参、山茱萸、蒴 根、杜仲(去皮,炙)、石斛各四分,防风、干姜、椒(汗)细辛、独活、秦艽,桂心、芎 、当归、白术、茵芋(炙)各三分,五加皮五分,薏苡仁(碎)一升。

  【制法】上二十味并细切,绢袋盛,清酒四五升,渍五六宿。

  【主治】风湿痹不仁,弱不能行。

  【用法】初服三合,日再服,稍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雀肉等。

上文介绍了金牙侧子酒这种药酒的做法,我们知道药酒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的提取出中药的精华,饮用方便并且疗效更佳,大家可以学一学然后自己泡药酒哦。



崔氏侧子酒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药酒,因为药酒是采用中草药泡制而成的,对于人的各个方面都能够起到调理作用。崔氏侧子酒就是药酒的其中一种,你了解它吗?

崔氏侧子酒——(脚气)

(《外台秘要》)

  【配方】侧子(炮)四两,生石斛(碎)八两,磁石八两,独活三两,秦艽三两,甘草(炙)三两,紫苏茎一握,前胡四两,防风三两,茯苓八两,黄苓三两,五味子四两,防己三两,桂心二两,丹参三两,蜀椒(出汗)二两,山茱萸四两,芎

  二两,细辛二两,当归三两,白术四两,干姜三两,薏苡仁一升三合。

  【制法】上二十三味薄切,绢袋贮,以清酒四升浸五日。

  【主治】疗脚气不遂。

  【用法】一服四合,日再,细细加至八九合,温饮,慎生冷猪肉蒜面。其中间觉热渴,得饮豉酒,豉仍须蒸暴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及醋物等。

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对于崔氏侧子酒的一些相关问题都应该是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其实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哦。



崔氏苍耳酒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崔氏苍耳酒吗?所谓的药酒就是将药和酒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发挥出药的最大功效,药酒的特点在于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药性稳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崔氏苍耳酒——(癞病)

(《外台秘要》)

  【配方】苍耳(八月收,含茎叶花实)一石,牛膝根一升,松叶二斗,商陆根(白色者)二升,鼠粘根一斗。

  【制法】上五物皆剉讫,以水两石五斗,煮取六斗汁。如釜小可分煮之,即分三斗汁。将浸曲一斗二升,高量其曲,加于常法五分,为药力费曲故也。余三斗汁,留将拌料,糯米一石二斗,分作五 ,净淘干漉。上并以大斗。第一  一日炊四斗米,取药汁九升拌熟,细切生地黄三斗,和米下之。第二 三日炊三斗米,取药汁七升拌 熟,与杏仁一斗去皮尖,碎和捣如泥下之。第三 五日炊二斗米,取药汁六升半拌 熟,取大麻子一斗捣碎和下之。第四股七日炊二斗米,取药汁四升半拌熟,取胡麻一斗,捣碎和下之。第五 九日炊一斗米,取药汁三升拌 下之。

  上以前五 法,须候米消尽,即炊 之,末必要须隔日。其酒如米少味薄,更炊一二斗米下之,使味足,然后去糟取清。

  【主治】疗大风恶疾,及一切诸风,乃至骨髓中毒风,补养精神,令人光悦。

  【用法】依常法饮半升,不能者可量性多少,常使有酒气逼,夜饮最是所宜。

看了本篇文章关于崔氏苍耳酒的简单描述,大家是否对药酒有所了解呢?虽然说药酒的养生效果比较好,但是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下,以免给身体造成不适。



崔氏乌头圆的功效与作用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崔氏乌头圆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川乌(炮.去皮.脐)、赤石脂,各三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二两。

【炮制】
上六件捣,罗细末,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风冷邪气,入乘心络,或腑脏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脊,乍瘥乍甚,经久不瘥,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圆,温酒下,觉至痛处,痛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六圆,以知为度。若早朝服,无所觉,至午时再服三圆,夜又服三圆。

【注意】
忌猪肉、生葱。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像崔氏乌头圆之类的这些中药的方剂都是把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经过反复的疗效验证其可行性后才会运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现什么不适,一定要即时就诊。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