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气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_沉香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毕竟他是眼线美男边爱人)分享简介:降气槟榔丸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降气槟榔丸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沉香槟榔丸,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沉香槟榔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沉香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处方】...



降气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降气槟榔丸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降气槟榔丸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降气槟榔丸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
槟榔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麸炒)。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顺三焦,升降阴阳,美进饮食,润肠去燥。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降气槟榔丸,我们知道降气槟榔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沉香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沉香槟榔丸,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沉香槟榔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沉香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沉香 槟榔 檀香 木香 丁皮 三棱(炮,锉)莪术(炮,锉)神曲(炒)谷芽(洗,焙)厚朴(洗,焙)苍术(洗,焙)使君子肉(锉,以瓦焙干)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缩砂仁 益智仁 净香附 枳壳 良姜各15克 粉草(炙)45克

【制法】
上药除沉香、槟榔、檀香、丁香、丁皮不过火,余十五味锉焙,仍同沉香等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
主过食生冷,停寒在里,面黄肌瘦,乳癖,腹胀作痛,诸疳虫积。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温米清汤送下,不拘时候。若小儿不能吞咽,炼蜜丸如芡实大,每以1~2丸,温汤化服。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上文介绍了沉香槟榔丸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大黄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大黄槟榔丸的作用。

【处方】
大黄1两,细墨半两,大槟榔2个,荞面1钱。

【制法】
上为细末,醋为丸,分为3丸。

【功能主治】
痢疾便血久不可止,脐腹疼痛,里急后重,诸药无效者。

【用法用量】
用灰火内烧令紫色,醋内磨开,临卧都作1服。早晨取下恶物为效。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医林方》

以上就是对大黄槟榔丸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枳实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枳实槟榔丸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
枳实 槟榔 黄连 黄柏 黄芩 当归 阿胶(灰炒,细研)木香各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水和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症瘕痞块,有似孕妇。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米饮送下,不计时候,一日三次。

【摘录】
《宜明论方》卷十一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枳实槟榔丸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大效使君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大效使君槟榔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肉豆蔻2个(炮),槟榔1个(生),宣黄连1钱,胡黄连1钱,陈皮1钱,青皮1钱,川楝子肉1钱(炒),芜荑1钱(炒,去皮),神曲1钱,麦芽1钱(并炒),木香1钱,夜明砂1钱(炒,去土),芦荟1钱,川芎1钱,麝1字。

【制法】
上为末,獖猪胆汁、薄荷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婴孩小儿食肉太早,伤及脾胃,水谷不分,积滞不化,疾作疳气等候。

【用法用量】
本方名大效使君槟榔丸,但方中无使君子,疑脱。《准绳·幼科》引作“使君槟榔丸”。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七

通过文章我们对大效使君槟榔丸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大效使君槟榔丸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槟榔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
槟榔30克 羌活30克 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30克 川大黄30克(锉,微炒)牵牛子120克(捣罗取末30”60克)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麻仁60克(锉,研如膏)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
槟榔(炮,锉)30克 大黄(锉,炒)60克 木香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牵牛子60克(其中30克生捣为末,30克炒令熟,别捣为末)

【制法】
上五味,除牵牛子外,捣罗为宋,再入牵牛子末和匀,加炼蜜杵捣匀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大肠受热,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
黑牵牛90克(炒)青木香 青皮 防风 槟榔各30克

【制法】
上药研末,面糊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
主小儿遍身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桑白皮汤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
槟榔(煨,锉)3两,木香1两半,郁李仁(去皮,研细)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大黄(锉)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干姜(炮)半两,草豆蔻(去皮)5枚。

【制法】
上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食症气。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
槟榔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柴胡2两(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䓖半两,草豆蔻1两(去皮)。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痃癖气发,即两胁急满,四肢烦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桂心、干姜、茯苓、槟榔、甘草、人参、细辛、诃子皮、白芍药、枳壳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忧膈、食膈、冷膈、气膈、热膈。或宿酒不消,或为霍乱,或心痛醋心,腹胁气胀,不食,或饮食伤饱。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心,嚼破服亦可。

【摘录】
《鸡峰》卷二十

【处方】
麻逸槟榔、大腹子、红丹(香匙煅)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3岁以下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盘肠气(疒钓)。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萝卜煎汤送下3日,灯心汤送下3日,霹雳汤送下3日(汤用姜钱10片,水1盏,烧秤锤浸水,候沸止去锤,将此下药,号称霹雳汤)。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一

【别名】
丁香半夏丸

【处方】
槟榔3分,丁香1分(不见火),半夏1两(汤洗7次),细辛(去叶)半两,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下停饮冷痰,头目晕眩,睡卧口中多涎。

【用法用量】
丁香半夏丸(《医学发明》卷一)。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丁香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心下停饮冷痰,非辛温不能驱逐,非甘温补药不能养正气,正气大旺,停饮自去耳。

【摘录】
《本事》卷三

【处方】
槟榔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气。痰结脾冷,食饮不下,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黑牵牛4两(拣去杂物2两,炒令香起方得;2两生用,重洗,焙,杵为末;取3两用),槟榔半两,木香1分,陈橘皮1分(去白),干姜1分(炮)。

【制法】
上为末,同煮粟米糊,细研,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以瓷盒盛之。

【功能主治】
通利三焦,疏逐风气,宽胸膈,化痰涎,散腹胁壅滞,清头目,化酒食毒。主

【用法用量】
并夜卧,浓煎姜汤送下30丸。饮食伤,煎枣汤送下;痰涎壅喉痛头疼,食后生姜汤送下15丸;妇人产前后诸疾,煎生姜汤送下;止渴,枣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引《博济》

【处方】
槟榔(锉)1两半,陈橘皮(去白,焙)1两,芜荑1两,牵牛子(炒)1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虫兼气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橘皮汤送下,空心、日午、临卧各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
槟榔2两(捣末),白矾3两(捣碎),黄丹1两。

【制法】
将白矾、黄丹,入瓷瓶子内,以5斤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细研,入槟榔末,相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疾,大肠疼痛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六十

【处方】
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蓬莪荗(焙,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胁肋(疒丂)痛,上攻心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
槟榔半两,牵牛子半两(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枳壳1分(去瓤,麸炒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宿食不化,发热有时。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温水送下,晚后再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
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干姜(炮,去皮)1钱半,桑根白皮(锉,炒)半两,牵牛子(微炒)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临卧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槟榔(生,锉)2枚,巴豆(去皮心膜,麸炒)21粒,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牵牛子(炒)1分,大黄(湿纸裹,煨)1分,干漆(炒烟出)1分,硇砂(研)1钱。

【制法】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取积聚,消宿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温水送下;如要宣转取食积,每服3-5丸,或7-10丸,空心煎葱白汤送下,宣后服和气人参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
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槟榔半两,舶上丁香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缩砂仁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豆蔻1钱,乌梅(全用)2两,巴豆(不去皮,别捣)1两,硇砂(别研)3钱。

【制法】
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不得见日并火,只风中阴干。

【功能主治】
气不宣通,饮食迟化,胸膈痞闷,噫气吞酸,头目重闷,胁肋刺痛,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后生姜汤放冷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
槟榔(锉)1两,黑牵牛子6两(捣,取粉3两),麦糵2两,防风(去叉)2两,何首乌2两,苦参2两,大黄2两(并生用),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木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皂荚10梃(不蚛者,以水5升挼取浓汁,去滓,熬为膏)。

【制法】
上为末,以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气内结,大肠不通利,及四肢疮疹瘙痒,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盐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
槟榔(煨)半两,防己3分,赤芍药3分,羚羊角(镑)3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薏苡仁(炒)1两1分,独活(去芦头)3分,芎䓖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酸枣仁(炒)3分,当归(切,焙)半两,柏子仁(生用)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熟干地黄(焙干,冷捣)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中风。口面偏斜,言语謇涩,心烦气浊,手臂腰脚不随。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
槟榔(锉)1两,芍药(赤者)1两,桂(去粗皮)1两,干漆(炒烟出)1两,京三棱(炮,锉)1两,蓬莪术(炮,锉)1两。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寒气结强,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莱菔子一块同嚼,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别名】
木香丸

【处方】
槟榔(锉)2两,大黄(锉,炒)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䓖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1两,京三棱(煨)半两,肉豆蔻6枚(去皮)。

【制法】
上为末,每用此末2两,别捣牵牛子取细末1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荣卫,利胸膈,清头目,化痰涎,明视听,化积滞。主风气。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临卧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
槟榔(锉)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1两,干姜(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支饮,胸膈痞闷。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
槟榔(煨)1两,牵牛子(炒)1两,赤小豆(炒)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肉豆蔻(去壳)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涌水。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水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槟榔(锉)3两,海藻(洗去咸,焙)3两,昆布(洗去咸,焙)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瘿病,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
槟榔(锉)5两,牵牛子(炒)5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柏子仁(炒)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芎䓖半两,当归(切,炒)半两,青橘皮(去白,炒)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陈曲(炒)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毒脚气,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空心、临卧生姜汤送下。以利为度。更量虚实,加减牵牛子。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
槟榔(煨,锉)1两,牵牛子(半生,半炒)1两,葶苈(隔纸炒)1两,恶实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半两,郁李仁(去皮尖,炒,研)半两,枳壳(不去瓤)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己半两,大黄(湿纸裹,灰火中煨令香熟)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煎桑根白皮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
槟榔(炮,锉)3个,大戟(锉,炒)半两,牵牛子(炒)1分,滑石(碎)1分,海蛤1分,瞿麦穗1分,旋覆花1分,甘遂(炒)1分。

【制法】
上为末,用软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煎商陆汤送下。若作散,每服1钱匕,亦煎商陆汤调下;如躁,米饮调下。如取利动,继服葶苈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槟榔1两,海蛤1两(细研),桂心半两,诃黎勒皮1两,汉防己1两,木香1两,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旋覆花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心腹鼓胀,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饮渐减,小便涩少,脐下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木通汤送下,1日3服。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
槟榔2两,诃黎勒3两(生,用皮),桂子1两,木香1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
以桃仁、郁李仁同研如膏,其诸药为末,入桃仁等膏,研令匀,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气,心腹壅胀,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
槟榔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桔梗半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3分,桂心3分,木香3分,前胡3分(去芦头),川乌头3分(炮裂,去皮脐),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痃气。发即两胁弦急,心肋胀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槟榔2钱,木香2钱,青皮1两,姜黄1两,罗卜子(炒,取末)、牵牛子(取末)7钱半。

【制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气腹胀,四肢肿满,气急喘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处方】
槟榔(大者)3个,牵牛(半生,半麸炒)3两,桂1两,陈皮(去白)2两,干姜(炮)3两,青皮(去白)2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消宿食酒饮,停滞痞闷。主气滞胸膈,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茶酒任下;妇人心腹痛,醋送下;男子,茴香酒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
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木通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胸中满闷,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槟榔半两,马蔺花1分(微炒),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猪牙皂荚半两(去皮,炙令黄焦)。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时气结胸,烦闷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槟榔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牵牛子5两(微炮,别杵罗取末2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虚冷,腰间有积滞,气流注腰脚,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姜汤送下,相次以生姜粥饮投之。良久当利,未利再服。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炙甘草1钱,木香2钱,人参2钱,槟榔2钱,陈皮5钱。

【制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破滞气,消饮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
槟榔2两,大黄2两,枳实1两,木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和为丸。

【功能主治】
痢疾初起实症。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下

【处方】
槟榔2两,枳壳2两,大黄4两,木瓜1两半,木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气游风。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任意送下。用铁箍散敷之。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处方】
小槟榔1两,南木香5钱,鹤虱子5钱,光贯众5钱,广锡灰5钱,陈漆渣(服灰)、正轻粉2钱,白雷丸2钱,巴豆霜2钱。

【制法】
以漆渣灰5钱,同众药研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杀诸虫。主小儿一切虫积。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五更时苦楝根皮煎汤送下。

【摘录】
《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
槟榔2两,牵牛子1两(微炒),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食茱萸半两。

【制法】
上为末,以稀饧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暨腰疼痛,不能转动。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效。

【摘录】
《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
槟榔半两,芫花1两(醋炒),藜芦半两,狼牙草半两,巴豆15个(去皮心膜油)。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气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8-9丸,热醋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槟榔1分,朱砂(细研)1分,阿魏(面裹,煨面熟为度)1分,代赭(细研)1分,乳香(研入)1分,木香1分,五灵脂1分,麝香(细研)1分,肉豆蔻(去壳)1分,蟾头1枚(炙黄色),巴豆7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
上为末,同研令匀,以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长肌肤,益颜色,化宿食,利气调中,破积聚。主小儿食疳气,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六

【处方】
槟榔1两,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1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大麻仁1两,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泽泻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发动,大小便秘涩,腹中满闷,连膀胱里急,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槟榔5钱,木香(面裹,煨)3钱,青皮5钱(去瓤,巴豆30粒,去壳同炒,去巴豆),陈皮半合(炒法亦用巴豆同青皮)。

【制法】
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伤食,得之痛刺胁肋,心胸烦闷,饮食不下,吐逆恶心,久不医治,渐成痞癖。

【用法用量】
用米饮食前服。丸数多少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摘录】
《婴童百问》卷五

【处方】
槟榔1两,芍药1两,苦楝子(炒)1两,马兰花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便淋涩不通,及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酒煎热服。

【摘录】
《扁鹊心书》

【处方】
槟榔1两半,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白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柴胡1两(去芦头),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食不消,成症癖,令人四肢干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槟榔2钱,陈皮8钱,牵牛(头末)4钱。

【制法】
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之轻者,饮食不化,心腹鼓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姜汤送下。

【摘录】
《脉因证治》卷三

【处方】
三棱(细切,醋炒)5钱,莪术(细切,醋炒)5钱,槟榔1两,枳实(去瓤,麸炒黄色)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芜荑2钱半,雷丸5钱,鹤虱3钱(略炒),干漆5钱(炒无烟),木香3钱(不见火),良姜2钱(陈壁土炒),砂仁1钱(去壳),麦糵面5钱(炒),胡黄连3钱(炒),甘草(炙)3钱,神曲5钱(炒黄色)。

【制法】
上为细末,醋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淡姜汤送下。今加使君子肉5钱尤妙。

【摘录】
《医学正传》卷四

【处方】
茯神8分,山药8分,人参8分,五味子8分,附子8分,石斛8分,牛膝8分,苁蓉8分,远志6分,鹿茸6分,泽泻6分,山茱萸6分,蛇床子6分,黄耆6分,诃子6分,桂6分,熟地黄10分,麻仁12分,钟乳12分,槟榔10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鸡峰》卷七

【处方】
槟榔1两,郁李仁1两,续随子半两,甘遂半两(炒黄),(艹闾)茹8钱,樟柳根1两,黑牵牛1两,大黄1两,木通半两,海金砂半两,滑石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蛊。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如泻,白粥补之。常服只10-15丸。

【注意】
忌盐、醋、油、酱、油腻、生冷、面粉半年。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四

【处方】
槟榔、芎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服药后麻痹渐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四

【处方】
槟榔(锉)1两,丹砂(研)1两,阿魏(面裹,煨熟)1两,代赭(研)1两,乳香(研)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肉豆蔻(去壳)1两,巴豆(去心膜,出油尽)半两,蟾头1枚(炙焦)(一方有麝香)。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长肌肤,益颜色,化宿食,破积聚和气。主小儿食疳,腹胀。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调中槟榔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
槟榔半两,高良姜3分(锉),桂心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皮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肺气冷,上攻胸膈,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腹胁虚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木香、槟榔、人参、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烂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疳病十三候,粪中食不化,水谷不曾消,皮肤如粟米。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饭汤饮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

【处方】
槟榔1两,赤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洗,焙)1两,陈橘皮(去白)1两,乌药1两,青橘皮(去白)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攻冲,腿膝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温熟水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
槟榔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1两,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细辛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气。或宿食不消,或为霍乱,或心腹疼痛,腹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别名】
槟榔遣虫丸

【处方】
鸡心槟榔、鹤虱、贯众、芜荑、川楝肉、使君子肉、雷丸、雄黄、干漆(存性)、轻粉、巴豆(去壳油)、木香、黄丹(煅)、锡灰(炒不见星如灰)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
蛔厥腹痛。怒啼干痛,吐清涎,人中唇鼻皆黑,谓之蛔厥,多似慢惊,但唇紫。

【用法用量】
槟榔遣虫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九

【处方】
槟榔2枚(锉,为细末),黑牵牛子4两(捣,取末2两)。

【制法】
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秘。大便不通,发躁引饮。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更看脏腑虚实加减。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
槟榔1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1两,桂心3分,木通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心胸不利,上气喘促,腹胁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槟榔7个,芍药5分,枳实7枚(炙),人参5分,大黄16分,青木香6分,桂心4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气,妨闷不能食。心悬急,懊痛,气逆不顺。

【用法用量】
《圣惠》本方用法:以温酒送下。

【注意】
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粘食、生葱。

【摘录】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处方】
槟榔1两,羌活1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1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牵牛子(捣罗取末)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麻仁2两(锉,研如膏)。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冷热相攻,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槟榔1两,防葵1两,白术1两,桂心1两,麦糵1两(微炒),前胡1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饮癖。心腹胀满,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槟榔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甘遂半两(煨令微黄),汉防己半两,川朴消1两,当归1两(锉,微炒),木通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滑石2两,泽泻半两,猪牙皂荚半两(去皮,炙微黄),商陆1两,牵牛子1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末,以醋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腹胀喘嗽,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粥饮送下。以利为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
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柴胡3分(去苗),桂心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木香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



木瓜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木瓜槟榔丸,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
槟榔60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次,焙干,炒)木瓜1枚(大者)木香30克

【制法】
为末。切木瓜头作盖,去瓤纳药末盖好,竹签签定,蒸烂,去皮,细研,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湿脚气上攻,心神闷乱,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

【摘录】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二

木瓜槟榔丸虽然能够很好的缓解我们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着方剂的功效来缓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应该改善饮食习惯,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解毒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想养生的话不妨通过一些中药方剂来调节,这样既可以维持身心的健康,同时,又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解毒槟榔丸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槟榔1两,黄连1两,青皮1两,陈皮(去白)1两,木香1两,沉香1两,巴戟(酒浸,去心)1两,当归1两,广荗(火炮)1两,枳壳(炮,去瓤)1两,香附子(炒)1两,甘草(去皮炙)1两,大黄1两,黄柏3两,牵牛头末4两。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抑上奉下,壮阳,强筋骨,添髓,起阳道,益子精,益寿。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阳,散郁结,活气血,发痛消痒,调血脉。主心火有余,肾水不足,上实下虚,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大便脓血闭涩,风壅精热,口苦烦燥,涕唾稠,咳嗽,血溺血崩,腹胀气满,手足痿弱,四肢无力,面色痿黄;及酒疸食黄,宿食不消,口苦生疮,骨蒸肺痿,寒热往来;疟疾,肠风,痔漏,症瘕血积,成块硬积,诸恶疮疔肿,背疔疽疮;四方人不服水土,伤寒结胸;妇人赤白带下,血崩漏不止,血胎艰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或40-50丸;调血脉,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温酒亦可,食后食前,量病上下。急宜多服,速利三五行为妙。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九

上面所讲的就是关于解毒槟榔丸的一些小常识,这些方剂都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对于大多数朋友们来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槟榔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 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大槟榔丸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别名】
槟榔丸

【处方】
槟榔3两,桂心3两,附子2两(炮),栝楼3两,杏仁3两(熬),干姜2两,甘草(炙)2两,麻黄3两(去节),黄耆3两,茯苓3两,厚朴2两(炙),葶苈3两(熬),椒目3两,吴茱萸5合,白术3两,防己2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老小水肿;虚肿;大病客肿作喘病。

【用法用量】
槟榔丸(《千金翼》卷十九)。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桃李、雀肉、大醋。

【摘录】
《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

以上就是大槟榔丸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防己槟榔丸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防己槟榔丸。

【处方】
防己3分,槟榔3分(煨,锉),郁李仁(去皮尖,炒,研)3分,葶苈(纸上炒)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槟榔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防己槟榔丸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些介绍,现在人们对养生都已经重视起来,特别是各大电视上都会报道一些有关养生的方法,从饮食方面到运动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好的调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