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症是什么_非洲出血热的治疗有哪些?

由网友(曾經、的過去)分享简介: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世界出现了许多的流行性病毒,出血热就是其中之一,出血热的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那么,1976年非洲的出血热开始出现,由于它当时发作的地点位于主要于埃博拉河流域,故也称之为埃博拉出血热。非洲的出血热病症治疗有一定的办法,但是主要针对发作时间较短的初期症状患者,因此发现有类似于埃博拉病毒...



出血热病症是什么

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世界出现了许多的流行性病毒,出血热就是其中之一,出血热的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那么,出血热的病症是什么呢?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症状呢?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常识,这些常识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保证。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等。

病因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鼠。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2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通过什么的介绍不难看出,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症有很多,传染源也有很多,许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对自己的宠物进行一系列的疫检,经常为小动物洗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下传染病的流传。



非洲出血热的治疗有哪些?

1976年非洲的出血热开始出现,由于它当时发作的地点位于主要于埃博拉河流域,故也称之为埃博拉出血热。非洲的出血热病症治疗有一定的办法,但是主要针对发作时间较短的初期症状患者,因此发现有类似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医治,防止病情加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影响人的生命。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目前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现状:

治疗

1.现状

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发现病猴应全部捕杀。死亡患者立即火化。

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输液,血液和血小板输注)。

其他方法包括输注恢复健康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救命的中和抗体。根据此次疫情期间的最新报道,这种试验性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运用,虽然该疗法的疗效未知。

2. 新药进展

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患者已率先接受试验性新药治疗,他们原本病情严重,但在使用名为ZMapp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开始好转,其中第一个接受治疗的人甚至可以独立行走,这让医学界看到了遏制埃博拉病毒的希望。尽管最终疗效还有待观察,但至少说明人类有希望战胜这种“大杀伤力”病毒。

在这两名美国患者开始服用试验性药物之前,没有任何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经过深入的临床试验,更不用说得到医疗管理机构认证并上市。

从公开的研究资料看,全球范围内,相关药物最多也就是在猴子或部分健康人身上开展过初步测试。目前已知的只有两种埃博拉药物和一种疫苗在猴子身上测试后呈现不错效果。研制这些产品的共有3家公司,其中两家在美国,一家在加拿大,它们都曾接受美国卫生部门的资助。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大家要以预计为主,尽量减少一些不明的野生动物及老鼠类动物,更不可直接接触或者是食用此类动物的肉体等。如果有过疑似经历的人群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排除自己患病的可能,如果一经出现相关的症状应该第一时间主动隔离自己而防止疾病的传染,确保他人的身体健康,并及时去医院进行科学有效的医治。



鼠疫出血热之间的区别

   很多朋友应该听说过鼠疫出血热,但不少人和小编一样,把它们当做一回事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有专业医师证明,鼠疫和出血热是两种疾病,这两种病症,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那么,可能有朋友要着急了,要问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那么,现在小编就和大家说说这鼠疫出血热之间的区别。

   

   鼠疫应是流行性出血热,这种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但是老鼠可以作为传染源,鼠疫是借助跳蚤进行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并且两者的致病菌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出血热不是鼠疫。

   流行性出血热的疑似病例为:有急起发热,全身高度衰竭、无力、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面、颈、上胸部潮红者,或伴有少尿低血压。

确诊病例:

1.皮肤粘膜出血征象,末稍血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阳性;

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

4.从病人血液或尿中检查到出血热病毒抗原;

5.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出血热病毒,或检测到病毒RNA;

鼠疫: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 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 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 具有毒血性症候、迅速虚脱;

4. 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 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确诊病例:

1. 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 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经过小编以上对鼠疫出血热之间的区别的讲解,不知道那些原本混淆了两者的朋友们弄清楚了吗?希望都弄清楚了。所以说,很多病症,有很多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之处太多太明显的话,就容易让人造成混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判别出病症之间的区别,从而不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这样就能更好地预防病症的发生。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病症越来越多,出奇的事也多见了。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一种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那   今天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一)发热期

1.发热病人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以上,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日,亦有达10日以上者。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

3.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皮      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4~6病日。多数病人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严重者神志恍惚、紫绀、      DIC、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衰。

(三)少尿期

多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     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1~l0余日,一般为2~5日。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多数病人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      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表现为皮肤瘀斑增加、鼻衄、便血、呕血、咯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少数病人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

(四)多尿期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10~15日。持续时间短者l日,长者可达数月以上。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以下三期:

①移行期:每日尿量由500ml增加至2000ml,此期虽尿量增加但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

②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③多尿后期:尿量每日超过4000~8000ml,少数可达15000ml以上。此期尿素氮下降,精神食欲逐渐好转。但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      低钠、低钾症状。

(五)恢复期

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但有的病人肾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病可分为5型:

①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无出血、休克和少尿肾损害轻。

②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水肿、有明显少尿期、尿蛋白+++、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小于26mmHg.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休克、皮肤瘀斑、腔道出血、少尿5天以内或无尿2天以内。

④危重型:在重症基础上出现以下之一情况者,难治性休克、重要脏器出血、损伤,少尿>5天或无尿2天以上。

⑤非典型:体温38℃以下、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总之肾综合征出血是很严重的,也算是一种奇葩病类,建议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    伤。疫情监测由于新疫区不断扩大,因此应作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和易感人群的监测工作,远离病原体。



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是什么

   埃博拉病毒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病症,这样的病症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中,就好好进行预防,而埃博拉出血热得症状是什么。以下就是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大家非常重要的重视,我们就好好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被感染就好了。

   典型症状: 皮疹(73%) 肌痛(71%) 发热伴出血(70%) 关节酸痛(70%) 恶心(66%) 谵妄(65%)

本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脾和肾,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肌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EHF暴发流行中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血清存在EBOV IgG,无症状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大,其病毒水平低,感染后在短期内被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炎症反应可于2~3天内迅速消失,从而避免了发热和组织脏器的损伤。

   病毒呈长短不一的线状体,直径70~90nm,长0.5~1400nm,内含直径40nm的内螺旋壳体,大多呈分枝形,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约长19kb,能编码核蛋白及VP3VP40,VP30,VP24,糖蛋白(GP)和RNA聚合酶等7个结构蛋白,其中GP基因对EBOV复制有独特的编码和转录功能,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芽生方式释放,然而该病毒复制的具体步骤尚不清楚,病毒外膜由脂蛋白组成,膜上有10nm长的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为病毒的糖蛋白,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细胞,在Vero-E6细胞中生长良好,且能出现致细胞病变作用,埃博拉病毒主要分为四个亚型:扎伊尔型(EBOV-Z),苏丹型(EBOV-S),科特迪瓦型(EBOV-C)及雷斯顿型(EBOV-R),不同亚型的特性不同,其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苏丹型次之,两者对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的致死率很高,雷斯顿型和科特迪瓦型对人的毒力较低,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对非人灵长类具有致命性。

   以上就是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有些问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值得去注意的,在很多的情况之下,我们要进行的就是预防感染,埃博拉病毒是我们要进行预防的疾病,这样的重大疾病是非常的危险的,我们就好好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盘状红斑狼疮病症表现有哪些

  红斑狼疮是目前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内科疾病,该病的危害是极大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根据诱发原因不同,疾病的类型也不同,盘状红斑狼疮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但是很多朋友对该病的症状表现并不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盘状红斑狼疮病症方面的问题:

  了解盘状红斑狼疮病症表现对于及时的发现该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积极的观察身体的变化。

  红斑狼疮的类型分为很多种,比如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继发性的红斑狼疮肾炎。这种病症虽然都是免疫系统引发的疾病,但是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特点。下面,我就盘状红斑狼疮病症表现做一些阐述。

  1、盘状红斑狼疮的症状之急性型起病急骤,出现高热、乏力、肌痛等全身症状,颜面红斑显著,有些可无皮疹,伴有严重中毒症状,同时多种脏器受累,迅速发展,出现功能衰竭、预后差,目前临床已较少见。亚急性型起病缓慢,早期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中等度全身症状,盘状红斑狼疮的症状为多种脏器受损,实验室检查异常,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慢性型盘状损害,起病隐袭,病变主要局限于皮肤而累及内脏少,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2、盘状红斑狼疮皮疹呈持久性盘状红色斑片,多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有几毫米,甚至10mm以上,边界清楚。盘状红斑狼疮的症状之皮疹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灰褐色黏着性鳞屑覆盖,鳞屑底面有角栓突起,剥除鳞屑可见扩张的毛囊口。盘状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发展一般缓慢,中心部逐渐萎缩和色素减退,四周色素沉着,可伴有瘙痒、刺痛、灼热感等症状,痊愈时皮肤萎缩和结疤。

  红斑狼疮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该病,出现了上述相关症状后积极的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夏季易发阴道炎 食疗方缓解病症

夏季女性易引发阴道炎,而阴道炎患者除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外,还可采取萝卜食疗方,有效缓解病症,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1、白萝卜加醋疗法

将白萝卜榨成汁液备用,阴道炎患者每晚可先用醋酸清洗阴部,然后用柔软纱布蘸取白萝卜汁擦洗阴道,也可将纱布放入阴道深入反复擦洗,以达到缓解外阴瘙痒以及白带过多等症状的目的,是辅助治疗阴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2、青萝卜泥纱布卷疗法

将青萝卜洗净后捣碎成泥糊状备用,患者可每次用消过毒的纱布将约2勺的萝卜泥包好并做成卷状,一头用线绳将其扎紧。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阴部,然后将纱布卷塞入阴道内,往返抽拉数次,以达到消炎止痒的功效。也可在秋冬之际将纱布卷置入阴道内1小时左右后再取出,以达到深入消炎的作用,是辅助治疗阴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对滴虫性阴道炎效果较好。

以上两则萝卜食方对于辅助治疗阴道炎有不错的效果,患者在治疗期不妨来到萝卜方辅助,相信对恢复健康会大有帮助。



茶道养生不同病症讲究不同

茶作为古老而又健康的饮品,现在人们对饮茶也是越来越感兴趣,人们对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饮茶并不简单,虽然饮茶有益健康,但饮时也要注意方法,掌握一些饮茶的基本知识,否则会损坏身体。此外也应适当考虑到人体健康状况,不同的病症来决定饮什么茶。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能否饮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比如,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宜少饮或不饮为好。如果要喝的话,最好选择淡茶或脱咖啡因的茶。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尤其是咖啡碱和茶碱,都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心肌的机能,多喝茶或喝浓茶会促进心跳过快。

而对于心动过缓或窦户传导阻滞的冠心病患者来说(一般心率通常为60次/分钟)就与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正相反,可适当多喝些茶,最好喝普洱、乌龙茶、红茶偏浓的茶类,不但无害,还可以提高心率作用。

另外,对于脾胃虚寒者,尤其是有严重胃病或胃溃疡的人,不宜饮绿茶,因绿茶性偏寒,对脾胃虚寒者不利。茶本身性能就有助消化功能,有胃病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最好不饮或少饮些性温暖胃的红茶或普洱茶为好。

对于有肥胖症的来讲,饮各种茶都能达到减肥的功效,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黄烷醇类、维生素类等化合物,都能促进人体脂肪氧化,除去人体内多余的脂肪。但不同茶,根据实际经验各有区别:降脂减肥效果最好的茶是乌龙茶、沱茶、普洱茶和紫压茶类。

处于特殊时期“三期”(经期、孕期、产期)的女人,最好不饮茶或少饮茶。要饮就喝些脱咖啡因的茶。因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和铁离子会产生络合作用,使铁离子失去活性,处于“三期”的妇女,饮浓茶易引起贫血症,又因茶叶中咖啡碱对神经和心血管都有一定刺激性,而处于“三期”的妇女饮浓茶对本人身体恢复,对婴儿的生长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健康饮茶,用正确的方法饮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茶道养生的目的。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法

肾脏疾病发生了很多生活当中的年轻人身上,很多年轻朋友们早早的就患上了肾病,一旦发现如果不及时的治疗,那么后果非常的严重,甚至可能会转化为尿毒症,这些严重的疾病困扰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就比如说出血热肾病综合征,一般来说早期和晚期的话,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西医治疗方法

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地"仍然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

1.发热期

治疗原则:抗病毒,改善中毒症状,减轻外渗和预防DIC。

(1)抗病毒:发病4天以内患者,可应用利巴韦林1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持续3~5天进行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早期治疗能抑制病毒、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2)改善中毒症状:呕吐频繁者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大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

(3)减轻外渗:应早期卧床休息,输注平衡盐注射液1000ml/d左右。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芦丁,维生素C等。高热、大汗或呕吐、腹泻者可适当增加。发热后期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250ml,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掺和织水肿。

(4)预防DIC:给予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500ml或丹参注射液40~60 g/d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液黏滞性。

高热、中毒症状和渗出征严重者,应定期检测凝血时间。试管法3min以内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4s以内为高凝状态,可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一般用量0.5~1mg/kg体重,1次/6~12h缓慢静脉注射再次用药前宜作凝血时间,若试管法凝血时间>25min,应暂停1次。疗程1~3天。

2.低血压休克期

治疗原则:积极补容,注意纠酸。

(1)补充血容量:宜早期、快速和适量。即出现低血压倾向时就应早期补充血容量。要适量,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液体应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注射液。因为输入的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后即为低渗水溶液,很快透过受损的血管渗入周围组织,不能达到补容目的。

患上了肾脏疾病,并不是代表着绝望的,那么对于出血热肾病综合征,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些合适自己的方式来积极的治疗,切记不可因为自己的病情严重,而遭受打击,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我们一定会好。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流行性出血热可能大家对于这种疾病都比较的陌生的,因为这种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的,主要是以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头的,所以要治疗这种疾病的话,主要的是要切断传染源的,出血热的患者要隔离起来的,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导致传染现象的发生的,而且这种疾病也没有什么特效的预防措施的,需要及早的去发现治疗的,那么到底应该要怎么样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呢?

1.风热犯表证:发热较高,恶寒,无汗,头痛,眼眶痛,身体骨节烦痛,面红,颊红如酒醉状,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解肌清热。

2.气分热盛证:壮热不恶寒,汗出而热不退,面赤气粗,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辛寒清热(气)。

3.气血两燔证:壮热烦渴,斑疹,吐衄或便血,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4.热毒内陷证:手足逆冷,胸腹灼热,面赤心烦,斑疹衄血,渴欲饮冷,血压下降,舌红有瘀点,苔黄燥,脉沉数。清热解毒、滋阴化瘀。

5.阳虚血瘀证:形寒肢厥,神疲气微,倦卧不渴,面白唇青,斑疹青紫,血压下降,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沉伏。回阳救逆、活血化瘀。

6.湿热蕴肾证:神疲嗜睡,腰酸,小便涩滞量少,欲解不得,甚至尿闭不通,或尿中带血,尿中夹膜,恶心欲呕,烦躁不安,舌胖大,苔黄腻,脉滑数或细数。清热利湿。

7.阴虚水停证:唇焦齿枯,皮肤干燥,烦渴欲饮,尿少尿闭,烦躁不安,神识恍惚,舌红而肿,苔薄黄燥,脉沉细数。滋阴利水

8.肾阳虚水停证:形寒蜷卧,腰膝无力,四肢逆冷,尿少或滴沥不畅,舌淡而胖,苔白腻,脉沉无力。温肾利水。

9.肝风内动证:尿少尿闭,头痛呕吐,神昏谵语,惊厥搐搦,舌绛苔干,脉细数。凉肝熄风

10.膀胱蓄水兼蓄血证:尿少尿闭,或尿中有膜状物,面浮肢肿,口渴多饮,面唇暗晦,少腹刺痛,或肌肤瘀斑,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化瘀利水。

文章我们都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有了一个了解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最好是不要轻易的接近鼠类的,免得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的,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导致损害到自己的心脏的,要坚持治疗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