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遗传吗_精神病遗传规律及治疗方法

由网友(满身清净)分享简介:精神病是很多人常说的,这样的疾病患有率很高,患有精神病后,患者在情绪上很不稳定,而且疾病发作的时候,患者更是很难控制自身不知道大家都对于精神病遗传规律的知识了解多少呢,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精神方面的问题,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面对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的话,久而久之,集体积存在心里演变成精神病...



精神病遗传吗

精神病是很多人常说的,这样的疾病患有率很高,患有精神病后,患者在情绪上很不稳定,而且疾病发作的时候,患者更是很难控制自身情绪,同时还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因此对这样疾病治疗,要让患者及时进行,那精神病遗传吗,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精神病遗传吗:

精神病的种类很多,除了一小部份气质性精神病和智能不足有明确的遗传情形之外,其余都是体质、心理和环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研究得知,一般人罹患精神分裂病的比例为千分之三,而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血亲患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以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双亲均患有该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为40%-68%。至於周期性的躁郁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异卵双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双胞胎罹患率是95.7%。因此我们必须考虑遗传的影响。

虽然遗传对精神病的成因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绝对因素,也就是有遗传影响的子女并不一定都会发病,我们不能忽略后天生活环境的因素。

在对精神病遗传吗认识后,家族有这样疾病的,都是要对这样疾病进行预防,避免自身这样疾病,而且在平时的时候,对心里情绪都是要及时发泄,避免心里情绪积攒过多,造成有精神病症状,这点都是要进行注意的。



精神病遗传概率是多少

 对于精神性的疾病,很多父母都比较担心,自己的精神病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其实精神病是分为很多种类型的,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精神病遗传的概率是多少,希望能给那些爸爸妈妈们一些帮助。

 常见的精神病遗传疾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疾病,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一般都发病。也就是说在单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环境因素基本不起作用。单基因遗传的方式又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等。

 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其遗传度为80%。

 精神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精神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有一些精神病已经肯定为遗传性疾病,而且遗传方式也十分明确,如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等,而另一些精神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起作用,在基因遗传因素引起的精神病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多见。

 以上就是有关于精神病遗传的概率,其实在大量调查的研究当中,精神病虽然与遗传基因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是在采取一定的措施之后,可以大大的降低精神病的遗传概率,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的发达,治疗精神病的手段也更加的多样化,最后祝愿您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精神病遗传吗 会隔代遗传吗

目前导致精神病的病因非常多,其中有一部原因和遗传有关,如果家中有存在精神病疾病的案例,那么子孙或许会有一定的概率得上精神病。对于家中曾有精神病病例的家属也无需太过紧张,而是应该弄清该精神病是否会被遗传。

一、精神病遗传吗

精神病的种类很多,除了一小部份气质性精神病和智能不足有明确的遗传情形之外,其余都是体质、心理和环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研究得知,一般人罹患精神分裂病的比例为千分之三,而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血亲患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以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双亲均患有该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为40%-68%。至於周期性的躁郁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异卵双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双胞胎罹患率是95.7%。因此我们必须考虑遗传的影响。

二、精神病会隔代遗传吗

总的来说,各种精神病都有遗传倾向。轻精神病,如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遗传机会较少,而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遗传可能性最大,祖父的病是有可能遗传给孙子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上下4~5代直、旁系亲属进行详细调查,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出7~8倍,国内与国外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亦大致相同。

而且家系中患病的人越多,与患病者的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机会就越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的机会约为四分之一,就是说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存在着患病的可能。如果父母双方患病,那么其子女患病的机会就高达一半以上了。

精神分裂症的血缘亲属,不仅易患精神分裂症,而且还易患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发育迟钝及情感性精神病等。从症状与经过方面看,下一代发病年龄多早于上一代,而且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三、后天型精神病遗传吗

精神病的范围很广,不能笼统地说它是不是遗传性疾病。根据临床科研资料记载,某些精神疾病是有遗传的。例如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精神发育不全,它们的基本病因就是遗传因素。它们的遗传是由染色体畸变或遗传性代谢缺陷所引起的。



什么是反应性精神病

我们都知道很多医学上面的专有名词也许是我们没有听说过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的会遇到这类的问题,就比如说反应性精神病,如果是光听这个名词的话很多人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病症,但是接下来的介绍应该会让你有所了解。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是精神因素,它可以是引起悲伤、惊恐的或威胁性的事件,如亲人突然死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体验,如难以解决的纠纷、工作上的挫折、不满意的婚姻、不幸的遭遇以及长期的隔离状态等。一种精神因素是否致病,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所引起的个体情感体验的深度。后者又同个体的心理社会特点如所受教育、爱好和愿望、价值观念和个性等有关。个体的易病素质以及当时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本病的发生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患慢性躯体疾病以及处于月经期、产褥期和过度疲劳状态时较易罹患此病。此外,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者易发病。

其实这类病症很难从身体的某一个方面看得出来,毕竟这是一种心理上面的疾病,往往很多的时候人们只是关注了表面的一些现象,其实心理上面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也是非常的可怕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的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怎么治疗

也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各方面的压力也有很多,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现在很多人们会面临着,更多的关于脑袋的疾病,比如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很多的人们对它都比较关注,因为最不好治疗的疾病就是有关于脑袋的病,如果患上了这个疾病会非常的让家里面的人跟着头疼,那么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怎么治疗?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为一发作性精神障碍,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在同一次发病中均很明显,两类症状同时出现又同样突出,且常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良好。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多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较抑郁症和躁狂症的发病年龄为轻。男女之比的差别不大,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终身患病率为0.5%~0.8%。年发病率为0.3‰~5.7‰,相当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的1/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真正病因迄今不明确。有人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变异或心境障碍(情感性障碍)的变异,也有人认为是有别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的处于两者之间的另一种精神障碍。目前,认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与遗传、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

1.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的治疗

用锂盐合并氯丙嗪或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使用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2.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型的治疗

抗抑郁药合并抗精神病药使用有一定的效果,而单纯使用锂盐和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的效果不佳。如经系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可考虑予以电痉挛治疗。

3.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混合型的治疗

用锂盐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面讲述了有关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怎么治疗,这个治疗方法的效果是不错的,希望它带给很多患者还有家人一些安心,家里面有这样的患者也不要担心不要害怕,疾病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一,重要的是要找到治疗的办法,如果连治疗的办法都没有找到的话那么那才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希望这个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们很快的恢复好自己的身体。



多囊肾遗传概率怎么样

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顽固疾病,而且肾病的发作多数是由于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机体变异现象,首先是肾脏的病变,进而发展成难以治疗的癌变,这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病痛,但是现在有一种肾病叫做多囊肾遗传,由于人们不太清楚这种疾病的影响,下面来看看多囊肾遗传概率怎么样吧。

多囊肾肾病有50%的遗传

多囊肾的遗传男女都是平等的。多囊肾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患有此病,则其子女遗传机率为50%,双方父母均有,则遗传机率会增加到75%,可连续几代致病。病变大多数在胎儿期已存在,全肾布满大小不等,层次不同的囊肿,小的有米粒大,大的可以达到数厘米。那些囊肿会随年龄增大而长大,增大的囊肿会压迫肾脏,使肾脏的结构受到损害,发生纤维化,随着肾脏损害加重,就不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从而出现肾衰竭、尿毒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按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成人型多囊肾遗传发病率约为0.2%,主要以肾脏囊肿发生,发展和数目增多为特征,常伴其他器官囊肿形成,以肝脏为多见,胰腺、卵巢、胃肠道也可见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遗传规律是:父母双亲为杂合子,其纯合子子代发病,发病概率为25%。无性别和种族差异。

肾病的危害是许多疾病都能相比,由于肾脏在身体里面有2个,所以,有的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一个肾没了还有另一个肾,结果往往是一旦患上了多囊肾就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并且后悔不已,所以我们为了保护自己肾脏,为了防止多囊肾遗传概率增加,就要增强自己的身体。



细胞质遗传疾病有哪些分类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很多遗传性或者是传染性疾病得到了不错的控制,但是仍然有很多情况的防止效果不是很佳。因此,对于细胞质遗传疾病的分类,让不少人很关心。那么,细胞质遗传疾病有哪些分类?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⑴单基因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连续遗传、无性别差异、家族性聚集等牲,如软骨发育不全、并指、多指、家庭性结肠息肉症等。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隔代表现、无性别差异,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镰刀型细胞贫血病、婴儿黑蒙性白痴等

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连续遗传、交叉遗传、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的女儿均为患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等。

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和男性多于女性,如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症)、色盲症等。

⑤Y染色体遗传病:表现为限雄遗传、连续遗传的特点,如外耳道多毛症。

⑵多基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呈家族聚集趋势,难以预测,无很好的预防方案,如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⑶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而形成的;性腺发育不良,又称为特纳氏综合征,是女性X染色体少一条导致的,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了不含性染色体的雌雄配子与一个含X染色体的正常的异型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克氏综合征:男性XXY,形成此种个体的受精卵可能是由一个含XX染色体的雌配子与一个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而成,也可能是由一个正常的雌配子与另一个含X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而成。

上面就是对细胞质遗传疾病有哪些分类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认识细胞质遗传疾病的分类,在平时的生活中,才能更好的对各种疾病进行更好的认识,做好有效地预防措施,避免某些遗传疾病在我们的身上发生,造成大的伤害。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介绍

我们生活中会觉得神经病和精神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朋友们你们可知道,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是现在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过去可能都是我们觉得这两种情况很像就归位一类了,其实要做到这其中的区别和辨认还是不难的,我们要认识就要全面的认识。一起看看吧!

一、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神经症、神经病、精神病这三个名词,但是对其真正含义了解得并不多,有的人甚至把这三者混淆。其实,这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二、神经症也称为神经官能症。病因:一般认为与心理压力及性格特征有关。主要表现: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及疑病症状等。辅助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常见病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治疗:多有求治愿望,首选心理治疗,也可酌情给予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等治疗。

三、神经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横纹肌疾患。病因:多与神经系统的炎症、变性、肿瘤、出血等有关。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失语、失明、抽搐、昏迷、步履不稳或瘫痪、肌肉无力或萎缩等。辅助检查:常有异常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常见病种:各种颅脑损伤、感染、肿瘤、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癫痫等。治疗:有求治愿望,多在神经科给予相应的治疗。

四、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病因:通常与遗传、社会环境影响、性格特征及脑部某些神经生化改变等有关。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辅助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常见病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等。治疗:患者多因不承认有病而拒绝治疗,常需强制住院。主要以精神药物治疗为主,可辅以心理治疗。

小编在这里提供给各位的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一些东西,小编在这里介绍的不是很多,但是我想对你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你们能够明白这些情况吗?我们生活中还是会有许多情况的。小编希望各位能够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啦!



失眠难以入睡该怎么办啊?

失眠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对于失眠,我们总是很头疼,不知如何是好。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大脑正常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很多原因都可以通过影响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而导致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躯体,生理,心理,精神,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

一,躯体性原因包括疾病引起的疼痛,比如关节痛,肌肉痛,以及心慌,咳嗽,憋闷,皮肤病引起的瘙痒导致的睡眠不足。二,生理性原因如时差的改变,车船,飞机,上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强光,噪音,异味,室温过高或过低,室内空气太干燥等,都可以影响睡眠质量而引起失眠。三,精神性原因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精神疾病常伴有失眠。

四,在影响失眠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精神因素。它可以占到慢性失眠患者的百分之六十五。在心理因素中还有一些心理误区值得注意,首先是害怕心理,许多慢性失眠患者都有这种感觉,即将要睡觉或一上床就担心自己是否能睡好,或强迫自己尽快入睡,但事与愿违,越想睡反而越不能入睡,越不能入睡就越着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一夜折腾,熬到了天明,大脑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五,药物性原因有些失眠纯粹是由药物引起的即药物性失眠。六,人为原因包括睡前暴饮,消化不良,喝浓茶,摄入过量书以及不定时的睡眠。

失眠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从短期来看,睡眠不足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与学习,精神萎靡,疲惫无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集中精力做好事情。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危害更是巨大和深远的,所以平常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好的睡眠。



应激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所谓的精神障碍,就是一种由精神因素诱发的精神病。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医学上还可将精神类疾病再细分。那么,你听说过应激性精神障碍?你想进一步了解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吗?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远离这类疾病,现在就给你详细介绍什么是应激性精神障碍。

应激性精神障碍又被称为应急性精神障碍,是表现为精神活动功能性障碍的一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突然或持久的应急性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在传统精神病学上,该症又被称为“反应性精神病”。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往往是心理矛盾和精神创伤内容的反映,这些临床表现包括反应性意识障碍,反应性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偏执状态以及拘禁性精神障碍等。

应激性精神障碍是典型的心因性障碍,病前有明确的精神创伤或应激性生活事件,起病常比较急骤,经过适当治疗措施,病情很快好转,恢复健康,预后良好。如果无精神打击,不会再度复发,达到终身痊愈的满意疗效。一般视为“良性心理疾病”。

应激性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

应激性精神障碍反复不由自主地、痛苦地回忆起受过刺激、打击的事件;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似乎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动作或感受;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出汗、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努力逃避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人物;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明显减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疏远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情感范围有所限制(例如,不能表示爱恋或者感到别人的爱);对未来没有远大设想(例如,不期望有一个好的职业、婚姻、儿女、或正常生活享受);难以人睡,或睡得不深;易激惹或易发怒;难以集中注意;警觉过高;过分的惊吓反应;焦虑、抑郁、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不足,等等。

(1)反应性意识障碍:本型常急骤发病,在急剧而严重的精神创伤下发作。意识障碍形式有神游样反应、朦胧状态、恍惚茫然或呈“情感休克”状态。深入检查,有与恐惧和痛苦境遇有关的情感体验,常伴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行为无法自控,失去协调性,可能是无意识的。可伴有幻觉或妄想,以片断非系统性为主。本型病程短暂,仅持续数天。

(2)反应性兴奋状态:此型较少见,常在急性较强烈精神创下发生,也可在长期精神创伤背景下,由于一个偶然刺激而促发。发病多急骤,受刺激后突然兴奋骚动、哭喊吵闹、狂歌乱笑、胡言乱语,可伴幻觉和错觉。症状可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发作或躁狂发作。但是症状表现的内容常围绕精神创伤(看到刺激物可使症状加重),症状带有可理解性特点。少数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3)反应性偏执状态:又名“心因性妄想症”。亦是常见的临床类型,以持久精神刺激和较缓慢的病程为多见。病前人格可有偏执性格缺陷。年龄偏大,30~40岁以后发病。对人不信任、多疑、敏感、固执己见,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妄想内容比较接近现实,可有精神刺激所致的不安全感和创伤性情绪体验,妄想对象较为局限、固定、不泛化。少数有听幻觉。情感反应多数较好,与环境或患者的心境相协调。病程较长,预后良好

(4)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受到精神刺激后持续地情绪低落;精神活动抑制,常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缺乏兴趣、活力和愉快感。本型常在持续长期的精神创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症状带有反应性抑郁症的特征,有时临床上难以鉴别。本型病前性格常以懦弱、内向、悲观、无力性格缺陷为主。

(5)拘禁性精神障碍:这是指在拘禁关押期间发生的反应性精神障碍类型,也称为“拘禁性精神病”。除了发病的特殊环境外,临床表现符合本病的一般特征。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层面,如果不及早发现,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威胁到生命。所以,平时保持可观心态,放松紧张情绪,避免焦虑等都是远离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好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