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_承气合小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浪野酷)分享简介:小陷胸汤是什么你知道吗?小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处方】半夏(汤泡.五承气合小陷胸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承气合小陷胸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承气合小陷胸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处方】生大黄5钱,厚朴2钱,...



小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陷胸汤是什么你知道吗?小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
半夏(汤泡.五钱) 黄连(二钱) 栝楼实(三钱)

【功能主治】
小结胸病,心下痞满而软,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先煮栝楼至一钟半,后入诸药,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拼音名】
Xiǎo Xiàn Xiōng Tāng

【处方】
黄连6克 半夏12克(洗)栝楼实(大者)30克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摘录】
《伤寒论》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小陷胸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承气合小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合小陷胸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承气合小陷胸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承气合小陷胸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
生大黄5钱,厚朴2钱,枳实2钱,半夏3钱,栝楼3钱,黄连2钱。

【功能主治】
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

【用法用量】
水8杯,煮取3杯,先服1杯,不下再取1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像承气合小陷胸汤之类的这些中药的方剂都是把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经过反复的疗效验证其可行性后才会运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现什么不适,一定要即时就诊。



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

  瓜蒌子是一个治疗疾病不错之选,它在使用上,也是有着很多方式,而且使用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也是没有任何损害,但是对它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就可以,这也是因为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有着很多,同时对治疗人体疾病的种类上,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因此随意之选,不利于身体健康发展。

  那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想要能够很好的选择它,就需要对它进行一些认识,这样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使得身体健康发展。

    药用价值: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治疗冠心病。每日用瓜蒌五钱,薤白四钱,制成片剂,三次分服。治疗25例,观察2~8周,22例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16例心电图复查,14例示V5T被改善,2例恶化;12例服药前示S-T段压低者,10例改善,1例不变,1例恶化;服药前平均V5T波振幅为0.96毫米,服药后平均T波振幅增至2.7毫米;服药前平均S-T段下降0.84毫米,服药后S-T段平均下降0.27毫米。改变最明显1例在服药前二月发现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V2-V4QS波,T波倒置,服药后11月病员症状明显改善,V2-V4Q波消失,V5T波向上;另1例原有心绞痛及窦性静止,V5T波平坦,服药四月后T波回至正常,窦性静止消失。服药后少数病例感胃部不适,经服氢氧化铝后好转。观察中曾将瓜蒌与薤白分开服用,结果病人均反应瓜蒌片疗效较薤白片为佳。此片对冠状动脉供血作用,可能与通过放松动脉紧张度,减少心脏负荷有关。

  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蒌散)

  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50克,半夏(洗)250克,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饮食

  栝楼瓤50克,神曲末25克(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酒调下10克。(《圣惠方》

  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栝楼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通过以上介绍,对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了解,根据它这些功能和作用,在疾病治疗的时候,也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不过使用方法,也是要根据疾病需求进行,不能随意的乱用,这样使得疾病治疗上,没有太多帮助。



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瓜蒌子又是野葫芦,具有很好的润肺化痰、散结滑肠的效果,而在现在主要是用瓜蒌子治疗痰热咳嗽或者是肺痰咳血等问题,而且它作为一种入药植物,使用的话又不需要担心会给健康造成其他的副作用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消炎抗癌,所以说它的这些功效作用是非常高的。

瓜蒌:又名野葫芦,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其有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随着近几年对瓜蒌的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发现瓜蒌具有消炎、抗癌等功效。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杨天权编著的《抗癌新法精编》中记载瓜蒌主治肺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主治】胸痹,悦泽人面。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子:妙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栝蒌实治胸痹,因为它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痰不能降。

甘缓润下,则痰自降,所以它是治嗽要药,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 天柱山特产---“传文牌”瓜蒌子,承百年传统,经科学配方,选用天柱山独有资源野生瓜蒌籽精制而成。气味润绵,脆香特异,籽仁饱满,营养丰富,被誉为“瓜子之王”,为安徽省名优农产品。是馈赠、待客、旅游的理想休闲食品。

瓜蒌子药用与食用价值极高。据《本草纲目》记载有健胃、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抗癌新法精编》介绍:其对肺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疗效显著;瓜蒌籽富含营养成份,其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物碱、黄酮类、甙类和有机酸等含量颇丰,是不可多得的药膳食品,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上述详细介绍了瓜蒌子的这些功效和作用,不知道大家对它是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呢?关注这些常识的了解,那么对发挥它的这些药效治疗和解决身体的疾病问题,就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了,也就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更多的疾病危害。



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瓜蒌是一种野生瓜,当然目前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瓜蒌有很不错的营养价值,比如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质和维生素,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锌元素,以及铁和钙,有人统计发现在瓜蒌中还有大约16种左右的微量元素。瓜蒌对于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瓜蒌的具体功效。

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治疗冠心病。每日用瓜蒌五钱,薤白四钱,制成片剂,三次分服。治疗25例,观察2~8周,22例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16例心电图复查,14例示V5T被改善,2例恶化;12例服药前示S-T段压低者,10例改善,1例不变,1例恶化;服药前平均V5T波振幅为0.96毫米,服药后平均T波振幅增至2.7毫米;服药前平均S-T段下降0.84毫米,服药后S-T段平均下降0.27毫米。

其实瓜蒌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说,瓜蒌对于艾滋病毒有比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于糖尿病有治疗效果,对于高胆固醇,以及高血脂现象有辅助治疗作用。瓜蒌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美容瘦身。其实除了瓜蒌的果实有用之外,瓜蒌的根茎叶都可以入药。



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瓜蒌籽的药用价值,可体现在于它能够有效的润肺去痰,利气宽胸,而且对于治疗胸闷作痛还有冠心病心绞痛等问题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功效,但是要注意想要用它治疗冠心病的现象,也应该搭配其他的药材,这样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改善效果,用药的话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药用价值

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治疗冠心病。每日用瓜蒌五钱,薤白四钱,制成片剂,三次分服。治疗25例,观察2~8周,22例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16例心电图复查,14例示V5T被改善,2例恶化;12例服药前示S-T段压低者,10例改善,1例不变,1例恶化;服药前平均V5T波振幅为0.96毫米,服药后平均T波振幅增至2.7毫米;服药前平均S-T段下降0.84毫米,服药后S-T段平均下降0.27毫米。改变最明显1例在服药前二月发现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V2-V4QS波,T波倒置,服药后11月病员症状明显改善,V2-V4Q波消失,V5T波向上;另1例原有心绞痛及窦性静止,V5T波平坦,服药四月后T波回至正常,窦性静止消失。

通过以上所介绍的瓜蒌籽的药用价值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的到它能够有效的化痰,散结,润肠,有效地治疗痰热咳嗽,但是也需要注意不可盲目用药,尤其是对于孕妇以及婴幼儿这种特殊人群来说,用药的话要咨询医生。



​ 瓜蒌子的功效

瓜蒌籽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在现在有很好的健胃润肺化痰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治疗肺癌、胃癌、胰腺癌等,有显著的功效,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抗癌的作用,每个人都可以详细的去了解瓜蒌子的这些作用,根据自身的一个身体状况,合理的利用它治疗。

瓜蒌子药用与食用价值极高。据《本草纲目》记载有健胃、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抗癌新法精编》介绍:其对肺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疗效显著;瓜蒌籽富含营养成份,其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物碱、黄酮类、甙类和有机酸等含量颇丰,是不可多得的药膳食品,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瓜蒌子的功效:

瓜蒌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及中华栝楼的种子,瓜蒌子别名栝楼子、栝楼仁、瓜蒌仁,瓜蒌子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效,瓜蒌子有治疗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疮肿毒的作用,瓜蒌子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等作用。

瓜蒌子的作用:

1、瓜蒌子治肺脏蕴热痰嗽,胸膈塞满: 瓜蒌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一两。上件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姜汤送下。(《济生续方》半夏丸)

2、瓜蒌子治胃气痛方:瓜蒌一个,取仁炒熟。煎酒服。连服六七日(《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通过内容分析了解我们会发现,瓜蒌子的药用功效是非常高的,所以平时生活当中,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对于瓜蒌子的一些功效认识和了解。这样就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瓜篓子,解决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降低这些疾病造成的更多不良影响。



炒瓜蒌子的功效作用

瓜蒌子是属于葫芦科植物,可以帮助起到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尤其是对治疗痰热咳嗽,或者是上火便秘等现象,都可以达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想要利用它去有效的治疗,也应该注意一些禁忌,用瓜蒌子用药的时候,如果是脾胃虚寒的人就不适宜,还有孕妇也要谨慎使用。

瓜蒌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大子栝楼等的种子,瓜蒌子的功效是润肺,化痰,滑肠,瓜蒌子的作用是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瓜蒌子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瓜蒌子。

功效作用

1、瓜蒌子治热游丹肿:栝楼子仁末二大两,酽醋调涂。(《产乳集验方》)

2、瓜蒌子补肺下气,涤垢开郁。治伤寒结胸,虚怯,痨嗽;解消渴,生津;止诸血。《本草蒙筌》

3、瓜蒌子治妇人形瘦,有时夜热痰嗽,月经不调:青黛、瓜蒌仁、香附(童便浸、晒干)。上为末,姜(汁)、蜜调。噙化。(《丹溪心法》)

4、瓜蒌子,体润能去燥,性滑能利窍。凡薄痰在膈,易消易清,不必用此。若郁痰浊,老痰胶,顽痰韧,食痰粘,皆滞于内.不得升降,致成气逆胸闷,咳嗽,烦渴少津,或有痰声不得出,借其滑润之力,以涤膈间垢腻,则痰消气降,胸宽嗽宁,渴止津生,无不奏效。其油大能润肺滑肠,若邪火燥结大便,以此助苦寒之药,则大肠自润利矣。《药品化义》

5、瓜蒌子治老年或病后之肠结便秘。《中药志》

6、瓜蒌子主消痰。《本草经疏》

7、瓜蒌子治酒痰,救肺:青黛、瓜蒌仁。上为末,姜(汁)、蜜丸。噙化。(《丹溪心法》)

8、瓜蒌子,性降而润,能降实热痰涎,开郁结气闭,解消渴,定胀喘,润肺止嗽。但其气味悍劣,善动恶心呕吐,中气虚者不宜用,《本草》言其补虚劳,殊为大谬。《本草正》

9、瓜蒌子利热痰老痰。《药品化义》

10、瓜蒌子解郁,祛风,生津止渴,止腰腿痛。《本草再新》

瓜蒌子的功效有很多种,除了能够治疗痰热咳嗽,便秘等问题之外,对于帮助治疗女性身形消瘦月经不调,以及中气虚弱等现象,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调理效果。所以需要全面了解它的这些功效,正确的利用其治疗身体存在的一些病症。



蛤蚧定喘丸的功效与作用

蛤蚧定喘丸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蛤蚧定喘丸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蛤蚧定喘丸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
蛤蚧11g 瓜蒌子50g 紫菀75g 麻黄45g 鳖甲(醋制)50g 黄芩50g 甘草50g 麦冬50g 黄连30g 百合75g 紫苏子(炒)25g 石膏25g 苦杏仁(炒)50g 石膏(煅)25g

【性状】
为棕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甜。

【炮制】
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10~2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小蜜丸每60丸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处方】
生蒌仁2两,生紫菀3两,麻黄1两8钱,鳖甲(醋制)2两,黄芩2两,甘草2两,麦冬2两,黄连1两2钱,百合3两,炒苏子1两,生石膏1两,杏仁(去皮,炒)2两,煅石膏1两,蛤蚧(用尾)1对。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钱重,每斤丸药用朱砂面3钱为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
滋阴清肺,止嗽定喘。主虚劳久嗽,年老哮喘,气短作烧,季节举发,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蛤蚧定喘丸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蛤蚧定喘丸。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桔梗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
桔梗(五钱) 甘草(三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
桔梗(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十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除痰下气。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如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
桔梗3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
宜肺利咽,清热解毒。治风邪热毒客于少阴,上攻咽喉,咽痛喉痹,风热郁肺,致成肺痈,咳嗽,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则吐脓者。

【用法用量】
以水300毫升,煮取21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
《伤寒论》

【别名】
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桔梗(锉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300克 枳实(麸炒赤黄)15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除痰下气,消痞散满。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同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
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瓜蒌子 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30克 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15克 黄耆(去芦)4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别名】
宁肺桔梗汤(《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
桔梗(炒)贝母(去心)当归(酒拌)瓜蒌仁 枳壳(麸炒)薏苡仁(微炒)桑白皮(炒)甘草节 防己(去皮)各3克 黄耆(盐水拌炒)百合(蒸)各4.5克 五味子(杵炒)甜葶苈(炒)地骨皮 知母(炒)杏仁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肺痈咳而胸膈隐痛,两胠肿满。咽干口燥,烦闷作渴,浊唾腥臭。

【用法用量】
上药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
桔梗8分,瓜蒌仁8分,百合8分,防风8分,当归8分,枳壳8分,黄耆8分,贝母8分,玄参8分,白鲜皮8分,薏苡仁8分,杏仁5分,甘草5分,黄芩8分。

【功能主治】
肺痈,咳嗽吐脓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焦氏喉科枕秘》

【处方】
桔梗(去芦头,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木香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掣胸中不利,时咳泄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
桔梗(炒)1分,大黄(锉,炒)1分,麻黄(去根节)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大腹皮(锉)1分,柴胡(去苗)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羌活(去芦头)1分,木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实上气,面目浮肿,大便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
桔梗(锉,炒)半两,黄柏(去粗皮,炙,锉)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脑疳。头发作穗,头皮光急,或有疮,或时腮颔肿,眼目不明,积渐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小盏,加生地黄长2寸(拍破),同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早晨、日晚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
桔梗(炒)3分,紫菀(去苗土)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3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月内及百晬暴嗽,吐乳呕逆,不得息。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桔梗(去芦头)半两,半夏(汤洗7遍,培干)半两,紫苏叶(微炒)半两,石膏半两,甘草(炙)半两,皂荚(烧炭存性)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呀呷,咽膈不利。痰壅。

【用法用量】
《医方类聚》引《医林方》有人参。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

【处方】
前胡(去芦)1两,赤茯苓1两,人参(去芦)1两,枳壳(炒,去瓤)1两,甘草(炙)1两,半夏(切作片子,姜汁浸2宿,焙),桔梗(去芦)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中上焦不和,气道隘塞,水饮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带热服,1日2-3次,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三引《卫生家宝方》

【处方】
桔梗2两,甘草2两,薏苡仁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痈初萌。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八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
桔梗1两半,半夏曲2两,陈皮1两(去白),枳实1两(麸炒),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半,厚朴1两(姜制,炒香)。

【功能主治】
和中。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数。涩脉关前胃气并。

【用法用量】
《嵩崖尊生》有木香。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和中桔梗汤”。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处方】
当归身1分,马勃1分,白僵蚕3分,黄芩3分,麻黄5分(不去节),桔梗1钱,甘草1钱,桂枝少许。

【制法】
上为粗末,作1服。

【功能主治】
咽肿微觉痛,声破。

【用法用量】
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稍热服之。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
桔梗1两(炒),漏芦(去芦头)半两,钟乳粉半两,蛴螬3分(炙干)。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处方】
桔梗、前胡、红花、荆芥、蝉蜕、僵蚕、大力、灯心、通草。

【功能主治】
痘疮五5-6日已过,痘脚已齐,浆势欲行。

【摘录】
《医宗己任编》卷三

【处方】
桔梗3钱,红花5钱,苏木5钱,芒消5钱,猪苓3钱,泽泻3钱,大黄1两,归尾5钱,桃仁4钱。

【功能主治】
跌扑损伤,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童便、酒各半,煎服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
桔梗、香附、山栀、黄芩、前胡、贝母、知母。

【功能主治】
火郁于肺,咳嗽。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
桔梗3钱,甘草3钱,葱3根,豆豉1撮

【功能主治】
产后外感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缓缓服。

【摘录】
《一盘珠》卷七

【处方】
紫苏叶、桔梗、麻黄、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贝母、前胡。

【功能主治】
风寒子嗽。

【摘录】
《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
桔梗、半夏、陈皮、枳实。

【功能主治】
痰结饱闷眩晕者。

【用法用量】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
桔梗3钱,甘草1钱,抚穹1钱,香附1钱,炒栀1钱,前胡1钱,贝母1钱。

【功能主治】
小儿郁火,干咳无痰。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五

【处方】
黄芩、连翘、栀子、薄荷、桔梗、竹叶、甘草、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
表里两解。主感冒时疫挟热者。

【用法用量】
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
《治痢捷要新书》

【处方】
牛蒡、玄参、升麻、桔梗、犀角、黄芩、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
疏热开结。主咽喉诸病。风火结痰,喉痹疼肿,咽物妨碍。

【用法用量】
《医略六书》有荆芥穗,无升麻。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风火结痰,其喉为痹,故咽物妨碍,咽喉肿痛焉。牛蒡子疏风解热,乃喉痹要药;乌犀角清胃凉心,能善解热毒;桔梗清利咽喉之痛;玄参清降上浮之火;荆芥散热退肿;黄芩清肺凉膈;小木通降心火以热从溺泄;生甘草泻火毒能和药缓中。煎令微温,俾火化风消,则结痰自开而咽喉肃清,喉痹无不退矣。此疏热开结之剂,为喉痹疼肿之专方。

【摘录】
《证治汇补》卷四

【处方】
桔梗1两,桑白皮1两,甘草5分,贝母5分,诃藜勒5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寒汗下后,喘嗽烦躁,气滞涩,邪气逆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五味子、乌梅肉各1钱同煎服。

【摘录】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
桔梗(炒)1钱,贝母(去心)1钱,当归(酒浸)1钱,瓜蒌仁1钱,枳壳(麸炒)1钱,薏苡仁1钱,桑白皮(炒)1钱,甘草节1钱,防己(去皮)1钱,黄耆(盐水拌炒)1钱5分,五味子(捣,炒)1钱5分,百合(蒸)1钱5分,葶苈(炒)5分,地骨皮5分,知母(炒)5分,杏仁5分。

【功能主治】
肺痈咳嗽,胸膈两胁作痛,咽干口燥,烦闷作渴,时出臭浊。

【用法用量】
宁肺桔梗汤(《外科正宗》卷二)、十六味桔梗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摘录】
《外科枢要》卷四

【处方】
桔梗1钱,贝母1钱,当归8分,瓜蒌子8分,枳壳(炒)5分,薏苡仁8分,桑白皮5分,防己5分,甘草节3分,黄耆5分,杏仁(去皮,炒,另研)3分,百合3分。

【功能主治】
清热散肿。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
《增订治疔汇要》有玄参、防风。

【摘录】
《医学正传》卷六引《录验》

【处方】
桔梗(炒,锉)半两,旋覆花半两,好贝母(去心)半两,防风(去杈)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桑根白皮(锉)1分,人参1分,前胡(去芦头)1分,鳖甲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蒺藜子(锉,去角)1分,甘草(炙,锉)1分,黄耆(锉)1分,天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劳咳嗽,唾痰涎,上气喘急,时发寒热,疼痛;亦治肠风下血,诸气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七

【处方】
桔梗(锉,炒)1两,甘草(炙)半两,知母(焙)半两,柴胡(去苗)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为6帖。

【功能主治】
寒热似疟。

【用法用量】
每帖用童子小便2盏,加葱白3茎,豉半合,浸食顷,煎取1盏,去滓,食后分温2服,日1帖。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
川贝、桑皮、瓜蒌、玄参、当归、桔梗、竹叶、甘草、枳壳、杏仁、百合。

【功能主治】
上焦风壅热毒,喉痹热肿。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处方】
桔梗(锉,炒)1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干姜(炮)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已定,汗出厥冷,四肢拘急,腹中痛不解,脉欲绝。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
天冬6分,桔梗1钱半,紫苏8分,知母4分,甘草4分,杏仁10粒,陈皮4分,黄芩8分,贝母8分。

【功能主治】
妇人风寒咳嗽。

【摘录】
《嵩屋尊生》卷十四

【处方】
桔梗(去芦头)1两,大黄(锉,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芒消(炼过者)1两,防风(去杈)1两半,车前子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目生鸡冠蚬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
桔梗(炒)5两,白术3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2两,细辛(去苗叶)2两,当归(切,焙)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邪热客于肝经,气逆烦躁,面青多怒,怒已胁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
桔梗(锉,炒)1两,甘草(生)1两,恶实(微炒)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咽喉内生疮疼痛;咽喉干痛,吐咽不利。

【用法用量】
原书卷一二四本方用法:入竹茹一弹丸大。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
桔梗(炒)1两半,当归(切,炒)1两半,刘寄奴(去根,锉碎)1两半,桂(去粗皮)2两,延胡索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芍药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血气攻冲,心腹冷痛,烦满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
桔梗1两(炒),茯神(去木)1两,人参半两,当归(炙,锉)半两,钩藤皮1分,桂(去粗皮)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芍药(锉,炒)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桑上寄生(微炒,锉)半两,石膏1两,甘草(炙黄)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惊胎。劳伤,心腹急痛,卒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
桔梗(锉,炒)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细辛(去苗叶)2两,芎藭2两,人参2两,甘草(炙,锉)2两,芍药1两,熟干地黄(微炒)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阻病。心中愦闷,虚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疼痛,烦热,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
桔梗8分,白及8分,橘红8分,炒甜葶苈8分,甘草1钱5分,贝母1钱5分,苡仁5钱,金银花5钱。

【功能主治】
肺痈。

【摘录】
《笔花医镜》卷二

【处方】
桔梗(炒)、半夏(汤洗去滑10遍,焙)各等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热搏于咽喉,如有物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
桔梗(去芦头,锉,炒)1两,丹参(切)1两,白术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芍药1两,槟榔(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腹胀雷鸣,胸背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
桔梗(炒)1两,紫菀(去苗土)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贝母(去心,焙)1两,杏仁(汤漫,去皮尖双仁,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
桔梗(锉,炒)1两半,百合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槟榔5枚,木通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酒疸。腹满如水状,心中懊憹不能下食,时时欲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良久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
桔梗(锉,炒)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姜汁炒)1两1分,白术3分,甘草(炙,锉)1分,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玄参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惊恐不安,夜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下饴糖1分,空腹温服,夜卧再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别名】
退热桔梗饮子

【处方】
桔梗(锉,炒)1两,大黄(锉,炒)1两,玄参1两,芍药1两,防风(去杈)1两,黄芩(去黑心)1两,茺蔚子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睛突起。五脏毒风之突起睛高外障。

【用法用量】
退热桔梗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别名】
桔梗白术汤

【处方】
桔梗3升,白术2两,当归1两,地黄2两,甘草(炙)2两,败酱2两,薏苡仁2两,桑白皮1升(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脾双补,清肃余毒。主肺痈经时不愈。赤膈伤寒,毒蕴于肺成痈,经治诸证皆安,唯痰中血丝终不能除,胸中尚隐隐痛,大便已转嫩黄,时溏时燥。

【用法用量】
桔梗白术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注意】
忌猪肉、芜荑、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处方】
桔梗2两。

【功能主治】
喉痹及毒气。喉痹肿盛,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
枳实2两(麸炒微黄),白术2两,栀子仁1两,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心膈痞满,腹内妨痛,不思饮食。心腹痛,冷热相搏。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
桔梗2两,人参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小麦1两。

【功能主治】
四肢发热。肺不调,邪热熏上焦,自胸以上至头发热,口鼻气色时如烟熏,目涩咽燥,唾如凝脂,时咳,毛疏,大便不利,小便赤,其脉疾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3升,煎至1升,去滓,分3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九引《指南方》

【别名】
桔梗半夏汤、半夏汤、枳梗半夏汤

【处方】
桔梗(细锉,微炒)10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制)10两,陈皮10两(去瓤),枳实(麸炒赤黄)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除痰下气。顺阴阳,消痞满。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伤寒冷热不和,心腹痞满,时发疼痛。

【用法用量】
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半夏汤(《瑞竹堂方·补遗》)、枳梗半夏汤(《得效》卷二)。

【摘录】
《局方》卷四

【处方】
桔梗(炒)2两,半夏(汤洗7遍,切,焙)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大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
桔梗(锉,炒)2两,防葵半两,大黄(锉,炒)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49枚。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臌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加芒消末半钱匕,空腹温服,如人行5-6里再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桔梗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