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与作用_马尿泡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为你戎马今生)分享简介:大家知道唐古特马尿泡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唐古特马尿泡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说起马尿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材,那么你对马尿泡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它又该怎么吃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别名】羊尿泡【来源】茄科马尿泡属植物 马尿泡 Przewalskia tangu...



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知道唐古特马尿泡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唐古特马尿泡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文我们将一一分析给大家。

【别名】
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唐传尕保(藏名)。

【来源】
为茄科植物

唐古特马尿泡



种子





。秋季果熟时采种子,晒干;9~10月挖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粗壮,肉质。茎直立,短租,被稀疏柔毛或腺毛。叶互生,近基部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长6~2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全缘或有缺刻,两面被疏柔毛或腺毛,边缘较多;叶柄有翅。花序柄腋生,有花1~3朵,黄色;萼圆筒形,长约1厘米,有短钝齿5,结果时迅速增大而成一椭圆形的囊,具纵肋和网脉;花冠管状,长2厘米,藏于膨大的花萼内;雄蕊5,内藏;花盘环状,于子房下肿胀;子房2室,胚珠极多数。蒴果球形,尿泡状,环裂。种子黑褐色,肾形,略扁平。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砂砾地及较干旱的草原、路旁。分布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化学成份】
植物含天仙子胺等生物碱。

【性味】
苦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消肿。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疮毒,癌瘤及皮肤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分。外用:煎水洗或酒精浸涂患处。

【附方】
治无名肿毒:马尿泡一两。水煎外洗患处,一日三次;或用75%酒精浸泡数日后外搽患处,一日三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通过本篇文章对唐古特马尿泡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唐古特马尿泡的相关作用和食用方法等。唐古特马尿泡的价值可以通过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体现了唐古特马尿泡的重要性。



马尿泡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马尿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材,那么你对马尿泡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它又该怎么吃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别名】
羊尿泡

【来源】
茄科马尿泡属植物

马尿泡

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以



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外用治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取适量水煎洗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马尿泡的作用与功效有了一定的认识。文章介绍的几种作用与功效是比较常见的,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们,对生活有所帮助。



甦唐豉酒(一)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我们对于养生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养生方法被我们所认识并使用,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容易,却可以起到很好的功效和作用,所以是值得我们去做的,药酒就是其中的十分明显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种:甦唐豉酒(一)。

甦唐豉酒(一)——(腰腳疼痛諸病)

(《外台秘要》)

  【配方】香豉三升,美酒香者一斗。

  【制法】上二味,先取香豉三升,三蒸三暴干,內一斗酒中漬三宿。

  【主治】若能常飲此酒,極利腰腳,嶺南常服此酒佳,及卑濕處亦準此,又恐有腳氣似著,即宜服之。

  【用法】隨人多少飲之,用滓敷腳。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甦唐豉酒(一)这种药酒对人体确实有着非常多的益处,但是我们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饮用。



大黄[图]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中药材分很多种,大黄[图]也是其中的一种。要想大黄[图]能正确科学的发挥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为不同的药材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和功效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





根茎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炮制】
大黄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
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制剂】
大黄流浸膏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本经》

以上讲述了大黄[图]的一些食用方法等。虽然很多药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一般都是不可以乱吃的,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用药。



藏茄的功效与作用

藏茄做为一种中药,药用价值是很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来了解一下。

【别名】
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

【来源】
为茄科植物

唐古特莨菪







种子

。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肥厚深长。茎圆柱形、直立,多丛生,有纵沟纹,中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基生叶鳞片状;茎生叶卵形或长卵形,长5~20厘米,宽4~16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波状或具齿,少有锯齿状细小刺;下面及叶脉上有毛茸;叶柄长1~3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紫褐色;花萼钟状,长3.5厘米,先端边缘具不规则的浅5齿裂,有明显脉纹10条,结果后膨大;花冠钟状,比萼稍长,被白色短柔毛,径3~3.5厘米,先端5浅裂,反卷;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蒴果球形,中部环裂,径约1.5~3厘米,包藏于宿有的木质萼内。种子圆形,稍扁平,棕褐色。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沟边、林下。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

【性状】
①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顶端根茎粗大而短,具纵沟。主根径约3~5.6厘米,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具钿根痕。质坚硬而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淡黄白色或灰棕色,有放射状细小裂隙及同心轮层。粉质,无臭,味苦。

【化学成份】
含山莨菪碱。根中尚含樟柳碱、天仙子胺、天仙子碱、红古豆碱、托品碱等生物碱。其中红古豆碱最多,莨菪碱次之,东莨菪碱最少。

【药理作用】
①中枢作用

【性味】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
镇痛,麻醉,解痉,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配成酊剂、合剂口服,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克,研碎,加入70%酒精适量,按《中国药典》规定(同颠茄酊)制成藏茄酊。每次0.6~1.5毫升,一日量2~4.5毫升。如配成合剂:藏茄酊6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每次10~15毫升,一日2~3次内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藏茄中毒症状及解救同阿托品、颠茄类药物。

上面对藏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大家了解了藏茄的各种功效,一定要牢记这些疗效哦,这样就可以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用藏茄的神奇功效还他们一份健康和快乐。



山莨菪[图]的功效与作用

山莨菪[图]不仅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元素,同时帮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机能,药用价值也很高,今天就带大家对山莨菪[图]进行一番了解。

【别名】
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

【来源】
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

山莨菪

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以



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稍有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叶片长方卵形至窄椭圆形,长8~21厘米,宽4~13厘米,全缘,微波或有疏浅齿。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先端微弯;花萼广钟形,径约3.5厘米,先端有5个稍不整齐浅裂片,脉网明显;花冠钟形,与萼略等长,紫红棕色,先端有5个浅圆裂片;雄蕊5,着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长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长大,柱头大,圆头状。蒴果包围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壮,木质,径达2毫米,宿萼长方钟形,长约7厘米,径约5厘米,先端有5个浅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脉网明显,盖裂,盖部1室,下部2室。种子多数,棕褐色,扁圆形。

【生境分布】
生长于高山疏林草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等省。

【栽培】
喜凉爽环境,耐严寒,忌水浸,宜选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栽种。种子繁殖,冬季上冻前或春季解冻后按行距1.5尺开沟条播,覆土1寸左右,每亩用种量2~3尺。出苗后,当苗高2~3寸时间苗,株距1尺。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如发现蚜虫和红蜘蛛为害,可用1605、六六六或乐果乳剂喷杀。

【化学成份】
根与全草含多种托品类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红古豆碱、山莨菪碱[6(s)hydro-xyhyoscyamine]及樟柳碱等。

【药理作用】
1.山莨菪碱对大白鼠条件反射有抑制作用。又具有对抗由于注射震颤素引起小白鼠的全身震颤;较大剂量的山莨菪碱对不麻醉猫的脑电活动有明显影响,脑电图表现为持续性高幅慢波,海马回节侓消失,脑电惊醒反应亦不存在。一般对动物行为无明显影响,部分动物较给药前更安静,甚至瞌睡。

【毒性】

山莨菪

中毒时可见:口渴,咽喉灼热,吞咽困难,皮肤干热潮红,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兴奋,烦躁不安,说胡话,脉搏速等症状,甚至发生痉挛,呼吸中枢麻痹死亡。解救方法:洗胃(用高锰酸钾3.6g溶于9升水中,或用0.5%鞣酸溶液),或给予催吐剂(中毒早期,患者未能将毒物全部吐出之前进行);导泻;服蛋清及活性炭;大量饮糖水或经脉滴注葡萄糖液;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0.01克,半小时一次,至口腔转湿润为止。对症治疗:有烦躁或痉挛可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巴比妥,氯硫二苯胺);如呼吸中枢抑制时可用呼吸兴奋剂并饱暖;必要时给氧或人工呼吸。

【性味】
苦、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开水调敷患处。

【注意】
有大毒。忌酸冷,豆类。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文就是对山莨菪[图]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橡实的功效与作用

橡实是常见的棕榈科的植物,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植物类型,同时橡实的一些营养功效以及作用也是慢慢被人们发现和利用了 ,橡实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价值功效,对于人体有很好的作用,橡实是橡树的种子同时,它富含丰富的营养和维生素,同时能防止人体的一些季斌,以及富含一些维生素苹果酸叶酸等。

橡实中富含非常丰富的一些酸碱物质。在生活中的主要是可以治疗一些出血以及解毒的功效,同时橡实在古代的书籍中就有记载,就已经开始进行入药的治疗,在本草纲目和一些其他的药典中记载的。

1.陆玑《诗疏》:栩,今柞栎也。徐州谓栎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今京洛及河内言杼斗,或云橡斗,读栎为杼,五方通语也。

2.《唐本草》: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3.《本草图经》:栎,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黄花,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不拘时采其皮并实用。

4.《本草衍义》:栎,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树,亦木之性也。山中以橡仁为粮,然涩肠。木善为炭,他木皆不及。

5.《纲目》: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文理皆斜向,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结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肉。山人俭岁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丰年可以肥猪,北人亦种之。其木高二、三丈,坚实而重,有斑文点点,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作薪炭。其嫩叶可煎饮代茶。

科属分类:壳斗科

拉丁文名:1.Fructus Querci Acutissimae 2.Frictus Querci Liaotungensis

主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以上那个就是橡实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是可以治痢疾便血痔疮,以及脱肛还有小儿疝气,乳腺炎以及睾丸炎了很多的男科疾病和妇科疾病,都是可以进行治疗,生活中的主要进行一些方剂的食用,主要是采用了一些常见的配合疗法,进行一些和功能的主治,主要是针对一些肛肠类的疾病和一些妇科男科的疾病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灸甘草对很多人来讲还比较陌生,它实际上是一种中草药,具有一定的香气和甜味。对滋阴补肾,阴阳品横,气血双补有很强的作用,因此很多人为了平衡阴阳,长期大量的服用灸甘草。实际上,灸甘草也不能长期大量的服用,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虽然有很多,但吃太多也不利于健康,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灸甘草。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灸甘草是利用甘草炮制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香味,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的帮助很大,具有很强的功效和作用。那么,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综合历代医家看法,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2、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因此,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对于需要服用灸甘草的人,一定要注意灸甘草的用法用量,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私自大量的服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健康问题,服用任何其他食物也一样,要注意避免过量。



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知道唐古特马尿泡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唐古特马尿泡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唐古特马尿泡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文我们将一一分析给大家。

【别名】
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唐传尕保(藏名)。

【来源】
为茄科植物

唐古特马尿泡



种子





。秋季果熟时采种子,晒干;9~10月挖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粗壮,肉质。茎直立,短租,被稀疏柔毛或腺毛。叶互生,近基部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长6~2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全缘或有缺刻,两面被疏柔毛或腺毛,边缘较多;叶柄有翅。花序柄腋生,有花1~3朵,黄色;萼圆筒形,长约1厘米,有短钝齿5,结果时迅速增大而成一椭圆形的囊,具纵肋和网脉;花冠管状,长2厘米,藏于膨大的花萼内;雄蕊5,内藏;花盘环状,于子房下肿胀;子房2室,胚珠极多数。蒴果球形,尿泡状,环裂。种子黑褐色,肾形,略扁平。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砂砾地及较干旱的草原、路旁。分布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化学成份】
植物含天仙子胺等生物碱。

【性味】
苦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消肿。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疮毒,癌瘤及皮肤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分。外用:煎水洗或酒精浸涂患处。

【附方】
治无名肿毒:马尿泡一两。水煎外洗患处,一日三次;或用75%酒精浸泡数日后外搽患处,一日三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通过本篇文章对唐古特马尿泡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唐古特马尿泡的相关作用和食用方法等。唐古特马尿泡的价值可以通过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体现了唐古特马尿泡的重要性。



甦唐豉酒(三)的功效与作用

甦唐豉酒(三)是一种中药药酒,甦唐豉酒(三)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甦唐豉酒(三)最大的功效在于可以温和地调理人的身体,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甦唐豉酒(三)——(腰腳疼痛諸病)

(《外台秘要》)

  【配方】香豉三升,犀角(末之)八兩。

  【制法】上二味,其豉如前,用一生絹袋貯,好美酒九升漬之五日許,其犀角末散著袋外。

  【主治】利腰腳。

  【用法】每服常攪,令犀角未入酒中,服三合,量性增減。日三服。其酒夏月勿作,多恐壞,可用此方;豉三合,橘皮、生姜、蔥細切,任意調和,先熬油令香,次下諸物熬熟,以綿裹內鐺中,著酒任意性飲之。

上面介绍到的关于甦唐豉酒(三)的一些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够加深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各种不同的药酒都是需要仔细配置的,对药酒里的成分和各自的功效我们也应该了解清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