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膏的功效与作用_大风水银膏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像个废品)分享简介:半夏膏是一种中药方剂,半夏膏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大风水银膏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的机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它在服用时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下。【处方】牙消4两,绿矾(2味烧酒炒过)4两,白矾4两...



半夏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膏是一种中药方剂,半夏膏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
半夏1两(捣罗为末),鯸鮧鱼脂2两(煎了者)。

【制法】
上药1处调如膏。

【功能主治】
鼠瘘。

【用法用量】
旋取敷疮上。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六

由上文可知半夏膏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大风水银膏的功效与作用

大风水银膏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的机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它在服用时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牙消4两,绿矾(2味烧酒炒过)4两,白矾4两(同入罐内,泥封固,煅2炷香足,取出为极细末),水银2两,黑铅2两(入铁勺内化开,煅过,为细末),胆矾5钱(另研极细末),川椒(另研)2两,杏仁(去皮尖,另研)2两,蛇床子(另研)2两,半夏2两,硫黄(另研)2两,槟榔(以水浸1宿,细片,同水磨2-3次,连水晒干)2两,杜木鳖(去壳,细切薄片,另研)2两,雄黄(另研)2两,大风子(去壳,细切片)3两,油核桃3两(2味共研),桕油烛2斤。

【制法】
上各为极细末,和匀,桕油化开,为丸。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疮癞,脓窠风癣,及鹅掌风。

【用法用量】
用川椒、葱白、甘草煎汤,洗去腌脓,软绢拭干后用药。手内揉软,揩擦疮上,2-3次效。

【注意】
忌食鸡、鹅、羊肉、猪首肠蹄、辛辣发毒之物。

【摘录】
《疡科选粹》卷六

通过以上对大风水银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大风水银膏。



半夏利膈丸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利膈丸,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半夏利膈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半夏利膈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皮)白矾(生)滑石 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汤洗)9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主风痰郁甚,头疼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粘,朐中烦满,酒癖停饮,呕逆恶心,胁下急痛,腹中水声,神思昏愦,心悸面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五

【别名】
槟榔利膈丸(《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
黑牵牛120克(一半生,一半炒)皂角(不蛀、肥者,去皮、子,酥涂炙)60克 槐角子15克 齐州半夏(汤浸洗七次,切,焙干)30克 青橘皮(汤浸,去瓤)60克 槟榔30克(面裹煨热,锉)

【制法】
上六味,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祛风逐痰。主风痰上攻,喘满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生姜汤下,食后。如要疏风痰,加至40~50丸。

【摘录】
《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
防风(去芦头)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

【制法】
上为末,入膏中,和捣百余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嗽化痰。主风痰壅甚,头疼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粘,胸中烦满,酒癖停饮,呕逆恶心,胁下急痛,肠中水声,神思昏愦,心忪面热。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荆芥、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引《医方集成》

通过文章我们对半夏利膈丸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半夏利膈丸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半夏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紫菀(去苗.净洗)、五味子(捡净)、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五两;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各二两半。

【炮制】
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45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0克 赤茯苓30克 紫苏叶30克 诃黎勒皮45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90克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行气散结,化痰利咽。主气郁痰结,咽喉中如有炙脔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30克 射干30克 牛蒡子(微炒)30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22克 羚羊角屑22克 桔梗(去芦头)22克 昆布(洗去咸味)22克 槟榔22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5克 赤茯苓22克 甘草(炙微赤,锉)1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宜肺理气,化痰软坚。主气郁痰凝,结成瘿气,咽喉肿塞,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60克 吴茱萸(汤洗七遍,焙干,微炒)15克 桂心30克 人参(去芦头)30克 白术30克 当归30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45克 枳实(麸炒微黄)1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温中,降逆。主中焦虚寒,胃气上逆,喘息短气,不得安卧,胸满肠鸣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60克

【制法】
上一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癣。

【用法用量】
以陈酱汁调和如糊,涂摩患处,一日二三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别名】
破棺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不拘多少)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开窍苏醒。主魇寐突然死亡;诸物所压,水溺,金疮,卒致闷绝,产妇恶血冲心,诸暴绝证。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鼻中,即活。但心头温者,一日可治。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芍药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黄芩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栝楼根半两,黄耆1两(锉),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7日,烦躁而渴,胸中痰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粳米、小麦各10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栝楼根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10余日不解,往来寒热,发如疟,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菀1两(去苗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咳嗽呕吐,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紫苏茎叶1两,前胡1两,桂心3分,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脚气,烦闷呕逆,心胸壅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赤茯苓1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1两,细辛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干姜3分(炮裂,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胸中冷痰饮,气满,不欲食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前胡3分(去芦头),芎藭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紫苏茎叶1两,羚羊角屑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旋覆花半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桑根白皮3分(锉),独活3分,槟榔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脚气上攻,心胸痰壅,头痛目眩,背膊烦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大腹皮3两(锉),桔梗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腹虚胀,两胁妨闷,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麝香、雄黄、半夏、巴豆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蛇咬。

【用法用量】
敷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当归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气上奔,胸中逆满,喘息短气,不得安卧,腹中冷气,肠鸣相逐。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汤浸去滑,焙干为末,姜汁和作曲,焙干)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2两,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1两,陈橘皮1两(汤洗浸),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3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消食,温胃止逆。主冷痰。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七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连半两(去须),黄芩1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霍乱后,吐泻不止,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3分,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腹胀,烦热呕吐,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茹1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1两(锉),桂心1两,赤茯苓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2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气,噎闷,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半夏1钱,南星1钱,白僵蚕(直者)1钱。

【制法】
用巴豆7粒(去皮油),合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胙腮。

【用法用量】
用少许生姜自然汁调涂外面肿处。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
半夏3分(生),黄葵子1分,防风1分,远志1分,款冬花1分,桂心1分,前胡1分,干姜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吃食大多,伤脾,即不食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米饮调下。服之立效。

【注意】
乳母不可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苏子1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胸心满塞,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5钱(酢煮),赤茯苓(去皮)2钱,甘草(生)2钱,陈粳米50粒。

【制法】
上锉,焙。

【功能主治】
暑伏热生痰,呕吐中痞。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不止,调姜茹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
生半夏、杏仁各等分。

【制法】
上捣烂,与白面等分,新汲水调膏。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主

【用法用量】
涂之。

【摘录】
《仙拈集》卷四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2两,泽泻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2两(去心)。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反胃,呕哕吐食,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心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七气,脏腑虚冷,心胸气上,劳乏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射干1两,白术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枳壳1两(裁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胸痹噎塞,心下烦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次去滑),干姜1两(炮),丁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冷痰饮,胸膈气满吐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姜汤、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七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白术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呕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槟榔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癖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麻黄1两(去根节),细辛1两,枳实2两(麸炒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2两(去芦头),泽泻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理中,通膈,破寒。主上焦虚寒,短气不续,膈间厌闷,饮食先吐而后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2两(去芦头),白术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黄芩1两半,当归3分(锉,微炒),茵陈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酒癖,宿食不消,胸心胀满,呕逆,不纳饮食,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1两(麸炒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赤芍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痃癖气,急硬满胀。心肋多痛,不能食物,气攻胸背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7枚,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2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胁肋下有癖急硬,气满不能饮食,胸背疼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桂心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京三棱1两(炮,锉),当归1两(锉,微炒),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木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伏梁气,心下硬急满闷,不能食,胸背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
半夏(汤浸7次去滑)1两,桂心1两,赤茯苓3分,白术3分,枳实(麸炒黄)3分,木香3分,陈橘皮3分,甘草1分(炙微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胸痹,心下坚痞,胸背缓急疼痛,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紫苏茎叶1两,木通半两(锉),木香半两,白术3分,槟榔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腹胀满,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汤洗7遍)2两,白蔹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铁棘竹木,诸鲤在喉中不下,及刺在肉中拆不出,箭镞毒药在内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酒调下,日3次。半夏戟人喉,以生姜汁解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细辛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麻黄3分(去根节),桂心2两,前胡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桑根白皮半两(锉),贝母半两(煨令微黄),柴胡半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木通半两(锉),诃黎勒皮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外伤风冷,声嘶言不能出,胸膈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热面。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白术2两,赤茯苓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大腹皮2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脾劳实,四肢不举,五脏不调,胀满气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
忌饴糖、苋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脾胃不和,不思食饮,心膈痰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不经发汗后成狐惑,下利,腹中愊坚,干呕肠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香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木通半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百合1两,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百合病,久不愈,大小便涩,腹满微喘,时复痰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1两,百合3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愊坚而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心腹胀满疼痛,胸膈壅滞,或呕哕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实半两(麸炒令黄),前胡半两(去芦头),诃黎勒1两(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呕哕,心胸不利,头目昏重,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干呕,不纳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芦根1两(锉),赤茯苓3分,泽泻3分,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呕吐,烦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柴胡1两(去苗),黄芩半两,赤芍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3分(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腹胃虚胀,心膈壅滞,呕哕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去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壳3分(麸炒,去白瓤),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痰唾。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2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细辛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劳实热,易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晚食前再服。

【注意】
忌饴糖、羊肉、生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柴胡(去苗)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桂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大腹皮(锉)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腹胁虚胀,心膈壅滞,呕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3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

【功能主治】
少阴病,咽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白饮调下,日3次。

【各家论述】
《伤寒集注》:方有执曰,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祛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半夏(洗,焙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病啘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汤调下。

【注意】
忌羊肉、饧。

【摘录】
《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红豆蔻3分(去皮),茅香花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见食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木香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2两,桂心半两,旋覆花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久积痰毒于胸膈不散,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炙煿、热面、猪犬肉。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防风半两(去芦头),旋覆花1两,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肾脏虚损,上热下冷,心胸壅滞,痰毒结实,唾如筋胶,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

【处方】
半夏1两(水煮1伏时,晒干),泽泻1两,桂心1两,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2日,痰逆头疼,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和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葛根1两(锉),



辰砂半夏圆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辰砂半夏圆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辰砂半夏圆的功效和作用呢?辰砂半夏圆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
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朱砂(研飞),各一两;葶苈(水淘净.日干.别杵成膏)、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杵成膏)、半夏(汤浸七次.去滑.焙干),各半两。

【炮制】
上为末,入研药匀,以生姜汁煮面和圆,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急,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五圆至七圆,淡生姜汤下,食后。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上文介绍了辰砂半夏圆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辰砂半夏圆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辰砂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辰砂半夏丸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
栝楼根(蜜炙)半两,天南星(汤洗)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别名】
半夏丸、杏医丸

【处方】
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1两,朱砂(研,飞)1两,葶苈(水淘净,晒干,别杵成膏)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杵成膏)半两,半夏(汤浸7次去滑,焙干)半两。

【制法】
上为末,入研药匀,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息,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
半夏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杏医丸(《普济方》卷三八七)。

【摘录】
《局方》卷十

【处方】
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五灵脂半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煎麻黄汤送下,日3次。

【摘录】
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见《幼幼新书》卷十六

【别名】
辰半丸

【处方】
大半夏1斤。

【制法】
上药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瓷盆内,用净水洗,去粗滓,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将半夏粉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
辰半丸(《国医宗旨》卷二)。

【摘录】
《袖珍》卷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辰砂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了吧?辰砂半夏丸的药用价值极高,对调理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健脾膏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健脾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健脾膏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白术4两,茯苓2两,白芍2两,六神曲2两,麦芽2两,香附2两,当归2两,枳实2两,半夏2两,陈皮、黄连、吴萸、山楂、白蔻仁、益智、黄耆、山药、甘草7钱,党参5钱,广木香5钱。

【功能主治】
健脾。主

【用法用量】
原书注:加苍术、大黄各二两,黄芩、厚朴、槟榔各一两,以雄猪肚(石上擦净)装药熬,尤良。

【摘录】
《理瀹》

【处方】
土粉沙参8两,冬瓜仁16两,芡实12两,橘皮4两,莲米4两,榧子肉4两,云茯苓4两,山楂4两,雷丸2两,百合4两,山药8两,苡仁4两,建神曲1两,麦芽1两,谷芽1两,鸡内金1两。

【制法】
上为细末,每净药粉3斤,另加糯米粉15斤,白糖23斤,开水少许打成块。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进食生肌,调气养血,润颜壮神。主

【用法用量】
每服3-4片,小孩1-2片。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
牛精肉1斤,牛肚4两(用小磨麻油3斤浸熬,听用),苍术4两,白术3两,川乌3两,益智仁2两,姜半夏2两,南星2两,当归2两,厚朴2两,陈皮2两,乌药2两,姜黄2两,甘草(半生半炙)2两,枳实2两,黄耆1两,党参1两,川乌1两,白芍1两,赤芍1两,羌活1两,香白芷1两,细辛1两,防风1两,香附1两,灵脂1两,苏梗1两,苏子1两,延胡索1两,山楂1两,麦芽1两,神曲1两,木瓜1两,青皮1两,槟榔1两,枳壳1两,桔梗1两,灵仙1两,腹皮1两,醋三棱1两,醋莪术1两,杏仁1两,柴胡1两,升麻1两,远志肉1两,吴萸1两,五味1两,草蔻仁1两,肉蔻仁1两,巴戟天1两,补骨脂1两,良姜1两,荜茇1两,大茴1两,红花1两,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1两,甘遂1两,苦葶苈1两,红芽大戟1两,巴仁1两,黑丑头1两,茵陈1两,木通1两,泽泻1两,车前子1两,皂角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全蝎1两,炮山甲1两,白附子1两,附子1两,滑石4两,生姜4两,薤白4两,韭白4两,葱白4两,大蒜4两,鲜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莱菔子2两,干姜2两,川椒2两,石菖蒲1两,艾1两,白芥子1两,胡椒1两,佛手干1两,凤仙草(全株),枣7枚。

【制法】
用油22斤,分熬丹收,再入官桂、木香、丁香、砂仁、檀香各1两,牛胶4两(酒蒸化),俟丹收后,搅至温温,以1滴试之,不爆,方下,再搅1000余遍,全匀,愈多愈妙,勿炒珠,炒珠无力,且不粘也。

【功能主治】
脾阳不运,饮食不化,或噎塞饱满,或泄痢腹痛,或为湿痰,水肿,黄疸,臌胀,积聚,小儿慢脾风。

【用法用量】
贴胸脐。

【摘录】
《理瀹》

【处方】
党参3两,淮山药6两,芡实6两,云苓6两,扁豆6两,莲子6两,广陈皮1两5钱,使君子6两,糯米3升,粳米7升,苡米6两,白术2两。

【制法】
各药微炒香,为细末,另将糯米、粳米各蒸熟晒干后炒爆,磨成细粉,与各药和匀,加白糖15斤(如嫌糖量重,可酌减,以适量为准),用模印成块,烘干。

【功能主治】
胃胸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体倦,发育不良,易患吐泻。

【用法用量】
小儿视年龄适量服之;营养不良者,可常服。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健脾膏的做法了呢?养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对你有一些帮助!



百当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百当膏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
丹砂(研)半两,腻粉(研)半两,水银1分,铅1分(2味结成砂子),牛黄2钱,龙脑(研)2钱,铅霜(研)2钱,粉霜(研)1分,阳起石(研)1分,黄蜡半两,巴豆(肥者,去皮心膜,研出油,取霜用)120粒,蝎梢(炒)1分,半夏1钱(汤洗7遍,杵罗为末)。

【制法】
上为细末,熔蜡并熟蜜少许,同和成膏,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积聚,心腹疼痛,年月深久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吐逆,藿香汤送下;取热积,生姜、蜜水送下;取冷积,乳香汤送下;风涎,薄荷汤送下;便痢,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通过以上对百当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百当膏。



吊痰膏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吊痰膏的制作方法。

【处方】
皂角2斤。

【制法】
用水5碗,煎至1碗,去滓,净1碗内,再熬成1钟,于(火唐)灰上,用纸倒膏在纸上,用半夏醋煮过成膏子,入皂角膏内和匀,明矾3两(末)同和,入松杨柿捣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痰饮。

【用法用量】
噙化。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五

通过以上对吊痰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吊痰膏。



大风龙胆膏的功效与作用

大风龙胆膏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大风龙胆膏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冬瓜1个(截去5寸长,去瓤),乌蛇胆1个,消梨1个。

【制法】
掘地坑深3尺,令净,安瓜于内,以乌蛇胆、消梨置于瓜上,以土隔盖之;至21日看1度,瓜未甚坏,候49日,3物俱化为水,在瓜皮内取出。

【功能主治】
大风疾。

【用法用量】
每用1茶脚,以酒和服之,2-3次立愈。小可风疾,每服1匙头。

【摘录】
《本草纲目》卷四十三引《博济》

以上就是关于大风龙胆膏的功效与作用为大家做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大风龙胆膏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