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_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還要心動幾次)分享简介:白术附子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附子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附子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处方】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



白术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附子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
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
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甘草6克(炙)桂心12克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精气。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
《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处方】
白术2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多自汗。

【用法用量】
方中附子、茯苓用量,《普济方》引作“各一两”。

【摘录】
《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

【处方】
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苍术2两,陈皮2两,厚朴(姜制)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茯苓2两,泽泻2两,猪苓(去皮)半两,肉桂4钱。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寒中。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作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多冷,时作隐隐而痛,或妄见鬼状,梦亡人,腰、背、胛、眼、腰、脊皆痛,而不渴不泻,脉盛大以涩。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3盏,加生姜3片,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医学发明》卷五

看完了上文对于白术附子汤这种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许多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茶品方面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附子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

【功能主治】
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
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各一两半。石膏(碎)、白茯苓(去皮)、白术、川芎、柴胡(去苗)、当归(酒浸.切焙)、人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炒研)二十枚。细辛,一两。

【炮制】
上挫如麻豆。

【功能主治】
治风亸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匕,水酒共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嬴瘦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

【功能主治】
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
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附子15克(炮)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功能主治】
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备注】
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 黄耆120克 甘草(炙,锉)15克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0克 防风(去叉)15克

【制法】
上五味,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
散寒祛风。治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大枣2枚(去核),生姜一枣大(擘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 干姜(炮)各18克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处方】
龙骨1两,甘草1两,芍药1两,干姜1两,黄连1两,石榴皮1具(大者),阿胶2两,附子1枚,黄芩半两,粳米3合。

【功能主治】
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暴痢势剧,火迫之象,日久不止,热烁津枯,不独下多亡阴,而真阳亦已告匮,故于驻车丸中除去当归之行血,掺入芍药辅阿胶以滋耗竭之真阴,附子助干姜以扶伤残之虚阳,黄芩佐黄连以屏宿蕴之余火,甘草、粳米缓清脾胃之虚热,龙骨、橘皮急收二肠之滑脱也。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中风,四肢挛急,不得屈伸,身体沉重,行步艰难,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有汗出为效。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
附子2枚(共称重1两半者,炮),生姜3两,干姜3两,桂心1两,石膏6两(碎,绵裹),生犀角(屑)2两,地骨白皮2两,白术2两,独活2两,芎䓖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风病有因饮酒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者。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温3服,服后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药末粉身。其汤须服5-6剂,间3-4日服1剂。其方服1剂后,量病情进退。

【注意】
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
《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䓖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20枚,细辛(去苗叶)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
附子3枚,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白术4两。

【功能主治】
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南阳太阳例中,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千金》借治湿痹缓风,可谓当矣。又恐辛温太过,津随汗泄,更合少阴例中附子汤,取人参固气,芍药敛津,茯苓渗湿,并助桂、附之雄,庶无风去湿不去、虚风复入之患矣。

【摘录】
《千金》卷七

【处方】
附子(炮)5分,白术5分,独活5分,川芎3分,肉桂3分。

【功能主治】
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口噤,痰涌。

【用法用量】
上作1服。加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四十四

【处方】
附子(炮)2两,甘草(炙)2两,宿姜4两,半夏(洗,破)4两,大枣20枚(擘,去皮核),白术3两,仓米半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

【注意】
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
附子3分(炮),当归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甘草(炙)1两,干姜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蜀椒(去汗,去目,闭口者)半分。

【功能主治】
断下,补胃。主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3服。

【摘录】
《鬼遗》卷四

【处方】
大附子1枚,甘草6铢,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
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摘录】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处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因下后,脾胃虚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重半两者),亸桂(去粗皮)半两,葛根(锉)1两半,犀角(镑)1两,地骨皮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石膏(碎)3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身体不随,不能言语,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并2服,夜1服;或夜并2服,空心1服。服迄以热姜粥投,衣覆微汗出,慎外风。不欲汗即不必食粥。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3分,半夏1两(汤洗去滑,生姜2两,同捣作饼,炙),白术(锉,炒)1两半,苍术(米泔浸,去粗皮,锉,炒)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冷弱,胸满气逆,呕吐咳嗽,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生姜半分,煎至1盏,去滓,分为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羌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桂(去粗皮)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痉,口噤不语,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加竹沥1合,更煎3沸,去滓,空心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
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宣明论》卷一

【处方】
附子1枚(重半两者,炮裂,去皮脐),麻黄(去根节)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40枚,细辛(去苗叶)3分,芎䓖1两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干)1两,丹参(去根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竿头)1两,五加皮(炙令黄)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脚气风多,皮肉(疒帬)痹,筋骨疼痛,足趺不仁,手脚缓弱,履地不稳。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晡时各1次,衣覆微令汗出。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
生附子6-7钱者。

【功能主治】
一切风疾痰眩。

【用法用量】
上用半个切碎,以水2盏,加生姜10片,煎至1盏以下,滤过,盏盛,水中沉微冷服。若不去皮脐,及临服入盐少许,效尤速。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六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耆4两,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6两,防风(去叉)半两,小黑豆1两(微炒)。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历节风。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

【别名】
附子散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去苗)6钱,防风(去叉)6钱,人参6钱,干姜(炮)6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㖞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
附子散(《普济方》卷八十八引《医方大成》)。

【摘录】
《三因》卷二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槟榔(煨)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桔梗(锉,炒)3两,陈橘皮(去白,焙,炒)3两,桂(去粗皮)3两,白术4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劳虚寒,腹痛胀满,气急善噫,欲卧,舌本苦直,饮食多倦,干哕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冷痢及赤白滞下。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
白术2两,苍术2两,芍药1两,茯苓2两,甘草1两,附子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鸡峰》卷十四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冷劳肌瘦,盗汗少力,时发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用猪(月臣)子1两(切令细),酒半盏,水3分,加薤白3寸,同煎令猪(月臣)熟,去滓温服,每日五更初服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
附子1个(生,去皮脐),绿豆1合。

【功能主治】
头风。

【用法用量】
上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立愈。每个附子可煮5服,后为末服之。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修真秘旨》,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2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下焦虚寒,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白术1两,白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伤寒八日,风湿相搏、身痛心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下之脉浮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7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锉)4两。

【功能主治】
风毒攻肌肉,皮肤浮肿,或在脚,或在手。

【用法用量】
用水1斗,煮至7升,去滓热洗,余滓更煮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
附子(生用)1枚,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3分,独活(去芦头)3分,甘草(炙)3分,莽草(炒)1分,芎䓖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牙齿风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1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
生附子、白姜(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冬瓜仁,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令黄)1两,芍药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荣血虚损,汗出日夕不止,形体困怠。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1分,茯苓1分,山药1分,甘草(炙)3分,干姜(炮)3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三因》卷二

【处方】
白术、附子(炮裂,去皮)、干姜(炮)、桂、赤石脂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肾气虚寒,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
方中白术、附子、干姜、桂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六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当归(切,焙)1两,葛根(锉)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四逆吐下,烦呕转筋,肉冷汗出,体痹气急垂死,音声不出,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随药吐者,更服勿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心腹筑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
附子(端正紧实大者)1枚(生去皮脐,切作10片)。

【功能主治】
破寒堕胎。主子死腹中,产宫气寒,胎血凝涩,死子难下;中风涎盛,少气不语。

【用法用量】
上不得捣碎,用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取1盏,去滓不用,将药汁滤清,分温2服。如经时不下,更服桂心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
附子1枚(制),草果5粒。

【功能主治】
瘴疟脾寒,寒振热少,面色青白,饮食少进,四肢厥,大小便清。

【用法用量】
《简明医彀》本方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
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霍乱,大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
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去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锉,生用),蜂房半两,川椒2两(去目)。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五指挛急。

【用法用量】
每用1两,以水3大碗,加生姜1两,生桑枝1握,黑豆1合,同煎,令豆熟,去滓,着冷暖得所,避风淋蘸手指。水冷重暖用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
附子半两(生,去皮脐),生姜5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风毒攻手足疼痛,或攻皮肤浮肿。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本方用法:腹中痛,水煮服亦可。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五

【处方】
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

【处方】
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漏风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至2升,去滓,分温4服,日3次,夜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三

【别名】
煮豆法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
(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柔风,筋骨缓弱,不能行立;头风。

【用法用量】
煮豆法(《普济方》卷九十五引《十便良方》)。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
桂(去粗皮,不得见火)1两,乌头(大者,炮,去皮脐)1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须臾连3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七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2枚,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裂)1分,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阴毒伤寒,头痛眼疼,心中闷乱,身体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脉候沉细,欲得冷水,饮之必危。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顿服,以衣履;如人行5里,再1服;少顷,以生姜煮热稀粥投之,身体四肢自然汗出,须臾头轻目明。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
附子(去皮,锉)1枚,葱半斤(拍碎),生椒(绵裹)1两,生姜(切碎)1两。

【功能主治】
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煎2-3沸,入瓷盆中,滤去滓,以盐浆水解之,冷热得所,淋洗立愈。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
附子2枚(1枚生,去皮脐;1枚炮,去皮脐。盐水浸,各1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瘴疟经久不愈,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能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俱不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红枣7枚,煎至7分,去滓放冷,就吞灵砂丹50粒或100粒。

【摘录】
《得效》卷二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莎草根(去须)半两,黄耆(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生姜汁制,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脐上筑悸,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擘破),粳米1撮,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芍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防风(去叉)1两半,防己1两半,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如人行5里,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各等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膏(煅)1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寒内着骨髓,上连于脑,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
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䓖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1两,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痛如刺,或绕脐绞痛,白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别名】
甘草汤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肠胃寒湿,濡泻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甘草汤(《普济方》卷二○九)。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土)1两,前胡(去芦头)1两,黄耆1两,芎䓖1两,白术1两,人参1两,木香1两,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附子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姜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干姜附子汤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
干姜60克 附子5克(生用)

【功能主治】
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顿服。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干姜、附子、人参、白术、甘草。

【功能主治】
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
干姜8两,附子8两,桂心4两,麻黄4两,芎䓖3两。

【功能主治】
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㖞斜。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姜附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下虽言心虚,而实少火气衰,不能代天宣化。故用干姜附子汤峻补命门之阳;兼桂心,助姜、附益火消阴;肾气有权,则麻黄得以振发表之力;心主血,芎䓖既能治风,又能和血。

【摘录】
《千金》卷八

以上就是本文对干姜附子汤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干姜附子汤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苍术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苍术附子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苍术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苍术(盐炒)、香附(盐炒)、黄柏(酒炒)、青皮、玄胡索、益智、桃仁、茴香(炒)、附子(盐炒)、甘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疝作痛。

【用法用量】
《医统》本方用苍术(盐水炒)、香附子(盐水炒)、黄柏(酒炒)各一钱,青皮、玄胡索、益智、桃仁各七分,茴香(炒)、附子(盐炒)、甘草各五分。

【摘录】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医统》卷六十

以上就是本文对苍术附子汤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苍术附子汤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沉香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沉香附子汤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别名】
沉附汤、二味沉附汤

【处方】
沉香1块,附子1只(9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片子)。

【功能主治】
肾阳不足,寒凝气滞,水湿停留,身面浮肿,胀满气喘,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沉附汤(《朱氏集验方》卷四)、二味沉附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全集》)。

【各家论述】
《瘴疟指南》:是方用附子,乃肾经本药,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阳气入肾,肾中有阳气则下元暖,根本固而邪风自息矣。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六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沉香附子汤,我们知道沉香附子汤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白术八宝丹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白术八宝丹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
白术半斤(2两朝阳土炒,6两熬膏),人参5钱,白茯神(去皮木)1两半,远志(去骨)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芍药(酒炒)1两半,神曲(炒)1两,麦芽5钱。

【制法】
上为末,用白术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虚损之症。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或加至1钱5分,空心白沸汤送下。

【摘录】
《古今医鉴》卷四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白术八宝丹,我们知道白术八宝丹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羌活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羌活附子汤,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麻黄0.9克(不去根、节)黑附子0.9克 羌活1.5克 苍术1.5克 防风0.6克 黄耆3克 甘草 升麻各0.6克 白芷 白僵蚕 黄柏各0.9克

【功能主治】
治冬月大寒犯脑,脑痛齿亦痛,名曰脑风。

【用法用量】
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东垣试效方》卷五

通过上文对羌活附子汤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桂枝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桂枝加附子汤就是中药方剂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了解。

【处方】
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附子6克(炮)

【功能主治】
调和营卫,回阳固表。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调养如桂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桂1两,附子(炮)1两,甘草3钱半。

【功能主治】
腹中痛,脉迟缓。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
《云岐子脉诀》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桂枝加附子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六物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六物附子汤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六物附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4两,桂心4两,白术3两,甘草(炙)2两,防己4两,茯苓3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怯寒,头面手足时时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
《三因》卷三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六物附子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麻黄细辛附子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别名】
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处方】
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 附子3克(炮)

【功能主治】
助阳解表。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摘录】
《伤寒论》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作用。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