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脂溢性湿疹的治疗原则是什么_脂溢性湿疹新生儿如何进行治疗

由网友(Devil(恶女))分享简介:新生儿肌肤比较的娇嫩, 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们在生活当中,稍不注意都可能会受到一些肌肤问题的影响,比如新生儿脂溢性湿疹,也一个小生命的降临无疑给全家人带来了无比的喜悦,照顾这个小生命的衣食起居也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但是很多新妈妈对于照顾宝宝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宝宝生病的时候,宝宝还不会说话大人们就只能干着急,...



新生儿脂溢性湿疹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新生儿肌肤比较的娇嫩, 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们在生活当中,稍不注意都可能会受到一些肌肤问题的影响,比如新生儿脂溢性湿疹,也是影响他们的一种肌肤问题, 因此家长们对这些疾病应该引起重,在生活当中正确地帮助新生儿治疗,做好肌肤护理工作,减少脂溢性湿疹。

1、总的治疗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

一般说来,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母乳或鸡蛋白等动物蛋白的过敏;其次,母亲吃鱼、虾、蟹、鸡等,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在吃这些动物性食品后,应观察婴儿的皮肤病是否加重,如果与上述情况有关,婴儿应改变喂养方法;如母乳过敏,改用牛奶,牛奶过敏则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间母亲不吃鱼、虾、蟹等食物。与此同时要及时治疗婴儿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结和腹泻等。

2、常用的内用药有苯海拉明糖浆、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继发感染时还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药要视皮肤病变状态而定,出水糜烂或红肿时,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湿敷,渗液与糜烂消失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湿疹霜、祛湿油、肤轻松霜等。

在护理有湿疹的婴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

2、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

3、母乳喂养可以防止由牛奶喂养而引起异性蛋白敏所致的湿疹。

4、婴儿湿疹发作期间不要种牛痘(天花已消失,现已不种牛痘),也不要和有单纯疱疹的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痘。

希望家长能够明白,当新生儿受到这些肌肤问题影响的时候,不可盲目的用药,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如果使用的一些药物不合适,对他们来讲可能就会产生更多的影响和危害,所以说家长朋友必须注意,科学地帮助他们护理肌肤。



脂溢性湿疹新生儿如何进行治疗

   一个小生命的降临无疑给全家人带来了无比的喜悦,照顾这个小生命的衣食起居也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但是很多新妈妈对于照顾宝宝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宝宝生病的时候,宝宝还不会说话大人们就只能干着急,看着这个小生命痛苦的啼哭,妈妈的心理更是难受,下面就来说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脂溢性湿疹。

   婴儿脂溢性皮炎,为带有油腻性鳞屑的黄色斑片,长自头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慢性经过。母亲要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戒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给婴儿喝点水,水奶交替使用,也不需特殊处理。如果严重可以用优卓尔,5%硫磺膏短期涂,一般都会自己痊愈的。

   不要让宝宝热到。可以用金银花水洗,或者用紫草油涂,都是没副作用的。宝宝湿疹不重可以不用激素,平时注意做好保湿工作就好。如果严重,就用两天激素药,注意用激素药要慢慢递减,同时做好用中药巩固,不然湿疹容易复发,而且会更严重。

   少让宝宝晒太阳,风大的天气也是。 过热的太阳会加重宝宝的湿疹,宝宝衣服和床上用品最好都是纯棉的,还要经常晒晒杀菌。 宝宝有湿疹爱蹭,在其他面料的衣服上蹭,只会越蹭越厉害。湿疹宝宝要做好保湿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湿疹的瘙痒程度,减少湿疹的复发机会。

   父母一定要耐心细心的进行培养,陪宝宝做游戏,给宝宝讲故事不仅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还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如果宝宝闹脾气哭闹,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闲不下来。如果宝宝上火平时除了母乳喂养还是要给宝宝多喝水,宝宝生病,父母不要慌乱,可以问问有经验的老人或者到医院进行咨询。

   



脂溢性湿疹的偏方

脂溢性湿疹是湿疹疾病的一种,多发病于皮脂溢出部位,民间流传着很多治疗脂溢性湿疹的偏方,他们对于脂溢性湿疹的治疗有很明显的效果,脂溢性湿疹不仅仅常见于成年人,新生儿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一个群体,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红肿、瘙痒,治疗这种病并不难,我们看一下常用到的偏方。

偏方一.

材料:乌贼骨适量研细粉

用法: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偏方二.

材料:紫草9克

用法: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

偏方三.

材料: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

用法: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偏方四.

材料: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 用法: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偏方五.

材料:滑石、炉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叶15克。 用法: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偏方六.

材料: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

用法: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偏方七.

材料: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

用法: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除此之外,治疗脂溢性湿疹的偏方还有很多,但因为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疾病的表现症状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每种偏方都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大家在使用这些偏方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状况,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偏方。



新生儿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一旦我们的宝宝被湿疹困扰的话,那么宝宝的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红色的小斑点,而且会导致宝宝承受极大的瘙痒情况,如果这样的情况不及时解决的话,那么就会致使宝宝长时间的抓挠。这样就会致使宝宝出现皮肤破溃的情况,让我们作为家长的都非常的担心。那么新生儿湿疹是怎么引起的?下面请看以下的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中致使宝宝出现湿疹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要多加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做好预防的准备,降低此病的出现几率,让我们的宝宝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

引起湿疹的原因主要有:

1、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

2、过量喂养而致消化不良;

3、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

4、肠寄生虫;

5、强光照射;

6、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花粉、油漆的刺激;

7、乳线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8、湿疹也有遗传倾向。

宝宝湿疹的症状有哪些呢?

1、脂溢型: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覆有黄色油腻的痂,头顶是厚厚的黄浆液性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我们称为脂溢性湿疹。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的婴儿,两颊可见对称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小水疱及红斑连成片状,有破溃、渗出、结痂,特别痒以致搔抓出带血迹的抓痕及鲜红色湿烂面。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泛发到全身,还可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的小儿,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斑片状密集小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我们又称为干性湿疹。

以上就是关新生儿湿疹是怎么引起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各位家长起到帮助。湿疹作为一种儿童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宝宝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加了解此病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预防的准备工作,降低此病的发生几率。



婴儿脂溢性湿疹的治疗方法

许多成年人都想要拥有婴儿一般嫩滑的肌肤,因为新生的婴儿的皮肤是柔嫩细腻的,还没有被岁月侵蚀,所以都是吹弹可破的,但是有一部分不幸运的新生儿患上了婴儿脂溢性湿疹这种皮肤病,既影响了美观还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

皮损主要出现在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上胸、肩胛间区、脐周、外阴和腹股沟等部位。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自觉轻度瘙痒。发生在躯干部的皮损常呈环状。皮损多从头皮开始,逐渐往下蔓延,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发展为红皮病。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2~10周,头皮覆盖油腻的黄褐色鳞屑痂,基底潮红。眉弓、鼻唇沟和耳后等部位也可能受累,表现为油腻性细小的鳞屑性红色斑片。常在3周至2个月内逐渐减轻、痊愈。对于持久不愈者,应考虑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

婴儿脂溢性皮炎通常有自愈倾向,成年人脂溢性皮炎则常为慢性复发性过程,通常需要长期反复医治。

1.一般处理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2.外用药

(1)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疗效好,但不宜久用,尤其是在面部。低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制剂作用较弱,适用于婴幼儿。

(2)抗菌药 外涂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

(3)硫化硒洗剂 具有杀真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可减少皮脂分泌及皮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婴儿的身体都是比较脆弱的,需要家人的细心呵护,但是婴儿的湿疹会自己慢慢痊愈,在这个期间家长要注意给宝宝修剪指甲,以免宝宝被指甲抓伤,注意不要让宝宝抓破皮肤以免感染,同时可以使用止痒的药膏,帮助宝宝止痒。



头皮脂溢性湿疹如何治疗呢

                

头皮的脂溢性湿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类疾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对于一些易感体质的患者来说,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对于该病来说,一方面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但在生活中的调养也是很重要的。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与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简单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分泌丰富部位的皮肤炎症,病因尚不清楚。多发于头皮、眉弓、鼻翼两侧、腋窝、胸部和背部等部位,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黄红色斑片,覆盖着灰白色皮屑或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成年人多见,容易复发。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和全身状况选择不同药物,如抗组胺药、b族维生素、抗生素、外用激素、抗真菌药等。轻症患者多无需用药,仅用润肤剂或维生素b6霜,即可缓解。

在生活中,患者应少吃辛辣、高糖、高脂肪食物,注意规律生活、睡眠充足、疏解压力。如果皮炎发生在头皮,需选用有消炎去屑作用或含抗真菌成分的洗发水。局部油脂分泌过多者,可在家煮些山楂吃,辅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头癣、银屑病等病有时表现和脂溢性皮炎相似,因此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做为头皮脂溢性湿疹来说,在洗发水的选用上尽量要选用纯天然的,避免因一些不良的刺激造成皮囊的损伤。另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因不良的刺激导致病症加重的情况发生。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治疗方法

人一生病就担心健康问题。为了远离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拥有健康,人就要学会养生健身,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健康长寿。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1)胎儿期诊断膈疝者:应由产科超声专家及胎儿超声心动图专家检查有无其他畸形和心脏异常,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特别是18-三体综合征。须经围产医学专家讨论,决定是否中止妊娠、胎儿手术或待出生后再手术。

  (2)采用保守治疗者:饮食调节,适当用黏稠饮食,生活指导病儿多采用半坐位,进食后适当拍打背部。给予胃动力药物和制酸药物,加强胃排空,防止食管炎的发生。

  (3)术前准备:应及时胃肠减压、吸氧,纠正酸中毒,维持热量及体液平衡。

  2、手术治疗

  确定诊断后应尽早择期手术,若有嵌闭急诊手术。但一般需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评估和术前准备。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是根据食管裂孔大小,腹腔食管及贲门胃底疝入胸腔的多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及胃扭转,临床症状轻重等,具体情况而确定治疗原则。手术和保守治疗没有明确的界线。

  (1)滑动性小型食管裂孔疝:临床症状轻微,在发育过程中可以自行消失或好转,因此多采用保守治疗。

  (2)巨大型或伴有胃扭转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3)中型疝根据病情发展趋势及患儿的实际情况,可择期手术治疗。

  (4)小型疝是与滑动性柱状疝一样,采用保守治疗,并定期行钡餐透视,观察疝形状变化,若24hpH监测≤4,食管镜检查炎症较重,食管下端高压带压力明显低于胃压,临床上呕吐明显者,再考虑手术。

  二、预后

  出生数小时内出现症状的先天性膈疝患儿,总成活率低于50%。世界少数几个有条件的医疗中心采用ECMO治疗配合成活率改进到60%~80%。新生儿期手术成活的儿童常有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修补术后肺发育与功能问题均有不同意见,Reid(1976)等观察证实全肺容量和有效肺容量均减少而残余量增加。Chatrath(1977)则认为两肺容量正常,仅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减少。1979年Boles58例随访认为本病术后各项检查均可与正常同龄儿相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987年随访20例修补术后1~11年大部分儿童(>80%)在身高、体重、发育、横膈肌活动度和肺功能测定,特别是肺氧耗量分侧测定均接近或同正常儿童。但据文献最近报道,一部分有明显较长时期肺功能不全者采用ECMO治疗,日后虽成活很可能需要做肺移植手术。

最近网上关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谣言,我相信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一定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了。是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和泛滥的年代,一定要掌握辨别信息的能力



新生儿心律失常怎么办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有一少部分家长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有一些刚出生的宝宝就患有心律失常的疾病,这使他们的父母十分烦恼。心脏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疾病,随时可以让患者失去生命。新生婴儿的各个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不能及时手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

心律失常病因: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各种器质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其他围产因素(即胎儿分娩前后母亲和胎儿的异常)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皆可引起心律失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一般治疗原则 首先要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治疗上方能有的放矢。同一性质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而且病情发展的趋势个体差异大,绝不能单纯根据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地高辛,普罗帕酮,普萘洛尔,三磷腺苷。超速抑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给患儿放置食管电极进行食管心房调搏。给予超过室上性心动过速速率的超速起搏,此起搏抑制了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位节律点,然后停止起搏,窦房结恢复激动并下传,窦性心律恢复。

看了上面文章中对心律失常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心脏病的严重性及危险性。一直以来心脏病发病的频繁性让人们感到害怕,但是据调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患上心脏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给自己解压。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生病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虚弱的时候,很容易胡思乱想。这时候大家注意下,千万不要恐吓别人,尤其这种新生儿心律失常患者。

  一、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首先要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治疗上方能有的放矢。同一性质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而且病情发展的趋势个体差异大,绝不能单纯根据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进行治疗。处理心律失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治疗不同,偶发性期前收缩无需治疗,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心力衰竭或发展为心室颤动则需紧急处理。

  (2)查明病因和诱因并及时纠正:在明确心律失常性质的同时,应通过病史、体检及其他有关实验室资料的分析,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心律失常为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但也可由于一些心外因素所引起,如感染、洋地黄等药物中毒、过多应用儿茶酚胺药物、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及心导管检查等。单纯治疗这些病因,心律失常即可消除。风湿热发生期前收缩或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抗风湿药治疗后,心律失常可随风湿热的控制而消除。虽然,有些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心脏检查正常,此类心律失常预后较好,不一定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不适当的治疗反而加重病儿的思想负担。使症状加重,或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定期随访。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尚未完善,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往往可以自愈。

  (3)了解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儿基本情况而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在健康的年长儿往往只有头晕、心慌等症状,如发生在婴儿或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则常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应全面观察患者情况,如面色、呼吸、血压、肺部?音、肝脏大小及有无水肿等。心律失常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应及时治疗。

  (4)了解抗心律失常药:如药理作用、用法、剂量、药效出现时间、维持时间、适应证以及副作用,才能合理使用,恰到好处。

  (5)注意及时对症治疗:如给氧、纠正酸碱平衡、升压、控制心力衰竭及抗感染等。

  (6)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病情重,变化快,应监测心电图,密切观察变化,并做好急救准备。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复律及人工心脏起搏器等。

  2、新生儿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儿,一般不需治疗,如为某些疾病引起者应治疗原发病。

  3、窦性心动过缓治疗主要应针对原发病。严重者(心率

  4、窦房结功能不良治疗要点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氧疗、心肌营养药物如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泛癸利酮(辅酶Ql0)、三磷腺苷等,对过缓的心率、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可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提高心率(参阅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应给予起搏器治疗。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半数以上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因此多数预后较好,但发作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有人称之为“需紧急治疗的良性心律失常”,因此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1)刺激迷走神经:新生儿常用潜水反射法,即用冰水浸湿的毛巾或冰水袋(用薄的橡皮囊做成)敷盖于患儿整个面部10~15s,给以突然的寒冷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而终止发作,一次无效,间隔3~5min可再试1次。

  (2)药物治疗:

  ①地高辛:是常用的药物,对合并心力衰竭者也有效。用快速饱和法,足月儿饱和剂量0.03mg/kg,早产儿0.02mg/kg,静脉给药。首次剂量为1/2饱和量,余量分2次。8h内进入。

  ②普罗帕酮(心律平):是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可静脉给药用于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用量每次1~1.5mg/kg,加入5%~1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20min后可再重复1次。

  ③普萘洛尔(心得安):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更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预激综合征或QRS波增宽者。用量每次0.1mg/kg加入1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④三磷腺苷(ATP):快速静脉注射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停止心动过速发作,每次3~5mg静脉注射,于5s内快速推入。

  以上药物静脉注射时必须同时心脏监护,如无监护条件也应边推注一边做心脏听诊,一旦心率突然下降转为窦性心律,则应即刻停止推药,以防发生心搏骤停。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与药物尤其是洋地黄配合进行,有时刺激迷走神经无效,给予洋地黄后,再进行刺激则能转律成功。对有严重传导阻滞的患儿,以上药物要慎用。

  (3)超速抑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给患儿放置食管电极进行食管心房调搏。给予超过室上性心动过速速率的超速起搏,此起搏抑制了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位节律点,然后停止起搏,窦房结恢复激动并下传,窦性心律恢复。

  (4)电击复律:药物治疗无效者也可采取电击复律,即用体外同步直流电击术,剂量为5~15瓦秒,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前应停用洋地黄1~2天。

  用以上方法转律后为预防复发,可用地高辛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新生儿少见,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情多较严重,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由于室性心动过速,致心输出量降低,可有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的表现,患儿面色苍白,心音低钝,血压下降,末梢循环不良。也可出现心源性脑缺血,致惊厥、昏迷等。心室率一般在200次/min以下。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首先为病因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利多卡因,每次1mg/kg,加入5%~10%葡萄糖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5~10min可再重复1次。转律后静脉点滴维持,按每分钟0.02~0.05mg/kg。也可用苯妥英钠,尤其对洋地黄中毒引起者,每次2~4mg/kg,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推注,如无效5~10min后可重复1次。还可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或普萘洛尔(心得安)静脉注射。如药物治疗无效,也可用直流转复。

  7.过早搏动治疗新生儿期前收缩无原发病者,一般预后较好,常在1个月内消失。期前收缩有原发病者,应治疗原发病。期前收缩本身多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期前收缩频发,有发展为心动过速倾向者,应给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常用者为普罗帕酮,用法为每次5mg/kg,3~4次/d口服。

  8、房室传导阻滞治疗

  (1)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

  (2)如心率过慢或有自觉症状者,加用改善房室传导、增快心率的药物。

  ①异丙基肾上腺素0.1mg加入5%~10%葡萄糖50~100ml中静脉点滴,根据心率调整滴数。

  ②阿托品每次0.01~0.0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

  ③后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由心肌炎引起可加用皮质激素治疗。如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提高心率无效,可考虑经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待炎症消退、阻滞减轻或消失后停用。

  ④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无症状不需治疗,但如出现下列情况即应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A、新生儿心室率过慢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限延长并出现心力衰竭者。

  二、预后

  视病因不同而不同,视心律失常类型不同而不同。生理因素引起者,为一过性,预后好。一般来说,心律失常随原发病的治愈,病因的排除,心律失常也多得到治愈。如有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并发症者,病死率相对较高。

 

很多的人因为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很多,所以经常的会出现新生儿心律失常,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新生儿心肌炎怎么办?

心肌炎这种心脏疾病非常常见,而且在各个群体都有可能发生。不仅大人容易得心肌炎,即使是刚出生的新生儿,也有患上心肌炎的可能。很多家长朋友们可能会关心,新生儿心肌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如果新生儿患上心肌炎,又该怎么治疗?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好一点资料,一起来关注下。

一、新生儿心肌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1.一般表现症状无特异性,如发热、咳嗽、进食差、嗜睡、呕吐、腹泻、皮疹、皮肤苍白或黄疸,重者可有呼吸窘迫及发绀。

2.心脏听诊改变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心音低钝,部分病例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

3.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如窦房、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4.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喂哺困难、呼吸急促、心率快、脉弱、心音低钝、心脏增大、两肺吸气末可闻细湿?音、肝大、水肿、少尿或无尿及四肢肌张力低下等。

5.其他有的患儿可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惊厥、昏迷等,脑脊液有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

二、新生儿心肌炎怎么治疗?

1.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治疗。治疗应包括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控制心律失常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2.治疗方法

(1)充分休息 避免对患儿的过度体检和护理操作,尽可能减少刺激,保证休息。

(2)积极的保护心肌 可以使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量合剂、磷酸果糖、中药黄芪、丹参等。

(3)对症处理 迅速的对症处理,例如: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心源性休克,控制严重的心律失常。

(4)静脉免疫球蛋白 有报道应用治疗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

(5)免疫抑制剂 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另外,家长朋友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新生儿心肌炎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儿感冒,所以如果宝宝患有感冒,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以免感冒病情一拖再拖,从而导致心肌炎发生。另外如果宝宝患有心肌炎,一定要注意让宝宝多休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