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红子的功效与作用_红苋菜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矫揉造作一身病)分享简介:地红子在中医中通常被当做药材使用。这也是因为地红子本身的药用价值,那么关于地红子的相关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别名】红苋菜的功效与作用到底如何呢,红苋菜作为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我们必须了解一下什么是红苋菜,红苋菜我们更多的称谓是蟹菜,蟹菜的特点是菜软,口味香。红苋菜的功效主要在于可以补气和帮助大小肠蠕动,红苋菜对于...



地红子的功效与作用

地红子在中医中通常被当做药材使用。这也是因为地红子本身的药用价值,那么关于地红子的相关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别名】
矮红子

【来源】
蔷薇科

小叶平枝灰栒子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us Schneid.,以



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

【性味】
酸、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止血。治痢疾,吐血。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对于地红子的药用价值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其实地红子药用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家传剪红丸的功效与作用

家传剪红丸是什么你知道吗?家传剪红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
枳壳(炒)、槐子(炒)、侧柏叶(炒)、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黍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痢下纯血,及大人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量儿大小给服,米饮送下。

【摘录】
《育婴秘诀》卷三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家传剪红丸,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红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红膏药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
黄丹(飞炒)60克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 朱砂 樟脑 水银各3克 麝香 冰片各0.3克 黄蜡 水牛油 猪油各30克

【功能主治】
治杖疮及臁疮。

【用法用量】
先将黄蜡熔化,次入猪油、水牛油和匀,候冷将诸药末投入,搅匀,油纸摊贴;臁疮作隔纸膏贴敷。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
蓖麻子(去壳)2斤,老松香1斤,绛丹5钱,麝香2钱。

【制法】
先将蓖麻子研烂,加松香打和;再加麝香,再打;看老嫩,老者加蓖麻子,嫩者加松香。

【功能主治】
汗毛疽及一切疖肿。

【用法用量】
《青囊秘传》本方用法:隔滚水炖烊,摊小膏药贴之。

【摘录】
《外科传薪集》

【处方】
黄丹(飞炒)2两,乳香1钱,没药1钱,儿茶1钱,血竭1钱,朱砂1钱,樟脑1钱,水银1钱,麝香1分,片脑1分,黄蜡1两,水牛油1两,猪油1两。

【制法】
上为末,先以蜡融化,次入油和匀,候冷入末搅匀。

【功能主治】
杖疮及臁疮。

【用法用量】
油纸摊贴,臁疮作隔纸膏贴之。

【摘录】
《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
银朱(水飞,晒干)1钱,蓖麻仁2钱,嫩松香5钱,黄丹(水飞,晒干)1钱,轻粉5分。

【制法】
共捣如泥。

【功能主治】
拔毒收功。主疔疮瘰疬及一切无名肿毒,并铜铁竹木瓦石入疮入肉。

【用法用量】
此药初贴稍觉作痛,烦躁,亦属无妨。

【摘录】
《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
黄蜡1两,香油3钱,黄丹5钱。

【制法】
先将黄蜡融化,次下香油、黄丹,搅匀,再熬成膏,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
诸疮毒及汤火金疮等伤。

【用法用量】
外贴。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
松香1斤(用葱、姜汁各1碗煮过,入烛油4两化匀,再入红矾4两搅匀,离火后,再入后药),川芎5钱,三赖5钱,白芷5钱,黄连5钱,黄柏5钱,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孩儿茶1钱半,血竭1钱半,轻粉1钱半。

【制法】
上为极细末,入油内搅匀,收用。

【功能主治】
呼脓拔毒。主诸肿毒疮疖。

【用法用量】
外贴患处。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四

【别名】
红膏

【处方】
沥青2两,白胶香2两,黄蜡3钱。

【制法】
上药于铫内煎化,量用麻油3钱许煎,滤于水盆中,揉成剂收之。

【功能主治】
软痈及恶疮,风湿所搏,浑身疼痛。

【用法用量】
红膏(《普济方》卷三一四)。方中黄蜡用量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摘录】
《济生》卷八

【别名】
外科至宝千捶膏

【处方】
老松香半斤,东丹3钱,银朱1钱。

【制法】
用蓖麻子去壳,打成胶。

【功能主治】
疮疡。

【用法用量】
外用。

【摘录】
《外科传薪集》

【处方】
沥青4两,黄丹3两,黄蜡半两,小油1两,心红少许。

【制法】
上先将蜡、沥青、小油同熔开,绵子滤净,入丹、红,用焊子搅匀。

【功能主治】
疮疡。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

【处方】
松香5斤(童便内浸3个月,取出晒干。如不能3个月,可将松香熔化,倾入童便内,取出,又熔化,倾入童便内,如此九次,再换水煮过)。

【制法】
第一次用葱10斤,取汁3碗,入锅内将松香化开,入麻油4两,搅匀,倾入水盆内,以手扯拔取起;第二次用生姜10斤,取汁3碗,入锅内,将松香化开,入麻油2两搅匀,倾入水盆内,以手扯拔取起;第三次用绿豆1升,煮汁3碗,入锅内,将松香化开,入麻油2两搅匀,倾入水盆内,以手扯拔取起;第四次用火酒1斤,入锅内,将松香化开,入麻油2两搅匀,倾入水盆内,以手扯拔取起;第五次用好醋1斤,火锅内,将松香化开,入麻油2两搅匀,倾入水盆内,以手扯拔取起;第六次用苍术、闹羊花、川乌、草乌、光乌、天南星、半夏各2两,水20碗,煎汁5-6碗,入锅内,将松香化开,入麻油4两搅匀,倾入水盆内,以手扯拔取起;第七次复将松香入净锅内熔化,候各汁收干为度,然后下自煅矾红细末4两,搅匀成膏,入钵封固。

【功能主治】
左瘫右换,筋骨疼痛,漏肩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摊贴。

【摘录】
《疡医大全》卷七

【处方】
松香1两,潮脑5钱,白芷2钱,大贝2钱,轻粉1钱,银朱1钱,蜈蚣4条,冰片5分。

【制法】
上为细末,放盆内,以火炖成膏。

【功能主治】
消肿杀菌防腐。主疔毒疮疡,结核瘰疬,脚气(脚泡炎),一切外伤化脓痛痒等。

【用法用量】
贴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关于红膏药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剂层出不穷,而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了。



家传凉惊丸的功效与作用

家传凉惊丸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家传凉惊丸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家传凉惊丸的相关知识吧。

【处方】
黄连(净)、黄芩(去腐)、山栀仁、黄柏各等分,朱砂、雄黄(俱飞)减半。

【制法】
上为极细末,和匀,雪水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退热解毒,镇惊安神。主小儿五脏热盛动风者。

【用法用量】
1岁儿,每服15丸,渐加至50丸,薄荷汤送下。

【摘录】
《育婴秘诀》卷三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家传凉惊丸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家传凉惊丸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家传和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家传和中丸的作用是比较强大的,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治疗效果,也要知道家传和中丸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处方】
人参2钱,炙甘草2钱,当归2钱,川芎2钱,车前子2钱,猪苓2钱,泽泻2钱,神曲2钱,麦芽(俱炒)2钱,诃子肉(面裹煨)2钱,石莲肉2钱,白术3钱,白茯苓3钱,陈皮3钱,白芍3钱,黄连(炒)3钱,木香2钱,干姜(炒)2钱,肉豆蔻(面裹煨)2钱。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休息痢,及疳痢。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
《育婴秘诀》卷三

以上就是家传和中丸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家传茱萸内消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家传茱萸内消丸这种方剂。

【处方】
吴茱萸(酒醋浸1宿,焙干)1两,山茱萸(蒸,去核)1两,马兰花(醋浸,焙)1两,川楝子(蒸,去皮核)1两,桂心1两,舶上茴香(盐炒)1两,玄胡索(略炒)1两,橘红1两,青皮(去白)1两,海藻(洗去盐)1两,桃仁(炒,去皮尖)半两,白蒺藜(炒,去刺)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药为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寒湿所袭,留伏作痛,(疒颓)疝偏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50丸,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
《育婴秘诀》卷四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家传茱萸内消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传异功丸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家传异功丸的制作方法。

【处方】
泽泻1两2钱,猪苓(汤浸,去皮)3分,官桂半两(减半)茯苓3分,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辰砂半两(另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消暑生津。主暑热口渴。

【用法用量】
若夏月行路,轿里含化,免吃水;若小儿夏月心热,烦渴引饮,煎灯草、竹叶汤化下,遇渴投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九

家传异功丸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家传三因冲和丸的功效与作用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家传三因冲和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别名】
冲和丸

【处方】
人参1两,石斛1两,白蔻仁1两,广陈皮1两,山楂肉2两(各为末,合研令匀,碗盛碟盖,饭上蒸熟,取起待冷方开),远志(甘草汤泡,去心,取末)1两,山栀(炒焦色,取末)2两,香附(童便浸半日,洗净,醋炒末)2两(3味共研匀,如上法蒸熟,勿令泄气),海石(末)2两,苍术(米泔浸,洗去浮皮,炒黄取末)2两(2味如上法同蒸),川芎(末)2两,北柴胡(末)1两,青黛1两(3味和匀,蒸如上法)。

【制法】
上用谷芽取粉,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用益元散5钱、水飞神砂5钱为衣。

【功能主治】
养心扶脾,疏肝开胃,畅达三焦,贯通五脏,赞坎离有升降之能,和表里无壅塞之患。主内伤。

【用法用量】
冲和丸(《准绳·类方》卷五)。

【各家论述】
心为脾母,补心则土有力;肝为脾贼,平肝则土乃和。方中以人参、石斛、豆蔻、广皮、山楂调胃补心,接丹田之气;远志、山栀、香附透畅心胞,达膈间之滞气;海石、苍术消痰湿而通内外;川芎、柴胡、青黛疏肝郁,调达者也。此方不犯炎凉,久服则胃和脾壮,体泰康强。

【摘录】
《赤水玄珠》卷十三

看了上面文章关于家传三因冲和丸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家传秘捶红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家传秘捶红膏药是什么吗?关于家传秘捶红膏药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千金子肉1两,蓖麻子肉4两,桃仁1两,杏仁1两,老木鳖子肉1两。

【制法】
上共捣烂,入藤黄1钱,蟾酥1钱,乳香末3钱、没药3钱,研匀,再捶入松香,看老嫩得宜,再入樟冰1两,血竭、银朱为颜色,隔水炖烊。

【功能主治】
消散痈疽。主阳症痈疽。

【用法用量】
摊贴患处。

【摘录】
《青囊秘传》

以上就是利用家传秘捶红膏药治疗疾病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常识问题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家传秘捶红膏药治疗疾病的的同时一定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其治疗的效果。



薏米仁红豆粥的功效与作用

薏米仁红豆粥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啊,我知道薏米和红豆的营养价值都是非常的高,正好我家中都有这样两种米,我今天晚上就想做些薏米仁红豆粥喝,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两种可以放在一起做粥的,还是我在朋友那里听说,她就经常这样做,我就想也自己试试看,不知道这两种薏米仁红豆粥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啊,我就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

薏米红豆粥是治湿邪最好的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对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很多人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水肿如此,肥胖也如此,只不过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更好。

适宜人群1、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薏米红豆加桂圆2、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薏米红豆加百合、莲子3、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红豆加生姜4、肾虚:薏米红豆加黑豆5、脚气:薏米红豆加黄豆6、咳嗽:意米红豆加梨7、食欲不振、身体羸瘦:薏米红豆加山药8、泄泻、腹痛、糖尿病:薏米红豆加南瓜9、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薏米红豆加芡实10、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芪、党参11、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糖。

看过以上的有关薏米仁红豆粥的功效与作用后,我这才知道喝这样的薏米仁红豆粥的还有这么多适合吃的人群啊,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呢。大家有不知道的就快点来看看吧,在喝薏米仁红豆粥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贪吃,要适量的食用,再好多东西吃的太多对身体也不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