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医理论——“五行”_从中医源头《黄帝内经》看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由网友(以后的路一个人走)分享简介:五行的基本规律是相生与相克。所谓“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关中西医之争从未平息过,中医真的就如一些人所说没有一点用处吗?从古开始中医便是为我们祖先治病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这么长时间,人们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为什么就说中医没用了呢?中医基础理...



听中医理论——“五行”

五行的基本规律是相生与相克。所谓“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关联。所谓“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每一克均有“我克”和“克我”的相向关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运行不息。

五行之间,除了正常的生克关系,还常会发生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所谓“相乘”,即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有乘虚侵袭的意思;所谓“相侮”,指与相克次序相反的克制异常,有恃强凌弱的意思。比如,木气溢金,金不能制木,那么,木气就会去乘土,而反过来还会侮金;反之,木气不足,则金来乘木,土反侮木。

可见,五行的生克,要求恰如其分,既要防不足,又要防太过,中医的“辨证,就“辨”在这里。

根据上述理念,古代医学结合临床实践,阐述五行与个体的体内和个体的体外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自我保健一目了然:

比如,肝属木,怒伤肝,以悲胜之,以恐解之。因为,怒则气盛,气盛则肝举叶张;悲系于肺而属金,金能制木;恐系于肾而属水,水生木。此系就体内环境而言,余类推。

再就体外环境而言,春天保健之要,在于保肝,严防风邪侵袭。所谓“春捂”,道理就在于此。余类推。

行文至此,我们不妨再回头看薛宝钗的话:“肝气一平,不能克土。”肝属木,脾胃属土,木与土相克,木生火,肝火太盛要伤及脾土,肝火一平,就不能再克脾胃,就能和顺地摄取食物的营养。瞧,说得多形象,又多贴切,叫人不能不心服。

古人认为,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其相乘、相侮,是宇宙万物的组合、生灭、循环、演变的方式与规律的本始,也是人们养生保健的本始,古医学家张景岳说得好:“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克);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克)则亢而为害。”因此,我们讲究养生保健,务必遵循五行规律;遵循五行规律,务必辩证有度。

然而,话说回来,囿于时代的限制,古人的五行理念不可能臻至严密的科学体系,而人体的健康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运用五行理念于保健,应切忌形而上学、牵强附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传统的中医五行理论与现代的医学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养生健身,利国利民。

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互调相生相克的。养生也要遵循五行才能达到疗效。



用中医理论探讨气功偏差与治法

 

  《周易、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生。”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世界,万物产生的基本物质,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中医学吸收而成为了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其说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形体是以“气”为基本物质构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则说明“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理论将人体“气”的生成来源分为三方面:一是禀受父母先天精气。二是饮食物营养之气,三是吸收自然界清气。三者再通过人体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综合而成人体之“气”。

  “气”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有五个方面:一是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和激发运动作用。二是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进行着正常的循环运行,故有:“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之说。三是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体内。四是固摄作用:“气”固摄血液,可使血液循脉而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等的正常分泌排泄,防止无故流失。五是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使体内物质互相转变成能量消耗:即新陈代谢。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质。

  熟知人体“气”功能作用,运用其特性,通过自身修练,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调动人体内部潜在机能,不仅能为疾病的自愈创造有利条件,也为药物在人体内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这就是熟而皆知古往今来“养生术”,现代的“气功”。练“气功”的益处古往今来均以肯定。但其不利因素古今也认识到,古代养生家言养生无道均可“走火入魔”,也不是今人才发现练“气”无方法会产生“偏差”。当今的“气功热”却盛过历代高峰,当然这也是文化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原神秘的“养生术”公开化而普遍于大众化,正因为这种大众化,使一些练“气功”者,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即“气功偏差”。这一来又使人们畏惧于练“气功”。影响了“气功”的科学发展。对此解决“气功偏差”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呼吁之重题。医学界、气功界均有争论,各谈之观点防治法则。是好的事,有利于气功科学研究发展。



中医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中医大家随时都能见到,但是对于中医的一些理论可能有些人就模糊了,对于专心研究中医的学着来说就是非常容易懂的事情,中医有很多学问的,想要学好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中医理论的一些知识可能大家不是很明白,下面介绍一下。

  一般来说,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其效果是非常慢的,但在治疗中有着治本的功效,因而,在目前来说,中医对我们的生活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医的重要性。

  上述这样一个认识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历届毕业生中,有不少都喜欢到我这里来谈体会。他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里,对中医还是有热情、有信心的,很希望在毕业的一年里能有小试牛刀的机会。可是一年的实习下来,他们几乎彻底绝望了,对中医的热情也所剩无几。

  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在临床上所看到的中医,并不是他们原来所想象的中医。中医无论在中医院还是西医院的中医科,都几乎成了一种装饰。搞中医的人对中医没信心,稍微碰到一点难题,就急着上西药,或是在西医的常规治疗上,加一点中医做样子。而真正想搞中医的人,在制度上又没有保障。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中医院搞临床,这家中医院就有一条明文规定,发热的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三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中医院会作出这样的规定,至今我仍不明白。为什么中医院不规定,用西药退烧,如果三日退不下,就必须上中药呢?中医落到这样一个地步,不能不叫人生疑。

  昨天,有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到我这里拜访,目的是在生产前来面谢我。在她怀孕7个月的时候,因为劳累的关系,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经过一周的西医治疗,没有得到改善,又因为患者过去有过流产的历史,所以,心里特别害怕。经友人介绍到我这里诊治。诊查舌脉之后,我给她开了黄芪建中汤,第一剂药后,出血就减少了,三剂药下去,腹痛、流血皆止,而且胃口大开。事后,她将经过打电话告诉在北方的母亲,母亲听说这件事后,第一句话就问:用中医行吗?患者母亲的这个疑虑,反映了平常百姓对中医的心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这个例子可能对中医的理论了解了一些,其实理论加上实际就很好理解了,大家不要紧张,只要用心就好,学习中医的知识对身体是很有帮助的,而且现在中医的发生很好,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中医中“五行”的基本概念

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了,对中医有兴趣的人可以先从“五行”学说学起,下面就来介绍“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概念源于生活中五种具体的物质材料,但作为哲学上的五行是从五种具体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五种物质属性,不再是指具体的五种物质。五行特性如下:

木: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下行

在中医学中,人体中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被定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属,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在五脏归属于五行后,中医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表达,五行理论在中医的运用中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成为中医学重要的说理工具之一。

#p#副标题#e#

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都很重要,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行学说我们要掌握的不仅是五行对应着的五脏,还要理解“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听中医说“七情”养生

《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情志伤肝

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

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

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以自寻苦恼。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一个人的健康和心心态有一定的关系,调好心态,让自己真正的健康。



气功偏差在躯体方面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气功偏差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躯体方面,一种是心理方面;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气功偏差在躯体方面的表现,以下是详细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气功偏差在躯体方面的表现:

(1)头部症状:偏差表现于头部方面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胀、头紧、头重、头压、头昏、头晕、冲头、头热、头鸣、耳呜等。头部症状可出现在练功早期或中期,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有主观痛苦,重者影响工作和学习。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短者仅在功中出现,长者则持续终日。冲头是指内气直冲巅顶眬,轻者耳目矇眬,失聪不明,重者撞击顶门,暴胀欲裂。

(2)胸部症状:偏差表现于胸部方面的主要症状有:气滞中腕、胸胁胀痛、呼吸紊乱、气息不畅、心悸气急、心烦气逆等。呼吸紊乱是呼吸自主节律遭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其紊乱程度不一,轻者给人以不适的感受,重者干脆不会呼吸,使人痛苦之极。

(3)腹部症状:偏差表现于腹部方面的主要症状有:脘腹胀满、腹泻便秘、恶心纳差、腹内冷痛、腹部发热等。腹热程度不一,轻则发热不适,重者炽热难忍。下腹丹田发热,尽管有其生理基础,但主观意念在这里起决定作用。因此,切勿抱有“愈热愈善”的观点。如果刻意追求,则招致“热着相”反应。此种病态反应,临床屡见不鲜,严重者不仅影响入静,尚会干扰正常生活。

(4)运动系统症状:偏差表现于运动系统方面的主要症状有:肢体颤抖、腰背强直、足弱无力、妄动不已等。妄动是指躯体呈现无规律、无目的的强烈大动或持续性的中、小肢体运动。妄动具有“自发性”和“自律性”的特征。“自发性”是指妄动发生的自动性;“自律性”是指妄动运动的不自主性。当然,多数人的“自发性”和“自律性”都是相对的。

(5)全身症状:偏差表现于全身方面的主要症状有:梦泄遗精、形劳身疲、百节疼痛、体寒肢冷、遍体火烧、腰酸腿痛、无名苦楚等。苦楚是一种统身性的痛苦感受。由于苦楚定位不准,性质模糊,因此称为无名苦楚。无名苦楚是一种“心身交困、遍体痛楚、苦涩辛酸、内外不适”的含糊感受。此种感受在入静、昏沉、移行状态等情况下尤易出现。

温馨提示:以上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大家练习气功过程中,出现以上症状时,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及时请求大师纠偏。



中医理论讲:咸主肾,不宜多食

导语:中医认为五味对应着五脏,咸则对应着肾,《黄帝内经》中:”咸入肾,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中医认为过咸则伤肾,中医的肾跟我们西医所说的肾不同,肾有了损害会引起心脏病变,心血管病变和骨骼的发育。因此从中医理论上看,不宜多食盐。

 

 

咸味来源于盐,是基本味的主味和各种复合味的基础味,就像俗语所说“一咸三分味”、“好吃离不开盐。”人要是缺了盐,身体就要出大问题。但盐太多了,身体也会出大问题。

心血管病患者要低盐饮食

凡是口味重的人,步入老年之后患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很高。资料表明,摄盐过多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甚至癌症发病率都明显增高。专家表示,对于同样是高血压、相同年龄的两位患者,少食盐者比多食盐者血压要好控制。

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限盐。这是因为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

咸,从两个方面作用于血分。其一,通过影响心气的功能,间接地使血液运行发生变化;其二,咸进血分,直接影响血液运行。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心脑血管 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大约80%的肾脏病患者,也是高血压患者。而这种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即其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因 此,无论血虚、血瘀都不可嗜咸。

心病禁咸

摄咸过度,肾气偏盛,就会抑制心气,引起心悸、气短,使血脉凝固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但“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可见心火亢盛证又为咸之所宜也。脾色黄,宜食咸。民间常用咸卤之物消食积,即包涵着这个原理。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即人身的骨骼都与“肾”的功能相关,因此过咸的东西会损坏骨骼。“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过食咸味则伤肾,肾伤则骨气劳伤,导致脾所主肌肉萎缩。特别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盐应控制在每天5克,水肿较重者应做到每天2~3克或无盐饮食。

从中医理论上来看,盐不能多食,这会引发多个脏腑的病变,限盐饮食才是健康的饮食。



忌口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内容

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另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发风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菇、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期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忌口之说有些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则不合实际,在药膳应用中可资参考。



脾在中医中的作用有哪些呢

   

   

    人体里的重要淋巴器官脾,可以有助于人体内的造血和滤血以及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功能。及在中医里也有记载着,脾和胃是人体里相当于储存粮食和供应粮食的作用。是后天之本。脾不好的人,体质较为虚弱,而且容易引起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那么脾在中医中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祥细了解下吧。

    脾位于中焦,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主遥化,是指脾有吸收、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并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精微。食物经过消化后,其中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由脾吸收后将其上输到肺,由肺输布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脾的这种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为“健运”,即消化吸收的功能旺盛。反之,称为“脾失健运”,消化功能失职,就会出现腹胀、腹泄、倦怠、消瘦,营养不良等症。

    2、造化水湿。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也就是说脾与体内组织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排泄有密切的关系,对人体水液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周身各个组织中去,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再把代谢的水液下输给肾,经过肾的气化作用由膀胱排出体外,不致水湿停聚,从而维持着人体由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遥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水温停聚的各种病变。如水湿停聚则为痰为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停留肠道则为泄泻;留于腹腔则为腹水等症。所以古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论述。

    通过以上对于脾在中医中的作用祥细介绍。对于平时脾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合理安排饮食,并且要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做到不熬夜,多吃一些有利于脾胃的食物。如果已经出现严重脾胃问题的人,也可通过中药来进行调理治疗。



荷叶碳可以减肥吗

大多数女性朋友都会被体重所困扰到吧。俗话说,女生的年龄和体重可都是秘密呢。对于想减

肥的女生朋友来说,什么什么荷叶茶已经是常见的了吧。大家都知道,荷叶是很具有减肥的功

效的,所以荷叶茶的诞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你们知道,荷叶灰也是一种有效的减肥的东西吗

?我想,平日里并没有人把荷叶烧成灰之后再把它的灰用来减肥的吧。可是,荷叶灰确实是很

具有减肥功效的呢。

荷叶灰方,又称荷叶灰,煅荷叶,荷叶碳,是由明代医学家戴思恭所创,在其名著《证治要诀

》中提到荷叶灰的制法。

制法

取干荷叶,置平底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圆锅,上贴白纸,两锅交接处用黄泥封固,煅至白

纸呈焦黄色,停火,待冷取出,观察烧制的荷叶为焦黄色后,则成功,颜色深棕色或者纯黑,

则属于煅烧过度,无法食用,土黄色则为碳化不足,也不能食用。目前有新闻爆料河北,徐州

市场上是土黄色的荷叶灰,江西赣州市场上是深棕色的荷叶灰。

 荷叶灰具有 很强的减肥效果,久用令人体瘦腰细。方中单用荷叶简单有效,有清暑利湿,升

发清阳的作用,长于渗湿消肿,减肥降脂,尤其对于顽固性肥胖患者特别适用。其减肥原理主

要有两个:

 1)荷叶灰能去除痰湿

 痰湿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所以,减肥首先

就要去除痰湿。

 2)荷叶灰能自然调节你的饮食结构

 有专家认为,喝一段时间之后,会自然不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了,同时饭量也会变得很小。

特别注意:

正宗的荷叶灰颜色呈焦黄色,《证治要诀》中提到荷叶灰的原文是:用败荷叶烧存性,研末,

米汤调服,欲容体瘦以示人者,一味服荷叶灰,荷叶灰是把荷叶烧存性。烧存性是中药炮制方

法之一,是把药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里层部分还能散发出原

有的气味,即存性。颜色深棕色的荷叶灰为煅烧过度或者明火烧的荷叶灰,土黄色的荷叶灰则

为碳化不足,亦不能食用。

所以,没有试过荷叶灰的朋友们,又想减肥的,我推荐你来试一试这荷叶碳减肥方法吧。关键

是它是纯天然的无公害的,而且还不贵,是所有人都能承担起的健康的有效的减肥方法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