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的功效与作用_槐角地榆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百废不过一心)分享简介:大家知道槐角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槐角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槐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我们知道中药方剂有很多的分类,而不同的方剂功效作用也不一样,那么你知道槐角地榆散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处方】槐角4两,地榆2两,黄芩2两,当归2两,防风2两,枳壳2两,生地黄2两,茯...



槐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知道槐角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槐角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槐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文我们将一一分析给大家。

【英文名】
FRUCTUS SOPHOR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 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 成熟果实 。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
本品呈连株状,长1~6c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背缝线一侧呈黄色。质柔润,干燥皱缩,易在收缩处折断,断面黄绿色,有黏性。种子1~6粒,肾形,长约8mm,表面光滑,棕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嚼之有豆腥气。

【炮制】 槐角 :除去杂质。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用法用量】
6~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本草备要》

上文就是对槐角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肠风槐角丸的功效与作用

肠风槐角丸大家吃过吗?肠风槐角丸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肠风槐角丸的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槐角8两,地榆8两,黄耆8两,当归8两,川芎4两,阿胶2两,升麻8两,生地8两,条芩8两,连翘8两,秦艽8两,防风4两,白芷4两,川连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消毒,解热润脏,宽肠利气,和血定痛。主肠风痔漏,痛痒火盛。

【摘录】《鳞爪集》卷二

【处方】槐角2两,炒枳壳1两,当归(酒制)1两,地榆炭1两,防风1两,黄芩(酒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调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大肠热盛,肠红下血,湿热郁积,痔漏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腹以米饮汤或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最后提醒下肠风槐角丸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冬青槐角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冬青槐角丸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实了解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冬青子(炒)2两,槐角子(炒)2两,怀生地(酒洗)2两,荆芥穗(炒黑)2两,川黄连(炒黑)1两,川归身(酒洗)1两,侧柏叶(用茶水煮)1两。

【制法】
上为末,米糊加醋少许为丸。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每次空心滚水吞2钱。

【摘录】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冬青槐角丸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冬青槐角丸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加味槐角丸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槐角丸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加味槐角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加味槐角丸如何吃最好。

【处方】
槐角 生地 当归身 黄耆各60克 川芎 阿胶各15克 黄连 条芩 枳壳 秦艽 防风 连翘 地榆 升麻各30克 白芷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丸,或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痔漏及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加至10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处方】
槐角(炒)、枳壳(麸炒)、当归、黄芩、皂角仁(炒)、猬皮(炙)、秦艽、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痔疮肿痛或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水煎服;或蜜为丸服。

【摘录】
《保婴撮要》卷十四

通过本篇文章对加味槐角丸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加味槐角丸对疾病症状的缓解。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咨询医师的建议。在日常坚持锻炼也是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的。



槐角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槐角丸,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
槐角(炒)200g 地榆(炭)100g 黄芩100g 枳壳(炒)100g 当归100g 防风100g

【性状】
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处方】
槐角(去枝、梗,炒)500克 地榆 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 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清肠凉血。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
槐角子30克 枳壳(麸炒)当归尾 黄芩 黄柏 侧柏叶(各酒洗)黄连 荆芥穗 防风 地榆各15克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
《抉寿精方》

【处方】
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
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
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
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
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
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制法】
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
《医级》卷八

【处方】
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制法】
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
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
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处方】
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制法】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处方】
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瘘。

【用法用量】
每次空心服50丸。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处方】
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
忌生冷。

【摘录】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处方】
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功能主治】
清火和血。主肠风下血。

【各家论述】
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摘录】
《血证论》卷八

【处方】
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制法】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泻血,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
《直指》卷二十三

【别名】
地榆槐角丸

【处方】
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用法用量】
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摘录】
《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处方】
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制法】
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积滞。主气疾,腹内常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处方】
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处方】
炒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制法】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功能主治】
清肠止血。主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看了上面对槐角丸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肠风饮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每个人体内其实都有毒素,很多身体问题就是毒素引发的。面对排毒的风潮和疑问,中医方剂挺身而出,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对人身体非常有好处的方剂肠风饮。

【处方】
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

【功能主治】
肠风便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怎么样?今天介绍的关于肠风饮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记住了吗?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这些好处多多的中药方剂哦!



冬青方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冬青方,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
新砖2片,冬青叶5斗。

【制法】
以冬青叶捣自然汁,浸砖数日,令透取出,掘地坑架砖于内,四下空,覆之日久,后砖上粉霜起,取霜,入脑子少许,无亦得。

【功能主治】
赤眼。

【用法用量】
点眼。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三引《海上方》

冬青方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冬青方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法制冬青叶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在人对于健康的关注,在平时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在如今市场上,中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而中药方剂由于天然无公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法制冬青叶。

【处方】
冬青叶不拘多少(洗净)。

【制法】
同黄米煮两三沸,取叶。

【功能主治】
臁疮不愈。

【用法用量】
待冷贴上,用帛束定,1日2次换贴。久则收敛为愈。

【摘录】
《杏苑》卷七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法制冬青叶结合了几种中药材的功效,将治病和调理身体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法制冬青叶也是药,所以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哦。



冬青散的功效与作用

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下面来看一下冬青散。

【处方】
冬青皮(阴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驴马涎汗入疮。

【用法用量】
挑开疮口敷之。少顷即退。

【摘录】
《百一》卷十六

有关冬青散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另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小常识,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改善身体的质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法制熟艾的功效与作用

法制熟艾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法制熟艾的相关知识。

【处方】
陈久黄艾。不以多少,择取叶。

【炮制】
入臼内,用木杵轻捣令熟,以细筛隔去青渣,再捣再筛,如此三次,别以马尾罗子隔之,更再捣,罗,候柔细黄熟为度。

【功能主治】
主灸百病。

【用法用量】
世人着灸,多无法度,徒忍痛楚,罕能愈疾,今于《圣惠》《千金》、《外合》等方内,摭取点穴分寸、作炷大小、壮数多少等法于后。定分寸法:取病人男左、女右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应取穴及作炷分寸,并依此法。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法制熟艾,我们知道法制熟艾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