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复叶耳蕨的功效与作用_长尾复叶耳蕨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小红书各种昵称 2020年小红书昵称)分享简介:芒刺复叶耳蕨是中草药里面的一种,我们可以采用芒刺复叶耳蕨来治疗很多疾病,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芒刺复叶耳蕨中药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先对药物进行了解,那么对于长尾复叶耳蕨这种药材你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英文名】Simple Arachniodes【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稀羽复叶...



芒刺复叶耳蕨的功效与作用

芒刺复叶耳蕨是中草药里面的一种,我们可以采用芒刺复叶耳蕨来治疗很多疾病,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芒刺复叶耳蕨的不同药效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困扰我们的小问题。

【别名】
献鸡尾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芒刺复叶耳蕨的根茎。

【原形态】
植株高60-12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褐色鳞片。叶远生;叶柄长30-70cm,褐色,基部赤紫色,被褐色至黑褐色、线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突起;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至阔卵形,长30-50cm,宽20-30cm,先端羽片披针形,中轴裂片线形,黑褐色,三回羽状分裂;羽片6-9对,披针状线形,先端长渐尖,有短柄,基部第1小羽片较长,披针形;小羽片中裂至深裂,基部上向的裂片较大,有短柄。孢子囊群背生于靠近中脉,生孢子的裂片较不生孢子的裂片稍小;囊群盖圆肾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石上。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对芒刺复叶耳蕨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关于芒刺复叶耳蕨的功效和药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尾复叶耳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先对药物进行了解,那么对于长尾复叶耳蕨这种药材你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英文名】
Simple Arachniodes

【别名】
小叶金鸡尾巴草、稀羽复叶耳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长尾复叶耳蕨的根茎。

【原形态】
植株高60-80cm。根状茎横卧,密被棕色、狭披针形或条状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30-40cm,禾秆色,被狭披针形鳞片;叶片厚纸质,卵状长圆形,和叶柄近等长,宽18-30cm,顶部尾状,下面沿叶轴、羽轴及中脉偶有小鳞片,三回羽裂或基三回羽状;羽片3-5对,基部1对羽片最大,其基部1对小羽片伸长(下侧1片特长);小羽片三角状长圆形,边缘浅裂而具芒刺状锯齿。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80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边。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表面具棕色叶柄残基,并有棕褐色鳞片,鳞片披针形或条状钻形,长3-13mm。质较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根茎含异绵马素(isoaspidin)BB、AB。

【性味】
苦;寒

【归经】
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内热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内热腹痛、关节酸痛。

【摘录】
《中华本草》

上文就是对长尾复叶耳蕨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稻谷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知道稻谷芒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稻谷芒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稻谷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文我们将一一分析给大家。

【别名】
稻稳(《日华子本草》),谷颖(《纲目》)。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





果实上的细芒刺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主黄病身作金色,稻谷芒炒令黄,细研作末,酒服之。"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稻谷芒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适量的食用稻谷芒。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白花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白花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到白花鬼针草,利用白花鬼针草的药性和食疗性,将给我们养生保健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看看中药白花鬼针草。

【别名】
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的全草。

【原形态】
白花鬼针草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茎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cm无翅的柄,三出;小叶常为3格,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5-2.5cm,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稀,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磊,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cm的柄,边缘锯齿,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大辩论花序有长1-6(果时长3-10)cm的花序梗;总苞苞片7-8枚,条状匙形,外层托片披针形,内层条状披针形;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白色,长5-8mm,宽3.5-5mm,先端钝或有缺刻;盘花筒状,长约4.5mm,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长7-13mm,先端芒刺3-4枚,长1.5-2.5mm,具倒刺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村旁、路边及临野。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药材呈条状。茎钝四棱形。下部叶3裂或不分裂;中部叶具柄,三出,小叶3枚,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不对称,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边缘具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长5-8mm,宽3-5mm,黄白色,先端钝或有缺刻。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对于白花鬼针草的药用价值大家应该知道了,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所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



异叶青兰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异叶青兰的功效与作用。

【英文名】
HERBA DRACOCEPHALI HETEROPHYLLI

【别名】
吉孜青保(藏名)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异叶青兰

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的干燥

地上部分

。于6~7月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晾干。

【性状】
本品茎方形,常弯曲或稍弯曲,多碎断,长5~20cm,直径2~4mm,表面黄绿色略带紫红,节处紫色较深,密被白色柔毛;质坚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黄白色,平坦,中心白色较疏松。叶对生,宽卵形或长卵形,长1.3~4cm,边缘有圆齿或锯齿,被短柔毛。轮伞花序头状或穗状,长3~10cm;苞片倒卵形或披针形,每侧具3~8个小齿,齿尖具芒刺;花唇形,淡黄色,上唇3裂,下唇2裂。种子暗褐色,长卵形,长约3mm,宽约1.2mm。气特异芳香,味淡微涩。

【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1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加水0.3~0.4ml稀释,加5%亚硝酸钠、5%硝酸铝溶液各3滴,再加10%氢氧化钠3~5滴,溶液显樱红色。

【炮制】
除去杂质,切碎。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泻肝热。用于黄疸性肝炎,肝火上升的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
3~1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
《*辞典》

上面是关于异叶青兰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叶青兰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辣蓼草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辣蓼草我们都不陌生,辣蓼草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药用功效,经常吃辣蓼草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来源】
为蓼科植物

柳叶蓼



全草

【原形态】
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生境分布】
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分布南北各地。

【药理作用】
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附方】
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备注】
同属植物辣蓼、水蓼、假长尾蓼和本品的全草,在不同地区均作辣蓼入药。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江苏植物志》

以上只是介绍了辣蓼草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实它还具有其他效果,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专门来看看医书上记载的功效和事项。



羊角拗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羊角拗,下面我们就来对羊角拗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别名】
羊角纽(《本草求原》),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岭南采药录》),羊角扭、羊角藕(《中国药植志》),断肠草(《广西药植名录》);羊角柳(《广东中药》Ⅱ),沥口花(《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打破碗花、武靴藤、鲤鱼橄榄(《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

羊角拗







茎叶

。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灌木或藤本,直立,高达2米,秃净,多匍枝,折之有乳汁流出。小枝通常棕褐色。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矩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厚纸质,两面均秃净。花大形,黄白色,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花梗纤细,长约1厘米;萼下有苞片1对,狭线形;萼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0毫米,淡黄色;花冠黄色,漏斗形,花冠筒长约1.2厘米。上部5裂,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先端线形长尾状,长约5厘米,基部内面各具鳞片;雄蕊5,药箭形,各药相连于柱头,花丝纺锤形;子房2室,半下位,花柱桂状,柱头头状或浅裂。蓇葖果木质,双出扩展,长披针形,长约10~15厘米,极厚,内含种子多数。种子线形而扁,一端有长尾,密生白色丝状长毛。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丛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份】
根、茎含强心甙等,详见"羊角拗子"条。

【性味】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解疮毒,杀虫。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疮,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①《本草求原》:"有毒,能杀人,不可入口。"

【附方】
①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疥癣:羊角扭叶适量,煎汤温洗。(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知道了羊角拗的功效和作用等,对于广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觉自己需要的话,不妨在平时的时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况。不过为了保证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请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才可以得到它预期的效果。



白花甜蜜蜜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白花甜蜜蜜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白花枝子花、蜜罐罐、戈壁青兰

【来源】
唇形科青兰属植物

异叶青兰

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以

全草

入药。夏季采收,晒干。

【性味】
苦、辛,寒。

【功能主治】
止咳,清肝火,散郁结。用于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外用治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
2~4钱。外用适量,煎水漱口,治口腔溃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
《晶珠本草》记载:治口腔病、牙齿病,清肝热。本品状如狗舌,茎方形,紫色,花状如甘青青兰,但略大,白色,气芳香。吸吮花基部味非常甜。

本文介绍了药材白花甜蜜蜜的一些基本常识,白花甜蜜蜜在治疗人体的一些相关疾病的时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白花甜蜜蜜对身体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平时可以适量食用。



羊角拗子的功效与作用

羊角拗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羊角拗子可以用来药用也可以用来食用,而且羊角拗子的功效和作用是相当全面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

羊角拗



种子

。8~9月间采成熟果实,剥取种子,去净种毛,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羊角拗"条。

【性状】
干燥种子呈纺锤形而扁,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基部钝,先端尖,顶部留有着白色丝状细长毛的痕迹,脐点在种毛附近的稍下方,种脊位于一侧,白色线状,微凸起,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并微有扭曲。易折断,断面灰白色,角质,以手指挤压,有油脂溢出。

【化学成份】
含强心总甙9~11%,亦有谓含量约2%,系多种强心甙的混合物,可分为亲脂性甙与弱亲脂性甙两类。已明结构的亲脂性甙有羊角拗甙、羊角拗异甙、西诺甙、西诺异甙、考多甙、考多异甙和沙木甙,以羊角拗甙含量较多,作用较强;弱亲脂甙有D-毒毛旋花甙-Ⅰ和D-毒毛旋花甙-Ⅲ,以前者含量较多,作用比羊角拗甙更强。

【药理作用】
①对心脏的作用

【性味】
《广西中药志》:"味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止痒杀虫。治风湿,疥癣,跌打,疮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内服宜慎。

【临床应用】
从羊角拗种子中提得的羊角拗甙,经药理和临床证明,具有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之强心作用。各地试用均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对2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后获良效者14例,多数在5分钟内开始生效,气急、胸闷、胸口胀、咳嗽、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青紫、浮肿等均完全消失,肺活量及尿量增加,颈静脉压下降,循环时间缩短;5例有效,上述大部分症象消失或改善,一部分症象无变化;3例无效。又68例经治疗后,获良效者39例,有效者16例,有效率达93%。大部分病例用药后各种症象改善或消失,脉搏和呼吸数减少,肺活量增加,用药后3小时内血压升高,静脉压下降,循环时间缩短,尿量增多:但对心电图无重要影响。另有以小剂量与大剂量分别观察56例和42例,有效率分别为89%和81%(认为疗效差异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此外,还曾试用于小儿小病灶肺炎合并心力衰竭78例,亦获良效,绝大部分病例经治2天后紫绀消失,心率、呼吸减慢,肝脏缩小。剂量及用法,各地标准尚不统一。有的初试时采用小剂量,即第1次0.125~0.25毫克,每日总量原则上不超过0.5毫克。以后通过实践,认为上述剂量可能偏小,乃将分剂量增至0.5毫克,开始每日2次,总量不超过1毫克,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1次。用时以25%葡萄糖溶液将羊角拗甙剂稀释后,于5分钟内由静脉缓慢注入。认为这一剂量较为合适,且疗效的发生较小剂量者迅速,虽然心律紊乱的发生率较多,但所有毒性反应在停药后很快消失,未发生中毒致死的病例。亦有认为,每日用0。35~0.5毫克,加入2%葡萄糖50毫升中,以10分钟以上速度缓缓注入静脉,可作为用量及用法的准则;并指出多用有中毒危险,少用效果不佳;用药量与效果不成正比,如药量至5.0毫克左右时仍不见效者,即使增加剂量继续再用,亦不会有多大好转。治疗小病灶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用量为:1月以内的婴儿0.05毫克,6~12月0.1毫克,1~3岁0.15毫克,5~8岁0.2~O.3毫克,8~12岁0.3~0.5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副作用及毒性反应:一般认为副作用很少,特别是消化道反应更极少发生。在用小剂量的65例中,仅1例因注射速度过快,于注射后心率由71次/分增至118次/分;1例发生二联脉,仍继续注射而未停药,结果于注射后2小时半突然昏倒,全身发绀,脉搏微弱,终至死亡。在用大剂量的42例中,有少数发生头晕,心律不齐,心电图证明皆为心室性期前收缩(其中3例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2例同时有心房纤颤,1例同时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律不齐一般多在总剂量1.5毫克时发生(最早为总量0.5毫克时,最迟在总量3毫克时),故认为与心肌受损之严重程度有关,而与积累之剂量无明显关系。但另外所报道的58例成人和78例小儿,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发生显著副作用。据介绍,羊角拗甙主要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对于下列情况不能应用:㈠心外膜病,中毒性心肌损伤如白喉、风湿热、甲状腺毒症、梅毒所引起的心脏衰竭。㈡休克和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循环衰竭。㈢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

【摘录】
《*辞典》

【出处】
1.出自《广西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国药植志》(《中华药海》)。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羊角拗子,原来羊角拗子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