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_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12.太阳当空照)分享简介: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种物品,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是一点也不熟悉的,说实话现实中不知道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是什么的人是有很多莱菔子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也叫萝白子,菜头子,它是莱菔成熟以后的种子,也是中药中很常见的一种了,古代医书里过于它的记载也已经很多了,莱菔子有很多的药用价值,能够用来治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的症状,例...



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种物品,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是一点也不熟悉的,说实话现实中不知道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是什么的人是有很多的。所谓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其实就是指三种中药的名字,还且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种中药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所以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经常会被一些和综艺用到。

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种不同的中药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它们除了可以单独用药之外,还可以和在一起用药,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混合的药性也是不同的。那么下面就来分别介绍下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种中药。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多系栽培。主产于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莱菔子,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拉丁文名:Semen Raphani。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类圆形或椭圆形,略扁,长2至4毫米,宽2至3毫米。种皮薄,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镜下观察有细密网纹,种子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黑色种脐。可用于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

发芽后子叶2片,乳黄色,肥厚,有纵密褶,气微,味略辛。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三子养亲汤是具有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的方剂,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物所组成。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症。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对于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种中药材的详细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而且还清楚地认识了它们的不同作用与功效,这点对于大家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在以后我们如果有相关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服用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了。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莱菔子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也叫萝白子,菜头子,它是莱菔成熟以后的种子,也是中药中很常见的一种了,古代医书里过于它的记载也已经很多了,莱菔子有很多的药用价值,能够用来治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的症状,例如治咳嗽痰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些学医的人,特别是中医的人应该都了解莱菔子,它已经是常见的一种药物了,一般都是用来煎服,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也很多,对于治疗一些疾病都会有特别的功效,治黄疸效果也很好。

【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芦菔子【药用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植物形态洋"莱菔"条。【成份】

含挥发油和脂肪油,挥发油中含α-、β-已烯醛和β-、γ-已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亚麻酸及芥酸甘油酯等;尚含莱菔素(raphanin)、莱菔甙。

【功能主治】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用法与用量】

煎服,6-10g 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选方】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⑤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应该知道了是很多的,平时如果身体出现了什么不适的症状,可以用中药的方法去调理,中医治病的历史更久远,中医也是很博大精深的,但是现在我们往往会忘记中医治病的方法,都会选择西医,其实中医的优势也是很多的。



莱菔子药用价值有哪些

提到莱菔子,可能有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但一提起它的别名相信大家没有不知道的。莱菔子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菜头子、萝白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料,对于积食、腹胀、咳嗽等症状具有非常好的疗效。莱菔子除了上述功效之外,和其他中药材搭配在一起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的疾病。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莱菔子的药用价值。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经,莱菔子能升能降;莱菔子具有消食导滞,降气化痰的功效,莱菔子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气,下痢后重,咳嗽痰多,喘促胸满。

1、莱菔子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2、莱菔子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3、莱菔子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53〕

4、莱菔子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5、莱菔子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6、莱菔子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方》)

7、莱菔子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8、莱菔子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XIU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9、莱菔子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10、莱菔子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11、莱菔子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12、莱菔子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13、莱菔子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一些莱菔子的药用价值,大家看了之后是否会大吃一惊呢?原来莱菔子具有这么多的功效。如果朋友们在平时患有一些小症状,不妨试一试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一些配方,相信一定会药到病除的。在此需要提醒朋友的一点是,一些中气虚弱或者服用补药的朋友们不要服用莱菔子哦。



耳朵里放点它男人再不肾虚了

塞耳疗法是我国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中医认为,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外耳道给药,药物可循经入里,内达脏腑,从而发挥效能,治病救人。

灵磁石末能补肾

验方:灵磁石6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治疗肾虚耳聋眩晕。

点评:耳为肾窍,为宗脉之所聚,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耳际。《内经》有“肾和则能闻五味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理论。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早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就有“含浸针砂酒,以磁石附耳”治疗耳聋的记载。

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味咸,性寒,归心、肝、肾经,能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气平喘。磁石益肾纳气,为治耳鸣之要药,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不聪,《本草纲目》言:“磁石治肾虚诸病,耳通目明”。《济生方》记载治肾虚耳聋,以磁石豆大一块,同煅穿山甲末,绵裹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

菖蒲乌头治耳鸣

验方:民间有用鲜生地黄塞患侧耳治耳鸣法,临床主要选用有通窍作用的药物,如用药用石菖蒲、乌头等分研末,用棉裹塞耳。

点评:耳鸣又称“聊秋”,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如《外科治疗全书》说“耳鸣者,耳中有声,如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流水声,或若萁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我国耳鸣发生率为15%~17%。中医认为,导致耳鸣有外感寒、暑、湿、燥,脏腑内伤,肾虚,肺实等原因。石菖蒲味辛性温,归心、胃经,功能芳香化湿、豁痰降浊、明耳目、通九窍,现临床广泛用于神志昏乱或癫狂,而其聪耳开窍功用临床应用者少。

石菖蒲实乃开耳窍之圣药,有化痰开窍,通心气之用。香能醒神,辛可制风,温可通络,苦可燥湿化痰,辛苦之性能上能下,善治耳鸣耳聋闭气。药理研究认为它的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及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挥发油中含3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本草正义》记载:菖蒲“且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奋精神,故使耳目聪明,九窍通利。”另一种药物乌头大热,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下气,温肾壮阳,也是治疗寒邪闭肺耳鸣和肾虚耳鸣常用的中药之一。二者塞耳,能起到温阳散寒、通窍开耳之效。

酒精棉球止痛经

验方:痛经是女性常见病症,取药棉少许,放在75%酒精内浸透,然后取出塞在患者外耳道内,有止痛作用。外耳道具有排导作用,经数小时药棉可自行排出。如不能自行排出,可于次日取出。左右两耳交替用或同时使用。如伴有头痛头晕者,可左侧疼痛塞左侧外耳道,右侧疼痛塞右侧外耳道。酒精药棉塞入时动作不宜过快,以免因接触耳膜引起头晕。冬季宜先将药棉放外耳道口数秒钟,然后缓慢塞入。患者上药时以采取卧位为佳。

点评: 痛经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临床实践证实,采用酒精棉球塞耳治疗痛经有较好的疗效。痛经乃寒湿凝滞或者气滞血淤所致,且与全身经络有密切联系,用蘸有轻刺激性的酒精药棉刺激外耳道,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故可以使痛经迅速缓解。

酒精有辛温行气的作用,且外耳道分布有内分泌、皮质下、三焦、心、肺等耳部反射区,当酒精棉球塞入耳朵后会对局部耳穴造成良性刺激,可以促使人体自身高级中枢神经系统迅速分泌鸦片样物质来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还能改变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使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来达到缓解和治疗女性痛经的目的。

酒精棉球治疗痛经主要是通过酒精的刺激作用,给耳穴造成一种良性的刺激来缓解痛经。由于耳穴治疗具有接触面积小、传导快、显效迅速及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特点,且不用担心服用药物对身体造成的副作用,因此非常适宜。

白酒棉球缓牙痛

验方:用棉球蘸高浓度白酒或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触,可止牙痛。若棉球已干,可再滴些白酒,一般只塞患侧外耳道,两侧疼痛也可塞双侧,经过3~5分钟,疼痛自可止。

点评: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中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常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中医认为手、足阳明经脉分别入下齿、上齿,如果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因此,牙痛主要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人体的手足三阳经均联系于耳,阴经也通过经别合于阳经,与耳廓相通。

酒精因酒的成分而具有发散风寒、活血通络的作用。通过外耳道给药,可刺激人耳的经络,进而作用于脏腑经络,起到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另外,酒精挥发快,外耳道神经血管丰富,塞入后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血管的变化而达到止痛作用,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对酒精十分敏感,经吸收后,可抑制内源性致痛物质的释放,可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从而减轻痛感。

中草药酊平咳喘

验方:取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陈皮、肉桂、川芎、生姜、冰片。用75%酒精浸泡15~20天,过滤后,将冰片加入药液中不断搅拌至冰片溶解 ,再兑入蒸馏水过滤即配制成药液,灌装滴耳玻璃管,每支10毫升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棉,滴上1~3滴药酊,不松不紧塞于外耳道。一般晚上使用,早上取出,连续用药3天或隔日1次。可用于感冒咳嗽、急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胸闷吐痰等,还可用于呕逆、牙痛、头痛及咽炎、中耳炎、晕车等。

点评:塞耳不仅治疗耳部疾病,而且能治疗一些全身病症,如《回生集》记载治疗目中生翳,“用鹅不食草,吹鼻,塞耳,贴目,神效也”。中医认为脏腑投影在耳部,药物塞耳主要是压迫心肺两大穴位并促进药物吸收,从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本方具有疏散风寒,宣肺止咳作用,通过耳穴刺激经络,与内服中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使用药物塞耳时须将药物包好,扎紧,塞入时动作要轻,且不可塞入太深,以便及时取出。使用酒精或酊剂塞耳时,因酊剂对皮肤有刺激,10岁以下儿童及孕妇慎用,对酒精过敏者禁用。塞耳期间,如果病人出现眼睛发胀或难以忍耐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取出。



什么是三子养心汤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三子养心汤这道汤,不过真正了解三子养心汤的人肯定是不多的。三子养心汤有着非常强大的功效,所以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三子养心汤的信息,我们不但要知道三子养心汤的用量和功效而且还需要知道三子养心汤的用法,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三子养心汤。

歌诀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组成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用量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用法

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用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

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义

本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

配伍特点

三药相伍,各有所长,白芥子长于豁痰,苏子长于降气,莱菔子长于消食,临证当视痰壅、气逆、食滞三者之孰重孰轻而定何药为君,余为臣佐。

运用

本方为治疗痰壅气逆食滞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为宜。

加减化裁

常与二陈汤合用,有助于提高疗效;若兼有表寒,可再合用三拗汤。如病情得以缓解,可改用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道养生保健的汤,那就是三子养心汤了,我们知道三子养心汤不但可以起到治疗咳嗽的功效而且还能起到化痰和促进消化等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三子养心汤的用法才行。



五子五皮饮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五子五皮饮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五子五皮饮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紫苏子 莱菔子各4.5克 白芥子1.8克 葶苈子2.4克 车前子9克 生桑皮 浙苓皮各12克 大腹皮9克 新会皮4.5克 生姜皮3克

【功能主治】
降气达膜。治痰胀腹胀轻减,喘肿未除者。

【用法用量】
先用杜赤豆30克,鲜茅根60克,煎汤代水,再入煎上药,温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上面就是关于五子五皮饮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五子五皮饮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三子养亲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子养亲汤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三子养亲汤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三子养亲汤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
山楂子 莱菔子 白芥子

【功能主治】
消食化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别名】
三子汤(《寿世保元》)。

【处方】
紫苏子 白芥子 萝卜子

【制法】
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

【功能主治】
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用法用量】
每剂不过9克,布包,煮作汤饮。不宜煎熬太过。

【摘录】
《韩氏医通》卷下

以上就是对于三子养亲汤的一些介绍,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等的不尽相同,同一种方剂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不要盲目跟风。



白芥子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对于白芥子的功效和作用,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事实上它的功效作用可表现在很多的方面,用于止咳化痰理气,而且有定喘的效果,对风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也有很好的效果作用。

1、豁痰利气:①用于寒痰壅肺,症见痰多清稀,咳嗽气喘,胸胁胀满者,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如三子汤。②用于痰饮气逆、咳喘胸痛、胸胁积水等证,与甘遂、大戟同用,如控涎丹。③用于气滞凝滞肢体关节疼痛,可与没药、桂心、木香、木鳖子共为细末黄酒冲服。

2、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痰核、阴疽满肿等证,可与葱白各等量,捣成泥状,敷患处,每日1次;单味为末醋调敷,可治肿初起之证。

3、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莱菔子是散肺气而消痰,紫苏子是降肺气而祛痰,白芥子是温肺而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4、白芥子与天南星:二药均走经络而化无形之痰,然前者利气机消痰结,对于寒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不利、疼痛及发为阴疽者宜之;后者祛风涤痰,对于风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证宜之。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紫苏子也叫苏子,紫苏,是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苏子叶子呈唇形,色紫,可以晒干后入药或者做菜。从药用价值来看,它属味辛,性温,可主治风寒感冒,有止咳功效。另外做鱼虾时可以放些紫苏叶,它有去腥解毒之功效。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1紫苏子可抗癌

给易于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紫苏油可延长其存活率,使生存时间延长。

2紫苏子有抑菌作用

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3紫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

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它能促进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且该作用与小鼠脑内的核酸蛋白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4紫苏子可去腥提味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

5紫苏子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紫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注意事项

大量食用未经霜冻后的紫苏会提高得非典的概率

食用方法

1、紫苏麻仁粥

配方:苏子10克、火麻仁15克、大米50克~100克。

制法:将苏子、火麻仁捣烂,装布包与大米同煮成粥。

主治:润肠通便,适用于老人、产妇、体虚肠燥、大便干结难解者。

用法用量:任意服用。

2、三子养亲汤——治疗咳嗽痰多

药材:苏子9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9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

作用:治疗脾虚型咳嗽、白痰、痰多。



莱菔子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莱菔子是一种植物药材,一般人知道这种药材的很少,莱菔子是属于温和型草药,可以治疗一些身体疾病,这种植物形状和萝卜的形象差不多,莱菔子可以开放十字形状的花蕊,其中也有很多营养成分,那么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抗病原微生物

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0、125、125及200mcg/ml。

解毒

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 :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降压

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研究莱菔子对于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结果表明,莱菔子注射液(1ml相当生药1g)0.3-1.2ml/kg剂量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又明显降低体动脉压。莱菔子降肺、体动脉压强度与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莱菔子剂量未能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只延长降压时间,比酚妥拉明明显延长。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

对胃肠运动的作用

莱菔子生品,和经炒、炙的炮制品能使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增高,但对离体兔肠的紧张性无明显影响;三种制品均能对抗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莱菔子生品能使豚鼠胃肌条紧张性降低,炒莱菔子和炙莱菔子则使其紧张性先升高后降低.三种制品均能使胃肌条的收缩幅度增高;使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收缩幅度增高.炒莱菔子对小鼠小肠有明显的推进作用;三种制剂对小鼠胃排空均有抑制作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