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苦参汤的功效与作用_淋洗苦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耗尽温柔)分享简介:白术苦参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淋洗苦参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淋洗苦参汤。【别名】苦参汤【处方】苦参1两,防风2两,露蜂窝2两,甘草2两。【制...



白术苦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苦参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
白术1钱,白芍药1钱,槟榔1钱,诃子1钱,柴胡1钱,青皮1钱,苦参1钱2分,鼠粘子1钱,厚朴1钱,陈皮1钱,砂仁1钱,乌药1钱,紫草1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小儿患痘,不进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4-5钱,水煎,食远服。

【摘录】
《准绳·幼科》卷五

以上白术苦参汤的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配药治疗,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苦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苦参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
苦参9克 黄芩6克 生地黄24克

【制法】
上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热病,五六日以上热不除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适寒温服100毫升,日再服。

【注意】
忌芜荑。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补。

【摘录】
《肘后方》卷二

【处方】
苦参120克 大菖蒲60克

【功能主治】
治痤痱疮,痒疼难睡。

【用法用量】
水煎数滚,临洗和入4~5枚公猪之胆汁,淋洗患处。

【注意】
愈后避风,忌食发物。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
苦参 蛇床子 白芷 金银花 野菊花 黄柏 地肤子 大菖蒲

【功能主治】
治一切疥癞疯癣。

【用法用量】
用河水煎汤,临洗入4~5枚猪胆汁,洗二至三次可愈。

【注意】
忌食发物,及吹风。

【摘录】
《疡科心得集》引《大全》

【处方】
苦参、荆芥、黄柏、赤芍、归尾、银花、石菖蒲、何首乌各等分。

【功能主治】
疹出不能敛,血死肌表,色变青黑,久则身热发肿,其青黑之色,从外溃烂,脓水淋漓,痛痒不常者。

【用法用量】
煎汤洗之。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
苦参1两,槐白皮(锉)2两,熊胆半两(研)。

【制法】
上除熊胆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匿虫)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熊胆末半钱匕,搅匀,空心温服。下部有疮者更灌下部。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处方】
苦参1两,桃白皮3分,槐白皮3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疳(匿虫),上唇内生疮如粟,口中懊涩,面色枯白,好睡体重,虫蚀五脏。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盏,煎至2盏,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

【处方】
苦参8两,地榆3两,黄连3两,王不留行3两,独活3两,艾叶3两,竹叶2升。

【功能主治】
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取1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摘录】
《千金》卷五

【处方】
苦参2两,黄芩2两,生地黄半斤。

【功能主治】
伤寒时气温病5-6日以上者。

【用法用量】
水8升,煮取1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注意】
忌芜荑。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温病截然两途,凡医但见壮热、头疼,概行发散,信手杀人,曷知温病是久伏少阴之邪,得春时温暖之气蕴化,湿从内发外,故用苦参搜逐肾家久伏之邪,取其苦燥湿寒除热,若五六日后,热交营分,彻外壮热,即加生地以清血脉之邪,黄芩以泄肌肤之热,较之初发,浅深不同,又非一味苦参可治也。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十

【处方】
苦参2两,龙胆2两,升麻3两,栀子3两。

【功能主治】
暴得心腹痛如刺。

【用法用量】
苦酒5升,煮取2升,分2服。当大吐乃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处方】
苦参。

【功能主治】
狐惑病,蚀于下部,咽干。阴肿、阴痒、疥癞。

【用法用量】
《兰台规范》本方用苦参一升,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一日三次。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下部毒盛,所伤在血而咽干,喉属阳,咽属阴也,药用苦参熏洗,以去风热而杀虫也。②《金匮要略释义》:用苦参汤熏洗前阴病处,除湿热以治其本,则咽干自愈。

【摘录】
《金匮》卷上

【处方】
苦参5钱,蜀椒1钱5分,川柏1钱5分,地肤子3钱。

【功能主治】
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家庭治病新书》

【处方】
苦参2两,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大菖蒲。

【功能主治】
一切疥癞风癣。

【用法用量】
方中除苦参外,余药用量原缺。

【注意】
宜避风,忌发物。

【摘录】
《疡科心得集·补遗》引《大全》

【处方】
苦参、大风子(去壳)、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何首乌(乌豆水煮干)、白附子(乌豆水煮干)、威灵仙、胡麻仁、北全蝎(糯米炒)、僵蚕(姜汁蒸)、白蒺藜(炒,去刺)、牛蒡子(炒)、生姜(一方无独活,又一方有甘草)。

【功能主治】
麻后疮。

【摘录】
《麻科活人》卷四

【处方】
苦参(锉)1两,黄连(去须)1两,大黄(炒)1两,栀子(去皮)7枚。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地黄汁1合,煎至7分,去滓温服。

【注意】
忌芜荑、猪肉、冷水。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
苦参1两,青葙子1两,甘草(炙,锉)半两,熊胆(研)半两。

【制法】
上除熊胆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疳(匿虫)蚀下部。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胆半分,搅和,空心顿服,日午再煎服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
苦参1钱5分,生地2钱,黄柏5分,当归1钱,秦艽1钱,蒡子1钱,赤芍1钱,白蒺藜1钱,丹参1钱,丹皮1钱,银花1钱,贝母1钱,甘菊3钱。

【功能主治】
清湿热,祛风邪。主疠风,肌肉生虫,白屑重迭,瘙痒顽麻,甚则眉毛脱落,鼻柱崩坏。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
苦参、蛇床子、白矾、荆芥穗各等分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上煎汤。放温洗。

【摘录】
《济生》卷八

【处方】
地榆5两,桃皮5两,苦参5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瘑疮。

【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滤去滓,稍温,每日1度洗之。

【摘录】
《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
大黄1两,苦参1两,赤芍药1两,黄柏2两,蛇床子2两,菝葜4两。

【功能主治】
小儿遍体生疮。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1两,水3升,煎10余沸,去滓,通手洗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
槐皮、苦参、黄柏、香薷。

【功能主治】
阴囊下湿痒疮。

【用法用量】
煮汁洗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

【别名】
苦参散

【处方】
枳壳、黄连、大黄、甘草、荆芥、苦参、赤芍药、黄芩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小儿脱肛并痔。

【用法用量】
苦参散(《保婴撮要》卷十四)。

【摘录】
《婴童百问》卷八

【处方】
苦参半两,地骨皮半两,丹参3钱,乳香3钱(另研)。

【功能主治】
眼常见黑花如绳牵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眼科龙木集》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苦参汤这种方剂的介绍了,现代人在物质水平提高了之后就开始关注养生了,这对于我们大家的身体还是非常好的。关于养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归贝母苦参汤的功效

我们都知道女性朋友一旦怀孕之后身体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在产后特别容易形成一些疾病,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有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调整才能让身体得到更好的改善,其中当归贝母苦参汤就是很好的一道调理身体的药善,并且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对妊娠女性小便淋漓不尽有很好的改善,下面一起了解下当归贝母苦参汤的功效

当归贝母苦参汤的功效

1.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和血润燥。《本草》贝母治热淋,乃治肺金燥郁之剂,肺是肾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气不化也。贝母非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其结通则水行。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也。

2.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

3.小便难而饮食照常的用当归、贝母、苦参来治,很难理解,古今注家多望文生训,理论脱离实际。金华沈介业中医师指正“小便难”,当作“大便难”,经他祖父五十年的经验和他自己试用,效验非凡。孕妇患习惯性便闭,有时因便闭而呈轻微燥咳,用当归四份,贝母、苦参各三份,研粉,白蜜为丸,服后大便润下,且能保持一天一次的正常性,其燥咳亦止。[1]

上面就是对当归贝母苦参汤的功效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女性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食用一些当归贝母苦参汤来对身体进行改善,而且这种汤类也比较适合有前列腺疾病的人,但是它毕竟是一道滋补的食物,我们的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最好能够先到医院进行检查,结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再通过饮食调整。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贝母苦参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 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当归贝母苦参丸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别名】
苦参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处方】
当归 贝母 苦参各60克

【制法】
上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饮下。渐加至10丸。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下

【别名】
苦参丸

【处方】
当归4两,贝母4两,苦参4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妇人妊娠,小便淋沥不爽,或溲时涩痛,尿色黄赤,心胸烦闷。亦治孕妇大便干燥,以及痔疮便秘,属大肠燥热者。

【用法用量】
苦参丸(《三因》卷十七)。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归母苦参丸”。

【各家论述】
1.《金匮玉函经二注》: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和血润燥。《本草》贝母治热淋,乃治肺金燥郁之剂,肺是肾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气不化也。贝母非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其结通则水行。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也。

【临床应用】
热淋:樊氏,青年农妇。1944年夏伤于湿热,饮食如常而小便不利,有涩痛感。某医先以湿热服五苓散去桂加滑石不应,继服八正散亦不应。迁延半月,饮食减退,肢倦无力,不能再事劳作。余切其脉象细滑,观其面色惨淡,气促不续,口干微咳,少腹胀痛,大便黄燥,小便不利而痛。此下焦湿热郁滞与上焦肺气不宣,上下失调,故尿道不通,如仅着重下焦湿热,徒利无益。因师古人上通下利之旨,用宣肺开窍诸品,佐渗利清热药为引导,当可收桴鼓之效。拟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改汤)加桔梗、白蔻、鸡苏散等。果二剂而小便通利,不咳,尿黄而多,此湿热下降之征兆。更以猪苓汤加海金砂、瞿麦滋阴利水,清除积热,数剂小便清,饮食进,略为清补即安。

【摘录】
《金匮》卷下

通过上文对当归贝母苦参丸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贝母元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贝母元参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
贝母3钱,元参3钱,甘草2钱,黄芩2钱。

【功能主治】
口疮热肿。

【用法用量】
煎半杯,热漱徐咽。

【摘录】
《四圣心源》卷八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贝母元参汤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贝母元参汤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贝母元参汤来治疗一些疾病。



连翘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许多喜欢养生的人士都知道连翘人参汤,但是你们知道怎样正确的利用连翘人参汤吗?连翘人参汤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人参、当归、白术、连翘、荆芥、陈皮、五味子。

【功能主治】
解痘疹里虚。主

【摘录】
《痘疹会通》卷四

在了解了连翘人参汤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柴胡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人们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柴胡人参汤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在食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柴胡3钱,人参1钱,麦冬3钱,白芍2钱,鲜生地3钱,阿胶3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
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

【用法用量】
水3杯,煎取1杯,顿服之;不愈再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

【处方】
柴胡、人参、芍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4分,温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处方】
柴胡(去苗)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桔梗(锉,炒)半两,知母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微炙)半两,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失于将理,血气虚损,日渐困瘁,少寒多热,烦渴嗽逆,痰壅减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
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知母(焙)1两,石膏(碎)1两,葛根(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汗下后,潮热不退,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虽然说柴胡人参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药方剂由于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且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来介绍一种:苦参丸。

【处方】
苦参(二两.取粉)。丹参(去土.炙)、沙参(去土)、人参、五加皮、防风(去叉)、蒺藜(炒.去刺)、乌蛇(酒浸.用肉)、蔓荆子、败龟板(酥炙黄)、虎骨(酥炙黄)、玄参(坚者),各一两。

【炮制】
上为末,用不蛀皂角一斤剉碎,以水三升,挼取汁,去滓,于无油容器内煎熬成膏,用炼蜜四两,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荣虚卫实,肌肉不仁,病名肉苛。

【用法用量】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良久夜卧共三服,各用荆芥薄荷酒下。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苦参100克 荆芥(去梗)500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风湿热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用好茶或荆芥汤送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
当归 贝母(炒)苦参各90克 滑石15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蜜丸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妊娠胎满逼胞,小便艰难,淋沥不爽,但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
米饮下20丸,不拘时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十七

【处方】
苦参半两,雌黄(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白矾(烧)半两,藜芦(去芦头)1分,麝香少许(研)。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疳虫蚀下部,久痢脓血,举体疼痛,面色虚肿。

【用法用量】
以1小枣许大,纳下部中,1日2-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
苦参3斤(锉片,童便浸7日,以长流水漂净,晒干),甘草3两,黄连3两,山栀3两。

【制法】
上为末,水为丸。

【功能主治】
风症服脱胎丹后身发痒。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酒送下,1日3次。

【摘录】
《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
苦参1两,白蒺藜半两,胡麻半两,牛蒡子半两,甘草2钱半。

【制法】
上为末,酒调面为丸。

【功能主治】
痘癞。

【用法用量】
竹叶汤送下。

【摘录】
《准绳·幼科》卷六

【别名】
一味苦参丸

【处方】
苦参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疽疮毒,焮痛作渴,或烦躁。

【用法用量】
一叶苦参丸(《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摘录】
《外科发挥》卷二

【处方】
苦参5两,黄连(去须)3两,知母(锉,焙)3两,栝楼根3两,牡蛎粉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

【制法】
上为末,以生牛乳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
骨蒸消渴、消中,热中渴利,心热,风虚热,传尸劳。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或20丸,食后浆水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
苦参(洗)2两,车前子(洗)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实热,多食壅物,毒气伤眼昏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
苦参1分,白矾(烧枯)半两,山栀仁1两,木通(锉)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菊花3分,大黄(生,锉)1两,防风(去叉)半两,射干1分,玄参1分,甘草(炙,锉)1分,恶实(炒)1分,白药1分,马勃2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痰唾稠浊。

【用法用量】
每服绵裹1丸,夜后含化,咽津。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
苦参(用皂荚10挺,捶碎,同以水煮皂荚烂为度,拣出苦参,切,晒干,将皂荚汁滤去滓,再熬成膏)3两,威灵仙(洗泽,晒干)3两。

【制法】
上为末,以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癣。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
苦参(洗,锉碎)1两,牡丹(去心)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赤芍药1两,当归(微炒)1两,大黄(锉碎,微炒)1两,食茱萸半两,延胡索半两,五味子半两,荷叶(微炙)半两,槟榔5枚(生用,锉),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月事欲下,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以酒送下。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苦参32两,荆芥(去梗)16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二味苦参丸”。

【摘录】
《局方》卷一(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
苦参末4两(以酒3升熬成膏),胡黄连2分,黄连(去须)1两,楝实(去皮,炒)半两,芜荑(炒)半两,蜣螂(去皮翅,炙)半两,木香2两。

【制法】
上为末,入苦参膏内和捣千杵,如硬入蜜少许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风热肺疳,皮肤生疥,鼻内疮痒。

【用法用量】
1-2岁儿服5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
苦参3两,香白芷3两,荆芥3两,苍耳子(无则以茎叶代之)3两,蔓荆子3两,香附子3两,抚芎3两。

【制法】
上(口父)咀,于甑内蒸过,三蒸三晒,为细末,用猪脂15两,略熬令成油,入宿蒸饼5-7个同捣成膏,可丸即丸,如不可,则添入白糖一处为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肾先受风邪,腠理发作,遍身成疮片片,皮肤涩燥,痒痛不已;大风癞发,眉发不存。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荆芥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引《澹竂》

【处方】
苦参4两(酒拌炒),羌活3两,独活3两,蔓荆子3两,茯苓3两,赤芍3两,川芎3两,何首乌3两,当归3两,荆芥3两,甘草3两,白芷3两,防风3两,白蒺藜3两,山药3两,黄耆3两,山栀3两,牙皂3两,川乌(生,去皮,再火炮)3钱。

【制法】
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脚背脱疽。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或酒、或盐汤送下,茶清亦可。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
苦参、荆芥、何首乌、威灵仙、胡麻子、蔓荆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疥癣。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茶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九

【处方】
荆芥、防风、何首乌、蔓荆子、葳灵仙、菖蒲各等分,苦参加倍。

【制法】
上(口父)咀,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临卧盐汤送下,茶清汤亦可。常服诸疮不生。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五

【别名】
大苦参丸

【处方】
苦参4两,防风1两,荆芥1两,白芷1两,川乌(生,去皮)1两,赤芍1两,何首乌1两,川芎1两,独活1两,栀子1两,牙皂1两,蔓荆子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蒺藜1两,黄耆1两,羌活1两,白附子1两,草乌3钱。

【制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肾水。主人面疮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大苦参丸(《医学入门》卷八)。

【摘录】
《急救仙方》卷五

【处方】
苦参。

【制法】
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毒邪热,头面疮,疥癣。血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米饮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
苦参半斤(锉细,为末),生干地黄5两,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熏陆香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风癞,遍身隐疹,如半覆,烂如桃杏大作疮,连年转甚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水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
苦参5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
狂邪发无常,披头大唤,欲杀人,不避水火。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

【各家论述】
《医方考》:上证皆神明内乱也,故古人病狂谓之失心。苦参主心腹结气,故足以治时热狂言。

【摘录】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一

【处方】
苦参3两,龙胆草2两,栀子仁3-7枚

【制法】
上为散,若病甚,取猪胆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劳疸、谷疸。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饮汁送下,1日3-4次。

【摘录】
《外台》卷四引《删繁方》

【处方】
苦参3两,龙胆1合。

【制法】
上为末,牛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的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生麦汁送下,1日3次。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

【别名】
散风苦参丸

【处方】
苦参4两(锉),玄参2两,栀子仁2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连2两(去须),黄芩1两,独活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疥。风湿癣疮,痒兼肿痛。

【用法用量】
散风苦参丸(《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
苦参1两,白蒺藜5钱,何首乌5钱,牛蒡5钱,荆芥穗5钱。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痘后溃烂,疮毒疥癞。

【用法用量】
竹叶汤送下。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四引钱氏方

【别名】
苦皂丸

【处方】
苦参末1两。

【制法】
以皂角2两,水1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忍,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用法用量】
苦皂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
方出《本草衍义》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
苦参2两(锉,捣取粉),丹参(去土,微炙),沙参(去尘土),人参1两,五加皮(锉)1两,防风(去叉,锉)1两,蒺藜子(炒角黄)1两,乌蛇(酒炙,用肉)1两,蔓荆实(去白皮)1两,败龟(涂酥,炙令黄)1两,虎骨(涂酥,炙令黄)1两,玄参(坚者)1两。

【制法】
上为末。别以不蚛皂荚1斤,以水3升,挼取汁,去滓,于无油铁器内煎成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肉苛,荣虚卫实,肌肉不仁。

【用法用量】
每食后良久及夜卧服15-20丸,共3服,各用荆芥、薄荷、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
苦参3两,防风(去叉)2两,枳壳(麸炒,去瓤)2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2两,漏芦(去芦头)1两半,大黄(锉,炒)2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病隐疹,皮肤痛痒。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
苦参。

【制法】
上为末,好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疟疾。

【用法用量】
临发之日早晨用桃、柳枝各7寸泡水1茶钟送下。不拘老少,1服即愈。

【摘录】
方出《奇方类编》卷上,名见《仙拈集》卷一

【处方】
苦参。

【制法】
上为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诸癞大风。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苦参汤送下。去滓,又煎汤沐浴尤良。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引《海上名方》

【处方】
苦参1斤,防风8两,荆芥8两,苍耳子8两,胡麻8两,川乌1两半,白芷1两半,黑蛇1条。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疠风,皮肉溃肿;并赤白癜风。

【用法用量】
茶、酒任下。

【摘录】
《慎斋遗书》卷七

【别名】
乌蛇苦参丸

【处方】
苦参1斤半(水浸1宿,细切,煨干),菖蒲4两,乌蛇8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癣。癞风。

【用法用量】
乌蛇苦参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八引《医方集成》)。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
苦参2两(锉),川芒消2两,牛蒡子2两(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热,皮肤生(疒咅)(疒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
苦参半两(锉),黄连1两(去芦头),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时气结胸,热毒在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苦参2钱,川牛膝4两,苍术4两,荆芥6两,当归4两,甘草2两,浮萍4两,豨莶草,风子肉2两。

【制法】
炒黑,浆为丸。

【功能主治】
麻风发子腿足,云斑麻木,或红或白。

【用法用量】
方中豨莶草用量原缺。

【摘录】
《马培之医案》

【处方】
苦参2两,黄连(去须)1两,栝楼根1两,知母(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牡蛎(煅)1两,黄耆(锉)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
上为末,以牛乳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消渴,饮水不绝。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
苦参1斤,大风子肉6两,荆芥16两,防风6两,白芷6两,全蝎5两,何首乌5两,白附子5两,枸杞子5两,威灵仙5两,当归5两,大胡麻5两,川芎5两,蒺藜5两,大皂角5两,川牛膝5两,牛蒡子5两,独活5两,蔓荆子3两,风藤3两,羌活3两,连翘3两,苍术3两,天麻3两,杜仲3两,草乌(泡,去皮尖)3两,甘草3两,人参1两,砂仁2两,白花蛇2两(切片,炙黄)。

【制法】
上为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麻风,毋分新久,穿破溃烂。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温酒食前、后任下。

【注意】
避风、忌口。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
苦参1斤,防风1两,荆芥1两,羌活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金银花1两,独活1两,连翘1两,黄芩1两,黄连1两,栀子1两,滑石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满身癞疹,瘙痒成疮。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苦参酒送下。

【摘录】
《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
苦参半斤,槐角6两,女贞实4两,归尾2两。

【制法】
上为末,用大猪肠3尺,入药在内,两头扎住,炒烂,同枯矾末4两,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及久年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注意】
忌椒、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
苦参5两(锉),生干地黄4两,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熏黄半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研入朱砂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风,遍身结聚如桃李核,作疮。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四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苦参丸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当归益荣丸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益荣丸是一种中药方剂,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理机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当归益荣丸要用到哪些药材原料吗?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当归2钱,川芎2钱,黄连1钱半,芦荟2钱2分,使君子肉1钱2分。

【制法】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
平素肌肥,痘后羸瘦,虽能饮食,亦不能发肌肤者。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
《片玉痘疹》卷十二

中药方剂的发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来越好的前景,疗效的提高,副作用的进一步减少都昭示着其正确性。我们相信类似于当归益荣丸等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下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皂角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皂角苦参丸,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但是有些人就是没有听说过了。没有听说过的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皂角苦参丸。

【处方】
苦参500克 荆芥375克 白芷 大风子肉 防风各180克 大皂角 川芎 当归 何首乌(生)大胡麻 枸杞子 牛蒡子(炒)威灵仙 全蝎 白附子 蒺藜(炒,去刺)独活 川牛膝各150克 草乌(汤泡,去皮)苍术(米泔水浸,炒)连翘(去心)天麻 蔓荆子 羌活 青风藤 甘草 杜仲(酥炙)各90克 白花蛇(切片,酥油炙黄)缩砂仁(炒)各60克 人参30克

【制法】
上药研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粟疮作痒,年深日久,肤如蛇皮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饭前、后用温酒送下。

【注意】
服药期间,避风,忌口。

【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看完了本文对皂角苦参丸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