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蜜饮的功效与作用_便浊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醉酒思红颜)分享简介:用过或者听说过便蜜饮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便蜜饮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便浊饮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便浊饮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处方】白茯苓、半夏、甘草梢、泽泻、车前、土牛膝、萆薢。【功能主治】胃中湿热下流,伤...



便蜜饮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便蜜饮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便蜜饮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童便1钟,白蜜2匙。

【功能主治】
瘴疠诸疟,无问新久。

【用法用量】
共搅去白沫,顿服。取吐,碧绿痰出为妙,不然终不除。

【摘录】
《松峰说疫》卷二

以上就是本文对便蜜饮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便蜜饮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便浊饮的功效与作用

便浊饮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便浊饮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白茯苓、半夏、甘草梢、泽泻、车前、土牛膝、萆薢。

【功能主治】
胃中湿热下流,伤于气分,而发膏淋。

【摘录】
《医碥》卷七

没有想到吧,便浊饮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绿茶蜜饮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并不仅限于一些卖相比较好的食物,而更多地关注食物的健康保健和营养的成分,因此一些养生类的食物应运而生。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种食疗偏方绿茶蜜饮的做法和功效。

绿茶蜜饮

【来源】经验方

【原料】绿茶5克 蜂蜜适量

【制法】将绿茶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紧温浸5分钟再调入蜂蜜即可饮用。

【用法】趁热顿服,每日3~4次。

【功效】清热生津,止痢消食。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看完上文的关于绿茶蜜饮的制作方法的介绍后您还在等什么呢?赶紧为自己精心制作一道食疗偏方食品吧,让您白天精力充沛,晚上一夜好眠。



姜蜜饮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姜蜜饮的有关介绍。

【处方】
生姜半两(取自然汁),白蜜1合,糯米半合(淘净细研)。

【功能主治】
胃中实热,吐逆心烦,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
和匀,入新汲水1盏调开,分2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知道了姜蜜饮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姜蜜饮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梅蜜饮的功效与作用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梅蜜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
陈白梅 陈细茶

【功能主治】
治热痢。

【用法用量】
用蜜、水各半煎服。若冷痢,用生梅汁、蜜水各半同煎,以木香、生豆蔻为佐。

【摘录】
《痢疟纂要》卷十

以上就是对梅蜜饮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当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药的话,最好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医生。



分浊饮的功效与作用

分浊饮是一种中药方剂,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理机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分浊饮要用到哪些药材原料吗?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萝卜子1两,白茯苓5钱,泽泻5钱,车前子5钱,甘草1钱,黄柏1钱,炒栀子3钱。

【功能主治】
清浊不分,下痢之时因而小便闭塞,溺管作痛,变为淋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八

以上介绍的分浊饮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便浊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便浊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
黄耆1钱,白术1钱,陈皮8分,香附1钱,川芎8分,苍术1钱,车前8分,半夏1钱。

【功能主治】
便浊。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脉症正宗》卷一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也已经了解了便浊汤的组成药材等,也证明了这款方剂的纯天然无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分利饮的功效与作用

分利饮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分利饮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泽泻、猪苓、怀牛膝、车前子、归尾、黄芩、黄连、甘草梢、薄荷。

【功能主治】
小儿赤白淋疾,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竹叶为引。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看了上文对分利饮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分浊散的功效与作用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分浊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处方】
茯苓30克 车前子9克 猪苓9克 茵陈3克 栀子9克

【功能主治】
主治浊气下流膀胱,气化不行,小便闭塞,一身发黄。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七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分浊散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分心气饮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分心气饮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半两。丁香皮一两,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各半两。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克 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 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 人参(锉)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45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主治情志不遂,郁气留滞不散,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大便虚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l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
紫苏茎叶120克 羌活 半夏(汤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去节)芍药 甘草 赤茯苓各30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调顺三焦,消化滞气。主治忧愁思虑,或因酒食过伤,气不流畅,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饮食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枣2枚,灯心10茎,煎取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

【处方】
木通、丁香皮、人参、麦冬、厚朴、大腹皮。

【功能主治】
妇人胎前噎膈,气多而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处方】
木香(不见火)半两,桑白皮(炒)半两,丁香皮1两,大腹子(炮)半两,桔梗(去芦,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草果仁半两,大腹皮(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锉)半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半,紫苏(去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藿香1两半,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及灯心10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别名】
心气饮

【处方】
紫苏茎叶3两,半夏(制)1两半,枳壳(制)1两半,青皮(去白)1两,陈橘红1两,大腹皮1两,桑白皮(炒)1两,木通(去节)1两,赤茯苓1两,南木香1两,槟榔1两,蓬莪术(煨)1两,麦门冬(去心)1两,桔梗1两,肉桂1两,香附1两,藿香1两,甘草(炙)1两3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通利大小便。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

【用法用量】
心气饮(《丹溪心法》卷四)。

【临床应用】
瘴疟里人瘴疟经年,虚肿腹胀,食不知饱,以此药吞温白丸,初则小便数次,后则大便尽通,其病顿愈。

【摘录】
《直指》卷五

【处方】
木通(去节)1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肉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次)1两,桑白皮(微炒)1两,大腹皮1两,陈皮(去瓤)1两,青皮(去白)1两,甘草(炙)1两,羌活1两,紫苏(去粗梗)4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5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
桔梗、枳壳、木香、槟榔、乌药、香附、木通、肉桂、芍药、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陈皮、真紫苏、羌活、甘草。

【功能主治】
妇人内郁,血凝气滞成病者。

【用法用量】
上锉2剂,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30条,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滓更煎服。

【摘录】
《宋氏女科》

【处方】
苏梗1钱,青皮1钱,芍药1钱,大腹皮1钱,陈皮1钱,官桂6分,赤茯苓、桑白皮、灯心、生姜。

【功能主治】
大怒而胀。

【用法用量】
方中赤茯苓、桑白皮、灯心、生姜用量原缺。

【摘录】
《风痨臌膈》

【处方】
紫苏叶、半夏、青皮、陈皮、大腹皮、赤茯苓、桑皮、芍药、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
一切气病。

【摘录】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

最后提醒下分心气饮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