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药的功效与作用_大风药叶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听、这一季雨落)分享简介:不知道大家对大风药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大风药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别名】叶青、纤序大风药叶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大风药叶进行更多的解读吧!【别名】纤序鼠李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



大风药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对大风药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大风药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

【别名】
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的根、茎。

【原形态】
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形,小叶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宽1.5-2.5cm;大叶宽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7(-20)cm,宽3-10cm,先端圆形,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仅脉腋被簇毛。腋生聚伞总状花序或下部有短枝的聚伞圆锥花序,长达12cm,花序轴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5基数;萼片长三角形,先端尖,外被微毛;花瓣匙形,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具爪,与雄蕊等长或稍短;雌花的花瓣早落;有5个退化雄蕊;子房球形,3室,花柱3浅裂至半裂。核果倒卵状球形,长约6mm,基部有宿存的萼筒,具3分核。种子3颗,背面有纵沟。花期5-9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化学成份】
全株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黄酮类化合物鼠李素(rhamnetin),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甙(rhamn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granoside〕,鼠李柠檬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甙(rhamnocitrin-3-O-α-L-rhamnopyranosyl(1→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另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脂醇(lupo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等。

【性味】
涩;微甘;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利水消胀。主风湿关节痛;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的介绍才发现,原来大风药的药理作用这么多,而且对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错的效果。其实我们的生活周围可能有很多的“宝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大风药叶的功效与作用

大风药叶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大风药叶进行更多的解读吧!

【别名】
纤序鼠李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的叶。

【原形态】
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形,小叶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宽1.5-2.5cm;大叶宽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7(-20)cm,宽3-10cm,先端圆形,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仅脉腋被簇毛。腋生聚伞总状花序或下部有短枝的聚伞圆锥花序,长达12cm,花序轴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5基数;萼片长三角形,先端尖,外被微毛;花瓣匙形,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具爪,与雄蕊等长或稍短;雌花的花瓣早落;有5个退化雄蕊;子房球形,3室,花柱3浅裂至半裂。核果倒卵状球形,长约6mm,基部有宿存的萼筒,具3分核。种子3颗,背面有纵沟。花期5-9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搽。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大风药叶的介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药大风药叶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对大风药叶等中药多做点了解。



尖尾风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尖尾风,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材,那么你对尖尾风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它又该怎么吃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别名】
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广西中兽医药植》),尖尾枫(《中国经济植物志》),雪突、牛舌癀(《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

尖尾风





。全年可采,鲜用、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至小乔木,高2~5米。小枝四棱,嫩节上有柔毛成环状。单叶对生;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或有细齿,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脉上有柔毛,下绿色,主脉隆起,侧脉14~20对,秃净,具不明显的腺点;叶柄长1~1.5厘米。聚伞花序近顶腋生,径3厘米;序梗长1~2厘米;花柄长5~7毫米;苞片细小,披针形,长2毫米;萼杯状或截平状,有时为很小4突点;花冠紫红色,管状,裂片4,秃净,长约2毫米;雄蕊4,长约花冠的2倍,花药2室,纵裂;雌蕊1,子房上位,4室,花柱线状。小核果,白色,球形,径1.5毫米。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于荒坡、沟边、灌木丛中半阴的地方。分布广西、广东、四川、江西等地。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消毒。治风湿骨痛,风寒咳嗽,寒积腹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钱。外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附方】
①治产后风:尖尾枫鲜叶捣汁半杯,黄酒半杯,姜汁三至五滴。调匀炖温服。

【摘录】
《*辞典》

综合以上的对于尖尾风的描述,可见尖尾风对于人体的好处还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针对尖尾风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相对应的疾病。



卜芥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社会,养生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很多喜欢用一些中药材来调理身体,因为这些药材天然无公害,下面我们就为 大家介绍一下卜芥这种药材。

【别名】
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尾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

假海芋



根茎

。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粗壮,肉质。茎高可达1米余。叶互生,阔卵形,长15~40厘米,宽10~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上面暗绿色,下面亮绿色;叶柄肉质,浓绿色,长30~90厘米,柄下部两侧扩展成鞘状。肉穗花序单生;花小形,黄白色,单性同株;佛焰苞肉质,长15~30厘米,管长5~10厘米,上部狭舟形,边包旋,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雄花在上部,雄蕊连合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浆果淡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村旁、沟边。分布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四川等地亦有栽培。

【化学成份】
含草酸钙和皂毒甙。

【炮制】
刮净外表的毛和黑皮,切成丝条。每斤加食盐1.2~1.6两拌炒,炒至灰青色、水气干、折断面中间无白心时,去净盐屑即可。

【性味】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味微苦,大寒,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退热,消肿散结。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品1~2两,须炮制,宜煎2小时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卜芥的功效与作用了吧?卜芥的药用价值极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判断,这点希望大家注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