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与养生方法有什么呢_中医保健与养生方法有什么

由网友(愚顽人.)分享简介:身体是我们最重要的,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行养生和保健,在进行养生保健的时候方法也特别多,而且各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而且也是因时制宜的一种方法,一般中医讲究遵循自然、遵循人身体的进行养生和保健,也是一种科学对人有极大好处的养生理论,所以中医养生的方法也是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在平时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注...



中医保健与养生方法有什么呢

身体是我们最重要的,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行养生和保健,在进行养生保健的时候方法也特别多,而且各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进行养生和保健的时候中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中医理念进行养生和保健,让我们的身体会更加的强健,那么,中医保健与养生有什么?下面介绍几种日常生活当中的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1、饭后五千步防治糖尿病。人在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加大,糖分解代谢增强。餐后行走不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组织,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增强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肌肉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使居高不下的餐后血糖很快下降。

2、锻炼预防老人胃肠道出血。一项以8250名65岁以上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锻炼身体不仅强健身体,还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病率。每周坚持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前者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可减少50%。爬楼梯或散步都是锻炼的良好方式。

2、常吃含锰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美国生物学家索尔特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缺锰可造成骨化障碍,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富含锰的食物有黄豆、扁豆、茄子、芋头、萝卜、菠菜及绿叶蔬菜等。茶叶、坚果、谷类是锰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含锰量虽不多,但其生物利用率高,也是锰的重要来源。

4、多食橙子可预防胆囊炎。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1900万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容易形成胆结石。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中医保健与养生,这其实也是一种中医理念的养生办法,同时也是一种在中医理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身体起着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的功效,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的。



中医保健的5个认识误区

中医保健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很大,但是部分人还是对中医保健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中医就是吃中药,而且疗效慢等。下面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中医保健的误区,让大家真正了解中医。

误区一: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二: 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三: 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 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五: 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主要包括:1、经络养生;2、体质养生;3、四季养生;4、药物养生;5、起居养生;6、膳食养生;7、睡眠养生;8、情志养生等内容。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保健在日常保健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认识的误区,让大家对中医有了偏见,其实只要认识到上面的误区,才能真正认识中医养生,才能很好的进行中医保健。



中医保健灸 养生长寿少不了

所谓中医保健灸,就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依据,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通经络、和气血、延年益寿、保健的目的。艾灸虽然是中医的一项重大发明,在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中发现的,下面就介绍日本的一个长寿人的养生秘笈。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一日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见,天皇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这正是古代中医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瘢痕灸是指使用艾柱放在穴位上直接燃烧,每烧艾柱一枚,称为一壮。中医界有句话叫做“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里的常不干就是指经常使用灸法。足三里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肠胃、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功能。足三里可隔日采用温和灸,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而足三里瘢痕灸只需要每三年灸一次,每次各灸三到五壮。

 

在延年益寿的保健穴中还有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的中央,神阙属于任脉,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并可以延年美容。在《聊斋》中也有记载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盖每岁用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神阙可以采用隔姜灸和隔盐灸。神阙隔姜灸,取0.2~0.4cm的姜片附于脐上,然后施灸,每次三到五壮,每月至少十次,最好于早九点施灸。神阙隔盐灸,将干净的盐研细放于脐中,再在其上施灸.最好配伍神阙隔姜灸使用,以防食盐遇热飞溅。

 

除了足三里和神阙外,脐下1.5寸的气海穴也是强身健体和抗衰老的著名穴位。气海又名丹田,属于任脉。气海是男子生气之海,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是保健穴的要穴,针对此穴常用的有气海温和灸,气海膈姜灸和气海附子灸,其方法和前文的方法相同。除了以上介绍的保健灸法外,还有中脘灸,三阴交灸,肾腧灸,命门灸,曲池灸和涌泉灸,以及专在夏天伏天施灸的“伏天灸”等多为人们所采用。在药店中可以买到艾条,也可以自己制作。

 

用灸法健身防病,男女老幼皆可以应用,并没有什么窍门,贵在“坚持”二字,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实践证明,只要定期施灸,持之以恒,把中医保健灸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养成习惯,定能收到强身延年的效果。



7个小行为养生长寿胜食疗

无论古今,养生一直是人们维持健康之道。现代人养生多以食疗药补为重,然而,生活型态依旧,精神、体力也不见明显改善。其实,中医养生有7个半步,你只要执行这7种养生方法,并从身边的小行为开始改变,相信你也能拥有一个精充、气足、神旺的健康身体。

1、按摩肾:让自己永远是20岁

中医认为肾气虚则体衰,按摩肾区可起到补肾益精、防止早衰的作用。

上班族久坐易致腰痛,腰部着凉也会引起腰痛,还有因腰肌劳损或肾虚引起。天气凉的时候,腰痛的毛病更容易犯。注意,如果用冰凉的手按摩可是会让你的腰更加疼痛。

方法:按摩肾区之前要搓热双手,然后同时上下摩搓后腰两侧肋下的肾区36次,每日早晚各一遍。

2、提肛:减少肛门疾病复发

提肛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可以改善盆腔内血液循环,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对便秘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因为提肛运动过程中,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可缓解肛门括约肌,增强其收缩能力。提肛运动还能使经血更畅流,减少痛经的发生。

方法:保持坐、仰卧或立位,双腿分开,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收缩腹部、臀部、盆腔底部肌肉,随呼吸将肛门一紧一松,一提一放。吸气时肛门收缩上提,呼气时放松,每日便后、晨起或晚上临睡时坚持20-30次,连续30天后休息7天再继续进行。

3、揉腹:促进淋巴循环

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不仅有肝、脾、肠、胃、胆、肾、膀胱等各种器官,而且有任脉等经脉通过,被认为是阴阳气血之发源。中医认为坚持揉腹能够通和上下、调理阴阳、去旧纳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病邪、消内生之淤痰。

揉腹能够改善肥胖,促进淋巴循环,对于长时间坐着的人容易患的毛病,如消化不良、便秘、胃下垂等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方法:可采取仰卧或坐位,先数次深呼吸,放松肌肉,排除杂念,然后将右手贴于脐部,左手放于右手背上,以脐为中心,稍稍用力,作顺时针方向按摩,范围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连续50次;再换左右手位置,逆时针按摩50次,如此反覆3-5次。

4、捏脊:健脾健胃

忙碌紧张的生活,许多人肠胃功能都不好,导致肥胖、便秘、口臭等烦人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折磨人的病痛。

捏脊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腑脏功能,尤其在健脾健胃方面非常有效果。

方法:捏脊要遵循三个要点,保持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以背部松弛平坦为目的。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手法以每捏三下用力拎起肌肤为刺激最重。

5、散步:长寿的捷径

散步可改良血液循环。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每天抽空散步30分钟,对全身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都有很好的帮助,在排毒、助眠、增加活力等方面都有助益。散步可以达到跑步80%的作用,而不用伤害到脚、踝等容易运动受伤的部位。

方法:散步每天半小时或一小时,身体感觉到微热即可,有肩周炎的朋友可以在散步时大力摆臂,增强骨头节和胸腔活动。散步时可选择爬坡、攀登等可以锻练心肺功能。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午饭后步行十几分钟,情绪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

6、吞咽津液:提高抵抗力

古今养生家非常注重口中的唾液,将其视为“玉泉”,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中含有唾液中含淀粉酶、溶菌酶和分泌性抗体,确实能够帮助消化,抵抗病毒,还能够杀菌。

方法:要吞咽津液,必须利用舌头操制造出具有最佳补益效果的津液。首先将舌头尽量伸出然后缩回,反覆做36次;接着运动舌根,舌头顺时针、逆时针分别搅拌36次,此时舌下两穴自然分泌津液,这时候的津液最适合吞咽。

7、闭目养神:平心气护肝脏

中医保健讲“养生贵在养神”。现代人顶着职场和家庭的压力,易肝火旺盛,心神不宁,此时闭目养神,让大脑休息一下,可以平心气护肝脏,静养心神,是一种调养精神的简单方便的保健方法。

方法:3种情况最适合闭目养神:眼睛感觉干涩时;因无名火生闷气时;记不住事情时。饭后闭目养神20分钟,对肝脏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女性五脏养生的灵芝食疗方

灵芝通称灵芝草,也称为长寿草,带有“吉祥如意”的意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甘甜,性平和,入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具有止咳平喘、宁心安神的功效。食疗养生专家称其有补气养血的主要作用,如果女性朋友患有下述疾病,不妨试试这几则灵芝食疗方。

灵芝药膳方

灵芝二参散:灵芝、丹参各30克,三七参15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此散补气养血、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灵芝茶:将灵芝剪成碎块,放在茶杯内,冲入沸水,代茶饮,边泡边饮。也可水煎2~3次,将煎出的茶水装入暖水瓶内,细细品饮。此茶可以提神,消除疲劳。

灵芝酒:灵芝30克,白酒500毫升。灵芝浸泡的时间以白酒变成棕红色为度,还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每次饭后饮用10毫升,每日2~3次。此酒适宜于治疗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咳嗽气喘等。

夜宁糖浆:合欢皮、首乌藤、女贞子各105克,灵芝50克,大枣75克,甘草30克,浮小麦300克。此中成药具有安神养心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头昏失眠,多梦等。1次40毫升,日服2次。

灵芝炖乳鸽:灵芝片5克,乳鸽1只。先将乳鸽去毛洗净,放入盅内,加水适量,再将灵芝片也放入盅内,加绍酒、姜片、食盐等,上笼蒸至熟烂即可。此膳具有补益中气、温肾固本、滋阴养血的功效,用于儿童与老年人滋补,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等。

灵芝猪蹄汤:灵芝30克,黄精、鸡血藤各15克,黄芪18克,猪蹄250克,味精、食盐适量。先将猪蹄去毛洗净切块,将其他4味药装布袋内,扎紧口。将药袋和猪蹄一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先以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至猪蹄烂熟,捞出药袋,汤内加入味精、食盐即可食用。此汤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适宜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服用。

灵乌二仁膏:灵芝、何首乌各500克,薏苡仁、核桃仁各250克。先将前3味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加蜜制膏,后将核桃仁研末对入。食疗养生对此膏具有滋养肝肾、补益精血、调和脾肺的作用,用于肝肾亏损所致的头昏头晕、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大便干燥或兼咳喘等,近代主要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脂肪肝及高胆固醇血症,对于老年体虚而有喘促、失眠、大便干燥等症之人尤为适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