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应怎样去处理_小儿腹泻后应怎样护理

由网友(逗比大叔)分享简介:80后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甚至有些九零后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初为人父人母,宝贝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小儿腹泻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也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平时的饮食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当孩子腹泻时要及时的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原因造成小...



小儿腹泻应怎样去处理

  80后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甚至有些九零后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初为人父人母,宝贝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对于小儿护理,我们这些年轻人却很少有人了解,尤其是对小儿腹泻这类的常见儿科病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么小儿腹泻应该怎样护理呢?

  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小儿护理知识,例如小儿腹泻这类常见病症,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及时有效给予孩子最好的治疗。

  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例中,死于小儿腹泻的高达三百至四百万,仅次于呼吸疾病,占第二位,小儿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同。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紊乱。

  小儿发生腹泻时,家长首先应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变,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观察一下。如果是水样变,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

  然后是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加上尿少,说明脱水很严重,要立即给孩子补液。如孩子不吐,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市面有售),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输液。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度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

  除了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以外,需要进行以下观察,可以提供给医生。量孩子体温,看身上有无皮疹或其他异常表现,看腹泻是发烧前出现还是发烧后出现的,看孩子的精神面貌,是否有精神差,阵发性哭闹,尿少,呕吐等。

  温馨提示:不要小看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任何一点变化,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抵抗力很差,因此家长一定要悉心照看好幼儿。将大病化小,小病从源头断绝,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健康茁壮的成长。



小儿腹泻怎么办?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接下来的6~10月又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往往都会束手无策。那么,小儿腹泻怎么办呢?

医学界的儿科指的是0~14岁的儿童,在这期间,绝大多数还没有性成熟。所以,疾病的性别区分不明显。药物治疗都需要计算小儿的体重来给予。这些都是和成人不一样的地方。那什么是腹泻?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亲身体会。简单的说就是: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和大便不能成型,稀糊状或水样大便。跟咳嗽一样,腹泻也只是一种症状,一种许多疾病都会引起的症状。而这个症状又会造成危害,这和咳嗽又有点不同。急性腹泻会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等严重危害。而慢性腹泻又会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等。所以,小儿腹泻就更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在小儿腹泻中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多数,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婴儿出生以后,人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都是不成熟的,这点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就拿婴幼儿消化道来说,胃酸不够酸,分泌的量又少,这会导致杀菌能力的降低;消化酶活性低,分泌少,就会导致消化能力的降低;而又由于婴幼儿生长迅速,对于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就高,就会导致胃肠道的负担加重;而神经系统的不协调,就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还有胃肠道免疫力低,肠道菌群失调等等,都是婴幼儿容易患病的内因。

如果不能母乳喂养,还会缺少母乳中的抗感染物质。现在已知母乳含有数百种成分,这岂是奶粉厂家能够制造出来。更何况里面还有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人体生长因子。就比如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分泌型IgA、IgG、IgM、IgD,糖蛋白阻止霍乱菌结合,粘蛋白防止伞形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结合,乳糖粘连蛋白防止轮状病毒结合等等。这些都不是人工喂养所能够替代的。人工喂养中还会带来乳品污染等等,这些就是外因了,也是非感染因素的外因。

在非感染因素的外因中,常常还有下面这些原因。比如食饵性腹泻(即喂养不当)、原发或继发双糖酶缺乏、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以及气候冷热等等。

【食饵性腹泻】

简而言之就是:吃的太多或者太少,不按照科学喂养,任意添加辅食等都会引起腹泻。如碳水化合物过多了,就会导致淀粉酶相对不足,造成消化不良,小儿粪便呈绿水样或糊状。蛋白质过多了,小儿粪便呈黄褐色稀水便,有刺鼻的臭鸡蛋味。脂肪过食,小儿粪便呈灰白色稀便,臭味较重。如何科学喂养不在本文讨论了。

【乳糖不耐症】

乳糖是牛奶和其他奶制品中的一种糖类。由于肠道内缺少消化乳糖的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弱,就会导致肠道内的乳糖产品积压。而乳糖产品是属于“高渗性”的,它会吸水,会把肠道壁内的水分吸出来,是为渗透。肠道水分一多,就会腹泻了。这也就是渗透性腹泻。所以治疗的方法就是给予不含乳糖或者含乳糖少的奶制品,比如酸奶、奶酪以及去除了乳糖的配方奶粉。还有就是少量多次的喝牛奶,让胃肠逐渐去适应。

【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的症状和乳糖不耐是有些相像的,都有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但牛奶过敏还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和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状。这是由于它们的发病原理的不一样所导致的。这些天的科普大家都知道了蛋白质是被肠道的酶消化成氨基酸后再吸收的,但仍有一些微量蛋白会不经消化即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这样的蛋白质就会成为人体的“过敏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当这种微量蛋白下次再进入人体时,就会和IgE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过敏症状出现。所以对于婴儿来说,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对牛奶过敏的婴儿要用其他食品替代,但不要用其他哺乳动物的奶(如羊奶),因为会发生交叉免疫。最好是植物蛋白(豆浆、豆奶)等等。停止服用3年后,可以少量再试。

另外,小儿着凉也会引起肠子蠕动加快而引起腹泻。适当保暖即可。

在外因中还有一类就是感染因素了,也就是引起腹泻的病原体。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以细菌和病毒占多数。细菌性的有志贺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等等,病毒性的有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等。上面这菌那菌的,除了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其他的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可能提一些通俗的名称就容易理解了。志贺氏菌,通称为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包括伤寒、副伤寒。

小儿腹泻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在治疗上有一些新的观点。

1.传统观念里急性腹泻时,要求禁食。但新的观念是鼓励继续喂养,除非小儿有剧烈呕吐或者进食以后腹胀、腹泻明显,可以暂时禁食4~6小时。

2.应该少量多次的给予患儿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的食物。急性腹泻患儿以前已经添加过的辅食可以继续吃,但要避免油腻、脂肪类食物。没有吃过的辅食要等到腹泻痊愈以后再添加。

3.迁延与慢性腹泻患儿由于肠黏膜病变导致微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受损、双糖酶缺乏,对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易造成对双糖(尤其是乳糖)不耐受,饮食中应去除双糖,选择不含乳糖奶粉或去乳糖豆奶粉(俗称腹泻奶粉)

4.患儿脱水不严重的话,可以接受WHO推荐的ORS(口服补液盐),减少静脉补液的必要性。

5.避免有腹泻就给抗生素的不规范治疗,因为这样的治疗既无效又会增加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导致细菌耐药。就算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有些药对于小儿也是需要避免的。比如治疗细菌性腹泻效果很好的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小儿的骨骼发育,应该避免。

6.大量的证据证明70%左右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肠毒素性大肠肝菌(ETEC)感染引起,不须用抗生素治疗,用好液体疗法患儿多可自愈。但还是有些医生对于病毒性腹泻喜欢用正作用不大,副作用很大的中药注射液,比如喜炎平。

7.有文献报道认为补锌可减少粪便排泄量,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病程,防止腹泻反复。

具体用法:能进食后即予补锌治疗,6个月以上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6个月以下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d(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

8.其他药物。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思密达);肠粘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谷氨酰胺;脑啡肽酶抑制剂消旋卡多曲,能抑制小肠分泌功能。对于儿童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泻药物,可在24~48小时控制腹泻。

【总结】

在婴幼儿的喂养中提倡母乳喂养。这不仅体现在母乳经济和营养成分的均衡上,而且还体现着母乳的抗感染上面。母乳中含有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抗感染蛋白、溶菌酶、抗感染的游离脂肪酸、激素以及各种生长因子等等。所以,母乳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汁液,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厂家能生产出达到或超过母乳的产品。

如果母乳缺乏的情况下,人工喂养也是一种选择。但必须做到:科学喂养,合理加食;讲究卫生,避免感染。

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不求禁食,饮食消化;尽量口服,减少静脉;慎用抗生素,不用中药剂;蒙脱护粘膜,营养谷酰胺;消旋卡多曲,抑制肠分泌。最后补锌别忘记。



分析小儿腹泻久治不愈的4大原因

 

小儿腹泻久治不愈,相信大家会经常遇到此类情况,那大家有没有仔细分析过其中原因呢?小儿腹泻时有发生,大家的治疗方法也各式各样,不过对于小儿腹泻久治不愈或是越治越严重的情况,大家还是要引起重视,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小儿腹泻久治不愈的原因:

 

1、腹泻病因不清,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是使用抗菌素。新生儿肠道内生态平衡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数目少,使用抗菌素后,使生态平衡进一步受到干扰,加重腹泻。

 

2、药物服用方法不正确,如微生态制剂不能与抗菌素同时服用,必须间隔两小时以上,许多爸爸妈妈不知道这个道理,就给宝宝一同服用,结果治疗效果不佳。

 

3、没有注意饮食,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敢给宝宝喂奶,减少了喂奶量次。宝宝腹泻头一两天,可以适当拉长喂奶间隔,但不能长时间减少喂奶量次。腹泻已经使宝宝丢失了营养和水电解质,消化功能降低,食欲降低,营养吸收也差。如果再控制奶量,宝宝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肠蠕动加快,结果会使腹泻越来越重。

 

4、乳糖不耐受,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出现。按一般的肠炎治疗,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越治越重。乳糖不耐受常引起小儿消化系统紊乱,引起腹泻。对此,父母应该更换专用奶粉:医泻奶粉,又叫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温馨提示:为了自家宝宝能够健康成长,小编建议新爸新妈们,多了解关于宝宝腹泻病的防治及护理知识。



小儿腹泻病治疗

孩子在小时候总是很让大人操心,因为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健全,再加上孩子在小时候对什么事物都很好奇,希望把拿到的东西往嘴里塞,很容易就病从口入了。因此孩子出现腹泻的情况都很常见,一般来说孩子越大的时候出现的可能性是会越来越小的,但是对于小儿腹泻病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样原因引起的。

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

(1)轻型腹泻  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重型腹泻  此型除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2.根据病程分为

(1)急性腹泻  病程<2周。

(2)迁延性腹泻  病程2周~2月

(3)慢性腹泻  病程>2月。

3.根据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  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弧菌和志贺氏菌外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

以上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但是遇到疾病的时候各位也不要慌张,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发达,一般的腹泻是能够很快治好的。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各位家长要注意孩子,不要让孩子随意触碰一些脏的不明的食物,还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



小儿腹泻治疗

1、饮食疗法: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

(2)静脉补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腹泻可口服1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每岁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对症处理。

5、小儿腹泻推拿治疗:

小儿腹泻可以采取绿色无毒的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宝宝穴位,治疗小儿腹泻症状。目前比较知名的小儿推拿诊所有上海康尧小儿推拿、北京老郭小儿推拿和青岛小儿推拿。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人得了小儿细菌性痢疾,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受过疾病方面的困扰。毫无疑问,这种病很难治疗,一起看一下。

  一、治疗

  1、急性细菌性痢疾

  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做好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

  (1)抗菌疗法:自磺胺药及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该菌对磺胺类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多数已耐药(参见病原学)。根据现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敏感有效的药物如下:

  喹诺酮类药比较敏感列为首选。至于喹诺酮类药对小儿的毒性反应,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在用小动物做试验发现有关节软骨损害,当时英国学者在小婴儿中应用第一代喹诺酮类药萘啶酸并未发现有骨骼损害,认为有种族性差异。以后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应用均未发现有骨骼损害,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喹诺酮类药在小儿中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中华儿科杂志(1996)组织全国专家讨论,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0~15mg/kg,疗程不要超过7天。

  ①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10~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5~7天。

  ②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10~15mg/(kg·d),分3次口服,亦可用等渗氯化钠或葡萄糖稀释于100~3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min。

  ③吡哌酸(PipemidicAcid):15~30mg/(kg·d),分3次口服。为第二代喹诺酮,疗效逊于上述第三代喹诺酮,副作用相对较多,已趋于被淘汰。

  ④小檗碱(黄连素):10~20mg/(kg·d),分3次口服,疗程7天。

  ⑤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2次口服,疗程7天。

  ⑥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cefotaximesodium,又名头孢噻肟钠或凯福隆,claforan),头孢曲松(ceftriaxonesodium,又名头孢三嗪钠或罗氏芬rocephin)等,100~1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用于重症不能口服的病人。头孢克肟(cefixime,世伏素)可口服3~6mg/(kg·d),分2次。

  ⑦巴龙霉素(Paromycin):40mg/(kg·d),分3~4次口服。

  ⑧其他抗生素:庆大霉素,1万~2万U/(kg·d),分3~4次口服。多黏菌素E:5万~10万U/(kg·d),分3~4次口服。口服药在肠道不吸收,无副作用。但因痢疾病变侵入肠黏膜内,故其疗效不如能吸收的全身用药好。

  (2)液体疗法:按患儿脱水程度,给予及时纠正(参阅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

  (3)对症治疗:

  ①发热:〉38。5℃给予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

  ②呕吐:给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0。3mg/(kg·次)。

  ③腹痛:轻者给颠茄或山莨菪碱(654-2)口服,重者给予山莨菪碱(654-2)肌注,1mg/(kg·次)。

  (4)中医治疗:中医称急性菌痢为湿热泻,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常用药味,葛根、黄芩、黄连、马齿苋、茯苓、车前子。呕吐,加半夏、生姜。腹痛加木香、白芍、元胡。

  (5)一般疗法及饮食管理:患儿应卧床休息,因地制宜地进行胃肠道清毒、隔离。患儿应继续饮食,原来吃过的东西均能吃,呕吐严重者,可短时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2、迁延与慢性痢疾的治疗

  (1)抗菌疗法:同急性痢疾,最好能培养出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反促使腹泻迁延不愈。

  (2)液体疗法:痢疾腹泻迁延不愈常合并营养不良,伴有低钠、低钾,多呈低渗脱水,因此,要做血生化测定,根据水、电解质紊乱性质补液。

  (3)营养疗法:迁延与慢性痢疾常有营养障碍,因此禁食是有害的。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是疾病得以恢复的关键,要尽力供给热量。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水肿的消退、抗体的形成以及病灶的愈合。一般应不少于3g/(kg·d),逐步提高到4。5~5g/(kg·d)。另外应提供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输血或血浆。

  (4)微生态疗法:此类病儿多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失衡,补充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的天然屏障促使疾病的康复。但要注意制剂的质量,没有足够数量的活菌制剂是无效的。

  (5)中医治疗:中医称久泻必虚,迁延与慢性痢疾按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泻或脾虚泻,具体辨证与方药治疗如下:

  ①脾胃虚寒泻:适用于急性痢疾之后的迁延与慢性痢疾。

  证候表现:病程大于2周,时轻时重,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则: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药:桃花汤加减。

  常用药:肉蔻、丁香、赤石脂、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石榴皮、鸡内金、乌梅等。

  ②脾虚泻:适用于迁延与慢性痢疾有如下症状表现:

  证候表现: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溏,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食欲不振,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或虚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固涩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苍术、白术、山药、陈皮、焦三仙或鸡内金、赤石脂。

  脱肛:加黄芪、升麻。

  二、预后

  急性菌痢如果及时得到敏感的抗菌药治疗,可以很快痊愈,预后良好。北京302医院研究采用安慰剂,即使不用抗生素治疗,也有70%患者可以自愈。重度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感染痢疾或者感染的是耐药菌株,患儿可迁延不愈,带来严重后果。若以各类病原菌而论,志贺菌毒力最强,福氏菌次之,但有时福氏菌所致的感染也很猛烈。宋内菌所致者一般比较轻,但如致中毒型痢疾,可同样严重。

小儿细菌性痢疾虽然治疗效果好,但是却是对疾病有针对性的,例如你没有患这个病,而去经常吃,那就不好了,反之,如果你患有这种病,吃了这些药用蔬菜当然是极好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